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新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园新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整修和利用。

经过多年的努力,圆明园遗址公园已初具规模,已经成为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为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风景游览胜地。

圆明园,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瑰宝,它归根结底是人民创造的。

圆明园,一代名园的衰毁,它的新生也得依靠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圆明园开始了新生。

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保护圆明园遗址
从1860年被焚至1949年的80余年间,圆明园虽然历经劫难,但它根基雄厚,没有湮灭。

园林格局依然存在,山形水系基本完整,大部分建筑基址仍可辨认,园林内容仍然十分丰富。

作为一处著名遗址,它不仅在我国造园史上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由于它是中国封建末期盛世的产物,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见证,又具有重大的政治历史意义。

因此,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保护圆明园遗址。

早在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曾明确指出:圆明园遗址要保护好,地不要拨出去,帝国主义把它烧毁,以后有条件可以修复。

北京市人民政府根据这一精神,发出“圆明园一草一木不准动”的指示。

1951年上半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两次行文,指令市公园管理委员会严肃查处两起砸运圆明园太湖石、石块事件,并明令:“今后任机关,不得移用圆明园石块。

”1953年初,北京植物园请求在圆明园遗址开辟60亩育苗地,彭真市长明确表示不得占用。

1956年春,北京市园林局首次在圆明园遗址进行大规模的植树绿化,共栽植株柏、杨、杉等乔木6万余株,绿化山丘18公顷。

1960年12月,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正式将圆明园遗址划定为公园用地,规划范围423公顷,比遗址范围大出73公顷。

1960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布圆明园遗址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人民政府发价征用了圆内旱地73公顷,并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绿化植树。

截止1961年秋,圆明园遗址共有树木72万株,绿化面积87公顷,初步改变了“兽蹄乌迹走荒苔”的荒凉景象,初步展示了圆明园遗址美好的前景。

但是,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圆明园遗址的保护也与祖国的命运一样,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六十年代初的困难时期,圆明园遗址已征用,但尚未绿化的13公顷旱地暂借给园内生产队用。

1962年5月,圆明园遗址已征用的
土地,全部由市园林局移交海淀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又将土地交给园内生产单位使用初管理。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加之园内农民对保护圆明园遗址缺乏认识,忽视了缸址的保护,砍伐树木,挖山填湖,造成了遗址新的破坏。

十年动乱期间,圆明目遗址又遭受了严重的劫难。

从1967年至1971年6年间,就有多处土山被破坏,多处建筑遗址被拆毁,2万多株树木被砍伐,10多么顷绿化带被侵占刀明园遗址范围内,10多个企事业单位先后进入,占地23公顷,园内唯一遗存古建筑“正觉寺”被作为厂房使用。

大小20多个居民点相继形成,其中大部分坐落在遗址的中心地带,有的还建在著名景群旧址之上。

圆明园遗址这种新的破坏,使人们感到极为痛心。

挽救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人们共同的心声。

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证明,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使圆明园遗址得以保护。

1976年圆明园管理处正式成立,这是自1904年圆明园撒销管园大臣放弃管理后第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

管理处成立后,加强了园内绿化,逐步改善了园内绿化状况。

尤其是配合西洋楼景区的清理,重点调整充实了长春园北半部的植物配置布局,种植了白皮松、油松抬柏及大量常绿乔木。

在大水法遗址一带栽种了花租木,并力求按当年植物配置和布局,栽种了近千米的绿篱,收到了较好的景观效果。

此外,加强了文物的保护,慎重稳妥地清理了西洋楼景区的方外观、观水法、大水法、远瀛观、线法山五处建筑基址。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将观水法五块石雕围屏和两块汉玉石鼎从朗润园湖边荒草中运回圆明园,并按原样子以安置。

这是自1900年八国联晕人侵北京后,圆明园建筑残件不断地遭受洗劫后,第一次将失散遗物征集回园,实属圆明园残毁史上的重要转折。

1977年4月,在专家、学者的推动下,首次举行了圆明园遗址保护座谈会。

1978年9月,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举行了较大规模的学术活动,研究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并向国务院写出专题报告。

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国家建委召集规划、园林、文物等有关部门专题研究了圆明园遗址保护、利用方案。

197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圆明园遗址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是圆明园罹劫12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性的圆明园学术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圆明园学会筹委会”。

随后,以国家多誉主席宋庆龄为首的社会各界知名人士1583人发出了“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扩。

倡议书充分论证了圆明园遗址的重大政治、历史和园林价值,明确地提出圆明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