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

合集下载

白居易《夜雨》译文及鉴赏

白居易《夜雨》译文及鉴赏

白居易《夜雨》译文及鉴赏整首诗贯穿着白居易的大、简、妙风格,虽是写爱情,写思念,但不像多数爱情诗一样婉约,它大气、又不失细腻,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情感之至,一种浑然天成。

夜雨唐代:白居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故乡遥远回不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

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注释乡:家乡。

瞻望:往远处或高处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夕:日落的时候:夕阳。

夕照。

朝夕相处。

无夕:日日夜夜。

残灯:不好的事。

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

空堂:空屋。

晓:到来,来临。

正:此时。

苍苍:纷纷。

头陀:苦行僧。

安:怎么。

赏析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第三句对第一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二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

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

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

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

杜牧夜雨的译文

杜牧夜雨的译文

杜牧夜雨的译文摘要:1.杜牧《夜雨》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夜雨》的译文及其意义3.《夜雨》的文学价值和影响正文:杜牧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表达真情实感、描绘生动的自然景色著称。

他的一首《夜雨》表达了诗人对夜雨景象的独特感悟,成为了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杜牧《夜雨》的译文,并分析其文学价值和影响。

《夜雨》原文如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美好的雨水知道时节,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际。

随着春风悄然降临,滋润万物细无声。

乡间的小路和云彩都融入了黑暗,只有江中的船火独自闪烁。

等到天亮,再看那湿润的红花,重重叠叠的锦官城显得更加美丽。

《夜雨》一诗通过描绘春夜雨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中提到的“好雨知时节”,表达了雨水滋润万物、顺应自然的生命力。

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的特点,赞美了春雨默默滋润万物的品格。

《夜雨》的文学价值在于它以生动的意象、优美的诗句展现了春夜雨景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同时,这首诗还具有深刻的哲理,启发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夜雨》成为了一个经典之作,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杜牧的《夜雨》通过描绘春夜雨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中提到的“好雨知时节”,表达了雨水滋润万物、顺应自然的生命力。

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的特点,赞美了春雨默默滋润万物的品格。

同时,《夜雨》还具有深刻的哲理,启发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夜雨》原文及赏析

《夜雨》原文及赏析

《夜雨》原文及赏析《夜雨》原文及赏析《夜雨》原文及赏析1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

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

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诗词鉴赏:【唐】白居易《夜雨》

诗词鉴赏:【唐】白居易《夜雨》

诗词鉴赏:《夜雨》【唐】白居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注:“望”、“忘”,古读平声。

)白居易的《夜雨》是一首古风抒情诗,用语平白,相传是写给初恋情人湘灵的。

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恰赶上藩镇割据时期,当时高丽族的李正己独占了河南十几个州地,与中央军相互开战,闹得中原民不聊生,白居易在十五岁时就随全家迁到了父亲的治所——徐州符离。

在符离白居易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小四岁的邻家女孩,名叫湘灵。

湘灵伶俐可爱,还会弹琴,两人一见如故,成了青梅竹马的好玩伴。

随着年龄的增长,二人互生情愫,开始了青春时期的纯洁爱情。

但是湘灵出身贫贱,家境清寒,白居易的母亲很不喜欢她,并不允许他们二人的结合。

很快白居易就像当时所有的人一样,为了前程而忙碌,这段感情逐渐被搁置下来,但白居易心中始终没有忘记湘灵,为她写下了很多美丽的诗篇,包括《寄湘灵》《长相思》《寒闺夜》等等。

29岁那年,白居易考上进士,趁着回符离的好日子,再次向母亲提出了要娶湘灵的想法。

母亲听了非常生气,坚决不同意。

这使白居易很失落,但他并没有放弃争取,他相信母亲总有一天会答应。

四年后,白居易做了校书郎,又一次向母亲提出申请,母亲不仅没有答应,还为了斩断白居易的念头,举家迁离了徐州。

这一次彻底寒了白居易的心,古人认为孝比天大,白居易并没有因此与母亲翻脸,但是失望绝望之时,再无娶妻成家的念头,为了湘灵,白居易直到37岁,一直没有结婚,在唐代,这是难以想象的。

元和三年,为了仕途和家族,白居易娶了同僚的妹妹,就是那个自认为能“压倒元白”的杨汝士的妹妹。

但是白居易的内心深处对湘灵始终不能忘怀,还记得《长恨歌》里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吗?原句本出自他写给湘灵的《长相思》,“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夜雨白居易古诗拼音版翻译与赏析

夜雨白居易古诗拼音版翻译与赏析

夜雨白居易古诗拼音版翻译与赏析□夜雨白居易古诗拼音版翻译与赏析yey所夜雨tangdai:baijuyi口唐代:白居易woyousuonianren,gezaiyuanyuanxidng。

口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woyousuoganshi,jiezaishenshenchange口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xiangyuanqubude,wuribuzhanwang口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ochangshenjiebude,wuxibusiliang。

口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口kuangcicandengye,dusuzaikongtango口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qiutianshuweixiao,fengyuzhengcangcango口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口buxuetoutuofa,qianxinankewango口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口夜雨翻译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她在遥远的异乡我不能去靠近,似乎也没有能够用来传情的太阳。

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

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以前的过往!夜雨赏析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体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水准,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仅仅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第三句对第一句实行了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水准,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二句实行了扩充和延伸。

白居易《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白居易《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夜雨【唐】白居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夜雨古诗白居易

夜雨古诗白居易

《夜雨》古诗赏析
夜雨-白居易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翻译:蟋蟀的叫声时断时续,一盏残灯熄灭又重新点亮。

隔着窗户也知道夜里下雨,芭蕉叶上先传出淅淅沥沥的雨声。

《夜雨》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大雨前特有自然现象:蟋蟀鸣声断断续续,频添闷热;接着又掠过一阵清风,吹得屋内灯火忽明忽暗;诗的后两句,从听觉的角度直接描写夜雨,隔着窗户听到芭蕉声响得知夜雨降临。

全诗所写之景,或夜或雨,均从屋内来写。

通过对“蛩”“灯”“芭蕉”几物的描写,作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诗歌对仗工整,有声有色,情趣盎然。

夜雨古诗白居易拼音版

夜雨古诗白居易拼音版

夜雨古诗白居易拼音版夜雨是一首古体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下面我们来看看夜雨古诗白居易拼音版,欢迎阅读借鉴。

夜雨拼音版:zǎo qióng tí fù xiē,cán dēng miè yòu míng。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gé chuāng zhī yè yǔ,bā jiāo xiān yǒu shēng。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夜雨翻译:早出来的蟋蟀叫了之后又停了下来,昏暗的灯熄灭了又被重新点亮。

隔着窗户知道下起了夜雨,因为窗外芭蕉叶上响起了雨点声。

夜雨赏析: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第三句对第一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二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

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

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

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

“隔”、“结”都是冰凉凉的字眼,给人一种一对火热的恋人被活生生分扯开来的感觉。

诗人用两个冰冷的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火热的情感,而火热又败于冰冷,这时引出自己肝肠绞痛的感觉显得自然,又打动了读者。

在这里,诗人又用了一个打动人的动词“瞻望”。

乡远,瞻望却不可相望见,可是还要望,纵是眼望不见那心也早已回到了那故乡的恋人身畔。

白居易《夜雨》赏析

白居易《夜雨》赏析

白居易《夜雨》赏析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夜雨》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雨白居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赏析】这首诗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体诗,它共有七句话,前四句大量的重复用字,也并不合乎诗歌的习惯。

意像的描写被放在了叙事之后,全诗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也没有大量的兴、比之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开头开门见山的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好像是憋闷了许久的言语冲口而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是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第三句是对第一句的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二句的扩充和延伸。

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

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了。

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

“隔”、“结”都是冰凉凉的字眼,给人一种一对火热的恋人被活生生分扯开来的感觉。

这两个字的妙处就在于诗人用两个冰冷的字写出了自己火热的情感,而火热又败于冰冷,这时引出自己肝肠绞痛的感觉显得自然,又打动了读者。

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3篇)

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3篇)

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3篇)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1六曲阑干三夜雨,倩谁护取娇慵。

可怜寂寞粉墙东,已分裙钗绿,犹裹泪绡红。

曾记鬓边斜娇下,半床凉月惺忪。

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译文家里已经下了三夜的雨,谁来保护这亭园里娇弱的秋海棠?可惜粉墙的东边寂静无人,秋海棠花绿萼已分,红花上带着雨滴,好像哭泣的美人一样。

还记得海棠花曾在她的鬓边娇下,那时她睡眼惺忪,静静感受着这半床月亮的清凉一往日的欢乐时光仿佛在梦中,还没等秋风吹起,我就已经痛断肝肠。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唐教坊曲,为双调小令。

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塞上:塞边,边界上。

家报:家中信息。

秋海棠:又称“八月春”、“断肠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属秋海棠科。

此花叶大棵矮,背有明显的红丝,花小,聚生、粉色。

六曲阑干:指代亭园。

娇慵(yōng):柔弱倦怠的样子,这里指秋海棠花。

此系以人拟花,为作者想象之语。

粉墙:用白灰粉刷过的墙。

裙衩(chà):裙子和头钗都是妇女的衣饰,这里以女子绿色裙衩比喻秋海棠绿色的枝叶。

绡(xiāo)红:生丝织成的薄纱、薄绢。

惺忪(xīng sōng):形容刚刚睡醒,神志、眼睛尚模糊不清的样子。

旧欢:指往日的欢乐情怀。

赏析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秋,纳兰出访塞外途中收到家书,得知家中秋海棠花已开,离愁别绪顿时涌上心头。

作者由此花而赋此词,表达了乡关客愁、相思难耐、柔肠寸断的心情。

创作背景词前“塞上得家报云秋海棠开矣赋此”寥寥十三个字,如云出岫,把纳兰心中的孤寂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离人在异乡收到了家书,也许一低头便柔肠寸断了。

上片化虚为实,从想象中娇笔,写家中“粉墙东”那“娇墉”、“寂寞”的秋海棠经“三夜雨”后,娇艳地开放。

秋海棠香艳而多情,想来纳兰每每看见时必会想起心上人。

“已分裙衩绿,犹裹泪绡红”,花朵娇红,枝叶青绿,像极了红衫绿裙的美人伫立在粉墙下。

许多男人形容女子容貌时都爱说“花似人艳,人比花娇”,似乎很矫情。

白居易《夜雨》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夜雨》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夜雨唐·白居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注释乡:家乡。

瞻望:往远处或高处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夕:日落的时候:夕阳。

夕照。

朝夕相处。

无夕:日日夜夜。

残灯:即将熄灭的烛火。

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

空堂:空屋。

晓:到来,来临。

正:此时。

苍苍:纷纷。

头陀:苦行僧。

安:怎么。

翻译我有深深思念着的人,却相隔很远在他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但深深的埋在心底。

故乡遥远难以归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心中忧愁苦闷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只能独自宿在这空屋中。

秋天还没有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学学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赏析这首诗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体诗,它共有七句话,前四句大量的重复用字,也并不合乎诗歌的习惯。

意像的描写被放在了叙事之后,全诗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也没有大量的兴、比之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开头开门见山的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好像是憋闷了许久的言语冲口而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是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第三句是对第一句的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二句的扩充和延伸。

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

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了。

白居易古诗:《夜雨》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古诗:《夜雨》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全诗没有⽐喻、没有⽤典,也没有⼤量的兴、⽐之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最直⽩的语⾔,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下⾯是分享的⽩居易古诗:《夜⾬》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夜⾬》 唐代:⽩居易 我有所念⼈,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安可忘。

【译⽂】 我有深深思念着的⼈,却相隔很远在他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但深深的埋在⼼底。

故乡遥远难以归去,我没有⼀天不遥望它。

⼼中忧愁苦闷却⽆处化解,⽇⽇夜夜未曾停⽌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望,只能独⾃宿在这空屋中。

秋天还没有来临,却已风⾬纷纷。

不学学苦⾏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 【赏析】 ⾸句开门见⼭,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彩也在⽆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刻展现在读者⾯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的,第⼀句提到了⼈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并没有提及是⼀个什么样的⼈,如何的思念她。

第⼆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此,全诗的中⼼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只是⼀幅,如果⽤画画作⽐的话,构图,或者说是⼯笔前的⽩描图,线条简洁⽽有⼒。

第三句对第⼀句进⾏了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活,故乡的⼈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句进⾏了扩充和延伸。

⼀、三句是写实,故乡、⼈都是客观存在的。

⼆、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主观的感情。

⼀实,⼀虚,把⽓氛渲染开来,⾏⽂⾄此,⽩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彩,阴阳、冷暖⾊初步分明。

诗⼈付与“⼈”⼀个“隔”,付与“事”⼀个“结”字。

“隔”、“结”都是冰凉凉的字眼,给⼈⼀种⼀对⽕热的恋⼈被活⽣⽣分扯开来的感觉。

诗⼈⽤两个冰冷的字形象地写出了⾃⼰⽕热的情感,⽽⽕热⼜败于冰冷,这时引出⾃⼰肝肠绞痛的感觉显得⾃然,⼜打动了读者。

白居易《夜雨》古诗

白居易《夜雨》古诗

白居易《夜雨》古诗白居易《夜雨》古诗导语:《夜雨》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抒情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人《夜雨》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雨唐代:诗人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译文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故乡遥远回不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

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注释①乡:家乡。

②瞻望:往远处或高处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③夕:日落的时候:夕阳。

夕照。

朝夕相处。

无夕:日日夜夜。

④残灯:不好的事。

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

⑤空堂:空屋。

⑥晓:到来,来临。

⑦正:此时。

苍苍:纷纷。

⑧头陀:苦行僧。

⑨安:怎么。

赏析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与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第三句对第一句进行了扩充与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二句进行了扩充与延伸。

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与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

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

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

《夜雨》注释及译文

《夜雨》注释及译文

《夜雨》注释及译文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

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

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白居易《夜雨》赏析

白居易《夜雨》赏析

⽩居易《夜⾬》赏析⽩居易《夜⾬》赏析 ⽩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居⼠,⼜号醉吟先⽣,祖籍⼭西太原,到其曾祖⽗时迁居下邽,⽣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唐代三⼤诗⼈之⼀。

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居易《夜⾬》赏析,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夜⾬ ⽩居易 我有所念⼈,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安可忘。

【赏析】 这⾸诗不是唐代所流⾏的⼯整的今体诗,它共有七句话,前四句⼤量的重复⽤字,也并不合乎诗歌的习惯。

意像的描写被放在了叙事之后,全诗没有⽐喻、没有⽤典,也没有⼤量的兴、⽐之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最直⽩的语⾔,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开头开门见⼭的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好像是憋闷了许久的⾔语冲⼝⽽出,强烈的感情⾊彩也在⽆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刻展现在读者⾯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的,第⼀句提到了⼈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并没有提及是⼀个什么样的⼈,如何的思念她。

第⼆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此,全诗的中⼼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是还只是⼀幅,如果⽤画画作⽐的话,构图,或者说是⼯笔前的⽩描图,线条简洁⽽有⼒。

第三句是对第⼀句的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活,故乡的⼈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句的扩充和延伸。

⼀、三句是写实,故乡、⼈都是客观存在的。

⼆、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主观的感情。

⼀实,⼀虚,把⽓氛渲染开来,⾏⽂⾄此,⽩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彩,阴阳、冷暖⾊初步分明了。

诗⼈付与“⼈”⼀个“隔”,付与“事”⼀个“结”字。

“隔”、“结”都是冰凉凉的字眼,给⼈⼀种⼀对⽕热的恋⼈被活⽣⽣分扯开来的感觉。

这两个字的妙处就在于诗⼈⽤两个冰冷的字写出了⾃⼰⽕热的情感,⽽⽕热⼜败于冰冷,这时引出⾃⼰肝肠绞痛的感觉显得⾃然,⼜打动了读者。

白居易《夜雨》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夜雨》原文及赏析

夜雨[唐] 白居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分类标签: 爱情诗思念诗作品赏析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第三句对第一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二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

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

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

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

“隔”、“结”都是冰凉凉的字眼,给人一种一对火热的恋人被活生生分扯开来的感觉。

诗人用两个冰冷的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火热的情感,而火热又败于冰冷,这时引出自己肝肠绞痛的感觉显得自然,又打动了读者。

在这里,诗人又用了一个打动人的动词“瞻望”。

乡远,瞻望却不可相望见,可是还要望,纵是眼望不见那心也早已回到了那故乡的恋人身畔。

前四句是对一个长时间一直以来状态的写,从“况此”一句开始,诗人就开始描绘一个夜雨的场景了。

作者在描写夜雨场景的时候,却是惜字如金。

他只用了两句话二十个字。

这两句话不写思,不写念,不写人,不写事,只是用简洁的言语描绘了许多意像,灯、堂、天、风雨。

一个况字说明这四句所描写的这些是在前四句的前提上进一步增加的。

夜雨(白居易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雨(白居易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白居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标签思念、爱情译文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故乡遥远无法回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

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注释乡:家乡。

瞻望:往远处或高处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夕:日落的时候:夕阳。

夕照。

朝夕相处。

无夕:日日夜夜。

残灯:不好的事。

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

空堂:空屋。

晓:到来,来临。

正:此时。

苍苍:纷纷。

头陀:苦行僧。

安:怎么。

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第三句对第一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二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

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

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

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

“隔”、“结”都是冰凉凉的字眼,给人一种一对火热的恋人被活生生分扯开来的感觉。

诗人用两个冰冷的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火热的情感,而火热又败于冰冷,这时引出自己肝肠绞痛的感觉显得自然,又打动了读者。

白居易《夜雨》赏析

白居易《夜雨》赏析

白居易《夜雨》赏析《夜雨》: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白居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世间的痴情与哀怨是与生俱来的,与风花雪月无关,作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一生写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这其中最著名的几篇经典爱情作品,应该是缘于和初恋湘灵一生无法圆满的一场旷世爱恋,给诗人带来的永世伤痛。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15岁的湘灵美的像天仙一样,在19岁的少男白居易心里,就像白日里看到了嫦娥,又像是旱地里长出得一多清新动人的莲花。

她是那么地活泼,没事就教鹦鹉说话,在碧纱窗下刺绣,这些美好的画面成了白居易一生难忘的记忆,也成了他永远的悲伤。

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就是源于唐代的门第观念。

在唐代社会,人们心心念念地只想与五大望族之女结亲,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

的居易的好友元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抛弃了自己的初恋崔莺莺,娶了五姓之一的韦丛。

由于母亲不允许和一个农家之女成婚,白居易只能用蹉跎自己和不结婚来表达无声的怨恨,直到37岁时才娶了杨氏为妻。

虽然与湘灵无法在一起,但这美好的初恋一直让白居易魂牵梦萦,终生不能忘怀。

就像《夜雨》中所写,白居易日日夜夜都没有停止过对身在遥远的故乡那个一生的挚爱的思念,直到53岁的时候,他还回到符离老家去寻找湘灵,但湘灵一家人早已是人去楼空,这段纠结了一生的爱恋在白居易那里才画上了一个短暂的句号,却永远地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夏日,雨夜,心中的愁情无处化解,那断刻骨铭心的爱情又浮上心头,既然不能把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那就把它喧泄出来吧,于是白居易百感交集、深情款款写下了这首《夜雨》。

夜雨二首朱熹翻译

夜雨二首朱熹翻译

夜雨二首朱熹翻译
第一首:《夜雨二首(其一)》
拥衾独宿听寒雨,声在荒庭竹树间。

万里故园今夜永,遥知风雪满前山。

翻译:抱着被子一个人在听寒雨,声音在荒庭竹树之间。

故乡远在千里,在今夜格外思念;老远就听到寒风在吹,雪已经飘满山。

第二首:《夜雨二首(其二)》
故山风雪深寒夜,只有梅花独自香。

此日无人问消息,不应憔悴损年芳。

翻译:山峦飘满风雪,夜晚极为寒冷,但是只有梅花独自绽放芬芳。

这一天没有人来嘘寒问暖,问问我的消息,但我也不应该黯然神伤,导致身心憔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