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福建省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Word版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
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
1.(3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是()
①研制开发新型燃料电池汽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
②开发推广太阳能、水能、风能等能源
③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④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A.①②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③④
2.(3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2A(g)+B(g)⇌2C (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B.改变条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一定不变
C.改变压强并加入催化剂,平衡常数会随之变化
D.平衡时增大A和B的浓度,平衡常数会减小
3.(3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铁门上焊接铜块能防腐蚀
B.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后,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C.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
D.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4.(3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已知:Fe(s)+O2(g)═FeO(s)△H1=﹣272kJ/mol,2Al(s)+O2(g)═Al2O3(s)△H2=﹣1 675kJ/mol,则2Al(s)+3FeO (s)═Al2O3(s)+3Fe(s)的△H是()
A.859 kJ/mol B.﹣859 kJ/mol C.﹣1403 kJ/mol D.﹣2491 kJ/mol
5.(3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已知:H2(g)+F2(g)═2HF(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
D.断裂1 mol H﹣H键和1 mol F﹣F 键放出的能量大于形成2 mol H﹣F键放出的能量
6.(3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电化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AlCl3溶液,在阴极上析出金属Al
B.氢氧燃料电池中,氧气是正极反应物
C.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一段时间,溶液酸性不变
D.铅蓄电池在充电时,连接电源正极的电极反应为:PbSO4+2e﹣═Pb+SO42﹣
7.(3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电子表所用的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
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式是: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 n为正极,Ag2O为负极
B.Ag2O发生还原反应
C.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区溶液pH值减小
D.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值增大
8.(3分)(2012秋•潮南区校级期末)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
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极为负极;
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
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
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9.(3分)(2010•亭湖区校级三模)下图装置中,小试管内为红墨水,具支试管内盛有pH=4的雨水和生铁片.观察:开始导管内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液面回升,略高于小试管液面.以下有关解释合理的是()
A.生铁片中的碳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雨水酸性较强,生铁片仅发生析氢腐蚀
C.墨水回升时,碳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D.具支试管中溶液pH逐渐减小
10.(3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反应2H2S(g)⇌2H2(g)+S2(g)△H>0,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反应路径将发生改变,△H也将随之改变
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H2S分解率也增大
C.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体系温度降低
D.恒容体系,充入H2重新达到平衡后,H2浓度将减小
11.(3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B.图②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靠近碳电极管口,试纸变蓝
C.用装置③精炼铜,则d极为粗铜,c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D.用装置④可进行铁片镀锌
12.(3分)(2011秋•新罗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为800℃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A是反应物
B.前2min A的分解速率为0.1mol•L﹣1•min﹣1
C.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反应的方程式为:2A(g)⇌2 B(g)+C(g)
13.(3分)(2015春•南安市校级期中)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2NO+O2,下列所述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
③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3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在10L密闭容器中,1mol A和3mol 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xB(g)⇌2C(g),2min后达到平衡,生成0.4mol C,测得混合气体共3.4mol,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平衡时,物质的量之比n(A):n(B):n(C)=2:11:4
B.x值等于3
C.A的转化率为20%
D.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 mol/(L•min)
15.(3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某小组为了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X和Y不连接时,铜棒上会有金属银析出
B.X和Y用导线连接时,银棒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若X接直流电源的正极,Y接负极,Ag+向铜电极移动
D.无论X和Y是否用导线连接,铜棒均会溶解,溶液都从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16.(3分)(2012秋•潮南区校级期末)某学生欲完成反应2HCl+2Ag=2AgCl+H2↑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是()
A.B.C.D.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52分)
17.(10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在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A和1.0mol B,发生反应A(g)+B(g)⇌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定得部分数据见下表:
t/s0*******
n(A)/mol 1.00.850.810.800.80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前5s的平均反应速率v(A)=
(2)温度为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3)升高温度,平衡时c(A)=0.41mol•L﹣1,则反应的△H(填“>0”或“<0”)(4)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mol A、0.2mol B和1.0mol C,反应达到平衡前,反应速率v正v逆(填“>”或“<”)
(5)下列措施能增大反应速率,且平衡往正反应方向移动是.
a.及时分离出A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B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18.(2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NO、NO2是常见的氧化物.用H2或CO催化还原NO可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已知:2NO(g)=N2(g)+O2(g)△H=﹣180.5kJ•mol﹣1
2H2O(l)=2H2(g)+O2(g)△H=+571.6kJ•mol﹣1
则用H2催化还原NO消除污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19.(14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金属铜不溶于稀硫酸,可溶于铁盐溶液生成铜盐与亚铁盐.现将一定量的铜片加入到100mL稀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铜片完全溶解.
(1)写出铜溶于上述混合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2)若在如图Ⅰ所示的装置中发生(1)中的反应,则X极是铜片(“正极”或“负极”),电极反应式是
(3)铜完全溶解时,所得溶液中Fe3+、Cu2+、H+三种阳离子的浓度均为0.2mol/L(假设溶液体积不变),若用电解方法回收铜,装置如图Ⅱ所示.
①电解开始阶段,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判断溶液中的Cu2+已完全析出的现象是.当Cu2+恰好完全析出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20.(12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2KMnO4+5H 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温度
/℃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溶液褪至无色所需
时间/min
0.6 mol/L
H 2C2O4溶液
H2O0.2
mol/L
KMnO4
溶液
3
mol/L
稀硫

120 3.0 2.0 3.02.0 4.0 220 3.0m 2.5n 4.8 320 3.0 3.0 2.02.0t1 430 3.0 2.0 3.02.0t2
(1)已知:实验1、2、3的目的是探究KMnO4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实验2中m=,n=.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需利用实验4和.
(2)通过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为进行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通过讨论提出假设: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①请你填写表中空白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编号温度
/℃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再向试管
中加入少
量固体
溶液褪至无色
所需时间/min
0.6 mol/L
H 2C2O4溶液
H2O0.2
mol/L
KMnO4
溶液
3
mol/L
稀硫

520 3.0 2.0 3.0 2.0t3
②能说明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的实验事实是.
(3)有人将酸性KMnO4溶液和H 2C2O4溶液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该原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21.(14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转化为SO3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关键步骤.
(1)T1℃时,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0.6molSO3,图1表示SO3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①平衡时,SO3的转化率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T1℃时,反应2SO2(g)+O2(g)⇌2SO3(g)的平衡常数为;其他条件不变,在8min时压缩容器体积至0.5L,则n (SO3)的变化曲线为(填字母).
②如表为不同温度(T)下,反应2SO2(g)+O2(g)⇌2SO3(g)(△H<0)的化学平衡常数(K)
T/℃T2T3
K20.5 4.68
由此推知,温度最低的是(填“T1”、“T2”或“T3”).
③在温度为T1℃时,向该1L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加入0.2molSO2、xmolO2、0.2molSO3三种气体,在达到平衡前若要使SO3的浓度减小,则x的取值范围是.
(2)科学家研究出用电化学原理生产硫酸的新工艺,装置如图2所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
(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
1.(3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是()
①研制开发新型燃料电池汽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
②开发推广太阳能、水能、风能等能源
③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④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A.①②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③④

点: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题:
化学应用.
分析: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积极回收、利用废弃物,减少污染,使用清洁能源等,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①研制开发新型燃料电池汽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故正确.
②开发推广太阳能、水能、风能等能源,可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故正确;
③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
④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污染知识,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环境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注意在学习中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2.(3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2A(g)+B(g)⇌2C (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B.改变条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一定不变C.改变压强并加入催化剂,平衡常数会随之变化D.平衡时增大A和B的浓度,平衡常数会减小考
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平衡常数K=;
B、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
C、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压强、浓度变化;
D、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压强、浓度变化.
解答:解:A、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平衡
时,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各物质的浓度有如下关系:K=,故A正确;
B、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改变温度平衡常数变化,故B错误;
C、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压强、催化剂、浓度变化,故C错误;
D、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变化,若平衡时增加A和B的浓度,则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应用,影响因素的分析判断,注意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压强、浓度变化,题目较简单.
3.(3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铁门上焊接铜块能防腐蚀
B.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后,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C.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
D.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点: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题:
电化学专题.
分A、形成原电池后,铁做负极;
析:B、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板的镀层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C、空气和水是钢铁发生腐蚀的条件;
D、作原电池负极的金属加速被腐蚀,作正极的金属被保护.
解答:解:A.铜、铁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加速被腐蚀,故A错误;B、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板的镀层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加快铁板的腐蚀,故B 错误;
C、空气和水是钢铁发生腐蚀的条件,其它条件相同时,氧气浓度越大,钢铁腐蚀越严重,空气和水交界处氧气浓度大于水下,所以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不容易腐蚀,故C错误;
作原电池负极的金属加速被腐蚀,作正极的金属被保护,锌、Fe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锌易失电子作负极、Fe作正极,所以Fe被保护,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明确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是解本题关键,知道金属防护的方法,难度不大.
4.(3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已知:Fe(s)+O2(g)═FeO(s)△H1=﹣272kJ/mol,2Al(s)+O2(g)═Al2O3(s)△H2=﹣1 675kJ/mol,则2Al(s)+3FeO
(s)═Al2O3(s)+3Fe(s)的△H是()
A.859 kJ/mol B.﹣859 kJ/mol C.﹣1403 kJ/mol D.﹣2491 kJ/mol

点: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依据题干热化学方程式结合盖斯定律写出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热进行相应的改变,求解△H.
解答:解:①Fe(s)+O2(g)=FeO(s)△H=﹣272.0kJ•mol﹣1
②2Al(s)+O2(g)=Al2O3(s)△H=﹣1675kJ•mol﹣1
将方程式②﹣①×3得2Al(s)+3FeO(s)═Al2O3(s)+3Fe(s)△H=[﹣1675kJ•mol﹣1﹣(﹣272.0kJ•mol﹣1)×3]=﹣859kJ•mol﹣1,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根据题给方程式进行整合得出目标方程式,反应热进行相应的改变,难度不大.
5.(3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已知:H2(g)+F2(g)═2HF(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
D.断裂1 mol H﹣H键和1 mol F﹣F 键放出的能量大于形成2 mol H﹣F键放出的能量

点:
反应热和焓变.

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由图象可知,2molHF(g)的能量小于1molH2(g)和1molF2(g)的能量;
B、2 mol液态HF的能量小于2molHF(g)的能量;
C、根据1molH2(g)和1molF2(g)生成2molHF(g)放热来分析;
D、根据反应热△H=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放出的能量<0来分析;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2molHF(g)的能量小于1molH2(g)和1molF2(g)的能量,故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
B、2 mol液态HF的能量小于2molHF(g)的能量,对于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相同时,产物的能量越低,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故放出的热量大于270KJ,故B错误;
C、1molH2(g)和1molF2(g)生成2molHF(g)放热,故1molH2(g)和
1molF2(g)的所具有总能量大于2molHF(g)所具有的能量,故C正确;
D、由于1molH2(g)和1molF2(g)生成2molHF(g)放热,而反应热△H=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放出的能量<0,故断裂1 mol H﹣H键和1 mol F﹣F 键放出的能量小于形成2 mol H﹣F键放出的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评:
本题考查了根据图象来分析反应的吸放热的判断和状态对反应热的影响,难度不大.
6.(3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电化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AlCl3溶液,在阴极上析出金属Al
B.氢氧燃料电池中,氧气是正极反应物
C.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一段时间,溶液酸性不变
D.铅蓄电池在充电时,连接电源正极的电极反应为:PbSO4+2e﹣═Pb+SO42﹣

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A、由离子的放电顺序可知,不可能析出Al;
B、燃料电池中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生成氧气和硫酸;
D、连接电源正极的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解答:解:A、由离子的放电顺序可知,电解AlCl3溶液不可能析出Al,故A错误;
B、燃料电池中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C、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生成氧气和硫酸,溶液酸性增强,故C错误;
D、铅蓄电池在充电时,连接电源正极的为阳极,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电解原理,涉及电解原理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离子的放电顺序.
7.(3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电子表所用的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式是: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 n为正极,Ag2O为负极
B.Ag2O发生还原反应
C.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区溶液pH值减小
D.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值增大

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Zn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应为原电池的负极,则正极为
Ag2O,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总反应方程式分析,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没变化但
溶剂的量减少,所以碱性增大;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由电荷守恒可知,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应该移向负极,带正电荷的离子移向正极.
解答:解:A、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Zn被氧化,应为原电池的负极,则正极为Ag2O,故A 错误;
B、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Zn被氧化,应为原电池的负极,则正极为Ag2O,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C、原电池工作时,正发生反应Ag2O+H2O+2e﹣=2Ag+2OH﹣,该极区溶液pH值增大,故C错误;
D、原电池工作时,负发生反应Zn+2OH﹣﹣2e﹣=ZnO+H2O,溶液pH值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评:
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电极反应式的应用.
8.(3分)(2012秋•潮南区校级期末)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
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极为负极;
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
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
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考
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在原电池中,负极金属的活泼性一般强于正极金属的活泼性,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判断电池的正负极,进而可以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强弱关系.
解答:解: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极为负极,所以活泼性:A>B;
②原地啊池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所以金属活泼性:C>D;
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说明C极是正极,所以金属活泼性:A>C;
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说明D极是负极,所以金属活泼性:D>B;
综上可知金属活泼性顺序是:A>C>D>B.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在判断金属活泼性方面的应用,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9.(3分)(2010•亭湖区校级三模)下图装置中,小试管内为红墨水,具支试管内盛有pH=4的雨水和生铁片.观察:开始导管内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液面回升,略高于小试管液面.以下有关解释合理的是()
A.生铁片中的碳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雨水酸性较强,生铁片仅发生析氢腐蚀
C.墨水回升时,碳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D.具支试管中溶液pH逐渐减小

点:
探究铁的吸氧腐蚀.

题:
压轴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正常雨水的pH是5.6,溶液呈酸性,生铁中含有碳和铁,酸性条件下,生铁发生析氢腐蚀生成氢气,导致具支试管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导管内液面下降,当溶液呈弱酸性或中性时,生铁发生吸氧腐蚀,导致具支试管中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导管内液面回升,略高于小试管液面,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正常雨水的pH是5.6,溶液呈酸性,生铁中含有碳和铁,酸性条件下,生铁发生析氢腐蚀生成氢气,导致具支试管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导管内液面下降,当溶液呈弱酸性或中性时,生铁发生吸氧腐蚀,导致具支试管中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导管内液面回升,略高于小试管液面;
A.铁、碳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碳作正极,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 错误;
B.通过以上分析知,生铁片发生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故B错误;
C.墨水回升时,生铁片发生吸氧腐蚀,碳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C正确;
D.具支试管中溶液,先呈酸性,发生析氢腐蚀时,溶液酸性逐渐减弱pH增大,当发生吸氧腐蚀时,负极上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正极上生成氢氧根离子,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溶液的pH不变,所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先增大达到一定值后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明确雨水的酸碱性及生铁发生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条件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注意正常雨水的pH不是7而是5.6,为易错点.
10.(3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反应2H2S(g)⇌2H2(g)+S2(g)△H>0,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反应路径将发生改变,△H也将随之改变
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H2S分解率也增大
C.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体系温度降低
D.恒容体系,充入H2重新达到平衡后,H2浓度将减小

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反应2H2S(g)═2H2(g)+S2(g)△H>0,是正反应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据勒夏特列原理分析.
解答:解:A、催化剂不影响焓变的大小,故A错误;
B、升温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分解率增大,故B正确;
C、加压平衡逆向移动,逆向放热,温度升高,故C错误;
D、恒容充入氢气,平衡逆向移动,由于S2(g)的减小,影响移动程度小,氢气浓度比原平衡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注意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1.(3分)(2014秋•宁德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B.图②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靠近碳电极管口,试纸变蓝C.用装置③精炼铜,则d极为粗铜,c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D.用装置④可进行铁片镀锌

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A.原电池放电时,盐桥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B.用惰性电极作阳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氯气能置换出碘单质,根据碘的特性判断;
C.电流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所以a是正极,c是阳极,d是阴极,电解精炼铜时,阳极c是粗铜,阴极d是精铜,电解质是含有铜离子的可溶性的盐,如硫酸铜溶液;D.根据装置图,则锌为阳极,铁为阴极,进行铁片镀锌,则电解质溶液为含锌离子的溶液.
解答:解:A.该原电池装置中,锌是负极,铜是正极,放电时,盐桥中的钾离子向移向CuSO4溶液,故A错误;
B.用惰性电极作阳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氯气能置换出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所以将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靠近碳电极管口,试纸变蓝,故B正确;
C.电流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所以a是正极,c是阳极,d是阴极,电解精炼铜时,阳极c是粗铜,阴极d是精铜,电解质是含有铜离子的可溶性的盐,如硫酸铜溶液,故C错误;
D.根据装置图,则锌为阳极,铁为阴极,进行铁片镀锌,则电解质溶液为含锌离子的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以及电解池的原理,注意原电池放电时盐桥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等知识点,为易错点.
12.(3分)(2011秋•新罗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为800℃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A是反应物
B.前2min A的分解速率为0.1mol•L﹣1•min﹣1
C.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反应的方程式为:2A(g)⇌2 B(g)+C(g)

点:
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由图象可知,A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B和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则A为反应物,B和C为生成物,由反应的浓度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c(A):△c (B):△c(C)=0.2mol/L:0.2mol/L:0.1mol/L=2:2:1,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2B+C,根据v=计算反应速率.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A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B和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则A为反应物,B和C为生成物,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前2 minA的△c(A)=0.2mol/L,所以v(C)==0.1 mol•L
﹣1•min﹣1,故B正确;
C、根据图象不能确定该反应的反应热,不能判断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故C错误;
D、由反应的浓度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c(A):△c(B):△c (C)=0.2mol/L:0.2mol/L:0.1mol/L=2:2:1,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2B+C,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图象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图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曲线,不能判断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13.(3分)(2015春•南安市校级期中)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2NO+O2,下列所述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