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转第100页)
慢性荨麻疹是自身免疫机制参与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1]。

临床上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是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依巴斯汀作为组胺H1
受体的阻断剂,具有长效、强效和高选择性,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胆碱能受体不具有拮抗作用,主要适用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皮炎等症状中,疗效显著。

本文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赛庚啶及依巴斯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探析依巴斯汀的疗效,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00例(2010年2月—2013年1月间),所有患者均经过常规检查,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患者就诊时出现风团,一周的发作次数在3次以上的患者;近期没有服用过长效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组胺药物的患者。

排除严重脏器官功能障碍疾病与系统性疾病。

采用随机对于系统性疾病以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采用赛庚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3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9±7.2)岁,病程3个月~4.5年,平均病程(3±0.8)年。

观察组的患者使用依巴斯汀进行治疗。

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38±6.5)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病程(3±1.1)年。

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赛庚啶治疗,每次的使用剂量为2mg ,每天治疗3次,一个疗程为一个月;观察组的患者给予依巴斯汀治疗,每次的使用剂量为10mg ,1次/d ,治疗疗效为一个月。

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风团数目、大小及瘙痒程度变化情况。

1.4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判断疗效,主要分为治愈、显效、好转和无效。

治愈:患者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疗效的指数在90%以上;显效: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基本上消失,疗效的指数在60%以上;好转: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疗效的指数在20%以上;无效:患者没有达到疗效指数标准。

风团数目评分:0分:无风团;1分:1~6个风团;2分:7~12个风团;3分:大于12个风团。

风团大小评分:0分:无风团;1分:风团直径小于1.5cm ;2分:风团直径在1.5~2.5cm 间;3分:风团直径大于2.5cm 。

瘙痒程度评分:0分:无瘙痒;1分:有轻微瘙痒,不影响睡
眠;2分:有影响睡眠的中度瘙痒;3分:有无法进入睡眠的重度瘙痒。

将治疗前三项观察指标的积分总和减去治疗后的积分总和除以治疗前积分总和的百分比为疗效指数。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 检验,当P <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
的总有效率为84.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如下表1所示;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t =7.3621,P >0.05);观察组出现复发的患者占4例,复发率为8%,对照组出现复发的患者占8例,复发率为16%,两组患者复发率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3254,P <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代莹莹
河南潢川县人民医院皮肤科,河南信阳465150
[摘要]目的观察探析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采用赛庚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依巴斯汀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 <0.05);对照组有8例患者病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6%,观察组有4例患者病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8%,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依巴斯汀;赛庚啶;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1(c )-0098-02
观察组对照组χ
2
P
组别5050
例数2514
5.090.0389痊愈2016
0.690.6187显效3
126.35
0.0244
有效28
2.550.487396.084.04.03
0.0487无效总有效率(%)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第98页)3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并有大量液体的渗出,引发局部水肿,病因并不明确,患者身上不定时出现红肿瘙痒的皮疹块,不自觉抓挠后病情加重,由于患者体质和发病程度不同,荨麻疹的具体表现症状也不相同,有的风团呈环形被称为环形荨麻疹,相邻风团组成其他形状被称为图形荨麻疹,风团中央有瘀点被称为出血性荨麻疹,病情严重时患者肾脏、胃肠等也会同时出血,发病后最典型症状是瘙痒,急性荨麻疹患者瘙痒严重,伴发头痛发热、食欲不振的临床表现,甚至会引起休克[2]。

荨麻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需及时排查病因,采
取有效治疗措施。

临床治疗上多在积极寻找病因后对症治疗,常用药物有组胺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药物等[3]
,本组研
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依巴斯汀治疗,依巴斯汀作为组胺H1受体的阻断剂,具有长效、强效和高选择性,对于中枢神经产生的抑制作用较轻微,起效快、服用方便、作用持久、复发率低、无严重不良反应,主要适用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皮炎等症状中,疗效显著[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

对照组患者患者进行赛庚啶
治疗,赛庚啶是一代抗组胺药物,慢性荨麻疹患者多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在少数病情顽固的患者加大剂量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也
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它能够消除过敏症状,在荨麻疹、皮肤瘙痒的治疗中有一定的效果[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药物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4例复发,复发率为8%,对照组8例患者病情复发,复发率为16%,两组患者疗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复发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国建,王晓燕.慢性荨麻疹患者63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1,13(9):108-109.
[2]童海涛,张洪波.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J].皮肤病与性
病.2011,8(4):84-85.
[3]刘兆林.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1,10(5):136-137.[4]刘巨永.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8):184-185.[5]赵敏,谭静,李海霞,等.依巴斯汀、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治疗慢性荨麻
疹疗效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29(2):138-139.
(收稿日期:2013-08-25)
的可能性越大,对患儿造成不可逆性脑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做好对小儿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医学意义。

惊、风、痰、热是该病症的主要临床特征,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遵循“镇惊安神、息风、清热”的原则。

Y 一氨基丁酸(GABA)为中枢性物质,GABA 受体被激动时,
就会开放氯离子通道,细胞内会进入部分氯离子,进而升高神经
兴奋阈值[8]。

GABA 受体与苯二氮卓类受体都位于神经细胞膜上,
安定(stability )为苯二氮类药物(Benzodiazepine drugs ),可作用与特定的苯二氮卓类受体,这样能促进苯二氮卓类受体与GABA 受体结合,起到抑制神经兴奋阀值的作用,此外,安定的安全性比较高,疗效可靠,平均惊厥停止时间更短,惊厥复发率更低,可最大程度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促使小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本文对安定肌注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进行了研究,为实验组患儿肌肉注射安定,为对照组患儿肌肉注
射苯巴比妥钠,治疗结束后,无论从单纯型惊厥停止时间角度看,还是从复杂型惊厥停止时间角度看,实验组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无论从单纯型惊厥停止时间角度看,还是从复杂型惊厥停止时间角度看,实验组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认为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

此外,实验组患儿的平均惊厥停止时间更短,惊厥复发率更低(实验组为8.3%,对照组为32.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 <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实验组惊厥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与预后情况更佳,可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减轻热性惊厥对患儿大脑的影响,提高其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小儿热性惊厥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严重影响着小儿的健康成长,安定肌注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可在短时间内控制惊厥,可有效改善小儿预后,降低惊厥复发率,其医学价值值得肯定。

安定肌注的治疗方法值得广大医师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丁珍,万经红,于菲.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
合杂志,2009,26(13):3260-3261.
[2]吴开锋,黄苏玮,刘亿荣.不同方法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对临床疗效的影
响[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6(1):2297-2298.[3]朱思朋.不同时机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对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1,26(23):84.[4]刘红英.小儿热性惊厥131例回顾性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3,2(12):76-78.
[5]王益彬,成泉,江树生,等.小儿热性惊厥245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13(23):2524-2525.
[6]陈丽珍.63例小儿热性惊厥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2(22):96-97.
[7]张建明,渠建宇.小儿热性惊厥2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23):212-213.[8]薛慧敏,卢宪梅,李文.小儿热性惊厥236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
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3(16):185-187.
(收稿日期:2013-10-20)
惊厥复发例数惊厥复发率(%)
组别
3
8.3实验组(n=36)
11
32.4对照组(n=34)
表3两组惊厥患儿复发情况对比[n (%)]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05。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