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20 年 第 7 卷第 7 期2020 Vol.7 No.7
41
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
田伟成,王玮莉,李 娜,刘德志*(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目的 研究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择鼻咽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20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调强放疗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放疗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鼻咽癌患者并发症情况相比较,观察组鼻咽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相比较,调强放疗更低,且疗效显著,值得研究。

【关键词】鼻咽癌;常规放疗;调强放疗;远期并发症;疗效;影响
【中图分类号】R7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20.7.41.01
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中,鼻咽癌十分常见,且男性发病率相比女性较高,高发年龄为40岁至50岁[1]。

鼻咽癌早期以耳鸣、鼻塞、流鼻血等作为临床表现,症状较轻,易被患者忽视,临床也常出现误诊情况。

鼻咽癌一般以低分化鳞癌常见,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对化疗、放疗均较为敏感,而目前治疗该疾病主要手段为同步放化疗。

放疗能够将癌细胞进行破坏或杀死,对其繁殖和生长产生抑制,但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易损伤正常组织和细胞[2]。

本文通过分析两组鼻咽癌患者的各项情况,总结其治疗效果,具体见下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以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取例数和时间分为为:200例、2017年6月~2018年8月;观察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100例。

观察组(100例):组内男性85例、女性15例,年龄在39~58岁,平均为(48.51±1.32)岁。

对照组(100例):组内男性86例、女性14例,年龄在40~58岁,平均为(49.21±1.54)岁。

将两组鼻咽癌患者性别、年 龄等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用P >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可比性成立。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放疗,选择6MV X 射线面颈与野照射联合,主要包括上颈部淋巴结、颅底和口咽、鼻咽原发灶,每3~4周35~40 Gy ,复查颈部和鼻咽部增强CT ,需避开脊髓和脑干部位,鼻咽部总剂量为每6~8周70~80 Gy ,根据患者病变侵犯范围调整剂量。

观察组:应用调强放疗,取患者仰卧位,选择适宜的头枕,并在患者头肩部采用热塑膜进行固定,选择多层螺旋CT 模拟定位机进行扫描,以患者颅顶直至锁骨下2-3厘米处作为扫描范围,层厚设置为3mm ,后将靶区体积进行逐层勾画;选择6MV X 射线进行照射,根据不同区域调整剂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和分析组间(观察组、对照组)指标: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涉及计数资料资料用卡方检验,用率表示;涉及计量资料资料用T 值进行检验,用均数表示;指标中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对比以P <0.05作为是否存在差异性的标准。

2 结 果
两组鼻咽癌患者并发症情况相比较,观察组鼻咽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如表1。

表1 100例鼻咽癌患者并发症情况
组别n 皮肤损伤黏膜损伤
口干总发生率(%)
观察组100101 2.00对照组
100
8
2
5
15.00
3 讨 论
研究显示,鼻咽癌通常发生在人体鼻咽部顶后壁位置,其发生机制与环境因素、EB 病毒、遗传因素等具有密切关联。

鼻咽癌在临床具有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表现多样等特点,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治疗存在较大难度,故此需寻求其他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常规放疗为常见辅助方式,但常规放疗的治疗剂量相比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较高,易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急性放射反应,比如:唾液腺、皮肤、黏膜等反应,且无变化规律,靶区剂量分布不均。

而调强放疗能够将高剂量照射于靶区,使正常组织能够接受耐受范围内的照射,从而获得满意的剂量分布和靶区形状,将癌细胞杀灭的同时对周围重要器官和正常组织起到保护作用,降低急性放射反应的发生风险[3]。

但调强放疗需满足两个条件,①在照射方向上,照射野形状应与病变形状保持一致。

②需保证靶区内和表面的剂量处于相等状态,且需根据每个射野内不同点的输出剂量率进行调整。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鼻咽癌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表示为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鼻咽癌患者并发症情况相比较,观察组鼻咽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相比较,调强放疗更低,且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 李 云.鼻咽癌初治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
素[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4(3):305-308.
[2] 洪朝欣,陈 斌,罗丹凤,等.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中晚期鼻
咽癌患者早期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2):401-403.
[3] 吴 尚,姬安乐.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近远期预后
的影响[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7,37(9):1861-1865.
通讯作者:刘德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