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方法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吕葆真赵鸿生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第08期
解剖学是医学院校的基础课程,恩格斯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可见解剖学在医学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护理专业的学生刚从学习中学文化课转移到医学课程,并且年龄小、自觉性差、领悟力差,然而,解剖学名词很多,内容复杂,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觉得解剖学枯燥无味,甚至厌学,因而成绩不理想,影响了教学质量。

所以,怎样能让学生学好解剖学,提高学习兴趣,采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通过自己的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从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趋成熟,教学中引进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发挥其优势,有利于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和概念多,学生不易理解;名词术语多,学生难以记忆。

此外,解剖学标本往往死板、呆滞,难以概括完整的人体形态学变化。

所以,我们就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解剖学内容制成CAI课件,通过声音、图象、动画、视频和文字一体的融合,可以让学生从各个侧面生动地观察器官的形态结构,使教学内容更具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

比如,在讲泌尿系统中,尿液是如何产生的时,利用动画模拟血液经过肾小球的过滤过程,非常生动形象,学生眼、耳、手、脑并用,大大增加了感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
启发思维是教学的重要一环,设疑解疑是启迪思维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也就是“以问题为中心”(PBL)教学,首先提出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临床问题,然后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教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素质。

例如,我们在讲手的神经支配时,就给出临床病例,病人的中指在进行微创缝合时应打几针麻醉?带着问题,学生有了探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讲述了手的神经支配。

另外,我们又在课堂上又提出一些和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比如说,在讲到鼻泪管结构时,提出人哭的时候“为什么会一把鼻涕一把泪”。

在讲到面静脉、眼静脉和颅内海绵窦的关系
时,提出“为什么面部三角区是危险三角区?卫士马这个区域长了疖肿不能挤压?”这些问题既是讲授的课堂内容,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既可以启迪学生思考,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将手势和比喻引入教学中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比较适用手势教学。

我们采用各种手势可将人体器官的“静态”及“动态”形象地演示出来。

如在讲女性子宫的位置时,用手指代表子宫体,用手掌代表子宫颈,前臂代表阴道,首先是手掌和手臂之间弯曲一定的角度,接着手指和手掌之间弯曲,从而就将子宫的前倾前曲位通过手势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

还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损害时,患者可出现“猿掌”、“爪形手”、“腕下垂”症状,以手势作出相应动作演示,学生印象深刻。

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解剖学中一些抽象的、死板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出来,如我们将“内囊”比作“交通要道”,将鼻腔中鼻毛的比作“防沙护林带”,鼻腔比作“空调机”,眼睛比作“照相机”,将大网膜比作一条系在腹腔中的“黄色的大围裙”。

这些形象的比喻,既能让学生便于理解记忆,又能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生活经验,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教育不应只停留在课堂讲课阶段,教育应当融进被教育者的生活。

要让学生感受到解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如讲到旋前和旋后时,挠骨旋到尺骨前方,形成交叉时,称旋前;当挠骨旋到尺骨外侧时称旋后。

可用生活中松瓶盖的动作表示旋前,用紧瓶盖钉动作表示旋后。

还有当讲到周围神经的尺神经时,举例屈曲的肘关节不小心碰到硬物时,有时会感觉到前臂一阵阵的麻木,是因为硬物撞击到位于尺神经沟内的尺神经的缘故。

让学生从学习中寻找日常生活的影子,在生活中体味学习的乐趣,把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

根据护士的工作性质进行教学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护理操作技术的实现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的。

护士的临床操作是要在患者的身上实现的,在一开始的解剖课中就加强护士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的同时,要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体上观察、触摸、辨认结构。


种从标本到自身,从自身到标本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结构,避免了单纯的机械记忆和操作的盲目性。

提高了临床操作技术的成功率,也提高了护士自身的素质。

讲骨性和肌性标志时,对一般比较明显的标志,如第7颈椎棘突、胸骨角、肋弓、剑突、内踝、三角肌、臀大肌等,要求学生在身体上触摸到。

对自身不易触摸的标志,要求学生相互触摸,以便相互鉴别触摸是否正确,这样使的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护理实践操作。

比如讲肱动脉的走行时,除了在标本上观察之外,要让学生反复练习触摸自己或他人的肱动脉搏动。

提示学生测量血压的解剖学关键即准确判断肱动脉的搏动点。

这样既使学生感到有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解剖的积极性,又为他们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解剖学教学方法就是要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向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转变,“教之以渔”则使学生终生受益。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加速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作者单位:西安市卫生学解剖教研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