《谈中国诗》PPT课件
合集下载
《谈中国诗》ppt课件
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 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绿虑的路径? 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 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地海岸, 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 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 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 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 是一些威严的回忆; 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征 语言:词气和
中国诗因短而词气安和
内容: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引论: 立场 比较文学 发展:成熟早
文章结构
中国诗早熟,最先产生的是抒情诗
形式:篇幅短
抒情诗虽短却有悠远的意味 本论: 技巧:韵味长
富于暗示和爱用疑问语气结束
语言:词气和
中国诗因短而词气安和
内容: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 你现在要吧我带到什么地方? 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哦,再见吧,大海! 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 我将长久地,长久地 倾听你在黄昏时分地轰响。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 我要把你地峭岩,你地海湾, 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 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 “怀孕的静默”喻中国诗“言有尽而意 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 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 例5:“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 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 中国诗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6节)
• “比重”在这里指诗所承载的内容 以及诗所用的篇幅和诗的音调的总 和。
用“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 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
人教版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课件(20张PPT)
异:
《观沧海》篇幅短小。
《致大海》篇幅较长,。
《观沧海》意味深远,富于暗示性。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 时的感受。吞吐宇宙的大海,是诗人博大胸 襟的象征。
《致大海》抒情充分,体现了外国诗直 抒胸臆的特点。如“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 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 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谈
中
国钱
诗
钟 书
钱钟书
现代文学研究家、 作家,字默存,号槐 聚,代表作是长篇小 说《围城》。
他的小说或散文, 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 点。
钱钟书精熟中国文化,通览世 界文化。他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 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 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 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 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 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 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 的偏见。钱先生对于推进中外文 化的交流、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 学术以及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 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钱钟书
假道学的特征可以说是不要脸而偏爱面子。 有鸡鸭的地方:粪多;有年轻女人的地方:话多。 当着心爱的男人,每个女人都有返老还童的绝技。 人生像一座围城,城外面的人拼命想进来,城里面的 人拼命想出去。 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有很可 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猪是否能快乐得象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 得象猪,我们是常看见的。 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 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 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 憔悴。
课外拓展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谈中国诗》ppt课件
05
中国诗歌翻译与传播
翻译原则与技巧探讨
忠实原文
01
在翻译中国诗歌时,首要原则是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诗的
意义、情感和韵味。
保持诗歌形式
02
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诗歌的形式,如押韵、节奏等,以
体现诗歌的音乐美。
文化背景考虑
03
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注释、解释
等方式,帮助读者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互动关系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体现在创作实践上,还体现在理论研究和批评领 域。通过对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 律。
古典诗歌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影响
古典诗歌对当代文学 创作的影响
古典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许多当代作家在创作中自觉 或不自觉地借鉴了古典诗歌的表现手 法和艺术技巧,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 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青玉案·元夕
此词为宋朝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描绘元夕之夜的景象和词人的 感受,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和对未来的期许。
04
中国诗歌与现代文化关系
传承与创新:古典诗歌在现代文化中的价值
01 02
古典诗歌的传承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媒体等多种渠道得以 传承。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依然能够欣赏到古典诗歌的韵律之美和意境 之深远。
象征手法与意象运用
象征手法
中国诗歌中常常运用象征手法, 通过对自然景物、动物、植物等 赋予象征意义,来表达诗人的情
感和主题。
意象运用
意象是中国诗歌中重要的艺术手法 之一,诗人们通过创造独特的意象 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增强诗 歌的艺术感染力。
谈中国诗课件PPT
本
字正音准
课
栏
1.字音识记
目
开
(1)单音字Biblioteka 关①精髓.(suǐ) ②一蹴.而就(cù) ③譬.如(pì)
④梵.文(fàn) ⑤颦.蹙.(pín cù) ⑥叫嚣.(xiāo)
⑦轻鸢.(yuān) ⑧犬吠.(fèi)
⑨一傅众咻.(xiū)
(2)多音字
本 课 栏
①槛门兽槛槛..kjiǎànn
数.典忘祖shǔ ②数数.据shù
2、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 心”的需要。
3、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4、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5、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
外国:史诗——戏剧诗——抒情诗
1、诗的 发展
异
中国:抒情诗——戏剧诗——无史诗
外国: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2、篇幅
同
中国: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 二三分钟。长诗比起外国诗,也只是声 韵里的轻鸢剪掠
第 10 课 谈中国诗
--- 一花一世界,一诗一菩提
本
课 栏
学习重点 1.积累:积累本文字词和钱钟书名言名句。2.阅读:
目 开
分析本文段落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行文脉络;把握作者观
关 点,感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学习本文举例、比喻等多种论
证方法。3.提能:学习分析对比论证的作用。4.写作:运用举 例论证或比喻、对比论证,阐述自己的观点。
人生犹如被围困 的城堡,城外的 人想冲进去,城 里的人想逃出来。
谈中国诗
钱钟书
作者简介:
钱钟书:现代文 学研究家、作家,字 默存,号槐聚,曾用 笔名中书君 。代表 作:长篇小说《围城 》。
谈中国诗优秀ppt课件
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
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37
联系课文,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 的《致大海》,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短文,评说 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提示:《观沧海》写沧海的广阔浩大, 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情怀,《致大 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 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
“怀孕的静默”喻中国诗“言有尽而意 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 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怀孕”指有所包含,内蕴丰厚。
19
“怀孕的静默“引用了哪些人的话?
魏尔兰 济慈 白居易 王士桢 陶渊明 柳宗元 李白
空泛联接着确切。 听不见的更美 此时无声胜有声 解识无声弦指妙 欲辨已忘言 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不知心恨谁
他毕生致力于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宫殿中的适当位置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
文化大家 —— 钱钟书
1
钱钟书
现代文学研究 家、作家,字默存, 号槐聚,曾用笔名 中书君 。代表作 是长篇小说《围 城》。
• 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 。穷,尽头。
•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 和道理的情形。咽,吞咽。
•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 动,形容威力大。
6
理清文章思路
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1) 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是什么? (2) 3、中国诗的具体特点是什么?(3—7) 4、作者的结论是什么?(8)
无论他的小说 或散文,都具有机 智隽永的特点。
《谈中国诗》 ppt优秀课件
此句的“谈话”“演讲”分别比喻中国诗的斯文和西洋诗 的狂放。“像良心的声音”这个比喻充分写出了中国诗无声胜 有声的特点。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 我们叫它‘西洋狗’。”
此句通过对狗的不同叫法来阐述不管是中国诗还是外国 诗,首先它们是诗。
依据全文,谈谈你对“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 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一句含义的理解。
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而篇幅的短小也形成了中 国诗的特点。形象地表明了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怀孕的静默。”
“怀孕的静默”喻中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怀孕”指有所包含,内蕴丰厚。
“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 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音调比较单 薄,只像吹着芦管”。
谈中国诗
钱钟书
1、概括中国诗歌特点,并能说出中国诗歌与西方诗 歌的异同点。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文章比喻生动、深刻、幽默 的特点。
这节课的要解决的任务是概括主要内容和赏析语言特 点。①由对钱钟书的赞誉导入新课;②简单介绍钱钟书, 正音与梳理文章内容;③赏析比喻的妙用;④感受作者的 学养; ⑤课堂检测。
•
不过,“德”既有跨越时空的通达一 面,往 往又是 与时俱 进、随 地而异 的。能 历久不 衰而长 传的道 德典范 不多, 因“立 德”而 青史留 名的例 子也很 少。加 以中国 历代皇 帝都想 要作之 君作之 师,所 以士人 自然也 多朝立 功立言 的方向 努力。 大体上 ,真能 两者兼 具的读 书人, 重立功 仍胜于 立言。
此句用旅行最终要回家来阐释读中国诗的目的,诗要使人知 道什么是诗。
作者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对比中外诗歌,目的还是要回归本国 诗歌,体会其中的精妙,否则只注重外国诗歌的特点,对把握诗歌 的本质是没有意义的。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 我们叫它‘西洋狗’。”
此句通过对狗的不同叫法来阐述不管是中国诗还是外国 诗,首先它们是诗。
依据全文,谈谈你对“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 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一句含义的理解。
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而篇幅的短小也形成了中 国诗的特点。形象地表明了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怀孕的静默。”
“怀孕的静默”喻中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怀孕”指有所包含,内蕴丰厚。
“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 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音调比较单 薄,只像吹着芦管”。
谈中国诗
钱钟书
1、概括中国诗歌特点,并能说出中国诗歌与西方诗 歌的异同点。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文章比喻生动、深刻、幽默 的特点。
这节课的要解决的任务是概括主要内容和赏析语言特 点。①由对钱钟书的赞誉导入新课;②简单介绍钱钟书, 正音与梳理文章内容;③赏析比喻的妙用;④感受作者的 学养; ⑤课堂检测。
•
不过,“德”既有跨越时空的通达一 面,往 往又是 与时俱 进、随 地而异 的。能 历久不 衰而长 传的道 德典范 不多, 因“立 德”而 青史留 名的例 子也很 少。加 以中国 历代皇 帝都想 要作之 君作之 师,所 以士人 自然也 多朝立 功立言 的方向 努力。 大体上 ,真能 两者兼 具的读 书人, 重立功 仍胜于 立言。
此句用旅行最终要回家来阐释读中国诗的目的,诗要使人知 道什么是诗。
作者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对比中外诗歌,目的还是要回归本国 诗歌,体会其中的精妙,否则只注重外国诗歌的特点,对把握诗歌 的本质是没有意义的。
《谈中国诗》课件(共41张PPT)
“行”
体 裁
近
(如〈琵琶行〉〈短歌行〉)“吟”“曲” 等,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律诗(每首有首、颔、颈、尾四联,每
联两句,共八句)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
体诗
诗 绝句:(每首四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
言绝句
•
注:超过八句的叫排律,律诗格律极
•
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
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二、四、六、八
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 产生的负面影响。
如何理解?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 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 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 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 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如何理解?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 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 《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 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 本位文化的人。
4、作者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结论是什 么?(8)
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读《谈中国诗》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中国 诗的哪些特征?作者是怎样阐述的?
• (1)篇幅短小。作者在第3段指出, “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 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 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 轻鸢剪掠”。原因是,“一篇诗里 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 国诗的篇幅”。
• (2)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 穷”。作者在第4、5段指出, 中国人说“言
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 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与外国人所谓“空泛联 接着确切”,意思一样。“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 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是正确的说法。作 者还认为,这富于暗示,“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 不出来的话”。“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 比“西洋的任何一诗来得多”,例如拉丁诗里有 个“何处是”的公式,在中国诗里应用得最多。
必修5第10课《谈中国诗》(共63张PPT)
中西方园林建筑差异:
• 中国较为强调曲线与含蓄美,即“寓言假物,不 取直白”。园林的布局、立意、选景等,皆强调 虚实结合,文质相辅。或追求自然情致,或钟情 田园山水,或曲意寄情托志。工于“借景”以达 到含蓄、奥妙,姿态横生;巧用“曲线”以使自 然、环境、园林在个性与整体上互为协调、适宁 和恬、相得益彰而宛若天开。 • “西方则以平直、外露、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为 美,比如开阔平坦的大草坪、巨大的露天运动场、 雄伟壮丽的高层建筑等等,皆强调轴线和几何图 形的分析性,平直、开阔、外露等无疑都是深蕴 其中的重要特征,与中国建筑的象征性、暗示性、 含蓄性等有着不同的美学理念。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 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抒情诗——戏剧诗,没有史诗。是早熟的, 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 楼阁。
第三部分(第3至7段),阐述中国诗的特点。
3.中国诗的特点之一:篇幅短小
4、5.中国诗的特点之二:富于暗示性 6.中国诗的特点之三: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7.特点之四: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诗”(湿)其实是“干”的,是凝练 的。读它就像吃压缩饼干,非要用水融 一融才能吃得下去,这 “水”就是你的 思想感情,你的直接经历或间接经历, 你的思考,你的品味。 那么西方国家的诗是否也像压缩饼 干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钱钟书先生是 怎样来看中国诗和西方诗的。
谈中国诗
钱钟书
《刮痧》
电影《刮痧》以中医刮痧疗法 产生的误会为主线,反映了华人在 国外由于文化的冲突而陷入种种困 境,后又因人们的诚恳与爱心使困 境最终被冲破的感人故事。
中西方饮食差异:方式、观念、用具
中西方服饰差异:道德伦理观念、形体美
《谈中国诗》课堂课件-精42页PPT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பைடு நூலகம்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谈中国诗》课堂课件-精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பைடு நூலகம்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谈中国诗》课堂课件-精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谈中国诗ppt课件演示文稿
4:“鞋子形成了脚,脚 也 形 成 了 鞋子 。 ”
• “鞋子”和“脚”分别喻指中国 诗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和中 国诗的篇幅.
5 : “ 仿 佛 我们 要 看 得 远 些 , 每 把 眉 眼 颦蹙 . ”
• “看得远”指悠远的意味,“每 把 眉 眼颦蹙 ” 指 把 诗 的 篇 幅 弄 短 。
6:“我愿意换个说法, 说 这 是 一 种 怀 孕 的 静默。 ”
比喻句的运用 1; “ 中 国 诗 是 早 熟 的 。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这里的“早熟”喻指中国诗没有 按 照 正 常 的诗 歌 发 展 的 顺 序 而 发 展.而是越过了它应该有的一些 阶段。这里的“早衰”指的是中 国 诗 达 到至 高 境 界 后 因 缺 乏 变 化 而逐渐腐化。
2:“中国的艺术和思想 体构,往往是从从凌云的 空 中楼 阁 。
•洲空中楼阁”仍指中国诗没有经历 史诗和戏剧诗阶段,就.
3:“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 闪 电 战 。” “ 中 国 长 诗 也 只 是 声 韵 里 面 的 轻 鸢剪 掠 。 ”
• “ 闪电 战 ” “ 轻 鸢 剪 掠 ” 都 比 喻 中国诗短,可以一会儿就读完。
反语手法的运用:
• 1: “ 中 国 人 的 心 地 里 , 没 有 地 心
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 去。”
• 此 句既 是 比 喻 句 亦 是 反 语 句 . 比 喻中国人不把所谓的基础放在心 上,只管朝上发展。反语也讽刺 了这点,即中国诗不管基础,只 管发展。
2; “ 这 因 为 中 国 人 聪 明 , 流 毒无穷地聪明.”
钱 钟 书
谈 中 国 诗
导入:
• 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 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 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 书”。简直把钱钟书看作了 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甚至“压得腰弯背 断”。 西洋诗“重” :“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 的神威”;但那是“狂起来”时,也有较轻的, “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 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 又见得轻了”。 原因:(1)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中国诗调 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沉重(法、英、德诗调)
(2)举例论证: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 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
(3)比喻论证:“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 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西洋诗:多半宣泄的是民族情绪,抒发的是群体 情感。如《荷马史诗》,其内容来源于公元前12 世纪的特洛伊战争。诗隐约出现了荷马的影子, 是壮烈而美丽的故事与历史真实。正是这种民族 的“历史的真实”,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如同 “乐队合奏”,显得十分浑厚。
分析: 问 题:“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 四种人:外国读者、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
者(发问者) 只读中国诗的人、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
(不会发问者) 话 题:“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
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存在。同时得出作者要谈中 国诗的立场,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句解:这句话语意比较含蓄,弄清句中“尽职”的 特指意义是解读整个语句的关键。。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 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 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 和叹息的静默。”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 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句解:“灰色”即指诗歌中伤感的色调, “确切”是指一首诗歌里的具体意象,正 是这“确切”让读者产生无限的“空泛”, 留下无穷的艺术想象空间,“确切”具有 很强的暗示性。
句解: (2)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
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 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艺术和思 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没有坚实的话的幽默地用了一个《百喻经》的比 喻.“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以及“流毒无穷地聪明”这种似反实正的说法, 说明中国诗高度发展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 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 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
中国诗人 引证:
严羽“言有尽而意无穷”,欧阳修说“状难写之景, 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等。
例证:白居易“此时无声胜有声”,〔句解:原指音 乐间歇处引人回味,此处指言外之意耐人寻味。〕王 士禛 “解识无声弦指妙。”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 辨已忘言” 〔句解:原意是山水中含有的自然之趣只 可意会,难以传。〕 ,柳宗元“淡然离言说,悟悦心
“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会欣赏本国诗
的人而言的。这里的“尽职”是指站在比较文学的 立场上,依据诗歌的创作规律,客观地评判本国诗 与外国诗的异同优劣。进而全面地认识本国诗的特 征。而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因为不能立足于比较 文学的立场,失去了许多比较对象,所以难以把握 诗歌的创作规律,难以对本国诗进行真正意义上的 鉴别。这便是作者所说的“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 职”。
钱钟书—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在文 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 成绩。先生的治学特点是学贯中西、古 今互见的方法,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 誉为文化大家。
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
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 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 美国人的演讲,后来译为中文。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 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 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 和叹息的静默。”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 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5、西洋读者认为诗歌的一个特征是暗示性,那 么第六自然段中他们又是如何认为的?
中国诗“轻”:“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但
重”意为厚重程度。〕在不同的“丝”与“乐”
中见轻重,总体来看,准确而又形象生动。
句解: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 安和。”〔这句是这一层的中心句〕
“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 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 芦管” 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比
重”意为厚重程度。〕在不同的“丝”与“乐”
的美丽〕
中国诗: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
恨谁”。(唐代李白《怨情》)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
处”。(唐代贾岛《寻隐者不遇》。) “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句解:出自南北朝
时诗人鲍照的《代挽歌》。〕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
阁诗》〔句解:出自唐朝王勃的《滕王阁》。〕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人谁在”
够了,不再有了。就是有也不像从前那样美了。
比较:“中国诗用疑 问语气做结束的,比 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 一诗来得多”;“中 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 用最多”。
结论:中外诗都具有 暗示性,只是中国诗 用得更多些。
句解:“灰色”即指诗歌中伤感的色调, “确切”是指一首诗歌里的具体意象,正 是这“确切”让读者产生无限的“空泛”, 留下无穷的艺术想象空间,“确切”具有 很强的暗示性。
(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代赵嘏
《江楼感恩》) “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句解:出
自清代诗人黄仲则的《酷相思 春暮》〕
外国诗:
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
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 利用过这个公式。 “ 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 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 雪呢?”法国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 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
字词积累
A、梵(fàn)文 倾轧(yà) 轻
鸢(yuān)剪掠 引吭(kàng)高歌
B、颦蹙(píncù) 给(jǐ)予 吞
声咽(yàn)理
应(yìng)运而生
C、缄(qiān)默 精髓(suǐ)
呶呶(náo)不休
数(shuò)见不鲜
D、叫嚣(xiāo) 熨(yù)帖
了(liǎo)不足奇 一蹴(cù)而就
补充注释
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 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 处。穷,尽头。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 语和道理的情形。咽,吞咽。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 转动,形容威力大。
问题探究
1、第一句话“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 ”作者到底要告诉了我们什么?(阅读第一自 然段,请同学们用原文回答)
晚钟送终了这一天 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 农夫倦步长道回家, 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 歌德《漫游者的夜歌》: 微风收木末, 群动息山头。 鸟眠静不噪, 我亦欲归休。
7、第八自然段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
总 结: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 的地方。
钱钟书先生认为,“中国诗并没有特别 中国的地方”,就诗歌的发展规律来看,中 外诗歌诗相通的,就诗歌的表现手法来看, 中外诗歌是相似的,而就诗歌的内容来看, 中外诗歌几乎是相同的。我们套用钱钟书先 生的话,也可以这样说“西洋诗并没有特别 西洋的地方”。由此可见,中国诗与西洋诗 是并峙的,也是交融的。
谈中国诗 钱钟书
散 文 集 : 《写在人生边上》 长 篇 小 说:《围城》 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 学 术 著 作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 《七缀集》等。《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
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 论。多卷本《管锥篇》,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 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补充: 韵律:谈到诗词的韵律,包括三个方面的内
容,一是平仄,二是对偶,三是押韵,在诗词写 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讲究平仄、对偶和押韵的 运用。
古体诗没有一定的格律,是古代的“自由
诗”,一般分为四言诗、五言古体(五古)、七 言古体(七古)、杂言体。
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律,句数、字数、押韵、
平仄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是古代的格律诗,一般 包括律诗(五律、七律)、绝句(五绝、七绝)、 排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3、第三自然段是从哪方面来谈中国诗的?得到 了什么 结论?(结合原文回答)
分析: 篇幅短小
原因 :(1)“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 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2)“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 的需要”
比较:中国长诗与西洋中篇诗 中国诗人与西洋诗人
结论: “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蕴”“中国 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到‘无垠’”
诗”,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 某位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 。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 ,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 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 乏变化,而且逐渐腐人”腐化,是对诗的思 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这句话,借助比 喻和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 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 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
中国诗:主要是宣泄个人的情感,屈原在仕途上 失意了,就悲苦地吟诵“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 上下而求索”;颠沛流离的杜甫,饱受战争摧残, 登高之时就悲叹道“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柳永因不忍心与朋友的分别,凄切地 唱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句解: (1)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
2、第一自然段得出谈中国诗的立场, 第二自然段是怎样用此进行比较的的 ,作者又得到了什么观点?并分析一 下作者这样说的理由。(小组讨论, 回答)
比较: “中国诗没有史诗,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
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之后” “外国诗先有史诗,次有戏剧,最后有抒情诗”
观点:“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 衰。”(见提示1) 理由:(1)类比论证:绘画、逻辑。〔补充:中 国画分工笔和写意两大派,这里指写意画。〕
(2)举例论证: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 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
(3)比喻论证:“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 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西洋诗:多半宣泄的是民族情绪,抒发的是群体 情感。如《荷马史诗》,其内容来源于公元前12 世纪的特洛伊战争。诗隐约出现了荷马的影子, 是壮烈而美丽的故事与历史真实。正是这种民族 的“历史的真实”,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如同 “乐队合奏”,显得十分浑厚。
分析: 问 题:“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 四种人:外国读者、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
者(发问者) 只读中国诗的人、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
(不会发问者) 话 题:“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
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存在。同时得出作者要谈中 国诗的立场,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句解:这句话语意比较含蓄,弄清句中“尽职”的 特指意义是解读整个语句的关键。。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 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 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 和叹息的静默。”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 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句解:“灰色”即指诗歌中伤感的色调, “确切”是指一首诗歌里的具体意象,正 是这“确切”让读者产生无限的“空泛”, 留下无穷的艺术想象空间,“确切”具有 很强的暗示性。
句解: (2)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
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 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艺术和思 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没有坚实的话的幽默地用了一个《百喻经》的比 喻.“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以及“流毒无穷地聪明”这种似反实正的说法, 说明中国诗高度发展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 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 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
中国诗人 引证:
严羽“言有尽而意无穷”,欧阳修说“状难写之景, 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等。
例证:白居易“此时无声胜有声”,〔句解:原指音 乐间歇处引人回味,此处指言外之意耐人寻味。〕王 士禛 “解识无声弦指妙。”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 辨已忘言” 〔句解:原意是山水中含有的自然之趣只 可意会,难以传。〕 ,柳宗元“淡然离言说,悟悦心
“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会欣赏本国诗
的人而言的。这里的“尽职”是指站在比较文学的 立场上,依据诗歌的创作规律,客观地评判本国诗 与外国诗的异同优劣。进而全面地认识本国诗的特 征。而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因为不能立足于比较 文学的立场,失去了许多比较对象,所以难以把握 诗歌的创作规律,难以对本国诗进行真正意义上的 鉴别。这便是作者所说的“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 职”。
钱钟书—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在文 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 成绩。先生的治学特点是学贯中西、古 今互见的方法,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 誉为文化大家。
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
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 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 美国人的演讲,后来译为中文。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 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 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 和叹息的静默。”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 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5、西洋读者认为诗歌的一个特征是暗示性,那 么第六自然段中他们又是如何认为的?
中国诗“轻”:“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但
重”意为厚重程度。〕在不同的“丝”与“乐”
中见轻重,总体来看,准确而又形象生动。
句解: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 安和。”〔这句是这一层的中心句〕
“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 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 芦管” 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比
重”意为厚重程度。〕在不同的“丝”与“乐”
的美丽〕
中国诗: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
恨谁”。(唐代李白《怨情》)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
处”。(唐代贾岛《寻隐者不遇》。) “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句解:出自南北朝
时诗人鲍照的《代挽歌》。〕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
阁诗》〔句解:出自唐朝王勃的《滕王阁》。〕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人谁在”
够了,不再有了。就是有也不像从前那样美了。
比较:“中国诗用疑 问语气做结束的,比 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 一诗来得多”;“中 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 用最多”。
结论:中外诗都具有 暗示性,只是中国诗 用得更多些。
句解:“灰色”即指诗歌中伤感的色调, “确切”是指一首诗歌里的具体意象,正 是这“确切”让读者产生无限的“空泛”, 留下无穷的艺术想象空间,“确切”具有 很强的暗示性。
(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代赵嘏
《江楼感恩》) “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句解:出
自清代诗人黄仲则的《酷相思 春暮》〕
外国诗:
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
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 利用过这个公式。 “ 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 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 雪呢?”法国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 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
字词积累
A、梵(fàn)文 倾轧(yà) 轻
鸢(yuān)剪掠 引吭(kàng)高歌
B、颦蹙(píncù) 给(jǐ)予 吞
声咽(yàn)理
应(yìng)运而生
C、缄(qiān)默 精髓(suǐ)
呶呶(náo)不休
数(shuò)见不鲜
D、叫嚣(xiāo) 熨(yù)帖
了(liǎo)不足奇 一蹴(cù)而就
补充注释
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 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 处。穷,尽头。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 语和道理的情形。咽,吞咽。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 转动,形容威力大。
问题探究
1、第一句话“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 ”作者到底要告诉了我们什么?(阅读第一自 然段,请同学们用原文回答)
晚钟送终了这一天 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 农夫倦步长道回家, 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 歌德《漫游者的夜歌》: 微风收木末, 群动息山头。 鸟眠静不噪, 我亦欲归休。
7、第八自然段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
总 结: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 的地方。
钱钟书先生认为,“中国诗并没有特别 中国的地方”,就诗歌的发展规律来看,中 外诗歌诗相通的,就诗歌的表现手法来看, 中外诗歌是相似的,而就诗歌的内容来看, 中外诗歌几乎是相同的。我们套用钱钟书先 生的话,也可以这样说“西洋诗并没有特别 西洋的地方”。由此可见,中国诗与西洋诗 是并峙的,也是交融的。
谈中国诗 钱钟书
散 文 集 : 《写在人生边上》 长 篇 小 说:《围城》 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 学 术 著 作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 《七缀集》等。《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
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 论。多卷本《管锥篇》,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 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补充: 韵律:谈到诗词的韵律,包括三个方面的内
容,一是平仄,二是对偶,三是押韵,在诗词写 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讲究平仄、对偶和押韵的 运用。
古体诗没有一定的格律,是古代的“自由
诗”,一般分为四言诗、五言古体(五古)、七 言古体(七古)、杂言体。
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律,句数、字数、押韵、
平仄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是古代的格律诗,一般 包括律诗(五律、七律)、绝句(五绝、七绝)、 排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3、第三自然段是从哪方面来谈中国诗的?得到 了什么 结论?(结合原文回答)
分析: 篇幅短小
原因 :(1)“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 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2)“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 的需要”
比较:中国长诗与西洋中篇诗 中国诗人与西洋诗人
结论: “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蕴”“中国 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到‘无垠’”
诗”,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 某位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 。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 ,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 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 乏变化,而且逐渐腐人”腐化,是对诗的思 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这句话,借助比 喻和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 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 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
中国诗:主要是宣泄个人的情感,屈原在仕途上 失意了,就悲苦地吟诵“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 上下而求索”;颠沛流离的杜甫,饱受战争摧残, 登高之时就悲叹道“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柳永因不忍心与朋友的分别,凄切地 唱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句解: (1)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
2、第一自然段得出谈中国诗的立场, 第二自然段是怎样用此进行比较的的 ,作者又得到了什么观点?并分析一 下作者这样说的理由。(小组讨论, 回答)
比较: “中国诗没有史诗,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
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之后” “外国诗先有史诗,次有戏剧,最后有抒情诗”
观点:“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 衰。”(见提示1) 理由:(1)类比论证:绘画、逻辑。〔补充:中 国画分工笔和写意两大派,这里指写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