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湿化液的污染状况分析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湿化液的污染状况分析及对策
Analyse s on the contamination of humidified fluid used
in oxygen therapy and its countermea sure s
石兰萍,田琳琳,杨冬艳,操 静,袁劲松
Shi Lanping,Tian Linlin,Yang Dongyan,et al(Shenzhen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Guangdong518036China)
摘要:阐述了现行氧气湿化液的污染状况和污染原因,并从加强湿化瓶的消毒管理、湿化液的选择、更换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降低氧气湿化液污染率的对策。
关键词:氧疗;湿化液;湿化瓶;细菌培养;医院内感染Abstract:it expatiated the contamination condition of humidified fluid used in oxygen therapy and its causes.Countermeasures to reduce the contamination rate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disinfecting humidified container,se2 lecting and controlling humidified fluid.
K ey w ords:oxygen therapy;humidified fluid;humidified container;bacteria culture;hospital infection
中图分类号:R4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493(2005)5A-0765-02
氧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护理技术及抢救治疗手段。
氧气湿化液在氧疗过程中对氧气进行湿化,避免干燥的氧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提高氧疗效果和病人的舒适度1。
在我国医院内感染病例中,呼吸道感染占首位2。
其中因湿化液、医疗装置等治疗器械感染是引起肺部并发症不可忽视的因素3。
国外机械通气相关性感染发生率21%~77%,致死率20.0%~61.7%4,5。
所以,如何控制氧气湿化液的带菌情况、减少氧疗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者及护理专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现就氧气湿化液的污染状况、原因及对策综述如下。
1 氧气湿化液的污染概况
目前多数医院采用无菌蒸馏水作为氧气湿化液。
然而大量文献报道,临床上氧气湿化液及氧疗管道受细菌污染的情况较严重,并成为制约提高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一大障碍。
1.1 污染发生率 湿化液污染采样检测的合格标准参考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即细菌总数≤100cfu/mL,且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或真菌。
王淑君6研究表明,氧气湿化液的污染率高达60%~80%,细菌含量可大于每毫升2×104个,致病菌检出率可高达20%。
张莹等7抽取350份湿化瓶内使用的湿化液调查发现,在细菌总数超标的192份样品中有82份细菌总数在100cfu/mL~500cfu/mL之间,87份细菌总数在500cfu/mL~1000cfu/mL之间,23份样品细菌总数无法计数。
徐忠春等8
在调查62份氧气瓶湿化液样本中就有50份样本检出了细菌,占总抽检数的80.7%,并分离出7种32株致病菌,污染十分严重。
1.2 污染菌种 污染湿化液的细菌在分布和分类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绝大多数细菌为人体常居菌。
对于健康人来说无致病性,但对医院中需要氧疗的病人则具有高度的危险性。
因为这类病人多数病情危重,呼吸道正常防御机能低下,一旦湿化液受到细菌污染,细菌即随吸入气流形成颗粒状感染性气溶胶,进入气道造成病人呼吸道感染。
肿瘤、麻醉及带有各种治疗性插管的手术病人就是易感人群之一。
二是从菌种的分类看,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较高,成为吸氧病人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9。
王彦平等10研究表明传统湿化液污染菌种由多到少依次为:假单孢菌属、大肠杆菌、微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蓝才燕等11在抽查142份湿化液样品中发现,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绿脓杆菌。
Castal 等12发现供氧湿化瓶贮水中24h内绿脓杆菌浓度可达105 cfu/mL,并证实通过气溶胶传播成为氧疗病人肺部感染的最大危害因素。
近年来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引起医院内下呼吸道双重感染有上升趋势,氧气湿化液污染可能是其发生的主要途径之一。
1.3 湿化液连续使用时间与湿化液污染的关系 湿化液不合格率随湿化液连续使用时间延长而上升。
孟建华等13发现使用1d(54.16%)与使用2d~7d(80.64%)及>7d(9
2.10%)湿化液检测不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此与国外报道的连续使用1周以上的湿化瓶100%可以找到菌落的结论相一致14。
2 氧气湿化液的污染原因
2.1 氧气湿化瓶及供氧管道的消毒、更换、贮存不当 目前临床上所用的氧气湿化瓶不尽相同,有玻璃湿化瓶、有机塑料湿化瓶、一次性湿化瓶。
湿化瓶的消毒方法也不同。
张莹等7调查某地区16所医院,其中12所医院的湿化瓶采用含氯制剂浸泡消毒,部分医院使用的氯制剂浓度不够或浸泡时间短(<30 min),含1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30min以上者仅占75%。
消毒后湿化瓶的贮存,有的医院有专用盛放容器,有的置清洁柜内,有的直接挂于吸氧装置上,也有医院无固定存放点。
另外,湿化瓶的消毒周期、更换时间和备用时间也因医院而异。
供氧管道的清洗消毒亦存在问题。
蓝才燕等11发现有的医院在清洗湿化瓶时未将插入湿化液的通气管卸下来清洗消毒,造成新更换的湿化液有重新被污染的可能。
以上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构成了湿化液污染的危险因素,有待于进一步严格合理规范化。
2.2 氧气湿化液的选择、更换时间以及质量控制问题
2.2.1 湿化液的选择 目前临床上仍广泛使用蒸馏水作为氧气湿化液,但由于蒸馏水本身不具备消毒、抑菌作用,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又极易使细菌生长繁殖,所以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氧气湿化液。
国内外护理专家在积极进行相关研究,以寻求一种简单、有效且对病人无害又能有效杀菌抑菌的湿化液,以解决现行氧疗中存在的细菌污染问题。
2.2.2 湿化液的更换 根据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
5
6
7
・
护理研究2005年5月第19卷第5期上半月版(总第143期)
规定氧气湿化液应使用灭菌水,并每天更换15。
但临床上仍然存在湿化液未能及时更换的现象,这与某些医院的监管力度薄弱是分不开的。
2.2.3 氧气湿化液使用前的质量控制 医院有关制度不健全以及监察力度不够是造成湿化液污染的原因之一。
贺江艳16对50份使用前的氧气湿化液进行细菌培养,发现21份无菌生长,29份有菌生长,污染率为58%。
证实使用前氧气湿化液在保存过程中已存在被污染的可能。
2.3 部分医护人员消毒隔离意识淡漠以及无菌操作不规范 有些医护人员认为湿化液使用时间长短及清洁频次与医院感染无关,致使湿化液长期悬吊在氧气瓶上,甚至出现有个别长出绿苔后仍继续使用的现象11;有的医技人员在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上把关不严;也有护理人员在给病人吸氧前没有严格无菌操作,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氧气湿化液污染的可能性。
3 对策
3.1 加强全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管体系 对医院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增强消毒隔离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医院管理者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中有关吸氧装置的消毒管理要求,健全与吸氧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加强对湿化液及湿化瓶消毒灭菌质量的全面监测。
3.2 切实做好医院氧气湿化瓶及供氧管道的消毒管理工作 湿化瓶和供氧管道的消毒应用高压灭菌和1000mg/L氯制剂浸泡30min均可。
如果条件允许,建议采用高压灭菌方法,既避免氯制剂残留又经济可靠。
使用中的湿化瓶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备用的湿化瓶每周消毒1次。
湿化瓶消毒后干置备用,无菌存放于固定场所。
湿化瓶每日更换,做到一人一瓶一用一消毒,有条件者可使用一次性湿化瓶,从而减少湿化液污染,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15,17,18。
3.3 确保湿化液的更换时间 对于蒸馏水湿化液必须每日更换1次,并按无菌操作技术常规进行15。
孟建华等14研究发现使用1d的氧气湿化液污染率仍高达5
4.16%,建议进一步缩短湿化液的更换周期,以降低污染程度。
3.4 严格湿化液的质量控制 确保使用前湿化液为无菌湿化液。
消毒湿化瓶时,应将插入湿化液的通气管卸下来同时消毒,减少湿化液重新被污染的可能。
3.5 筛选更为理想的氧气湿化液 为了控制氧气湿化液的污染,国内很多学者在湿化液的选择方面做了相关研究。
胡孝敏等19经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提出运用复方硼砂溶液代替蒸馏水能很好地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且配制简单、价廉,易保存,使用安全。
范玲20则采用0.02%呋喃西林溶液作为氧气湿化液进行观察,认为0.02%呋喃西林溶液能杀灭或减少湿化液中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减少更换次数,亦能起到很好的消毒、湿润的目的。
曹英等21的研究表明:0.1%硫酸铜液取代蒸馏水作为氧气湿化液,临床观察无毒副作用,对病人安全、无害、无异味、无刺激,既可减少湿化液的带菌率与带菌量,又可减轻护理工作量,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王彦平等10对洗必泰作为氧气湿化液进行了研究,认为此方法安全可靠,可减少湿化液的带菌率及更换次数,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但以上消毒防腐剂作为氧气湿化液是否具有推广价值,是否可以提高病人氧疗舒适度与依从性,尚无定论。
因此对于湿化液的选择问题还需深入探讨,以期找到一种制作简单、安全有效,既能杀菌抑菌又能提高吸氧病人依从性的新一代氧气湿化液在临床推广应用,从而解决氧疗过程中存在的湿化液污染问题。
综上所述,氧气湿化液的污染问题无论在发生率还是所带菌种上都是十分严重的,它给病人、医护人员以及医院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是不容忽视的。
有人报道采用微量泵持续湿化,可避免开放、间歇滴药所致的医源性感染22。
可见,针对污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把湿化液污染率降到最低,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春仙,王希军,张静平,等.氧气湿化液的管理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542.
2 张凤琴.164例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6,6(1):30-31.
3 陆思.中药氧气湿化液与传统氧气湿化液临床应用的比较J.职业与健康,2003,19(5):112-113.
4 Weber D J,Wilson M B,Rutala W A,et al.Nosocomial pneumonia J.Am Rev Res pir Dis,1990,142(4):892-894.
5 Rocha L A,Martin M J,Pita S,et al.Hospital infectionJ.Intensive Care Med,1992,18(7):398-404.
6 王淑君.氧气湿化瓶之细菌学调查和消毒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 1994,2(1):12.
7 张莹,王春雨.医院吸氧湿化瓶的消毒与湿化液的污染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999,15(8):690-691.
8 徐忠春,邓金蓉,冯竞.氧气瓶湿化液污染情况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2,18(6):487.
9 徐冬梅,张梦翔.供氧湿化液污染状况及消毒方法概述J.河北医学,1999,5(10):81.
10 王彦平,赵成梅,于学洁.洗必泰溶液用于氧气湿化液的研究J.
山西护理杂志,1997,6(11):246-248.
11 蓝才燕,陈式一,李队开.氧气瓶湿化液污染细菌的调查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1,5(11):586-588.
12 Castal O,Agins G,Grignon B,et al.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J.J Hos p Infect,1991,17(1):53-59.
13 孟建华,袁中良,陈佳.吸氧湿化瓶的消毒及其湿化液微生物污染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0,11(3):153-154.
14 Carratale I,Gudiol F,Pallares,et al.Risk factor for nosocomial le2 gionella poneumlhilla pneumonia J.Am J Res pir Crit Care Med,
1994,149:625.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S.2000,11.
16 贺江艳.某院使用前氧气湿化液污染率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4,3(3):277-278.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2,11.
18 施平,刘春兰,付正,等.供氧湿化瓶(液)的污染与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3,20(2):155.
19 胡孝敏,易秀英,邓鹏.复方硼砂溶液作为氧气湿化液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1999,34(2):77.
20 范玲.呋喃西林溶液用于氧气湿化液的研究J.医学文选,2000, 19(8增):73.
21 曹英,刘云珍,刘梅瑶,等.0.1%硫酸铜溶液作为氧气湿化液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2):91.
22 张兰娥,霍梅梅.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3,17 (12B):1430.
作者简介:石兰萍(1964—),女,护理部副主任,副主任护师,本科,工作单位:51803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田琳琳、杨冬艳、操静、袁劲松工作单位:51803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收稿日期:2005-03-01;修回日期:2005-04-22)
(本文编辑李亚琴)
・
6
6
7
・CHIN ESE NURSIN G RESEARCH May,2005Vo1.19No.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