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实验试剂或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选用蛋白质溶液、蛋白酶、淀粉酶和双缩脲试剂探究酶的专一性
B.可选用斐林试剂和蒸馏水在50~65℃水浴条件下进行蛋白质的鉴定
C.可用菠菜叶肉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D.可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观察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下列关于人体内某些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RNA是由脱氧核苷酸形成的多聚体
B.食物中的蔗糖可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C.无机盐离子含量过低可导致人体酸碱平衡失调
D.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只与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3.下列不属于次生演替实例的是()
A.原始森林演变为次生林B.废弃的农田杂草丛生形成草地
C.过度放牧的草原演变为荒漠D.温带草原面貌从夏季到冬季发生改变
4.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河泥中的细菌都属于水体中的污染物
B.大量猎杀野生动物、引进外来物种都可能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
C.全球降雨格局改变、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都是温室效应影响的结果
D.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是解决资源、粮食短缺问题的唯一出路
5.如图为细胞吸水力随质壁分离程度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力应逐渐升高
B.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负相关
C.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就没有吸水力
D.如果增大外界溶液的浓度,则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更高
6.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分子中含H比糖类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B.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是葡萄糖
C.ATP、核酸、抗体、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
D.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抚州梦湖景区是集防洪排涝、休闲娱乐、旅游商业和景观绿化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

梦湖里长有芦苇、水毛茛等植物,湖的周边各类灌木和草地上穿插着香樟、石楠、桂花、银杏等植物。

近些年房地产开发力度较大,周边居民增多,部分生活污水流入了湖泊。

(1)梦湖景区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梦湖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湖与凤岗河一道形成一湾清水,在城中环绕,营造了“清波荡漾拂人醉,一城人家半城碧”的美妙景色,令人流连忘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湖中鳙鱼体色有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多样性。

(4)图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其中A、B、C、D、E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

图中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

在自然界中,一般情况下生物B的种群数量比生物E的多,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8.(10分)微生物食品检测是通过微生物检验,判断食品加工环境及食品卫生情况,能够对食品被细菌汚染的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价,为各项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目前受到高度关注。

请回答下列问题。

方法一:微生物培养法
(1)培养细菌最常用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其中蛋白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食品中具有生命活性的微生物进行检测,看其数量是否超标,通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

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对菌落_________________的观察也可初步确定待检样本中的微生物种类。

(3)用上述方法计算每克样品中菌株数的公式为(C/V)×M,其中C代表______________。

若培养结果中,有的菌
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方法二:特殊物质检测法
(4)将待测样品的微生物接种在含有14C标记的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通过测定生物代谢所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气体)的放射性强度,间接推测待测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但该方法只适用于部分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0分)艾滋病药物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吗
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提供了用于一般治疗的抗病毒药物,其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是原本用于艾滋病治疗的药物。

为什么治疗艾滋病的药物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
HIV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都具有包膜,包膜上有侵染宿主细胞所必需的蛋白质,其中,新型冠状病毒包膜上的S蛋白能识别并结合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ACE2 ),HIV病毒包膜上的gp120在宿主细地T细胞表面的受体则是C04蛋白。

HIV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均为RNA,但两种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所经历的生化历程不尽相同。

HIV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经过逆转录—整合—转录—翻译—装配的过程,最终出芽释放。

其中,翻译时会先表达出一个多聚蛋白,该多聚蛋白在一种HIV蛋白酶的催化下被剪切成多个有功能的蛋白质。

而新型冠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其RNA 可以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翻译时产生的多聚蛋白也需要在其自身蛋白酶的催化下进行剪切以形成RNA复制酶等有功能的蛋白质。

随后,新型冠状病毒RNA在RNA复制酶的催化下进行复制,与转录、翻译所得的其他成分装配后释放。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作用对象正是这种HIV蛋白酶。

它们与HIV蛋白酶的活性中心结合进而抑制其活性。

冠状病毒切割多聚蛋白的主要蛋白酶是3CLPr o,研究者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发现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能与SARS病毒的3CLPro活性中心结合。

而SARS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3CLPro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96%。

此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在SARS治疗中也表现出一定的有效性,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仍需谨慎乐观,其疗效和疗效仍需更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数据支持。

(1)根据HIV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可判断它们都可以在吸附后通过____方式进入宿主细胞,但两种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尽管HIV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在进入宿主细胞后的生化过程差异很大,但其中却有一个共同之处,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可能通过_________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局限性,体现在________。

(4)治疗艾滋病还有其他几种药物,如AZT和雷特格韦,它们作用的对象分别是HIV的逆转录酶和整合酶,请问AZT和雷特格韦能否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理由是________。

(5)根据文中信息,新型冠状病毒治疗药物还有哪些其他可能的研发思路?请写出一种____。

10.(10分)近日,25年来最严重的蝗灾正在东非蔓延,对东非国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而造成本次蝗灾的罪魁祸首就是沙漠蝗虫。

如图为东非某草原蝗灾期间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分解者与无机环境未画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此食物网包含了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狼位于第_____营养级。

(2)此食物网中,牧鸡与蛙的关系属于__________。

(3)目前,控制沙漠蝗群和蝗蝻带的主要方法是,主要使用汽车和空中喷雾器以小剂量(称为超低量(ULV)配方)施用有机磷化学品,此方法属于______防治,这种防治方法具有快速、高效、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不建议频繁使用,为什么?__________(至少2点)
(4)相比于杀虫剂治蝗,中国的“牧鸡治蝗”有效又环保,此种治蝗方法属于________防治。

(5)若牧鸡的食物40%来自沙漠蝗虫,40%来自蜘蛛,其余来自蛙,那么牧鸡要增加20g体重,最多消耗草和水稻多少克?________
11.(15分)如图为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建立的生态农业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该村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____的作用是维持相对稳定的关键。

(2)甲图中产品A、B、C、D内的能量都可以被人类利用,实现了____,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各环节产生的废物经多种途径后,最终又可以被农作物利用,这遵循了____这一生态学基本原理。

(3)农林业上人们对有害动物的防治方法有____防治、生物防治和____防治,图乙食物链中最早人们并没有在田间养殖蛙,后来增加了蛙去控制虫害,这属于____防治。

养殖的蛙又成为了餐桌上的美味,这是研究能量流动后,帮助人们合理地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4、低温可以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从而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
A、双缩脲试剂和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而题干中的蛋白质溶液、蛋白酶、淀粉酶都是蛋白质,蛋白质分解成多肽依然可以和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所以不能选择这些材料和试剂鉴定酶的专一性,A错误;
B、斐林试剂和蒸馏水在50~65℃水浴条件下进行的是还原糖的鉴定,而不是进行蛋白质的鉴定,B错误;
C、菠菜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使细胞质呈绿色,所以可以根据叶绿体的位置改变,观察植物壁分离现象,C正确;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所以在低温条件下染色体数目也不会加倍,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C
【解析】
RNA由核糖核苷酸组成。

蔗糖为二糖,需要被水解为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无机盐功能之一是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

【详解】
A、RNA是由核糖核苷酸形成的多聚体,DNA是由脱氧核苷酸形成的多聚体,A错误;
B、蔗糖需要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后才能被细胞吸收,B错误;
C、无机盐可以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如血浆中HCO3-含量过少,会造成酸中毒,C正确;
D、蛋白质的多样性不仅与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还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D错误。

故选C。

【点睛】
答题关键在于掌握核酸的种类及其基本单位、糖类的种类与功能、无机盐功能、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原因等有关知识,梳理人体内化合物相关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3、D
【解析】
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详解】
A、原始森林演变为次生林是从有生物的群落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不符合题意;
B、废弃的农田中保留有原有土壤条件、含有生物的种子等,故废弃的农田中杂草丛生形成草地属于次生演替,B不符合题意;
C、过度放牧的草原演变为荒漠也属于是从有生物的群落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不符合题意;
D、温带草原面貌从夏季到冬季发生改变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不属于次生演替,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演替的类型及实例,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B
【解析】
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导致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严重干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

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以下八类,即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物质和化学品、水土流失的冲击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等。

【详解】
A、水土流失的冲积物、被排放到水体中的微生物病原体都属于水体中的污染物,河泥中的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不能笼统地说属于污染物,A错误;
B、大量猎杀野生动物、引进外来物种都可能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B正确;
C、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是温室效应的原因,全球降雨格局改变是温室效应影响的结果,C错误;
D、设法降低出生率,做到自我控制,是解决资源、粮食短缺问题的唯一出路,D错误。

故选B。

5、D
【解析】
A、在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减小,细胞吸水力逐渐降低,A错误;
B、细胞质壁分离程度越大,细胞液浓度越大,吸水力越强,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正相关,B错误;
C、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的浓度等于或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说明细胞仍有吸水力,C错误;
D、如果增大外界溶液的浓度,则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越大,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越多,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更高,D正确。

故选D。

【点睛】
1、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2、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6、B
【解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蛋白质、核酸、脂肪等)的元素组成、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脂肪分子中H的含量比糖类多,而氧的含量低于糖类,相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于糖类,因此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A错误;葡萄糖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而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可见,葡萄糖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B正确;ATP、核酸、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抗体属于蛋
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种,有的蛋白质还含有S等元素,C错误;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细胞中的细胞中的糖类、蛋白质、核酸(含DNA)、脂肪、ATP的元素组成,识记和理解蛋白质与核酸的结构、糖类的分布等相关知识,并与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建立联系,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所包含的化学能
直接遗传(基因)B和C 能量流动时会逐级递减,生物B的营养级比生物E的低,能获得更多的能量,种群数量更多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图中A、B、C、D、E表示不同的营养级的生物,其中A为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其他生物都为消费者,其中B处于第二营养级,C处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D处于第三营养级,E处于第四营养级,因
此存在的食物网为:。

【详解】
(1)生态系统是指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流经梦湖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所包含的化学能。

(3)梦湖与风岗河一道形成湾清水,在城中环绕营造了“清波荡漾拂人醉,一城人家半城碧”的美妙景色令人流连忘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观赏价值);湖中鳙鱼属于同一物种,体色有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

(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根据能量金字塔简图转化的食物网为:,因此图中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是B和C;在自然界中,一般情况下生物B的种群数量比生物E的多,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分析,原因是能量流动时会逐级递减,物B的营养级比生物E的低,能获得更多的能量,种群数量更多。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知识点,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能够根据图示能量金字塔中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判断存在的食物网,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8、提供碳源、氮源、维生素稀释涂布平板法形状、颜色、大小、隆起程度等某个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接种的菌液浓度过高CO2有的微生物不利用葡萄糖;有的微生物氧化分解葡萄糖的同时不产生气体等
【解析】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属于完全培养基,其中蛋白胨主要提供碳源、氮源、维生素。

微生物培养中的接种方法主要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稀释涂布平板法相比较于平板划线法可以计数。

【详解】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其中蛋白胨的作用是提供碳源、氮源、维生素;
(2)若要对微生物进行计数,一般选择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待长出菌落以后,一般通过菌落的形状、颜色、大小、隆起程度等特征进行初步辨认;
(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常常需要数出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一般一个菌落表示一个活细胞,再比上滴加到平板的体积后乘稀释倍数,所以C表示的是某个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若平板上菌落连成一片,没有分散成单个菌落,很可能是因为接种的菌液浓度过高;
(4)微生物以葡萄糖为代谢底物,分解葡萄糖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可以通过测定生物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放射性强度,间接推测待测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但对于不利用葡萄糖的微生物,或者分解葡萄糖后不产生二氧化碳的微生物是无法用该方法检测的。

【点睛】
该题主要考察了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难点为微生物计数时若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掌握计数的原理,由于在平板上长出的一个菌落相当于最开始的一个活菌,因此用培养后的菌落数比上体积则是密度,如果进行了稀释,还需要乘稀释倍数,用公式总结为(C/V)×M。

9、胞吞(膜融合)两种病毒表面的配体蛋白不同,特异性结合的宿主细胞表面受体蛋白也不同,因此侵染的宿主细胞不同在翻译时均先表达出多聚蛋白,然后通过蛋白酶催化剪切多聚蛋白获得多个功能蛋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3CLPro蛋白酶活性这两种药物并不是为新型冠状病毒的3CLPro量身定做的抑制剂。

在亲和力和特异性上肯定不是最佳不能,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逆转录病毒,不具有逆转录酶和整合酶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HIV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都具有包膜,包膜上有侵染宿主细胞所必需的蛋白质,其中新型冠状病毒包膜上的S蛋白能识别并结合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ACE2 ),HIV病毒包膜上的gp120在宿主的T细胞表面的受体则是C04蛋白。

两种病毒都是RNA病毒,遗传物质都是RNA,但是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不同,HIV病毒是逆转录病毒,期侵入宿主细胞后发生逆转录、转录、翻译的过程,而新型冠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其RNA可以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也可以自我复制。

【详解】
(1)两种病毒的主要成分中的蛋白质和RNA都属于生物大分子,因此两种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都是胞吞;由于两种病毒表面的配体蛋白不同,特异性结合的宿主细胞表面受体蛋白也不同,因此侵染的宿主细胞不同。

(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两种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相同之处是在翻译时均先表达出多聚蛋白,然后通过蛋白酶催
化剪切多聚蛋白获得多个功能蛋白。

(3)根据题意分析,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能与SARS病毒的3CLPro活性中心结合,即通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3CLPro 蛋白酶活性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是这两种药物并不是为新型冠状病毒的3CLPro量身定做的抑制剂,在亲和力和特异性上肯定不是最佳。

(4)已知AZT和雷特格韦作用的对象分别是HIV的逆转录酶和整合酶,而新型冠状病毒不是逆转录病毒,不具有逆转录酶和整合酶,因此AZT和雷特格韦不能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5)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治疗药物的研发思路还有:可以抑制病毒与细胞结合,或者抑制胞吞、抑制装配或释放等。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病毒的相关知识点,了解病毒的基本结构,明确不同的病毒含有的侵染宿主细胞所必需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同,识别的受体细胞也不同,同时不同的病毒进入受体细胞发生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也不同。

10、6 四、五捕食与竞争化学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蝗虫对化学药剂可能会产生抗药性;可能会对其他种类的生物造成伤害生物12800g
【解析】
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最基础的环节,不体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其图中可以发现6条食物链:草→沙漠蝗虫→蜘蛛→牧鸡→狼;草→沙漠蝗虫→牧鸡→狼;草→沙漠蝗虫→蛙→牧鸡→狼;水稻→沙漠蝗虫→蜘蛛→牧鸡→狼;水稻→沙漠蝗虫→牧鸡→狼;水稻→沙漠蝗虫→蛙→牧鸡→狼。

【详解】
(1)据分析可知,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其中狼处于第四、五营养级。

(2)图中牧鸡以蛙为食,同时牧鸡和蛙均捕食沙漠蝗虫,因此二者之间是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3)施用有机磷化学品属于化学防治,有机磷化学品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蝗虫对化学药剂可能会产生抗药性,也可能该化学品会对其他种类的生物造成伤害,因此该种防治方法不建议频繁使用。

(4)“牧鸡治蝗”利用了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这种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5)牧鸡要增加20g体重,来自沙漠蝗虫的有8g,来自蜘蛛的有8g,来自蛙的有4g,则走沙漠蝗虫这条食物链最多需要水稻和草800g,走蛙这条食物链,最多需要水稻和草4000g,走蜘蛛这条食物链最多需要水稻和草8000g,因此一共需要最多水稻和草12800g。

【点睛】
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此题考查的相关知识较多,理解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在生态系统内传递的,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1、负反馈调节人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或物质循环)化学机械生物调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