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知识点复习(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为了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应该()
A.在记录实验资料时小数点后多保留几位数
B.根据测量要求尽量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C.尽量使每次测量值相互相等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B
解析:B
【详解】
为了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可以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以及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故选B。

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B.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测量时所用的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结果错误越小B
解析:B
【详解】
A.估计值只估读一位,故A错误;
B.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
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错误;
D.测量时所用的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结果误差越小,故D错误。

故选B。

3.对以下物体运动的描述,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A.月亮在白云中穿行
B.地球绕太阳公转
C.坐在奔驰的火车里
D.静靠在运行中的列车座椅上的人C
解析:C
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详解】
A.月亮在白云中穿行,月亮和白云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是以白云为参照物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的,故B 不符合题意;
C.坐在奔驰的火车里,以地面的某一点为参照物,车和人与地面的某一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发生了改变,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故C符合题意;
D.静靠在行驶中的列车座椅上的人,以列车为参照物,人和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人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A.乙的速度越来越大
B.甲通过的路程比乙长
C.在第1.5s时两车相距1.5m
D.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C
解析:C
【详解】
A.由运动图像可知,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有关,无法比较二者通过的路程大小,故B错误;
CD.甲乙运动的速度分别为
3m/s v=
甲,
4m
2m/s
2s
s
v
t
===



甲的速度较大,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在第1.5s时两车相距
()(2m/s1m/s) 1.5s 1.5m
s v v t
∆=-=-⨯=
甲乙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5.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C.一位同学按选项 A方法测量时间,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一位同学按照选项 B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A
解析:A
【详解】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这样闪电和雷声对应,时间的误差最小,故A符合题意;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由于雷声经过云层、山脉反射会持续一段
时间,这样测量会导致时间偏大,误差大,故B不符合题意;
CD.闪电每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是固定在一点,因此不能用“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的方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0年10月1日,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在北京全面开放,妈妈带小明在手机上下单免费试乘,车在行驶过程很平稳,小明认为自己是运动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妈妈B.车玻璃C.汽车座椅D.路旁的树木D
解析:D
【详解】
小明和妈妈是坐在行驶的车中,行驶的车、小明及妈妈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

以妈妈、车玻璃、汽车座椅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而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小明与路旁的树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即小明是运动的。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与时间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乙做加速直线运动
C.第20s 末,甲、乙速度相同D.0~20s,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D
解析:D
【详解】
A.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则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乙的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大,即乙做加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图线在20s末相交,说明甲、乙两物体此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故C正C.甲、乙的v t
确,不符合题意;
D.在0﹣20s内甲的速度不变,乙的速度逐渐增大,且20s末时甲、乙速度相同,则可知甲在这段时间内所走的路程比乙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A .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B .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C .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 m/s
D .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 A
解析:A
【详解】
A 、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10.6s 0.3s 2t ==,距测速仪 11340m/s 0.3s 102m s v t ⨯波===;故A 错;
B 、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2 1.8s 1.4s 0.2s 2t -=
=,距测速仪 22340m/s 0.2s 68m s v t 波===⨯;故B 正确;
C 、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12102m 68m 34m s s s =﹣=
﹣=,经过时间 1.6s 0.3s 1.3s t =﹣=,汽车的速度34m 26.15m/s 1.3s
s v t ==
=≈,故C 、D 正确. 故选A . 9.观察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卡车和轿车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 .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B .卡车静止,轿车运动
C .两车都运动
D .两车都静止A 解析:A
【详解】 由图可知,以站牌为参照物,卡车与站牌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卡车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由图可知,以站牌为参照物,轿车与站牌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轿车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故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0.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 -t 图象如图所示。

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6s 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 .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 内静止
C .物体在前2s 内和后2s 内的速度相等
D .物体在6s 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C
解析:C
【详解】
A .由s -t 图象可知,当t =6s 时,路程s =15m ,即物体在6s 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故A 正确,不合题意;
B .由s -t 图象可知,在2~4s 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 内静止,故B 正确,不合题意;
C .物体在前2s 内运动的路程为5m ,后2s 内运动的路程为
15m-5m=10m
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 s v t = 可知,则物体在前2s 内和后2s 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 不正确,符合题意;
D .物体在6s 内的平均速度
15m 2.5m/s 6s
s v t =
== 故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

11.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

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 ,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5s ,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70m
B .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36m
C .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s
D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34m/s C
解析:C
【详解】
A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 ,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 1=v 声t 1=340m/s×0.25s =85m
故A 错误;
B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 ,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 2=v 声t 2=340m/s×0.2s =68m
故B 错误;
C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s ′=s 1﹣s 2=85m ﹣68m =17m
这17m 共用了
t ′=Δt ﹣t 1+t 2=1.05s ﹣0.25s+0.2s =1s
故C 正确;
D .汽车的车速为
17m =17m/s 1s
s v t ''=
=' 故D 错误。

故选C 。

12.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相对于什么参照物而言,可以认为他是静止的( )
A .来来往往的行人
B .迎面而来的车辆
C .他所骑的电动车
D .街道两边的房屋C
解析:C
【详解】
A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来来往往的行人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A 不符合题意;
B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迎面而来的车辆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B 不符合题意;
C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他所骑的电动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相对静止的,故C 符合题意;
D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街道两边的房屋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3.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 -t 图像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m/s
B.3-5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4s时,乙在甲前方5m处
D.5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A
解析:A
【详解】
AB.由图可知,0~3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运动的距离是15m,3~5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0~5s,乙的平均速度
v乙=
15m
=3m/s
5s
s
t
=

故A正确,B错误;
C.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
v甲=
15m
=
5s
s
t


=3m/s
4s时,甲运动的距离
s甲1=v甲t1=3m/s×4s=12m
4s时,乙运动的距离
s乙=15m
4s时,乙在甲前方
Δs=s乙-s甲1=15m-12m=3m
故C错误;
D.5s时,甲的速度是3m/s,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14.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 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 .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 .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C
解析:C
【详解】
A .由图像知,甲在乙前面10m 处,处于静止状态,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不符合题意;
B .由于甲车处于静止状态,故甲的速度为0,乙车的速度为 10m 2m s 5s
s v t =
==乙 故B 不符合题意; C .由图知,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故C 符合题意;
D .因甲静止,故甲车经过5s ,通过的路程为0,由图知,乙车经过5s 通过的路程为10m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二、填空题
15.(1)单位换算:1m= _____ nm ,1h= ______ s ,1m/s= ______ km/h
(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刻度尺测得的结果是 _________ cm ,乙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___________ cm 。

(3)如图丙所示,该仪表是测量 ____________ 仪器,读数为 _______________ 。

3600362801时
间3min383s 【详解】(1)123长度换算为1m=109nm 时间换算为1h=60min=3600s 速度换算为1m/s=36km/h(2)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 解析:3600 3.6 2.8 0.1 时间 3min38.3s
【详解】
(1)[1][2][3]长度换算为
1m=109nm
时间换算为
1h=60min=3600s
速度换算为 331000m 36001km 36001m/s 3.6km/h 101h 101h
⨯⨯===⨯⨯1m/s=3.6km/h (2)[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刻度尺分度值为1cm ,物体左侧与1.0cm 对齐,右侧与3.8cm 对齐,则其测得的结果是
3.8cm-1.0cm=2.8cm
[5]由图可知每1cm 间有10个小格,则乙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cm 。

(3)[6][7]如图丙所示,该仪表是测量时间仪器的停表,小表盘上表示分钟,分度值为0.5min ,其指针位于3min 与4min 之间且偏向于4min ;大表盘上表示秒,分度值为0.5s ,指针示数为38.3s ,则停表的读数为3min38.3s 。

16.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为______m/s ,10s 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__m ;若乙和丙运动路程之比为2:3,则乙和两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
30【详解】1甲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
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则甲车的速度;2乙的图像也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则乙车的速度;甲乙两辆小车同时
解析:30 8:3
【详解】
[1]甲的s t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则甲车的速度
8m 4m/s 2s
v ==甲; [2]乙的s t -图像也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则乙车的速度
4m 1m/s 4s
v ==乙; 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10s 时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为
()(4m /s 1m /s)10s 30m s v t v t v v t =-=-⨯===-甲乙甲乙;
[3]丙的v t -图像中,速度不随时间变,是一个定值,其速度大小4m/s v =丙;则乙、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24m /s 8=31m /s 3s t v s v s t s v v =⨯=⨯=乙
乙乙乙乙丙
丙丙丙丙
. 17.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分析图像信息,前3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m ;物体在0~20s 时间内的速度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30~40s 时间内的速度;在20~30s 时间内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_。

小于0【详解】1由图可知在0~20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0m 物
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1==2m/s 前3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s2=v1t2=2m/s×3s=6m2物体在30~40s 内物体也是做匀速
解析:小于 0
【详解】
[1]由图可知,在0~20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0m ,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v 1=
1140m 20s s t ==2m/s 前3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s 2=v 1t 2=2m/s×3s=6m
[2]物体在30~40s 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30~40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80m-40m=40m
其速度为
v 3=3340m 10s
s t ==4m/s v 1<v 3
所以,物体在0~20s 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 时间内的速度小。

[3]由图象可知,物体在20~30s 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零。

18.《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

运动静止【详解】1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
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2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解析:运动 静止
【详解】
[1]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

[2]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19.李伟军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采用了如下方法:剪下一段导线,紧密的单层在一支铅笔上缠绕3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

测量情况如图所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mm ,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_____cm ,该品牌导线的直径是_____mm 。

50017【详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 长度分成10
等份每份为1mm 即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2导线圈的长度:;3导线的直径:
解析:5.00 1.7
【详解】
[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 长度分成10等份,每份为1mm ,即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
[2]导线圈的长度:
15.00cm 10.00cm 5.00cm L =﹣=;
[3]导线的直径:
5.00cm 0.17cm 1.7mm 30
L d n ==≈=。

20.一个同学用手中的毫米刻度尺子测量壹圆硬币的直径,四次结果依次为
2.51cm .2.53cm .2.63cm .2.52cm ,其中错误的一个数据是____cm ,硬币的直径应该记为________cm 。

63252【详解】1四个数据中263cm 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数据相差1cm 左右相差较大这是错误数据;2除了263cm 这个数据求其他三个数据的平均值即为硬币的直径
解析:63 2.52
【详解】
[1]四个数据中,2.63cm 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数据相差1cm 左右,相差较大,这是错误数据;
[2]除了2.63cm 这个数据,求其他三个数据的平均值,即为硬币的直径
2.51cm 2.53cm 2.53cm 2.52cm 3
L ++=
≈ 三、解答题 21.有一段铁路与公路并行且平直。

一辆小汽车沿公路以60 km/h 的速度从甲站开到乙站,所用时间是0.5h 。

一辆火车从甲站开到乙站,所用时间20min 。

求火车的行驶速度。

解析:90km/h
【详解】
由题意知,一辆小汽车沿公路以60 km/h 的速度从甲站开到乙站,所用时间是0.5h 。

则路程为
1160km/h0.5h=30km
s v t
==⨯
一辆火车从甲站开到乙站,所用时间20min。

则火车的行驶速度为
2
30km 30km
==90km/h
20
20min h
60
s
v
t
==
答:火车的行驶速度为90km/h。

22.“国庆”期间,小强一家开车到太湖五千年文博园旅游,接近文博园时,看到路边标志牌如图所示。

求:
(1)小车以速度表中的速度行驶还需多长时间到达目的地?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最快需要多少时间能够到达目的地?
解析:(1) 0.3h;(2) 0.2h
【详解】
(1)小车以速度表中的速度行驶需要时间为
1
1
18km
=0.3h 60km/h
s
t
v
== (2)小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需要的时间为
2
2
18km
=0.2h 90km/h
s
t
v
==
答:(1)小车以速度表中的速度行驶还需0.3h到达目的地;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最快需要0.2h能够到达目的地。

23.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开炮后经过2.1s听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的声音。

(此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忽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求:
(1)炮兵在发射炮弹时都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其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是什么?
(2)反坦克炮距坦克多远?
(3)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解析:(1)炮兵发射炮弹时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保护炮兵的耳朵;(2) 510m;(3) 850m/s。

【详解】
(1)炮兵发射炮弹时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保护炮兵的耳朵;
(2)由题可知,炮弹爆炸发出声音传到反坦克炮的时间
2.1s 0.6s 1.5s t =﹣=
由v st =可得,反坦克炮距坦克的距离为
340m/s 1.5s 510m s vt ⨯===
(3)炮弹飞行的距离
s '=s =510m
炮弹飞行的时间'0.6s t =,则炮弹的飞行速度 '510m =850m/s '0.6s
s v t '== 答:(1)炮兵发射炮弹时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保护炮兵的耳朵;
(2)反坦克炮距坦克510m ;
(3)炮弹的飞行速度为850m/s 。

24.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贺州方向匀速行驶。

当到达A 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1时15分:到达B 地时,钟表显示为11时45分。

则:
(1)轿车从A 地到B 地所用时间为多少?
(2)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为多少?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 地到达贺州需要多长时间?
解析:(1)30min ;(2)100km/h ;(3) 42min
【详解】
(1)轿车从A 地到B 地所用时间是
45min-15min 30min 0.5h t ===
轿车从A 地到B 地所用时间是30min 。

(2)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路程是
120km-70km 50km s ==
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是
50km 100km/h 0.5h
s v t =
== 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是100km/h 。

(3)据图可知从B 地到达贺州还需行驶的路程'70km s =,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则轿车从B 地到贺州所用时间是
''
70km 0.7h 42min 100km/h s t v ==== 从B 地到达贺州需要时间是42min 。

答:(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为30min;(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km/h;(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贺州需要42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