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无中生有——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中生“有”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中第3课时的内容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

在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学习中,同学们已掌握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和基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类比于CO2与Ca(OH)2反应原理可以得出,但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学生对该反应是否发生产生了疑问。

基于此,我设计了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经验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下面我将从实验目标、实验设计、实验内容、实验创新、实验总结和实验反思六个方面进行一一阐述。

【实验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实验过程,掌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创新实验装置,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实验设计】
教学中设计学生分组实验,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引出本节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CO2气体在密闭体系中与碱溶液反应,体积减少产生压强差”的原理,让学生讨论得出倒吸实验、瓶吞蛋实验、软塑料瓶实验,帮助学生分析这些常规实验的不足,以缺点为突破口,逐步对实验进行改进,如果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及盛满二氧化碳带有气球的瓶子这套装置能否可以进行探究呢?逐
步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然后实验。

【实验内容】
本节课以科学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学过的物理化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与实施,主要分为以下4个环节。

环节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分组分别向盛有等体积的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的试管中吹气,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装有NaOH溶液的试管没有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了吗?同学们讨论提出猜想。

环节2——思考讨论,设计方案。

没有明显现象,今天如果提供
给大家盛满CO2的空矿泉水瓶,我们向其中加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又会如何呢?结果瓶子变瘪了,这说明什么呢?逐步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物理中的“压强”知识——CO2气体在密闭体系中与碱溶液反应,体积减少产生气压差。

结合平时在学习中看到学到的实验方案进行思考,他们会总结出很多见过的设计:倒吸实验、瓶吞蛋实验、软塑料瓶实验。

通过以上实验分析主要不足:(1)实验前要收集大量的CO2气体。

(2)仪器比较复杂,组装仪器的过程中很容易漏气。

(3)需要做CO2与H2O反应的对照实验。

环节3——交流共享,进行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利用图示装置1.将氢氧化钠溶液推入瓶中;2.再将稀盐酸推入瓶中根据实验现象及结论,也可以判断CO2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总结】
本节课的实验用品注射器、气球等从生活中取材,易于组装便于操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使装置简单化、生活化。

其实对于每个实验探究我们不仅仅是学的是知识,更主要的是一种方法,而本节课我觉得同学主要掌握的是如何探究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总体思路是将“无现象”转化为“有现象”,具体思路就是:
1.证明参加反应的某种物质减少了或没有了。

2.证明生成物的存在。

……
【实验反思】
1.整个探究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就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2.本实验用品比较生活化,能否改进为家庭实验?如何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创新没有止境,以上实验还有改进的空间,唯有不断实践才是硬道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