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茱萸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吴萸(《草木便方》),左力(《南宁市药物志》),米辣子(《中药材手册》),吴芋、常吴萸(《中药志》)。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nutaecarpa(Juss.) Benth、石虎Evo dia ruta c-carpa(Juss.) Benth.var.officinalis(Do de) Huang或疏毛吴茱萸Evodiarutaccarpa(Juss.)
Benth.var.bodin ieri(Do de) Huang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贵州、湖南、广西、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省区。
以湖南湘西,贵州铜仁产,为道地药材。
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及杂质。
【历史尚革】汉代有洗法(《玉函》),炒法(《金匮》)。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盐水洗、醋煮法(《雷公》)。
唐代有酒煮法(《食疗》)。
宋代有炒焦(《圣惠方》),醋炒(《博济》),黑豆汤浸炒(《总录》),童便浸法(《局方》)等。
明代有盐水炒,黄连水炒法(《入门》)。
清代有盐汤洗,焙干(《本草汇》),糯米、萝卜煮法(《本草述》)等。
现行有甘草水制(《中国药典》1995年版),盐制(《规范》),炒制、甘草盐制、醋制、姜制(《汇典》),酒制、黄连水制法(《云南》)等。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中国药典》1995年版)。
炮制
1.甘草制
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置热锅内文火翻炒至微干,取出,晒干。
每吴茱萸100kg,用甘草6kg(《中国药典》1995年版)。
2.盐制
取净吴茱萸,于适宜容器内,加入盐水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裂开,稍鼓起时,取出放凉。
每吴茱萸100kg,用食盐3kg(《规范》)。
3.炒制
取吴茱萸,除去粗梗,筛去灰屑,用清炒法,炒至发泡,较原色稍深为度(《汇典》)c
4.姜制
取净吴茱萸,加生姜汁拌匀,炒干为度。
每吴茱萸100kg,用生姜25kg取汁(《汇典》).
5.酒制
将净吴茱萸与黄酒拌匀,闷润至酒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裂开为度,取出,放凉。
每吴茱萸100kg,用黄酒12kg(《河南》),取原药材拣净杂质及梗,筛去灰屑置于锅内,用文火边炒边洒酒,炒至呈黑褐色,微发泡,有香辣气,取出晾凉。
每吴茱萸100kg,用白酒10kg(《云南》)。
6.黄连制先将黄连放人锅内,加适量水煮沸约1小时后,滤渣取汁与吴茱萸拌匀,稍吸后,炒至水干有香辣气,呈黑褐色,取出晾凉。
每吴茱萸100kg,用黄连2kg(《云南》)。
7.甘草、盐制
取甘草片与盐共置锅中,加适量水熬汁,捞去渣,将吴茱萸倒人锅中,煮至汁尽时,取出,晒干。
再置锅中用文火炒至稍鼓起变色,取出晾凉。
每吴茱萸100kg,用甘草3kg,盐1.2g(《汇典》)。
取净吴茱萸置缸内,另取甘草置锅中,加15倍量水煮沸2小时,舀出,过滤,再将甘草渣复置锅中,加10倍量水煮沸1小时,过滤除去甘草渣,合并两次甘草水置锅中煮沸后,乘热倒人已盛吴茱萸的缸内浸泡。
不断翻动,待吴萸泡至发胖吸尽甘草水,捞出晒干。
再用油
砂炒至变色、发泡时,即时筛去油砂,趁热喷淋盐水拌匀,放凉即得。
每吴茱萸100kg,用甘草6kg,盐2kg(《湖南》)
8.醋制
将净吴茱英与醋拌匀.闷润至醋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裂开为度,取出,放凉。
每吴茱萸100kg,用醋18kg(《汇典》)c
【成品性状】吴茱萸: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顶端中凹。
外表暗黄绿色,或绿
黑色,粗糙。
气香浓烈,味辛辣微苦。
甘草制吴茱萸:色泽加深。
气味稍淡。
盐、姜、酒、醋制:表面色泽加深。
香气浓郁,味辛辣。
并各俱有不同的辅料气味。
【性味与归经】辛、苦,热;有小毒。
归肝、脾、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高血压症;外治口疮。
【用法与用量】1.5~4.5g;外用适量。
【处方应付】处方写吴萸、吴茱萸、淡吴萸、制吴萸付甘草制吴茱萸;写盐吴茱萸、姜吴茱萸、酒吴茱萸、黄连制吴茱萸、甘草盐制吴茱萸、醋吴茱萸、生吴茱萸各随方付给。
【炮制作用】吴茱萸有小毒。
生品多为外用,散寒定痛力强,用于口腔溃疡,牙痛,湿疹。
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燥性;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满,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醇等生物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羟基吴茱萸碱,吴茱萸卡品碱等。
尚含吴茱萸酸、吴茱萸啶酮、吴茱萸精、吴茱萸苦素等。
【现代研究】
1.化学研究
以生物碱为指标,对吴茱萸及不同炮制品进行了定性、定量比较,结果表明,吴茱萸及其炮制品均含生物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辛内弗林,炒品总生物碱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炮制品,毒性实验显示吴茱
萸毒性很小,炮制前后亦无显著差异(。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吴茱萸及其三种甘草炮制品中主要生物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吴茱萸烘品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无论是粗粉还是水煎液中均最低。
炒品粗粉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含量,与吴茱萸生品比较虽无变化,但水煎液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含量明显高于吴茱萸生品,这可能是炒品明显膨大,质地疏松,成分易于煎出的缘故。
以上结果提示炒法优于其他各法。
对吴茱萸生品、甘草制品、醋制品、盐制品的挥发油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挥发油总量依次按生品及醋、甘草、盐制品下降。
同时,气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生品和甘草制品挥发油组分有明显区别,组分含量也发生了明显改变有人对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吴茱萸经不同方法(炒、烘、晒)炮制后,生品及炮制品中挥发油成分的相对含量略有变化,但未有成分的消失或新化合物的生成,说明三种不同炮制方法对其中挥发油未产生质的影响
2.工艺研究
采用正交法筛选出了制吴茱萸的最佳工艺为每1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煎汤,闷润6小时,于230℃条件下炒制10分钟为最佳炮制工艺、经对相同炮制工艺制得的3批样品进行的总生物碱含量测定,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用上述方法炮制吴茱萸工艺产品质量是稳定的。
用电热炒药机对同一批号吴茱萸3批放大试验的样品测定结果表明,3批样品间总生物碱、挥发油、水浸出物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中试样品与用°中药炮制控温炉炮制的小试样品间,以上三种成品的含量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成品性状直观经验鉴定及上述主要成分的测试,认为优选出的制吴茱萸炮制工艺,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可控制温度,便于生产上推广使用,能确保制吴茱萸的质量。
3.质量研究据文献报道,对不同地区的炮制样品进行了总生物碱、挥发油、浸出物的含量测定,色谱结果表明,各地样品经炮制后均能检出主要生物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并且有生物碱的显色反应,可作为制吴茱萸的定性鉴别指标之一。
含量测定显示各炮制
总生物碱、挥发油及水浸出物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含量范围总生物碱为0.24%~0.59%,挥发油为0.17%~0.70%,水浸出物为5.0%~6.3%,这说明炮制品的质量与原药材的内在质量有关。
由于药材来源、产地、贮藏时间不同,其成分含量不尽相同,尤其是挥发油的含量差别更大,提示贮藏时间对其内在质量有较大影响【贮藏与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制吴茱萸、盐吴茱萸、姜吴茱萸、醋吴茱萸、酒吴茱萸、甘草盐制吴茱萸密闭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