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两只小_幼教音乐教案_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案-两只小_幼教音乐教案_模板
教学内容:《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1、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热爱动物的意识,知道象是人类的好朋友、好帮手。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声音亲切、自然。
(初步)
3、能用打击乐器按节奏乐谱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1、培养保护自然、热爱动物的意识。
2、能准确的按打击乐谱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合作、协调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音乐律动
二、游戏
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请你学我| 说说话0||
1、师:今天的人| 可真多0 ||
生:边拍手别模仿
……………………
2、师:你能编一些话让我们学一学吗?
生:我的衣服| 很干净0 || (其余孩子模仿)
………………
3、我请你们看一些图片,你能把图中的内容编一编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歌曲《两只小象》的三张图片,分别是两只小象河边走的、扬起鼻子勾一勾的、握握手的)
学生编创
三、新授《两只小象》
师:我啊,还会把这三张图片编成一首歌,你们听——师范唱
[1] [2] 下一页
《百鸟朝凤》的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热情欢快的旋律。
2、能大胆想象并喜欢模仿鸟类的声音和姿态,萌发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初步理解作品,体会作品情绪的变化。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民族乐器唢呐,能辨识其音色。
有欣赏民族器乐曲的经验。
对《百鸟朝凤》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鸟鸣的视频、多媒体课件、各种小鸟头饰、活动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1、播放鸟类动作姿态及鸟鸣的视频,使幼儿加深对各种鸟儿动作姿态的了解,为感受和理解作品做铺垫。
师:小朋友们都听过《百鸟朝凤》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音乐,名字也叫《百鸟朝凤》,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初次欣赏《百鸟朝凤》。
设计提问:
(1)这首音乐是哪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唢呐)唢呐的声音有什么特点?(音量大、有力,声音高、亮。
)
(2)一般在什么场合能听到唢呐演奏的音乐?(婚丧嫁娶和重要节日时)
(3)听到《百鸟朝凤》这首音乐你的感受怎么样?
3、分段欣赏。
(1)引子。
(乐曲开始后,由唢呐吹出一个长音,接着是呈现百鸟争鸣的情景的引子。
)设计提问:听到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
(2)欣赏第二段。
(音乐情绪欢快、活泼)
(3)欣赏第三段。
(唢呐自由的模仿各种鸟叫。
)
设计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能想象出唢呐模仿了哪些鸟儿的叫声吗?(如布谷鸟、小燕子、黄莺、画眉、百灵等。
)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教师再次播放该段音乐让幼儿哼唱模仿,也可以请幼儿用人声或在钢琴上自由模仿创造鸟歌。
)
(4)欣赏第四段。
(情绪活泼欢快,好像鸟儿们在林间嬉戏。
)
(5)欣赏第五段。
(乐曲第二次出现鸟的叫声,模拟百鸟争鸣的场景。
)
(6)欣赏第六段。
(速度转快,音乐热情奔放,像是百鸟朝凤后大家在举办欢乐的歌舞宴会。
)
(7)欣赏第七段。
(乐曲的高潮部分,速度加快,音型短小)
(8)尾声。
(情绪更加热烈,再次出现百鸟齐鸣,与引子呼应。
)
4. 完整欣赏。
(教师可一边播放音乐一边进行解说,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巩固对作品结构的理解。
)
5. 情景表演《百鸟朝凤》。
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头饰,根据对作品的理解,模仿音乐中的鸟儿的声音,想象并创编动作表演,体验作品热情欢快的旋律和喜庆欢乐的节日气氛。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画下来。
2、表演区活动时指导幼儿创编音乐情景剧《百鸟朝凤》。
活动反思
在开展《民族大联欢》主题活动的过程中,笔者查阅了大量现有的幼儿园音乐教材,发
现音乐欣赏活动所占的比例很小,其中尤其缺少民族民间音乐欣赏的内容。
而柯达伊教育思想认为:学校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本民族的音乐基础上,只有在民间歌曲中才最好地保留了本民族的语言和音乐传统……。
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选择一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是很有必要的。
乐曲《百鸟朝凤》是一首著名的山东民间乐曲,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
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和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在乐曲中仿佛可以听到布谷鸟、黄雀、百灵等多种鸟类的叫声,还能听到公鸡的啼鸣,这让孩子们十分喜欢,大大的增加了幼儿主动欣赏的兴趣。
本次欣赏活动适合作为艺术类主题活动的分支进行,因为音乐欣赏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教师在前期帮助幼儿做好充分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经验的积累,以保证音乐欣赏活动有效地开展。
集体舞:快乐的罗嗦
一:活动目标
1、感受舞曲欢快的情绪及彝族摆手舞的舞蹈风格。
2、引导幼儿学跳单圈集体舞,能根据情节提示创编动作。
3、大胆运用夸张的动作、激昂的叫声,表现舞蹈奔放的情绪。
重点:感受彝族摆手舞的舞蹈风格并表现舞蹈奔放的情绪
难点:在舞蹈中正确表现方位动作
二:活动准备
1、引导幼儿了解彝族火把节的传统和风俗。
2、每位幼儿腰间系丝巾(蝴蝶结朝右)、左手戴花环
3、篝火
4、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点排成圆圈
三: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今天是彝族的火把节,我们一起去参加火把节的篝火舞会吧!
(二)、学习基本动作,感受彝族摆手舞的舞蹈风格
1、教师示范碎步摆手动作
2、引导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学跳。
师:在出发前,我们先学一个彝族的舞步,你们仔细看我手、脚的动作是怎么样的。
(三)、学跳单圈集体舞,引导幼儿根据情节提示创编动作。
师:我们就跳着这个好看的动作上路吧,赶路时注意安全,不走到马路中间去,也不要碰到旁边的小朋友。
1、学习A段,创编“看、寻找、擦汗”等动作
师:我们看一看、找一找到了吗?身体和手的动作可以怎么样?怎样才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
师:我看到你们都走的满头大汗了,快擦擦汗吧。
师:我们用动作来告诉朋友还没到呢。
你们看(教师示范)这样就更象彝族的动作了。
师:(出示篝火)你们看篝火!到了,你们高兴吗?高兴时你们会怎样?我们用动作来告诉对面的朋友吧。
2、学习B段围篝火跳舞的动作,引导幼儿动作整齐,弓箭步到位。
师:好朋友,准备好。
让我们围着篝火跳舞吧。
走一走,拍拍手。
(教师边念口令边带领幼儿跟做)
(四)、完整舞蹈,教师用语言提示幼儿动作。
引导幼儿用夸张的动作、激昂的叫声,表现舞蹈奔放的情绪。
师:彝族小朋友跳舞时还喜欢发出好听的声音。
(教师示范)你们学一学。
《来唱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探讨声音的兴趣,感受与体验不同的声音。
2、能整齐地演唱和背唱《来唱歌》,表达活泼、愉快的情绪;体验集体演唱的乐趣。
3、体会节奏:× × | ×-| × × | ×-| × × |
一二三一二三一二
× × | × × | ×-‖
三四五六七
教材分析:
《来唱歌》是两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四二拍。
音域从c到a,是处于低幼儿童发声的最佳表现状态。
两乐句节奏工整,是儿童最易掌握的,表现了集体唱歌的愉快性与“唱”、“和”的一致性,是一首很适合低幼衔接的歌曲。
× × | ×-| × × | ×-| × × |
一二三一二三一二
× × | × × | ×-‖
三四五六七
教学准备:电子琴
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组织教学
放音乐给学生听。
“小朋友,这首歌好不好听?今天我们就来唱歌。
”
2、教师范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体会节奏:
× × | ×-| × × | ×-| × × | × × | ×
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四五
× | ×-‖
六七
教给学生拍手,边拍边念,并启发学生自己填词,如:
× × | ×-| × × | ×-| × × | × × | × × | ×-‖
4、教师弹琴,学生跟着轻唱。
5、找小老师教唱歌曲。
6、分组比赛演唱歌曲。
7、师生共同讨论歌曲律动。
8、边唱边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