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番茄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番茄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作者:张丽荣等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22期
摘要: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灌根处理方法研究了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番茄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后均能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随着菌剂施入时间的延长,中农绿康微生物菌剂处理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结果期达最大值,分别比对照增加118.76%、34.56%和143.98%,其次是阿姆斯复合微生物肥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23.96%、27.98%和112.68%;同时阿姆斯复合微生物肥和中农绿康微生物菌剂处理还可提高番茄产量,且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微生物菌剂;土壤微生物;产量
中图分类号:S144.1;S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2-5452-03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是宁夏惠农区重要的经济支柱及酱汁加工原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蔬菜品质与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但受耕地的限制,蔬菜连作现象十分普遍,长期连作导致了土壤微生物菌群失衡,有害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病虫害发生频繁,土传病害逐年加重[1-4],同时大量施用化肥、农药,致使蔬菜中农药残留、硝酸盐含量增加,蔬菜品质下降,最终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近年来,微生物菌剂(肥)已在多种作物上被广泛应用[5-9],它内含大量的有益活菌物质及多种天然发酵活性物质,在作物根区土壤繁殖形成有益的微生物优势菌群,能调节和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病能力。

目前,关于微生物菌剂对根际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

为此,本试验研究了5种微生物菌剂(肥)对番茄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旨在为应用微生物菌剂(肥)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缓解番茄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1年4~9月在石嘴山市惠农区红果子镇屯河乡的番茄种植基地进行。

供试土壤为壤土,其有机质含量为20.6 g/kg,碱解氮含量为86.1 mg/kg,有效磷含量为31.4 mg/kg,速效钾含量为280.0 mg/kg,pH 8.5。

供试番茄品种为屯河8号,试验区为连续种植2年的番茄重茬地。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F1:阿姆斯复合微生物肥(有效活菌数≥2 000万/g,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00倍稀释液;F2:金满田863微生物菌剂(有效活菌数≥2亿/g,德州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0倍稀释液;F3:元秘植白金(含生物清地菌SP≥2.2亿/g,上海农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600倍稀释液;F4:EM微生物菌剂(原液,含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芽孢杆菌等10属80多种有效微生物,郑州白益科技有限公司),500倍稀释液;F5:中农绿康微生物菌剂[有效活菌数≥2亿/g,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50倍稀释液;对照(CK):不施肥。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20.3 m2,起垄单行种植,垄宽1 m,株行距40 cm×40 cm。

番茄于2011年5月4日移栽定植,5月30日对试验区的番茄植株进行灌根处理,施药后管理同大田。

1.3 样品采集及测定
1.3.1 土壤样品采集分别于2012年7月15日(开花期)、8月3日(坐果期)、9月6日(结果期)采用五点取样法采集各处理小区的土样,土层深度为0~20 cm,将靠近植株的不同位点的土样混匀装入保鲜袋,带回实验室进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1.3.2 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新鲜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细菌采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真菌采用马丁氏琼脂培养基;放线菌采用改良高氏1号培养基。

实验步骤:称取10 g土样分别加入备好盛有90 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置于振荡器上振荡10 min,从所制悬浮液中吸取1 mL移入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类推稀释至所需浓度。

真菌稀释103倍、放线菌稀释104倍、细菌稀释105倍,3类微生物测定分别在培养3、7、9 d后统计菌落数。

1.3.3 产量测定在番茄收获期,每处理随机取5株,统计单株产量、结果数、小区产量,计算取其平均值。

1.4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整理,利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新复极差Duncan’s法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微生物菌剂(肥)处理对土壤细菌数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微生物菌剂(肥)处理对番茄土壤的细菌数量存在差异。

开花期阿姆斯复合微生物肥处理(F1)、金满田863微生物菌剂(F2)、EM微生物菌剂处理(F4)、中农绿康微生物菌剂处理(F5)的细菌数量均高于CK,分别比CK增加了68.95%、44.23%、113.56%,118.76%,元秘植白金处理(F3)的细菌数量最少,比CK降低了59.95%;坐果期中农绿康微生物菌剂处理(F5)土壤细菌数量最多,比CK增加了306.92%,显著大于其他各处理;结果期阿姆斯复合微生物肥处理(F1)和中农绿康微生物菌剂处理(F5)的细菌数量均
高于CK,分别比CK增加了23.97%、29.27%,金满田863微生物菌剂处理(F2)细菌数量最少,比CK降低了60.02%。

从整个测定期可看出,中农绿康微生物菌剂处理(F5)的土壤细菌数量呈持续递增趋势,阿姆斯复合微生物肥处理(F1)的细菌数量与CK相比先升后降而后又升,说明两种微生物菌剂(肥)施用后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增加土壤细菌的数量。

2.2 不同微生物菌剂(肥)处理对土壤真菌数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开花期阿姆斯复合微生物肥处理(F1)的土壤真菌数量显著大于CK,比CK增加了303.96%,其余各处理与CK间差异不显著;坐果期金满田863微生物菌剂处理(F2)、中农绿康微生物菌剂处理(F5)的真菌数量显著大于CK,分别比CK增加了
247.88%、299.70%,EM微生物菌剂处理(F4)比CK降低了44.55%;结果期金满田863微生物菌剂处理(F2)的真菌数量最少,比CK降低了57.93%,其他各处理均大于CK,分别比CK增加了27.99%、5.13%、18.24%、34.56%。

从整个测定期可看出,阿姆斯复合微生物肥处理(F1)和中农绿康微生物菌剂处理(F5)同细菌数量的变化趋势相似。

2.3 不同微生物菌剂(肥)处理对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开花期除元秘植白金处理(F3)的放线菌数量低于CK外,其他各处理均大于CK,分别比CK增加了17.76%、36.18%、41.39%、20.43%;坐果期以阿姆斯复合微生物肥处理(F1)放线菌数量最多,且显著大于CK,比CK增加153.55%;结果期阿姆斯复合微生物肥处理(F1)、中农绿康微生物菌剂处理(F5)的放线菌数量显著大于CK,分别比CK增加了112.68%、143.98%。

2.4 不同微生物菌剂(肥)处理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对番茄产量的影响不同,各处理单株产量、单株果数、小区产量均高于CK,与CK相比,单株产量增加9.09%~32.09%,单株果数增加12.56%~26.09%。

各处理中以阿姆斯复合微生物肥处理(F1)、中农绿康微生物菌剂处理(F5)的增产效果最好,分别增产32.1%和25.7%,说明施用两种微生物菌剂后可显著提高番茄产量。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不同微生物菌剂(肥)均可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在番茄整个生育期以中农绿康微生物菌剂处理在结果期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最多,分别比对照增加29.27%、34.56%和143.98%,其次是阿姆斯复合微生物肥处理,结果期分别比对照增加23.97%、27.99%和112.68%。

说明这两种微生物菌剂施入土壤后在作物根系周围形成了有益微生物优势菌群,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

开花期、坐果期测定结果显示,元秘植白金处理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偏低,可能是由于该菌剂对植株处理的设置浓度所导致的,此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同微生物菌剂(肥)施用后均能提高番茄产量,尤以
阿姆斯复合微生物肥处理和中农绿康微生物菌剂处理最好,分别比对照增产32.1%和25.7%。

由此可见,微生物菌剂(肥)应用增产效果显著,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10-13]。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对土壤中植物有效养分的转化和吸收、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及土壤生物修复都起着重要作用。

有研究报道,植物对土传病害的抗性与根际土壤微生物有密切的关系[14-17]。

鉴于此,本研究从土壤微生态的角度出发,通过应用微生物菌剂(肥)来调节土壤的微生态平衡,抑制或减少病害发生,以满足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郭军,顾闽峰,祖艳侠.等.设施栽培蔬菜连作障碍成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51-54.
[2] 邢宇俊,程智慧,周艳丽.等.保护地蔬菜连作障碍原因及其调控[J].西北农业学报,2004,13(1):120-123.
[3] 吴凤芝,赵风艳,刘元英.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原因综合分析与防治措施[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31(3):241-247.
[4] 郑良永,胡剑非,林昌华,等.作物连作障碍的产生及防治[J].热带农业科学,2005,25(2):58-62.
[5] 王明友,杨秀凤,郑宪和,等.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番茄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4(4):37-39.
[6] 张丽萍,黄亚丽,程辉彩,等.土壤微生物制剂防治草莓连作病害的研究[J].土壤,2007,39(4):604-607.
[7] 张志刚,董春娟,高苹,等.蔬菜残株堆肥及微生物菌剂对设施辣椒栽培土壤的改良作用[J].西北植物学报,2011,31(6):1243-1249.
[8] 赵贞,杨延杰,林多,等.微生物菌肥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中国蔬菜,2012(18):149-153.
[9] 雷先德,李金文,徐秀玲,等.微生物菌剂对菠菜生长特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4):488-494.
[10] 王明友,李光忠,杨秀凤,等. 微生物菌肥对保护地黄瓜生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J].土壤肥料,2003(3):38-41.
[11] 李北齐,王倡宪,孟瑶,等.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182-186.
[12] 房运喜,赵玉荣,钱国平,等.微生物菌剂在砂姜黑土区小麦上的施用效果初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4):190.
[13] STEEGE M W T, STULEN I, WIERSEMA P K, et al. Efficiency of nitrate uptake in spinach: Impact of external nitrate concentration and relative growth rate on nitrate influx and efflux[J]. Plant and Soil,1999,208(1):125-134.
[14] 姜飞,刘业霞,艾希珍,等.嫁接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与根腐病抗性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6):3367-3374.
[15] 段春梅,薛泉宏,呼世斌,等.连作黄瓜枯萎病株、健株根域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4):143-150.
[16] 刘琼光,杨艳.番茄品种抗性与青枯菌和土壤微生物的关系[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19(3):31-34.
[17] 李胜华,谷丽萍,刘可星,等.有机肥配施对番茄土传病害的防治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调控[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15(4):965-969.
(责任编辑吕海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