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学习是⼀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停停便难有成就。

⽐如烧开⽔,在烧到80度是停下来,等⽔冷了⼜烧,没烧开⼜停,如此周⽽复始,⼜费精⼒⼜费电,很难喝到⽔。

学习也是⼀样,学任何⼀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要⼀⿎作⽓,天天坚持,久⽽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都会向你招⼿。

为了帮助你更好的学习,⾼⼆频道为你整理了《⾼⼆年级历史学业⽔平模拟考试试卷》,欢迎阅读!
【篇⼀】
⼀、选择题(每⼩题4分,共52分)
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是东西⽅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儒家的“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的不同是()
A.讨论主题不同B.诞⽣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解析]前者是⼤动荡、⼤变⾰下的产物,后者是民主政治下的产物,B项符合史实。

[答案]B
2.在雅斯贝尔斯所谓的“轴⼼时代”,古代中西⽅思想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这句中国古话,在西⽅最为相似的观点是()
A.“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B“⼈是万物的尺度”
C.“认识你⾃⼰”
D.“有思想⼒的⼈是万物的尺度”
[解析]“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喻对同⼀个问题,不同的⼈从不同的⽴场或⾓度有不同的看法。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意思是尊敬⾃⼰的⽼师,但是更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故A错误;“⼈是万物的尺度”观点是⼈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与材料内容相符,故B正确;“认识你⾃⼰”观点是⼈是可以被⾃⼰认知的,⽽且也应该认识⾃⼰,认识可以指导实践,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错误;“有思想⼒的⼈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的是⼈的思想⼒,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错误。

[答案]B
3.与智者学派相⽐,苏格拉底对“⼈”的研究进⼀步深化,主要体现在()
A.⼈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
B.⼈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感觉
C.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为⼀
D.⼈都可以根据⾃⼰的标准判断是⾮
[解析]苏格拉底对“⼈”的研究进⼀步深化,主要体现在第⼀次将⼈上升到哲学⾼度,提出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为⼀,所以C项正确。

[答案]C
4.房龙在《⼈类的故事》⼀书中写到:“⼈们的⼈⽣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他们试图在今⽣、在地球上建⽴他们的天堂。

”这⼀观点产⽣于()
A.智者运动B.宗教改⾰
C.⽂艺复兴D.启蒙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他们试图在今⽣、在地球上建⽴他们的天堂”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深受基督教的束缚,基督教主张原罪说、来世说,⽂艺复兴主张现世幸福说,故C项符合题意。

智者运动第⼀次把⼈从⾃然和神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基督教,故A项错误;宗教改⾰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宗教信仰的⾃由,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把反教会、反封建提⾼到构建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理性王国”的政治⾼度,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5.⽂艺复兴时期的⽂学作品和美术作品⼤多和宗教有关,宗教改⾰家也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

这说明()
A.⽂艺复兴是对古希腊、古罗马⽂化的复兴
B.资产阶级不反对天主教会
C.资本主义发展⽔平较低,资产阶级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
D.宗教改⾰中改⾰家的根本⽬的是振兴基督教
[解析]⽂艺复兴和宗教改⾰均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两者均和宗教有密切关系,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平较低,资产阶级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

[答案]C
6.学者钱乘旦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改⾰运动的直接后果并不是社会⽣活的世俗化。

恰恰相反,16、17世纪的欧洲正是由于新教的出现才使得宗教情绪变得更为强烈。

”其依据在于新教()
A.排斥世俗⽣活B.对⼈的束缚更严苛
C.主张信仰⾃由D.加剧宗教信仰狂热
[解析]传统的天主教实⾏禁欲主义,排斥世俗⽣活,不是新教,故A项错误;新教主体上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由的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信仰⾃由的信息,故C项错误;因为新教基本上都主张信仰得救和《圣经》是权威,在事实上让更多的⼈摆脱了教会权威的⼲涉,但也加剧了对宗教信仰的狂热,故D项正确。

[答案]D
7.写信给教皇表⽰“决不能有承认错误的闪念”,因⽽被⼈们热情地称赞为“天使的化⾝”“神学家中的凤凰”,并使其著作“九⼗五条论纲”销售量猛增的思想家是()
A.普罗泰格拉B.马丁·路德
C.主教.拉斐尔
[解析]A项是古希腊的思想家;B项是宗教改⾰的发起者,“九⼗五条论纲”的作者;C项本⾝就是⽀持教皇的;D项是⽂艺复兴的代表⼈物。

[答案]B
8.下⾯两幅作品被誉为⽂艺复兴时期的伟⼤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赞美了⼈体的美丽和⼈性的伟⼤
C.充满了对幸福⽣活的追求
D.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解析]两幅作品都极⼒宣扬⼈体之美,赞美了⼈体的美丽和⼈性的伟⼤。

[答案]B
9.中国⼀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情的结束。

”因为这场运动()
A.把⼈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使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C.构建了符合⼈民利益的契约
D.促进了民主、⾃由思想的发展
[解析]中世纪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下,⼈们的思想受宗教束缚,处于悲观、迷信、冷漠等状态。

⽽⽂艺复兴倡导的提倡⼈性、反对神性的⼈⽂精神,把⼈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此可以看作是题⼲中各种⼼情的结束。

因此正确答案为A,B、C、D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及影响。

[答案]A
10.康德认为,⼈在道德上是⾃主的,⼈的⾏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之所以成为⼈,就在于⼈有道德上的⾃由能⼒,能超越因果,有能⼒为⾃⼰的⾏为负责。

据此可以得出()
A.康德强调⼈的⾃由是有限的
B.启蒙思想是以道德为核⼼的
C.理性主义是康德的核⼼思想
D.德意志启蒙运动强调道德
[解析]材料中康德提到⼈的⾏为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有能⼒为⾃⼰的⾏为负责,也就是说⼈要为⾃⼰的⾏为负责,⼈的⾃由是有限的。

[答案]A
11.⼀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事件构成,事件⼜可以由若⼲⼩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艺复兴——⼈⽂主义——“⼈是万物的尺度”
B.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具”
C.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命
D.⽂艺复兴——宗教改⾰——启蒙运动
[解析]启蒙运动以理性为⼝号,其代表⼈物之⼀康德主张“⼈⾮⼯具”,故B项正确。

[答案]B
12.下列⾔论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①“⼀阵风吹过,有⼈觉得冷,有⼈觉得凉爽。

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的感觉。

”②“上帝赋予了⼈按照⾃⼰的意志塑造⾃⾝的能⼒,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③“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④“灵魂单凭信仰,⽆需‘事功’,可由上帝的允许获得释罪。


A.②①③④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D.④①③②
[解析]本题考查西⽅⼈⽂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艺复兴和宗教改⾰时期的⼈⽂主义;欧洲启蒙运动。

古希腊的智者学派主张“⼈是万物的尺度”,把个⼈感觉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故①属于公元前5世纪的智者学派的观点;根据“上帝赋予了⼈按照⾃⼰的意志塑造⾃⾝的能⼒,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强调⼈的地位,②属于⽂艺复兴时期的观点;③属于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观点;④属于16世纪宗教改⾰时期宗教改⾰家主张“信仰得救”的观点。

根据以上分析,按照时间排序,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3.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的头脑思考问题。

他们思考的问题与⽂艺复兴、宗教改⾰时期相⽐,突出表现在()
A.批判神权统治B.⿎吹⼈性解放
C.倡导思想⾃由D.构建理性王国
[解析]由“学会了⽤⾃⼰的头脑思考问题”可知是启蒙运动的核⼼理性主义,突出表现为对未来社会提出⾃⼰的设想,构建理性王国,⽂艺复兴与宗教改⾰强调的是⼈⽂主义。

故答案为D。

[答案]D
⼆、⾮选择题(共48分)
14.(24分)起源于古希腊的⼈⽂主义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化⽀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曾对“⼈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作过解释。

他认为,普罗泰格拉命题的意思是:“事物对
于你就是它向你显现的那样,对于我就是它向我显现的那样。


材料⼆⽂艺复兴对世界⽂明最伟⼤的贡献,还是它通过⾃⼰各⽅⾯的重⼤成就,昭⽰了⼀种个⼈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切阻碍个性⾃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摘编⾃马克垚《世界⽂明史》
材料三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号是⾃由放任……国家对⾃然经济⼒量的⾃由发挥作⽤不得⼲涉……在宗教⽅⾯……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民就会互相割断对⽅的喉咙;但是,当有⼤量的宗教时,⼤家都能幸福地⽣活、和睦相处。

”……在政治⽅⾯……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意志融合成⼀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政权的受托⼈不是⼈民的主⼈,⽽是⼈民的办事员;他(⼈民)能如⼼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是万物的尺度”这⼀命题的局限性。

(8分)
(2)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解决个⼈主义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

(8分)
(3)依据材料三,列举启蒙运动进⼀步发展⼈⽂主义的思想主张。

(8分)
[解析]第(1)问,据“它向你显现的那样”“它向我显现的那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局限性。

第(2)问,根据“只
有……”“才……”的逻辑关系可知材料后半部分即为其意义,概括即可。

第(3)问,材料共涉及三个⾓度:经济领域、宗教⽅⾯、政治⽅⾯,分别将其与⼈⽂主义的主张相联系即可。

[答案](1)它夸⼤了⼈的主观作⽤,忽视了客观规律的存在和⼈们认识的共同性。

这样的思想⽅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主义打开了⽅便之门。

(2)意义:冲破神学传统的束缚,充分发挥个⼈创造潜能;开启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进程。

(3)主张:经济领域,主张⾃由放任;宗教⽅⾯,主张信仰⾃由;政治⽅⾯,主张⼈民主权和建⽴社会契约。

15.(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世俗权⼒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邪,保护善良的。

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论什么⼈,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或是修⼠、修⼥,世俗权⼒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在政治⽅⾯,哲⼈们也有⼀个关键性的⽤语——“社会契约”……“⾏政权的受托⼈不是⼈民的主⼈,⽽是⼈民的办事员;它(⼈民)能如⼼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些⼝号破坏了传统的(政治)制度。

——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何态度?概述这⼀思想产⽣的经济、政治条件。

(6分)
(2)根据材料⼆,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的其他主张。

(6分)
(3)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哪⼀思想解放运动?“传统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6分)
(4)纵观西⽅⼈⽂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类思想⽂化发展的认识。

(6分)
[解析]第(1)题第⼀⼩问态度,梳理材料⼀关键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普罗泰格拉强调以⼈为中⼼,怀疑神灵;第⼆⼩问概述这⼀思想产⽣的经济、政治条件,联系该阶段希腊政治、经济情况,予以关联分析,罗列相关因素即可。

第(2)题第⼀⼩问观点,梳理材料⼆逻辑,厘清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路德观点予以概括表述即可;第⼆⼩问主张,联系所学知识罗列即可。

第(3)题第⼀⼩问联系其中关键词“社会契约”可知所指为启蒙运动;第⼆⼩问结合语境,联系相关时代及启蒙运动的内容,可知其所指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第(4)题⽐较西⽅⼈⽂主义发展的事件,厘清其发展规律和趋势,予以评述。

[答案](1)态度:怀疑神灵。

条件:经济上,奴⾪制⼯商业的繁荣;政治上,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2)观点:世俗权⼒⾼于教会权⼒。

主张:信仰即可得救;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运动:启蒙运动。

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认识:思想具有⾃⾝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不断向前发展。

【篇⼆】
第Ⅰ卷
本卷共32题,每题2分,共6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最符合题⽬要求。

(请把选择题所选的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种政治制度,其出现于
A.西周B.秦初C.汉初D.元朝
2.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包括
①打破了贵族特权②限制了地⽅割据
③加强了中央集权④提⾼了⼈才素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3.下列关于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雅典民主是⼩国寡民的产物
B.五百⼈议事会是权⼒机关
C.梭伦改⾰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确⽴起来
D.雅典民主对欧美的⽴法和司法产⽣影响
4.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并颁布《权利法案》的主要⽬的是
A.保护⼈民利益B.限制国王权利
C.促进经济发展D.防⽌专制*
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掌握国家⾏政权的是
A.总统B.国会C.法院D.内阁
6.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是最为有利。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侵略企图的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丑条约》
7.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了以⽑泽东为核⼼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此会议是
A.中共三⼤B.“⼋七会议”
C.遵义会议D.中共七⼤
8.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场战役作了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区到东海岸,从南⾯的黄河到北⾯的长城,都成了战场,……⼀百团⼈打击了敌⼈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战⽃是炽烈⽽⽆情的。

”对此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于20世纪30年代
B.抗战以来⾸次取得的⼤捷
C.粉碎了⽇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军的⼤规模战役
9.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呈现新局⾯。

这种新局⾯出现于20世纪
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
10.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个重要时期,农业⽅⾯的成就突出。

其主要表现是
A.铁犁⽜耕的出现B.⾼转筒车的发明
C.耦犁技术的普及D.曲辕犁的推⼴
11.下列史实与唐朝经济发展⽆关的是
A.出现柜坊和飞钱
B.在⼴州设市舶使
C.推⼴棉纺织技术
D.⼀批南⽅城市成为繁荣的⼤都会
12.16世纪以来,欧洲商⼈把来⾃美洲的⽟⽶、烟草,亚洲的⾹料、茶叶,⾮洲的黄⾦、象⽛以及欧洲的枪⽀等运往世界各地销售。

这⼀现象的出现最能说明
A.商业地位⽇益重要B.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C.交通运输⽇益便捷D.贸易中⼼发⽣重⼤变化
13.下列属于19世纪晚期开始出现的发明是
A.珍妮纺纱机B.三轮汽车
C.计算机D.“萨凡纳”号轮船
14.认为“今则万国交通,⼀切趋于尚同,⽽吾以⼀国⾐服独异……”请求朝廷下令“断发易服”的是
A.林则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
15.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创办⼀批近代民⽤⼯业的直接⽬的是
A.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B.⽡解本国的封建经济
C.引进西⽅先进的科学技术D.解决军事⼯业资⾦、燃料等困难
16.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景仰之⼈物”,晚晴状元张謇得票。

张謇⾼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民主共和观念深⼊⼈⼼
C.近代报纸⾮常普及D.对近代民族⼯业贡献⼤
17.1956年7⽉,长春第⼀汽车制造⼚试制的⾸批“解放”牌汽车出⼚,这激发了中国⼈民的建设热情。

这⼀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三⼤改造的完成B.中共⼋⼤⽅针的指导
C.⼀五计划的实⾏D.“⼤跃进”运动的推动
18.20世纪90年代初,中共⼗四⼤提出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标。

其国际背景是
A.不结盟运动兴起B.欧共体建⽴
C.美苏“冷战”加剧D.两极格局⽡解
19.下列属于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加强救济⼯作的措施是
A.推⾏“以⼯代赈”B.令银⾏暂时休业整顿
C.⼤规模毁灭农产品D.通过《全国⼯业复兴法》
20.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滞胀”现象。

各国政府采取的重要调整政策是
A.积极发展第三产业B.建⽴“福利国家”制度
C.⼤⼒提倡技术⾰新D.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预
21.下图中的第聂伯河⽔电站修建于1927年⾄1939年,是苏联⼯业化中的重要⼯程,是当时世界上的⽔电站。

修建该电站时,苏联的领导⼈是
A.列宁B.斯⼤林C.赫鲁晓夫D.⼽尔巴乔夫
2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

推动这⼀趋势发展的因素有
①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②冷战以后局部冲突减少
③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④各国间贸易壁垒完全消除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3.中国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表现不包括
A.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B.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C.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加⼊世界贸易组织
24.春秋时期,孔⼦兴办私学,学⽣来⾃⼠农⼯商各阶层。

这⼀做法
A.⽡解了宗法分封制度B.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25.董仲舒指出:“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故号为‘天⼦’者,宜视天如⽗,事天以孝道也……”这反映出他宣扬的主张是
A.“君权神授”B.“春秋⼤⼀统”
C.“三纲五常”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6.中国明清时期的黄宗羲和近代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的共同主张是
A.反对君主专制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由、平等D.要求获得⼈的彻底解放
27.欧洲⽂明的中⼼,西⽅⼈⽂主义思想的发源地是在
A.意⼤利B.古代希腊C.古代罗马D.法国
28.中国古代⽂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说。

这主要反映了
A.⽂学创作推陈出新B.科举考试不断加强
C.城市经济⽇益繁荣D.儒家思想逐渐成熟
29.近代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所起到的最重要历史作⽤是
A.挽救了民族危亡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C.扩⼤了⼈民权利D.促进了⼈民的思想觉醒
30.孙中⼭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作为⾰命的指导思想。

其中
的民权主义是指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民国”
C.“平均地权”D.“三权分⽴”
31.⽑泽东关于中国⾰命的论述已经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
A.国民⾰命时期B.国共⼗年对峙时期
C.抗⽇战争结束前后D.新中国成⽴初期
32.下列属于20世纪六七⼗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伟⼤成就是
A.“两弹⼀星”B.载⼈飞船
C.巨型计算机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第Ⅱ卷
本卷共3题,共36分。

(请把答案写在每道题后⾯的答题框内)
题号333435
得分
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监察百官,是天⼦⽿⽬之任等等。

——⽅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性》
(1)秦朝在中央设置什么官职负责“监察百官”?依据材料⼀,指出古代建⽴监察制度的根本⽬的何在?(4分)
材料⼆:换⾔之,汉代由宰相⼀⼈掌握全国⾏政⼤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个部门,由许多⼈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实⾏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其有何作⽤?(4分)
材料三:在中国这样⼀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国家权⼒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

⽽国会的运作,⾏政权、⽴法权、司法权的分⽴制衡等西⽅话语,中国⼈也⼀直不是很清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3)“国家权⼒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与近代中国哪⼀个重⼤历史事件有关?从思想领域⾓度看,你认为导致材料三中所说的民众“不太适应”“不是很清楚”的原因是什么?(4分)
33.得分
(1)
(2)
(3)
3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曾这样描述19世纪中叶的英国:“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芝加哥和奥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产者;在澳⼤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群……黄⾦则从南美和澳⼤利亚流到伦敦。

印度⼈和中国⼈替我们种植茶叶……”
──摘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的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怎样的地位?促成这种地位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材料⼆:集中发展到⼀定阶段,可以说,就⾃然⽽然地⾛到垄断。

因为⼏⼗个⼤企业彼此之间容易成⽴协定;另⼀⽅⾯,正是企业的规模巨⼤,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了垄断趋势。

──《列宁选集》第⼆卷
(2)“垄断”的出现与哪⼀次技术⾰命有关?列举在这次技术⾰命中诞⽣的两个新兴⼯业部门。

(4分)
材料三:直到2000年12⽉克林顿任期结束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超过了美国历任何⼀次增长期。

特别是1996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2%和1.9%……
──摘编⾃《读书》2003年第3期
(3)材料三所表明的美国经济增长模式被称作什么?推动其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4分)
34.得分
3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书统计,如下表: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件数百分⽐件数百分⽐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1)依据材料⼀,指出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中的地位发⽣了怎样的变化?写出于1281年颁布推⾏的我国古代秀历法的名称。

(4分)
材料⼆:⽕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发明。

⽕药把骑⼠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了殖民地,⽽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然⼒和科学的应⽤》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古代印刷术对欧洲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北宋时期,我国古代印刷业的⼀⼤⾰新是指什么发明?(4分)
材料三: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点可以毫不费⼒地加以证明。

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明却没有能够产⽣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摘编⾃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3)材料三中所说的“16世纪以后,欧洲诞⽣了近代科学”,这与⼗四五世纪在欧洲发⽣的哪⼀场思想解放运动有关?其核⼼是什么?(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