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化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21-04-09T15:50:58.5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作者:叶婧[导读] 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教师应当遵循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广泛的实践应用中学习语文并运用语文,掌握使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教学生活化的路径,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并发扬语文文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叶婧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第一中学 241100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教师应当遵循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广泛的实践应用中学习语文并运用语文,掌握使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教学生活化的路径,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并发扬语文文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047-01
引言
教育回归现实生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所关注的重点。

语文源于生活,阅读教学走向生活是现实需求,也是教育发展的需求,生活化教学能够确保阅读教学不脱离生活,并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为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因此,如何从生活角度出发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发挥阅读教学的价值是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结合生活化内容,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学生在高中阶段所接触的阅读类型多样,文体多样,内容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教师应当立足于这部分文章,将生活化内容作为辅助教学资源,深化学生对文本中内容的理解。

生活化的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过这方面内容的介绍,逐步过渡到阅读文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情感体验更加丰富。

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符合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也能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情感教育渗透,将生活化的内容引入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

教师可以选择与阅读文本主题相关内容相近的生活化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或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情境或问题与之相融合,学生对于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学生可以从作者内心情感的角度出发,产生情感共鸣。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将文本内容与日常生活内容相结合,情感体验更加深刻,这也是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方式,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二、注重生活化阅读资源开发
语文源于生活,推动阅读教学生活化的顺利实施必须注重生活化阅读资源开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缺少教学资源而感到困扰。

实际上,生活化阅读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应善于挖掘和利用。

一方面,生活化阅读资源开发应以教材为基础。

教材中选取的文章具有典型性,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基于教材拓展资源,既可以促进学生夯实从教材中学习的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促进知识内化为素养。

通过访谈学生发现,大部分学生表示当在课堂上阅读到有趣的内容时,愿意进行拓展阅读,了解相关内容。

作为阅读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适度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拓展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课堂的知识性。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进行辅助教学,为生活化阅读课堂注入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长时间地面对语言文字,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尤其是高中生学业任务重,学习压力大。

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融入到阅读课堂中,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官体验,具有愉悦身心的作用。

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教学,而且思维更加活跃,利于进行深度阅读。

而且教师在搜集教学资源时应注重资源内容对教学内容的是否与教育价值,能够对教学进行补充说明的阅读资源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还有助于深化学生认知,促进知识体系建构。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教学资源,深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这样既可以通过阅读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又可以促进本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学生逻辑思辨能力培养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中包括了科学精神,许多老师以为科学精神归于自然科学的基本属性,但其实是指每个学科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以及提升,需要老师注重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所谓逻辑思辨,也就是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找出问题的具体所在,并通过辩证得到正确答案。

语文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没有数学这一学科强,但文字组合在一起后,不同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尤其是思维运转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容易曲解问题的意思,进而无法获得正确答案,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想要解决上述现象,老师就必须基于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进行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运转能力。

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这一课时,其中课后研习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史铁生自从无意中进了地坛之后,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这时有学生疑惑的问道:“为什么说史铁生进去地坛后就没离开过它,那就算史铁生没进去过,地坛也一直存在并不会消失啊?”老师明白,学生是出现了逻辑偏差,于是便举了个例子让学生理解:“就像说‘只要后天不下雨,就举办校运会’一样,难道没有举办校运会就一定会下雨吗一个道理,‘只要不下雨’属于非典型性必要条件,与课文作者所说‘进去地坛后’一样,不能当做逆否命题看待,这是一个真命题,要有这个必然条件才会出现后面的事情。

”这样,学生就得以理解问题疑惑的所在,正确明白逻辑思辨的意义,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也能快速理清逻辑,快速找到答案,最终促进其思维发展,提升其逻辑思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生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素养,并能够实现良好的发展。

目前,生活理念下的高中阅读教学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继续深入研究,从而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推动语文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春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天地,2020(19):71-72.
[2]魏师玲.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3]焦春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