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突破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突破训练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完成习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析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戒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下面的字词。
(1)尝:_______ (2)竞走:_______
(3)唯:_______ (4)信然: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你认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史记》)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发尽白,蚤死__________
(2)今也则亡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孔子哭之恸_________ (2)门人益亲_________
(3)弟子孰为好学_________ (4)不贰过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迁怒,不贰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文言文。
滥竽充数①(节选)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②之,廪食③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充数:凑数。
②说:通“说”,喜欢。
③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
官府供食。
[1]“齐宣王使人吹竽”中的“使”的意思是( )。
A. 命令,派
B. 出使
C. 假使
D. 使者
[2]“好一一听之”中的“好”是指( )。
A. 善,好
B. 友好
C. 喜欢,喜爱
D. 很
[3]南郭先生不会吹竽,那他为什么能在乐队里混过一次又一次呢?( )
A. 因为南郭先生聪明。
B. 因为齐宣王喜欢让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C. 因为他吹竽吹得很好。
[4]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
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文直通车。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本文出自《___________》。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和整个句子。
(1)常与诸小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之,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小古文阅读。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
剧务②,力不暇供③,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注释] ①抟(tuán):用手将松散的物质搓捏成团。
②剧务:工作繁重。
③力不暇供:力不从心。
[1]这则小古文讲的是《_____》的神话故事,关于女娲还有另一个神话故事是《_____》。
[2]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3]“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这句理解正确的是()
A.于是女娲便用草绳置于泥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一个个
的人。
B.于是女娲便用草绳置于泥中,举起绳子就变成一个人。
[4]请用“”划出造人过程的句子,再结合句子谈谈神话故事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5]神话故事知多少:
中国神话故事里,有许多伟大的神:看到“天地开辟”一词,会想起化作万物无私奉献的_______;看到“太阳”,会想起执着的______和勇猛无敌的
______;看到“百草五谷”,会想起勇于开拓的_______。
外国神话故事也很经典,你最喜欢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
7. 阅读小古文《女娲补天》,完成练习。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àn )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ì)鸟攫(jué)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1]根据意思找出小古文中的相关词语。
(___________):善良的人民。
(___________):凶猛的禽鸟。
(___________):生活在海中的巨龟。
(___________):地有所陷坏,不能遍载万物。
[2]课文第一小节中与小古文中“火爁(làn )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意思一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能概括课文3、4小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使②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③请为④王吹竽,宣王说⑤之,廪食⑥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⑦,好⑧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滥竽:不会吹竽。
充数:凑数。
②使:让。
③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④为:给,替。
⑤说:通“悦”,对……感到高兴。
⑥廪( lǐn)食:拿粮食供养他。
廪:粮食。
食:供养。
⑦立:继承王位。
⑧好:喜欢。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中“请”的意思是()
A.邀请
B.请求
C.请示
D.请教
[2]根据句子的意思,下列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A.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B.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C.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D.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3]“处士逃”最主要的原因是()
A.湣王讨厌南郭处士
B.南郭处士犯法逃亡
C.湣王不喜欢听吹竽
D.南郭处士不会吹竽
[4]“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外类文阅读。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②,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chēng chèn)物以载之,则校③(xiào jiào)可知矣。
”太祖④悦,即施行焉⑤。
——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
②群下:部下,下属。
③校:比较。
④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
⑤施行焉:按这个办法做了。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时孙权曾致巨象”这句话中“致”的意思是()
A.送给。
B.到来。
C.精密。
[3]文中哪句话赞美了曹冲虽年幼却聪明过人?用“”画出相关语句。
[4]曹冲想出来的称象的好办法是什么?请你将其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称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理解。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③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
②杵(chǔ):棒槌。
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去( ) 方( ) 欲( ) 还(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的意思。
(1)问之,曰:“欲作针。
”( )
(2)学而时习之。
( )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与理解。
已死的母熊
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
中要害,端坐不倒。
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
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
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
(注释)①选自《护生画集》。
②以;用,使用。
③视:看。
④遂;就,于是。
⑤复;语,又。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省略的人物。
例:(猎人)中(母熊)要害
(1)(__________)端坐不倒(2)(__________)近视之
(3)(__________)戏于水(4)(__________)死而不倒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母熊之所以抱着巨石死而不倒,是因为怕石头落下伤了自己的孩子
B. 猎人终身不打猎,是因为他被母熊那伟大的母爱感动了。
C. 因为母熊的三个孩子正在石头下的水中嬉戏,所以它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猎人的子弹
[4]给故事换个题目,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母爱的姿势
B. 端坐不倒的母熊
C. 猎人入山
[5]展开想象,写写母熊被击中的瞬间,它的神态和心里想法分别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读文言回答问题。
匡衡①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
②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
③大姓:大户。
④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⑤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1]借助注释翻译句子。
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____,现在我们经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___________。
[3]你认为我们该学习匡衡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李子,各小孩______,只有王戎_________。
[2]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小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小古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①有富人,天雨墙坏②。
其子曰:“不筑③,必将有盗④。
”其邻人之父亦云⑤。
暮⑥而果大亡其财,其家⑦甚智⑧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宋:宋国。
②坏:毁坏,损坏。
③筑:修补。
④盗:小偷。
⑤亦云:也这样说。
⑥暮:晚上。
⑦家:指这家人。
⑧智:认为……聪明。
[1](朗读停顿)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翻译句子)下面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大雨毁坏了墙壁。
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
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其家甚智其子。
翻译:他家的儿子十分聪明。
[3](整体感知)富人家被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面对相同的看法,富人认为孩子聪明却怀疑邻居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孩子先说的“必将有盗”,邻居是跟着孩子说的
B.孩子和邻居与富人的亲疏关系不同
[4](品读感悟)这个故事主要是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15.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啖蔗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
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
[1]解释下列字词。
(1)啖(______)(2)尾(______)
(3)云(______)(4)渐至佳境(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问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