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最先与最后》课件3长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想一想:
• 文中引用了韩非子的话,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怎么理解他的话?
• 明确:不幸中国人把第一句奉为人的处
世金针了。 • 由此可知鲁迅的态度如何?
• 明确:否定不为最先的处世哲学。
• 韩 非子的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明确:引出议题。
直面人生(1)
•人生直通车:把“不为最先”奉为处世金针的中国人怎样
展望未来
•想一想:鲁迅把哪些人看作中国将来的脊梁?
•反映了鲁迅对中国人怎样的期望?
•虽落后却尽跑•鲁迅希望 中国人从不为最先 •、不敢不耻最后的社会风气 •中解放出来,要敢做失败的 •英雄敢做韧性的反抗,敢…… •敢为最先、敢于不耻最先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52022/1/15January 15,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52022/1/152022/1/151/15/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52022/1/15
•
•
•
桥
头
徐中
亚 雄
学 :
最
先
与
最
鲁 迅
后
最先与最后
《这个与那个》
•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
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著 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
• 作品:
• 小说集:《呐喊》、《彷徨》 • 散文集:《朝花夕拾》 • 杂文集:《二心集》、《而
已集》、《南腔北调集》…
鲁迅杂文的常用手法:借题发挥、由此及彼
•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世态?
•是非颠倒、不思进取 •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色?
•寓议论于描述之中
百年一瞬
• 历史回顾: 战具比我们
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 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州人 都如入无人之境了,指的是 什么历史事件?
• 反思:前者指的是鸦片战
争之后帝国主义的侵华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 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八国联军入侵……)后者指 的是外族入侵中原的历史 (元朝的建立、清朝的建立)
•
处世?
这种处世态度的实质是什么?
会形成怎样的后果? •处世态度•实质 •不愿做出头椽子
?
不为戎首
不为最先
不为祸始 •后果 不为福先
•凡事都不 •容易有改 ••革和,闯前将驱大 •抵是谁也 •怕得做的
直面人生(2)
•人生万 花筒: •中国人仅仅是“不为最先”吗?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会形成怎样的后果?
•品味:B:不敢不耻最后 C:敢于不耻最后
•议一议:对这两种人看客有什么样的反应?
•为什么会这样? •他们嗤笑那些落后却尽跑尽跑的人 •因为他们也是不敢不耻最后的人。
品味人生
•反思:在当时的社会里,“不敢不
耻最后”和“敢于不耻最后”的人谁 多? •不敢不耻最后的人多; •(大抵) •敢于不耻最后的人少。 •(偶有)
•不为最先
•不敢不耻最后
•启示:中庸之道给
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
•后 果
的灾难
•略见危机便纷纷 •做鸟类兽散,对 •不肯退却因而受 •害的和锲而不舍 •的称之为傻子
品味人生
•运动员百态:竞走时运动员有几种表现?
•A:跑得最快的
•B:中途松懈的(失去跑完豫定圈数的;佯为跌倒的)
•C:虽落后却尽跑尽跑的
•品一品:后两种人都是落后的,为什么他们的表现不同?
• 文中引用了韩非子的话,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怎么理解他的话?
• 明确:不幸中国人把第一句奉为人的处
世金针了。 • 由此可知鲁迅的态度如何?
• 明确:否定不为最先的处世哲学。
• 韩 非子的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明确:引出议题。
直面人生(1)
•人生直通车:把“不为最先”奉为处世金针的中国人怎样
展望未来
•想一想:鲁迅把哪些人看作中国将来的脊梁?
•反映了鲁迅对中国人怎样的期望?
•虽落后却尽跑•鲁迅希望 中国人从不为最先 •、不敢不耻最后的社会风气 •中解放出来,要敢做失败的 •英雄敢做韧性的反抗,敢…… •敢为最先、敢于不耻最先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52022/1/15January 15,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52022/1/152022/1/151/15/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52022/1/15
•
•
•
桥
头
徐中
亚 雄
学 :
最
先
与
最
鲁 迅
后
最先与最后
《这个与那个》
•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
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著 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
• 作品:
• 小说集:《呐喊》、《彷徨》 • 散文集:《朝花夕拾》 • 杂文集:《二心集》、《而
已集》、《南腔北调集》…
鲁迅杂文的常用手法:借题发挥、由此及彼
•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世态?
•是非颠倒、不思进取 •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色?
•寓议论于描述之中
百年一瞬
• 历史回顾: 战具比我们
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 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州人 都如入无人之境了,指的是 什么历史事件?
• 反思:前者指的是鸦片战
争之后帝国主义的侵华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 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八国联军入侵……)后者指 的是外族入侵中原的历史 (元朝的建立、清朝的建立)
•
处世?
这种处世态度的实质是什么?
会形成怎样的后果? •处世态度•实质 •不愿做出头椽子
?
不为戎首
不为最先
不为祸始 •后果 不为福先
•凡事都不 •容易有改 ••革和,闯前将驱大 •抵是谁也 •怕得做的
直面人生(2)
•人生万 花筒: •中国人仅仅是“不为最先”吗?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会形成怎样的后果?
•品味:B:不敢不耻最后 C:敢于不耻最后
•议一议:对这两种人看客有什么样的反应?
•为什么会这样? •他们嗤笑那些落后却尽跑尽跑的人 •因为他们也是不敢不耻最后的人。
品味人生
•反思:在当时的社会里,“不敢不
耻最后”和“敢于不耻最后”的人谁 多? •不敢不耻最后的人多; •(大抵) •敢于不耻最后的人少。 •(偶有)
•不为最先
•不敢不耻最后
•启示:中庸之道给
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
•后 果
的灾难
•略见危机便纷纷 •做鸟类兽散,对 •不肯退却因而受 •害的和锲而不舍 •的称之为傻子
品味人生
•运动员百态:竞走时运动员有几种表现?
•A:跑得最快的
•B:中途松懈的(失去跑完豫定圈数的;佯为跌倒的)
•C:虽落后却尽跑尽跑的
•品一品:后两种人都是落后的,为什么他们的表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