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等制度的完善程度:退休年龄也会影响老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 性别对劳动力参与率存在重要影响:女性越来越多的参与劳动。 宏观经济状况:经济周期中的繁荣与衰退的交替对劳动力参与率有影响, 经济长期处于衰退状态,失业者长期找不到工作,打击个人信心就会使 他们退出劳动力群体。 从整个国民经济来考察:人口的年龄构成与劳动力参与率之间有密切的 关系,人口老龄化使总人口中老年人 比重增加,必然会使劳动力参与率 下降。
失业人员: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无业 并以某种方式寻求工作的人员。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6
二、劳动参与率
是与劳动力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 的指标。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人口所占的比率,一定范围内地人口可以 进行多种分类,例如总人口的,不同年龄组人口或是不同性别人口等等。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总人口×100% 年龄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 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总人口×100% 劳动力参与率只是一个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劳动程度的指标,它本身并不是 影响人口参与劳动的因素,但是它是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一个重要工具,而且 也会对失业率等指标的核算提供依据。例如,某年龄组,有20%的人失去了工作, 如果不考虑他们的工作愿望,很容易把这些人全部视为失业人口,这样算出的失 业率高达20%,是经济无法承受的。但是,如果把劳动力参与率这个指标考虑进 去,情况就改观了。劳动力参与率为60%,失业率为12%,劳动力参与率为40 %,失业率为8%,劳动力参与率为20%,失业率就是4%,美国的自然失业率 是5.5%。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8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9
2.劳动力参与的影响因素
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教育年限、教育的机会成本、就业起点、市场工 资率等。我国现在是9年义务教育,如果再延长三年甚至更多,很显然 16岁以上的人口将有很多不进入劳动力群体中,劳动力参与率自然下降。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14
⒉家庭劳动力供给:指从家庭成立(结婚)到家庭解体(丧偶或离异),家 庭全体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的总和。生育子女和为子女提供教育是家庭 的重要功能,这些都会加大父母的经济负担,而且也会影响父母的劳动力供 给,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养育的子女越多,父母的劳动力 供给越多,子女受教育时间越长,父母的劳动力供给越多。养育子女所花的 费用以及养育子女的未来收益之间的对比也会影响家庭劳动力供给。所以, 家庭劳动力供给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也是一 个复杂的问题。 ⒊社会劳动力供给:指劳动力个人及其家庭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力总量,也就 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所能利用的劳动力总量,社会劳动力供给无论是从长 期还是从短期看都是不稳定的,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适龄劳动人口愿 意工作的人口比例、工资率和工资制度、工作时间制度、劳动力的教育和培 训水平等等。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11
①如果把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劳动力供给作为因 变量就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与劳动力供给之间 的关系。这个函数就是劳动力供给函数:
S=f(X1,X2,…..,Xn) Xi:代表影响因素 Xi=1,2,…..,n S:代表劳动力供给
因素Xi很多,而且与劳动力供给的关系极为复杂,要完全地揭示它 们之间的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只考虑市场工资率与劳动力供 给之间的关系,假设其它条件不变,则可以用下面的函数关系式表示:
S=f(W)
W:代表市场工资率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12
②可以用劳动力供给表、劳动力供给曲线表示市场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 系。表和曲线只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曲线中可以看到,这是一条向右上方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4
1.劳动年龄: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只有成长到一定阶段才能承担一定的 劳动。随着个体的成长,逐渐衰老,到不能从事劳动。所以人的一生会有 两个转折点,两个点之间的年龄阶段是劳动适龄阶段,这期间的人口就是 劳动适龄人口。现代社会对劳动年龄的上限和下限规定是不固定的,会随 着自然、社会、经济、文化、人身体发育状况等的不同而不同。国际劳工 组织规定最低就业的年龄为14周岁,美国、我国都是16岁,日本、英国 15岁,泰国11岁,菲律宾是10岁。对于劳动年龄的上限国外不分男女, 一般以64岁作为标准,我国是男60岁,女55岁。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 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生产对劳动力质量要求的提高,劳动力年龄 下限推迟,人的身体状况的改善,寿命的延长,劳动力年龄的上限也有后 延长的趋势。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⒉劳动力是一种与人的活体相联系的劳动能力,所以会有以下特征:一 是受人的意识支配和控制,所以劳动力的发挥是有弹性的,如何发挥人 的劳动积极性是一个重要课题;二是具有再生性,如何保证劳动力的生 产与再生产的可持续性,也是值得关注的;三是劳动力的存在以人的生 命的延续和身体的健康为条件,所以认定生命与健康是劳动力存在的基 础。 ⒊劳动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体力和智力分别产生于人的躯体和大脑, 它们是相互分工、共同合作的。所以,劳动力不是一种简单的生理现象, 包括自然、经济、文化等因素在一体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体力、 智力在劳动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变化的,智力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也 越来越大。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7
通过一些数据统计,能发现我国近些年来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 一些变化、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劳动力参与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我国第四、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下降显著高于 男性,在女性25~49岁这个劳动年龄内,各个年龄组的劳动力参与率普遍 下降高于10%。如30~34岁,下降了11个百分点,从92.7%降到80.8%。 1999年时,女性25~39岁的劳动力参与率超过90%,而同期的其他国家, 日本的女普遍在60%左右,韩国女性,25~34岁年龄中不超过50%,香港 地区30岁以下的女性在各个年龄组中劳动力参与率都低于55%。显然,90 年代我国同期的劳动力参与率远高于周边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原因是当时 的社会经济不发达,单职工家庭生存压力大,工资又很低,有劳动能力的 家庭成员都要工作养家。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的配置由政府、 行政机关统一进行,劳动者无需承担寻找工作的风险和成本,要求工作的 积极性也空前高涨。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就业与否成为个人的 选择,使劳动力参与率自然下降。一些人自愿退出劳动力市场,与其工资 太低不如在家享受“有闲”生活,有的妇女因为丈夫收入高而成为“职业 家庭主妇”,“职业妈妈”。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概述
一、劳动力含义 劳动和劳动力,是劳动经济学中最基本的范畴,从理论上界定劳动 力范畴有很多种。其中,马克思给出的定义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把 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 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有以下几层意思: ⒈劳动力是一种劳动能力,是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 象从而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或提供某种劳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与自 然界的水力、电力、风力不同。而且,还从概念上将人所具有的劳动能 力与其他能力区别开来,人的能力很多,交际能力、应试能力、表达能 力,这些能力并不是人在生产使用价值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所运用的能力, 就不是劳动能力。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15
的直线,也就是说,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市场工资率的上升,劳动力供
给量也是增加的。
工资率W (元/小时)
1.5 2.0 2.5 3.0 3.5 4.0
劳动力供给量 L(人· 小时)
150 200 280 400 500 700
坐标点
A B C D E F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150 200 280 400 500 700
2.劳动能力:世界各国都把因伤、病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排除在劳 动力资源之外,但是对于退休人员的处理则有差异。美国把退休人员看作 具有劳动能力,另外,还有一些特殊人群,在押犯人,各国都不把服刑犯 人作为劳动力。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5
在适龄的劳动力中,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国际上,通用的就业者 的统计标准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正在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职业的人;因 疾病、休假、天气恶劣、劳动争议等原因,有职业但没有工作的人;雇 主、个人经营者、协助家庭从事经营而不领取报酬的家庭成员等。失业 者的统计标准为:在规定时期内能够参加工作,积极寻找工作而没有工 作的人;在规定时期内被临时解雇正在等待重新雇佣的人;由于疾病而 防碍寻找工作的人等。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给出就业、失业的含义是: 就业人员:也称从业人员或社会劳动者,是指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 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已办理离休、退休、退职手续, 但又再次从业(含有酬或自营等各种劳动方式)的人员也视为就业人员, 就业人员不包括从事少量经济活动的在校学生。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3
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境下,劳动力有着不 同的含义,通常有三种意思: 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通常说的“节约劳动力”、“开发劳动力”; 二是指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的人,也即“劳动者”,如“管 理劳动力”、“招收劳动力”、“调配劳动力”等; 三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的劳动者总和,如“工业 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等等。 所以,现代的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这样定义的:在一定 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 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 动力的范畴。 在上述的含义中,涉及到两个界定要素:
其他的因素:工资政策、个人非劳动收入的增加等。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10
三、劳动力供给
1.含义: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 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者提供一定量劳动时 间所愿意接受的工资率为劳动力供给价格。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劳动者家庭或个人。当劳 动力进行供给决策时,决策主体一般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劳动参与决策, 即是否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求有酬劳动;其二是劳动时间决策,即在个人可 支配的时间中,闲暇时间与劳动时间的选择。 劳动力供给决策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了考察这些因素 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系,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分析中运用了不同的分析工 具,主要有三种形式:劳动力供给函数、劳动力供给表和劳动力供给曲线。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13
四、劳动力供给的类型
根据分析主体的不同,分三种:个人劳动力供给、家庭劳动力供给和社 会劳动力供给。
⒈个人劳动力供给:指劳动力个人一生中各个阶段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总 量。一个人的劳动时间的分配通常面临着在家庭和社会或市场之间进行选择。 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各个阶段劳动者本身的技术水平、生产率、家庭劳动与社 会劳动比较效用的高低。青年人的时候,技术水平不高,工资率较低,在家 庭里从事劳动或者享受闲暇的机会成本也低,而且,青年时期多接受教育培 训会提高未来的预期效用。所以,青年时期的劳动力供给较少。到中年阶段, 家庭稳定,技术水平比较高使得劳动生产率、工资率提高,此时家庭劳动和 享受闲暇的机会成本较高,所以这个阶段的劳动力供给较多。当到了接近退 休阶段,个体身体健康状况变坏,从事社会劳动的边际效益降低,这时个体 的社会工作会逐渐减少直至为零。当然,除了社会因素影响个人劳动力供给, 还有其它因素,如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成年人是否与父母共同生活、接受 较高教育的社会要求等等,个人财富总量、个人偏好等也会对个人的劳动力 供给起到影响。
失业人员: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无业 并以某种方式寻求工作的人员。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6
二、劳动参与率
是与劳动力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 的指标。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人口所占的比率,一定范围内地人口可以 进行多种分类,例如总人口的,不同年龄组人口或是不同性别人口等等。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总人口×100% 年龄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 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总人口×100% 劳动力参与率只是一个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劳动程度的指标,它本身并不是 影响人口参与劳动的因素,但是它是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一个重要工具,而且 也会对失业率等指标的核算提供依据。例如,某年龄组,有20%的人失去了工作, 如果不考虑他们的工作愿望,很容易把这些人全部视为失业人口,这样算出的失 业率高达20%,是经济无法承受的。但是,如果把劳动力参与率这个指标考虑进 去,情况就改观了。劳动力参与率为60%,失业率为12%,劳动力参与率为40 %,失业率为8%,劳动力参与率为20%,失业率就是4%,美国的自然失业率 是5.5%。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8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9
2.劳动力参与的影响因素
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教育年限、教育的机会成本、就业起点、市场工 资率等。我国现在是9年义务教育,如果再延长三年甚至更多,很显然 16岁以上的人口将有很多不进入劳动力群体中,劳动力参与率自然下降。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14
⒉家庭劳动力供给:指从家庭成立(结婚)到家庭解体(丧偶或离异),家 庭全体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的总和。生育子女和为子女提供教育是家庭 的重要功能,这些都会加大父母的经济负担,而且也会影响父母的劳动力供 给,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养育的子女越多,父母的劳动力 供给越多,子女受教育时间越长,父母的劳动力供给越多。养育子女所花的 费用以及养育子女的未来收益之间的对比也会影响家庭劳动力供给。所以, 家庭劳动力供给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也是一 个复杂的问题。 ⒊社会劳动力供给:指劳动力个人及其家庭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力总量,也就 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所能利用的劳动力总量,社会劳动力供给无论是从长 期还是从短期看都是不稳定的,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适龄劳动人口愿 意工作的人口比例、工资率和工资制度、工作时间制度、劳动力的教育和培 训水平等等。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11
①如果把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劳动力供给作为因 变量就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与劳动力供给之间 的关系。这个函数就是劳动力供给函数:
S=f(X1,X2,…..,Xn) Xi:代表影响因素 Xi=1,2,…..,n S:代表劳动力供给
因素Xi很多,而且与劳动力供给的关系极为复杂,要完全地揭示它 们之间的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只考虑市场工资率与劳动力供 给之间的关系,假设其它条件不变,则可以用下面的函数关系式表示:
S=f(W)
W:代表市场工资率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12
②可以用劳动力供给表、劳动力供给曲线表示市场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 系。表和曲线只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曲线中可以看到,这是一条向右上方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4
1.劳动年龄: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只有成长到一定阶段才能承担一定的 劳动。随着个体的成长,逐渐衰老,到不能从事劳动。所以人的一生会有 两个转折点,两个点之间的年龄阶段是劳动适龄阶段,这期间的人口就是 劳动适龄人口。现代社会对劳动年龄的上限和下限规定是不固定的,会随 着自然、社会、经济、文化、人身体发育状况等的不同而不同。国际劳工 组织规定最低就业的年龄为14周岁,美国、我国都是16岁,日本、英国 15岁,泰国11岁,菲律宾是10岁。对于劳动年龄的上限国外不分男女, 一般以64岁作为标准,我国是男60岁,女55岁。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 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生产对劳动力质量要求的提高,劳动力年龄 下限推迟,人的身体状况的改善,寿命的延长,劳动力年龄的上限也有后 延长的趋势。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⒉劳动力是一种与人的活体相联系的劳动能力,所以会有以下特征:一 是受人的意识支配和控制,所以劳动力的发挥是有弹性的,如何发挥人 的劳动积极性是一个重要课题;二是具有再生性,如何保证劳动力的生 产与再生产的可持续性,也是值得关注的;三是劳动力的存在以人的生 命的延续和身体的健康为条件,所以认定生命与健康是劳动力存在的基 础。 ⒊劳动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体力和智力分别产生于人的躯体和大脑, 它们是相互分工、共同合作的。所以,劳动力不是一种简单的生理现象, 包括自然、经济、文化等因素在一体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体力、 智力在劳动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变化的,智力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也 越来越大。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7
通过一些数据统计,能发现我国近些年来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 一些变化、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劳动力参与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我国第四、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下降显著高于 男性,在女性25~49岁这个劳动年龄内,各个年龄组的劳动力参与率普遍 下降高于10%。如30~34岁,下降了11个百分点,从92.7%降到80.8%。 1999年时,女性25~39岁的劳动力参与率超过90%,而同期的其他国家, 日本的女普遍在60%左右,韩国女性,25~34岁年龄中不超过50%,香港 地区30岁以下的女性在各个年龄组中劳动力参与率都低于55%。显然,90 年代我国同期的劳动力参与率远高于周边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原因是当时 的社会经济不发达,单职工家庭生存压力大,工资又很低,有劳动能力的 家庭成员都要工作养家。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的配置由政府、 行政机关统一进行,劳动者无需承担寻找工作的风险和成本,要求工作的 积极性也空前高涨。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就业与否成为个人的 选择,使劳动力参与率自然下降。一些人自愿退出劳动力市场,与其工资 太低不如在家享受“有闲”生活,有的妇女因为丈夫收入高而成为“职业 家庭主妇”,“职业妈妈”。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概述
一、劳动力含义 劳动和劳动力,是劳动经济学中最基本的范畴,从理论上界定劳动 力范畴有很多种。其中,马克思给出的定义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把 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 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有以下几层意思: ⒈劳动力是一种劳动能力,是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 象从而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或提供某种劳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与自 然界的水力、电力、风力不同。而且,还从概念上将人所具有的劳动能 力与其他能力区别开来,人的能力很多,交际能力、应试能力、表达能 力,这些能力并不是人在生产使用价值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所运用的能力, 就不是劳动能力。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15
的直线,也就是说,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市场工资率的上升,劳动力供
给量也是增加的。
工资率W (元/小时)
1.5 2.0 2.5 3.0 3.5 4.0
劳动力供给量 L(人· 小时)
150 200 280 400 500 700
坐标点
A B C D E F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150 200 280 400 500 700
2.劳动能力:世界各国都把因伤、病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排除在劳 动力资源之外,但是对于退休人员的处理则有差异。美国把退休人员看作 具有劳动能力,另外,还有一些特殊人群,在押犯人,各国都不把服刑犯 人作为劳动力。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5
在适龄的劳动力中,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国际上,通用的就业者 的统计标准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正在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职业的人;因 疾病、休假、天气恶劣、劳动争议等原因,有职业但没有工作的人;雇 主、个人经营者、协助家庭从事经营而不领取报酬的家庭成员等。失业 者的统计标准为:在规定时期内能够参加工作,积极寻找工作而没有工 作的人;在规定时期内被临时解雇正在等待重新雇佣的人;由于疾病而 防碍寻找工作的人等。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给出就业、失业的含义是: 就业人员:也称从业人员或社会劳动者,是指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 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已办理离休、退休、退职手续, 但又再次从业(含有酬或自营等各种劳动方式)的人员也视为就业人员, 就业人员不包括从事少量经济活动的在校学生。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3
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境下,劳动力有着不 同的含义,通常有三种意思: 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通常说的“节约劳动力”、“开发劳动力”; 二是指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的人,也即“劳动者”,如“管 理劳动力”、“招收劳动力”、“调配劳动力”等; 三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的劳动者总和,如“工业 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等等。 所以,现代的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这样定义的:在一定 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 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 动力的范畴。 在上述的含义中,涉及到两个界定要素:
其他的因素:工资政策、个人非劳动收入的增加等。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10
三、劳动力供给
1.含义: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 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者提供一定量劳动时 间所愿意接受的工资率为劳动力供给价格。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劳动者家庭或个人。当劳 动力进行供给决策时,决策主体一般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劳动参与决策, 即是否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求有酬劳动;其二是劳动时间决策,即在个人可 支配的时间中,闲暇时间与劳动时间的选择。 劳动力供给决策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了考察这些因素 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系,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分析中运用了不同的分析工 具,主要有三种形式:劳动力供给函数、劳动力供给表和劳动力供给曲线。
2019/4/12
劳动经济学 张立颖
13
四、劳动力供给的类型
根据分析主体的不同,分三种:个人劳动力供给、家庭劳动力供给和社 会劳动力供给。
⒈个人劳动力供给:指劳动力个人一生中各个阶段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总 量。一个人的劳动时间的分配通常面临着在家庭和社会或市场之间进行选择。 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各个阶段劳动者本身的技术水平、生产率、家庭劳动与社 会劳动比较效用的高低。青年人的时候,技术水平不高,工资率较低,在家 庭里从事劳动或者享受闲暇的机会成本也低,而且,青年时期多接受教育培 训会提高未来的预期效用。所以,青年时期的劳动力供给较少。到中年阶段, 家庭稳定,技术水平比较高使得劳动生产率、工资率提高,此时家庭劳动和 享受闲暇的机会成本较高,所以这个阶段的劳动力供给较多。当到了接近退 休阶段,个体身体健康状况变坏,从事社会劳动的边际效益降低,这时个体 的社会工作会逐渐减少直至为零。当然,除了社会因素影响个人劳动力供给, 还有其它因素,如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成年人是否与父母共同生活、接受 较高教育的社会要求等等,个人财富总量、个人偏好等也会对个人的劳动力 供给起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