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源汇区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漯河市源汇区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题 (共5题;共25分)
1. (8分)默写。

(1) 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2)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3)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________,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5) 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

(刘方平《月夜》)
(7)蒹葭萋萋,________。

(《诗经·蒹葭》)
(8)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

(杜甫《登楼》)
2. (3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不论他正义的愤怒多大,总会过去,nǎo xiū chéng nù________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心平气和的伏尔泰。

(2)这是ruì zhì________的微笑。

(3)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jìn zhí shǒu________。

3. (2分) (2016七下·西城期中)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B . 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他了如指掌。

C . 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D . 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4. (2分)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A . 在他不懈地努力之下,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

修改:将“改进”改为“提高”。

B . 为了防止类似“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不再发生,国务院要求各部门要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修改:去掉“不再”中的“不”。

C . 他这次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因为他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修改:去掉“因为”。

D . 我们在实现和追求个人幸福与成功的同时,就已经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贡献。

修改:将“贡献”改为“努力”。

5. (10分) (2017九上·西华期中) 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它的阅读史。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我国全民阅读的情况,倡导大家积极读书,某校准备开展宣传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以下任务。

(1)分析下图,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两条主要信息。

【注】综合阅读:指包括图书、报刊、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阅读。

数字化阅读:包括网络在线、手机、电子阅读器、光盘等形式的阅读。

(2)结合上面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全民阅读情况的思考。

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③不少于50字。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75分)
6. (5分)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此诗是一首 ________,格律是________。

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________之情,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________之情,体现出作者________的志趣。

7. (3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________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扶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在语段空格处,应填写的关于时间的词语是__ __。

再写一个这个词的同义词。

(2)指出下列字词的古今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虽名今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②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5)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什么情态?它是什么描写?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结尾的“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么?
8.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社戏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上文大意。

(2)文中有哪几句写航船速度之快?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3)“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在表达上的作用是________
(4)这几段文字重点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面,请给这幅画起个名称《________ 》。

(5)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应怎样改才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
(6)这几段从多个感觉角度来进行描绘,请各用一个恰当的词来概括,如:嗅觉清香。

视觉________ ,听觉________ ,触觉________ 。

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谈用人
①一位人力资源专家说过这样的话:“发现并运用一个人的优点,你只能得60分;如果你想得100分的话,就必须容忍一个人的缺点,发现并合理利用他的缺点和不足。

”这话既有新意,又富有哲理。

②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长处和短处并不是绝对的,没有静止不变的长,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短。

在不同的情景和条件下,长与短都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长的可以变短,短的可以变长。

这种长与短互换的规律,是长短辩证关系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部分。

用人的关键并不在于用这个人而不用那个人,而在于怎样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最适当的位置,发挥最大的潜能。

有人性格倔强,固执己见,但他同时必然颇有主见,不会随波逐流,轻易附和;有人办事缓慢,手里不出活,但他同时往往办事有条有理,踏实细致;有人性格不合群,经常我行我素,但他同时可能有诸多发明创造,甚至硕果累累。

管理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短中见长,善用其短。

③古今中外,善用人短者不乏其人。

④唐朝大臣韩幌一次在家中接待一位前来求职的年轻人,此君在韩大人面前表现得不善言谈,不懂世故,脾气古怪,介绍人在旁边非常尴尬,认为他肯定无录用希望,不料韩幌却留下了这位年轻人。

因为韩幌从这位年轻人不
通人情世故的短处中,看到了他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长处,于是任命他为“监库门”。

年轻人上任之后,恪尽职守,库亏之事极少发生。

⑤清代有位常胜将军叫杨时斋,他认为军营中没有无用之人。

聋者,安排在左右当侍者,因耳塞少听可避免泄露重要军事机密;哑者,派他传递密信,因守口如瓶可免通风报信而令其传递密信被敌人抓住除了搜去密信之外,再也问不出更多的东西;跛者,命令他去守护炮台,因艰于行走很难弃阵而逃;盲者,听觉特别好,命他战前伏在阵前窃听敌军的动静。

杨时斋的用人观点虽有夸张之嫌,但却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人的短处之中肯定蕴藏着可用的长处。

⑥现实生活中,善用人短的大有人在。

美国柯达公司在制造感光材料时,需要有人在暗室工作。

但视力正常的人一进入暗室,犹如司机驾驶着失控的车辆一样不知所措。

针对这种情况,有人建议:盲人习惯于在黑暗中生活,如果让盲人来干这种工作,一定能提高工作效率。

柯达公司管理层接受了这一建议,将暗室的工作人员全部换成盲人,结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还给公司增加了可观的利润。

在暗室里工作,盲人远胜过正常人,真可谓善用人短,化短为长。

⑦深圳有一家公司,在对全部员工进行综合测评时,除了根据各人的专长与优点分工外,还采用了按照每个人的缺点来编排岗位的办法,千方百计地用人之“短”,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

他们让爱吹毛求疵的人去当产品质量管理员;让谨小慎微的人去当安全生产监督员;让一些斤斤计较的人去参加财务管理;让爱道听途说传播小道消息的人去当信息员;让性情急躁争强好胜的人去当青年突击队长……结果,这家企业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公司效益成倍增长。

⑧唐人陆贽说:“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任何人有其长处,就必有其短处。

用人所长固然值得提倡,而从人的短处中挖掘出长处,由善用人长发展到善用人短,化短为长,才是用人的最高境界。

(1)本文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引用一位人力资源专家的话有何作用?
(3)本文以例证为主,有人认为用四个事例多了,如果让你删去其中一个事例,你觉得删去哪个好?为什么?
(4)结合生活中的寻常事例,谈谈你对“这种长与短互换的规律,是长短辩证关系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部分”这句话的理解。

三、写作 (共1题;共5分)
10. (5分)题目:我们的故事
要求:
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叙述具体,感情真挚,语言通;
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若达到此项要求,评卷时可奖励2分);
④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号及姓名。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5题;共25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1、
2-2、
2-3、
3-1、
4-1、
5-1、
5-2、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75分)
6-1、
7-1、
7-2、
7-3、
7-4、
7-5、
7-6、
8-1、
8-2、
8-3、
8-4、
8-5、
8-6、
9-1、
9-2、
9-3、
9-4、
三、写作 (共1题;共5分)
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