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增分技巧 实验题型解题技巧课件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1)游标卡尺的读数=主尺(整毫米数)+游标
尺对齐格数×精度,题中游标卡尺的主尺部分的读数为 9
mm,对齐格数为第
12
条,20
分度的游标卡尺的精度为 1 20
mm=0.05 mm,所以 d=9 mm+12×0.05 mm=9.6 mm=
0.960 cm.
(2)由 v=Δtx得,vA=ΔdtA,vB=ΔdtB,物块做匀加速直线
图 3-7
图 3-8
(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此 时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 12.0 kΩ 和 4.00 V.从测量 数据可知,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kΩ.
(5)多用电表电阻挡内部电路可等效为由一个无内阻的 电池、一个理想电流表和一个电阻串联而成的电路,如图 3 -9 所示.根据前面的实验数据计算可得,此多用电表内电 池的电动势为 ______V,电阻“×1 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 为________kΩ.
由上两公式得:Rx=LIu作图求出:L-I 的斜率 k=60.016 cm/A Rx=ku=6.0016 Ω
图c
【答案】
(1)见解析图
(2)0.1
uL (3) I
6.0
【解析】 (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h 一定时,小球 水平位移 d 与初速度 v0 成正比,与飞行时间 t 无关.
(2)原因是计算时重力加速度取 10 m/s2,大于真实值,故 理论值较小.
(3)原因是小球直径过大,小球飞过光电门需要一定的时 间.
【答案】 (1)正比 飞行时间 t (2)计算时重力加速度取值(10 m/s2)大于实际值 (3)小球直径过大、小球飞过光电门需要时间(或光电门安 装在斜槽端口的内侧了)
【解析】 (1)实物连接如图. 图b
(2)3v 分布在长为 30 cm 上面故有单位长度的电压 u= 303vcm=0.1 v/cm
(3)设电阻丝每 cm 长的电阻为 R 当合上 S1 断开 S2 时, 设此时电阻丝电流为 I′有:I′·30R=30u 当合上 S1、S2 时 I′·LR=IRx
运动,则
vB2

v2A

2ax,即
d ΔtB
2-
d ΔtA
2

2as,

a=21s
ΔdtB2-ΔdtA2. (3)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mg-μMg=(M+m) a ,则
μ=mg-MMg+m a .
(4)从来源看,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系统
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
不完善而产生的.偶然误差是由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
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
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答案】 (1)0.960 (2)21sΔdtB2-ΔdtA2
mg-M+m a
(3)
2.(2013·全国新课标Ⅱ)某学生实验小组利用图 3-6 所 示电路,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1 k”挡内 部电路的总电阻.使用的器材有:
多用电表; 电压表:量程 5 V,内阻十几千欧;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5 kΩ; 导线若干.
图3-6
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多用电表挡位调到电阻“×1 k”挡,再将红表笔和 黑表笔________,调零点. (2)将图 3-6 中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和________(选填“1” 或“2”)端相连,黑表笔连接另一端.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适当位置,使多用电表的示 数如图 3-7 所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 3-8 所示.多用 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 ______kΩ 和____________V.
(5)15.0 kΩ 为多用电表电阻挡的中值电阻,中值电阻阻 值即内电路阻值,所以电阻“×1 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为 15.0 kΩ,设内电路电池电动势为 E,则当电压表示数为 4.00 V 时,15.0+E 12.0=124.0,解得:E=9.00 V.
【 答 案 】 (1) 短 接 (2)1 (3)15.0 3.60 (4)12.0 (5)9.00 15.0
第 3 讲 实验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 中本专题 包含一个 力学实验 和一个电 学实验 (不分 先后),都是以一大带小(一力一电)的形式,总分值为 15 分, 涵盖有:测定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小实验在 前,一般难度较小;大实验在后,有一定难度.
在新课标要求的实验基础上进行重组或创新,增加了对 物理问题定性分析的设问和开放性设问.侧重考查实验设计 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对图象的分析解读能力及创新和迁移 能力的考查.
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 d 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 1 mm) 的示数如图 3-2 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
图 3-2 (2)物块的加速度 a 可用 d、s、ΔtA 和 ΔtB 表示为 a= ________. (3)动摩擦因数 μ 可用 M、m、 a 和重力加速度 g 表示为 μ=________. (4)如 果细线没有调整 到水平,由此引 起的误差属于 ________(选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图 3-3
(2)将待测元件(额定电压 9 V)、蓄电池、滑动变阻器、电 流表、多用表、电键及若干导线连接成电路如图 3-4 所示.添 加连线,使电路能测量该元件完整的伏安特性.
本实验中使用多用表测电压,多用表的选择开关应调到 ________挡(填:“直流电压 10 V”或“直流电压 50 V”).
图 3-9
【解析】 (1)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前,应首先将红、黑 表笔短接进行欧姆调零.
(2)多用电表电流为“红进黑出”,图(a)中外电路电流由 2 到 1,所以红表笔应连 1 端.
(3)多用电表挡位为×1 k,指针指 15,则 R=15.0 kΩ, 由图(c)知电压表读数为 3.60 V.
(4)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时,多用电表所测 电阻为外电路电阻,即电压表内阻,所以电压表内阻为 12.0 kΩ.
3.(2013·广东高考)图 3-10(a)是测量电阻 Rx 的原理 图.学生电源输出电压可调,电流表量程选 0.6 A(内阻不计), 标有长度刻度的均匀电阻丝 ab 的总长为 30.0 cm.
(a)
(b)
(c) 图 3-10
(1)根据原理图连接图(b)的实物图. (2)断开 S2,合上 S1;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为 3.0 V 时,单 位长度电阻丝为电压 u=________V/cm.记录此时电流表 A1 的示数. (3)保持 S1 闭合,合上 S2;滑动 c 点改变 ac 的长度 L, 同时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使电流表 A1 的示数与步骤②记录的 值相同,记录长度 L 和 A2 的示数 I.测量 6 组 L 和 I 值,测量 数据已在图(c)中标出,写出 Rx 与 L、I、u 的关系式 Rx= ______;根据图(c)用作图法算出 Rx=_________________Ω.
3.要捕捉并提取信息 试题总是提供诸多信息从而再现实验情景,因此,正确 解答时必须捕捉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使问题迎刃而解.一 般需要关注如下信息: (1)新的概念、规律、公式.一些新颖的非学生实验题、 陌生的新知识(概念公式)应用题、新规律验证题,都为我们 提供信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提取有用信息为解题服务. (2)新的表格数据.通过解读表格,了解实验测量的物理 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正 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平方或开方关系,以及倒数关系.根 据数据描点作图,直观反映实验的某种规律.
(3)新的物理图象.实验题本身提供物理图象,但这些图 象平时没有接触过,关键要明确图象的物理意义,帮助正确 分析实验问题.
4.注意事项 实验题虽然不难,但为了提高区分度,改卷很严,很容 易丢分,成为广大考生的拉分阵地.在做实验题时要注重以 下几点: (1)要求深刻理解实验的原理,掌握实验的思想方法. (2)实验中观察和发现实验操作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 项.
(2)一位同学计算出小球飞行时间的理论值 t 理= 2gh= 2×100.420=289.8 ms 发现理论值与测量值之差约为 3 ms. 经检查,实验及测量无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位同学分析并纠正了上述偏差后,另做了这个实 验,竟发现测量值 t′依然大于自己得到的理论值 t′理,但二 者之差在 3~7 ms 之间,且初速度越大差值越小.对实验装 置的安装进行检查,确认斜槽槽口与底座均水平,则导致偏 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表中数据可知,在 h 一定时,小球水平位移 d 与其 初速度 v0 成________关系,与________无关.
v0(m/ 0.74 1.03 1.31 1.58 s) 1 4 8 4
t(m/s)
292. 7
293. 0
292. 8
292. 9
d(cm) 21.7 30.3 38.6 46.4
Mg
(4)系统误差
(2013·上 海 高 考 ) 为 确 定 某 电 子 元 件 的 电 气 特 性,做如下测量.
(1)用多用表测量该元件的电阻,选用“×100”倍率的 电阻挡测量,发现多用表指针偏转过大,因此需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倍 率 的 电 阻 挡(填:“×10”或“×1k”),并________再进行测量,多 用表的示数如图 3-3 所示,测量结果为_____________Ω.
图 3-1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 M、重物的质量 m;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 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 的距离 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 A 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 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 A 和光电门 B 所用的时间 ΔtA和 ΔtB,求出加速度 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 a 的平均值 a ;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 μ.
【答案】 (1)“×10” 调零 70 (2)连接如图 “直流电压 10 V”
1.(2013·上海高考)如图 3-5,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 验装置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光电门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 可测得小球的水平初速度和飞行时间,底板上的标尺可以测 得水平位移.
图 3-5
保持水平槽口距底板高度 h=0.420 m 不变.改变小球在 斜槽导轨上下滑的起始位置,测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v0、飞行时间 t 和水平位移 d,记录在表中.
1.要明确考查知识范围 现在的物理实验题涉及力学、电(场、路)磁(场、感)学等 知识.尽管题目千变万化,但通过仔细审题,一定能直接地 判断出命题人想要考查的知识点和意图. 2.要看清实验题图 实验题一般配有相应的示意图、实物图,实质是告知实 验仪器(或部分)及其组装情况,让考生琢磨考查意图.只有 看清了实验仪器,才使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清这些器材 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便能初步勾画实验过程.
图 3-4
【解析】 (1)选用“×100”倍率,多用电表指针偏转 过大,说明被测电阻较小.故应选择“×10”倍率,重新欧 姆调零再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为 70 Ω.
(2)由于需要测量元件完整的伏安特性,因此滑动变阻器 要采用“分压式”连结,连线如图.
根据被测元件的额定电压,应调到直流电压的仪器必须估读,如刻度 尺、螺旋测微器;有的仪器不用估读,如游标卡尺、电阻箱)、 有效数字及单位.
(4)电学实验中由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接 线柱.
(5)通过计算或者图象处理数据时要细心. (6)明确实验中的误差来源.
(2013·全国新课标Ⅰ)图 3-1 为测量物块与水平 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