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区二八中学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特色发展方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点滴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点滴谈大悟县东新中学徐响平摘要:明确信息技术的内涵,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法,认识整合的重要性,是作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在计算机技术成为信息技术核心的今天,应用计算机技术,提高教学手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整合整合误区一个完全不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要说是课堂教学的改革,那是不先进的,起码不是优秀的改革者。
但是,课堂教学要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也是不现实和不客观的。
因此,研究和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一个优秀教师应该作到的。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但是如果认为计算机技术就是信息技术,一堂课使用了课件或多媒体手段就是课程整合,这是不全面的和不准确的,只有正确认识了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整合,才能将信息技术很好地与课程整合,让信息技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服务,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结合本人的学习、实践,现将本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如下点滴探讨:一、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整合的内涵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⑴信息技术就是“获取、存贮、传递、处理分析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技术”。
⑵信息技术“包含通信、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
⑶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
⑷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要开发出相关学科的丰富学习资
源。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要探索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
教师 学生
首先, 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
课堂教学结构
者和知识的灌输者, 转课堂变教学为结构课堂
教学
内容
教学
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 学生媒体建
内容
科专题网站、资源库、案例库、
课堂教学结构
光盘等) 配套支持。
最后, 教学媒体要由辅助教师突
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
具, 转变为既能辅助教师“教”, 教学
媒体又能促进学生自主地来自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工具, 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协
体
汇
测
宝
试
成
绩
导 入
实施能有效变革课堂教学结构的 创新教学模式
一是运用信息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模
7
8
星期二 4.10 叶秀金
陈玉兰 陈玉兰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4.11 4.12 4.13
叶秀金 朱永钦 刘成 陈玉兰 陈玉兰 刘成 叶秀金 林梓
智慧课堂的应用情况
学科 姓名
使用功能
王攀
(双白板)
画笔、板擦
李淑 语文 影
画笔、板擦、屏幕广播、草稿箱、互动选择题、投票
(双白板)
数学
林蒨
(史地实 验室)
对情使用于况最使下优用积教平 极师板 性:上 较林课 高莎的。方式较为接受,在有学生机的
《教育信息化2.0行动 计划》
教育部印发 2018年4月13日发布 文件编号教技〔2018〕6号
信息技术与教育 教学
从整合——深度融合——融合创 新
2024中学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方案(2篇)

2024中学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方案中学信息化工作是指在中学教育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中学信息化工作已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针对2024年的中学信息化工作,提出一个三年发展规划方案,旨在推动中学信息化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一、总体目标1. 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管理服务。
2. 推动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
3. 深化信息化与课程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工作的融合。
4. 加强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形成良好的协同育人机制。
5. 积极推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具体实施方案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全面升级校园网络,提高网络带宽和稳定性。
(2)增加校园WiFi覆盖范围,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无线上网。
(3)购置先进的硬件设备,如交互式白板、投影仪等,提供多媒体教学环境。
2. 提升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1)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建立教师信息化专家团队,引领和支持学校信息化工作。
(3)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活动,推广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方法。
3. 深化信息化与课程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融合(1)推广使用电子教材,减轻学生背包负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2)开发和使用教学管理系统,方便教师进行教学计划、成绩统计等工作。
(3)探索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如通过智能终端设备进行线上考试和评价。
4. 加强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对接(1)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学生实践机会。
(2)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学科竞赛平台。
(3)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教育。
5. 积极推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1)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能力。
(3)组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024年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2024年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学教育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为了适应这一变革,提高中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2024年我们将制定一套有效的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原则:(1)科学规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育需求,科学规划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2)整体推进:将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统筹推进。
(3)结合实践:紧密结合实际教学和管理工作,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4)开放共享: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流动,构建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
三、具体措施1.改进基础设施:加强学校网络建设,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全方位网络支持。
改造和完善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提高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普及率。
2.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全面覆盖的数字图书馆,提供优质的数字化教材和学习资源。
推广开展虚拟实验室、虚拟仿真等创新教学模式。
3.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加强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具和教育软件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4.创新教育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育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和综合评价系统,为学生发展和升学提供科学依据。
5.构建家校互动平台: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实现家校之间信息的共享和沟通。
家长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6.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防护,保护学生和教师的个人信息安全,防范网络安全风险。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和应急响应机制,保障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运行。
四、实施策略1.设置专门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实施。
2.制定信息化建设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和重点任务,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2024年中学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方案(2篇)

2024年中学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学作为学生的重要阶段,信息化工作对于中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方案,对于推动中学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总体目标1. 提高中学教育质量: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中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3. 建设现代教育管理体系:借助信息化工具,建设科学高效的教育管理体系;4.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化工作,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具体目标及实施措施1. 建设智慧校园目标:将中学打造成为智慧校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实施措施:(1) 建设校园网络:修建高速网络,推行无线网络覆盖全校,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2) 建设管理平台:建设学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教学、学生、设施等各方面的管理;(3) 推行数字化教学:推广使用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等数字化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2. 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目标: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使其能够灵活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教学和管理。
实施措施:(1) 组织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2) 建设教师资源库:构建教师资源库,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3) 鼓励创新实践:鼓励教师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创新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3. 强化教学管理体系目标:建设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实施措施:(1) 建设学生成长档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业、成长和综合素质发展;(2) 推行在线考试: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行在线考试,提高考试效率和准确性;(3) 建设学生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价体系,包括学业成绩、综合素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评价。
4. 加强安全保障目标:加强信息安全建设,确保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作者:邵曙光夏长青王玉春来源: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中国基础教育为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促进"两个变革",即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教师成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不再是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能力的培养者。
教师的大量工作不是在课上,而是在课下:建立学科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大量的文字、电子音像材料信息资源,以便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由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工作,自1999年以来,我校成功举办了四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研讨会,深入探讨多种现代教育媒体与学科课程的合理、科学整合问题。
开发出演播式、交互式、网络式等教学模式;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引人必修课,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变。
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问题的解决过程;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了由传承式教学向创新式教学的转变,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教的过程向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转变。
1.创设情境,增强体验多媒体作文教学的优势,就在于跨越时空,把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完整的情节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见其貌、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激发起作文思维表达的兴趣。
如赵巍老师在指导学生《用心感受自然景观》时,运用多媒体自定义动画的放大功能,为学生展示了四朵喷薄怒放的菊花,同学们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在这幽稚愉悦的氛围中.他们好奇地观察,热烈地讨论。
在播放黄山瀑布时,学生马上被瀑布那磅礴的气势和震耳欲聋的轰鸣所吸引。
对未来课程整合的设想

第四, 整合贵在坚持。网络教学的研究实施,我认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不断的磨合,不要一时冲动,三分钟的热度,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成效
最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整合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学生玩游戏与学习的关系。不要让学生一味的学习课程知识,学习累的时候适当玩一会游戏也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把握好度的问题。有些同学对地理本没有兴趣,是通过计算机才对地理有感觉的,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处理好这种关系。
对未来课程整合的设想
相州初中 王忠波
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一种课程模式,它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素质提升和培养综合能力为基本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对未来的课程整合有以下设想。
第一.、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自己探索,相互学习。
第二.有单一的教师操作计算机,转变为让学生实践操作,自由探究。以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应是两者的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凑合;整合要讲究实效性,不要盲目的凑合,起不到应得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地理教学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胡整合工作计划.doc2012.9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工作计划鲅鱼圈区盐场小学胡金艳二○一二年九月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人实际,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一、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和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其本质就是以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成为一种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
当前,我校教育信息化技术基础建设已初步完成了,内部网络系统运行正常,网络的利用率较高,为信息技术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因此,由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转向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和方法,提高办学效益,这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交互性,打破师生、生生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认知过程与感悟、体验过程的统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极大地丰富教育资源和适时更新各类知识,不仅有利于扩大课堂信息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在网络环境下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融为一体,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己最佳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途径1、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常规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备课、作业等教学常规重点环节的操作模式。
信息化融合创新课程实施方案

信息化融合创新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和目标: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基于此背景,我们设计了信息化融合创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创新能力,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课程内容和安排:1. 信息化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础、网络与通信技术基础等内容,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
2. 数据分析与处理:教授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可视化等过程和技巧,培养学生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应用思维。
3.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威胁,讲解隐私保护的相关法规和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
4. 创新思维与方法:教授创新思维的概念和方法,通过案例研究和团队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信息化应用与实践: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通过实践项目,探索信息化在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中的创新应用。
三、课程教学与评估:1.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估方式:综合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采用课堂小测验、实验报告、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等方式进行评估。
四、师资与资源支持:1. 师资支持:邀请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担任课程讲师,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和辅导。
2. 资源支持:建立信息化实验室,配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软件和网络设施,提供学生实践操作和项目实施所需的资源支持。
五、预期效果和成果展示:1. 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2. 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思维和方法,独立解决问题和开展创新研究。
3. 项目成果的展示:通过学生项目展示和比赛,展示学生在信息化融合创新方面的成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课程改进与持续推进:1. 定期评估与改进:与学生和专家进行课程评估,收集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2024年初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24年初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2024年初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约1191字)一、指导思想根据教育局文件要求,学校本着一切为师生服务的宗旨,继续发扬“团结、创新、协作、奉献”精神,规范机房管理、完善校园网、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做好学校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学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探索教学规律,遵循教学原则,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使我校的信息化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基本情况1、学生情况分析:农村的学生,条件都不太好。
但对微机很感兴趣,因而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特点和差距,切合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微机课上掌握一定的理论及技能。
根据该年级学生在初一的表现,本学期开学后必须认真整顿,狠抓教学常规,继续运用尝试教学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
2、教材分析: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呈板块结构,共四章内容,供全学年学习。
第一板块为的建立,此板块是在以前学过的word、frontpower等内容基础上的综合利用,通过学习制作网页,第二板块为数据库,此板块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管理,通过格式化、图表、函数的使用,美化图表。
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板块为动画制作,通过运动和变形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第四板块为信息技术应用,此板块是将各种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解决具体问题。
因为本学期时间短,任务重,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就必须抓好课堂教学,才能够顺利完成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
特别是今年的测试次数增多,计算机课时会受影响,所进行的教学内容,必须当堂消化、吸收,不济占学生课余时间,减轻学生负担。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较多,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理解概念,提高操作能力,能够运用相应的技巧,熟练利用各种工具。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修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024年初二信息技术计划范本(2篇)

2024年初二信息技术计划范本一、指导思想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
在具体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造学生终身学习的平台,使学生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在教学中,结合上学期工作中的得与失,全面落实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在培养学生做信息时代合格公民的同时,渗透德育工作。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制定好各年级教学进度表,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让教育新理念真正渗透在每一堂课中。
二、主要工作1.加强学校电脑及所负责机器的管理。
学期初集中整理好所有机房、备课室及教室的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随时发现问题尽自己的能力随时解决。
2、加强自身建设,在确实完成好常规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积极听课,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做好听课记录。
3、积极参与____年阳泉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辅导学生电脑绘画,争取获得省市奖项。
4、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本学期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做进一步的提高,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另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安排学习内容。
5、合理利用博客,做好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求进步。
另外,引导学生利用博客进行讨论。
6、对于学校的大型活动积极参与,尤其是本学期的庆六一活动,积极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对多媒体的操作积极参与。
三、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1、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通过网络,倡导学生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文明上网,团结合作,创新求异,使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2、加强机房管理,保证设备不被损坏,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
在上、下课纪律中反复强调,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遵守,有秩序的上、下课。
3、尽可能帮助其他老师掌握操作多媒体的能力,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年龄大的教师完成课件制作。
2024年初二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本(二篇)

2024年初二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本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使学生为将来继续学习计算机知识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任九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共有学生____人。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不排除有小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甚至有个别学生基础仍然很差。
另外,所任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从整体上看,大部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学习兴趣不高。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使用的是海南出版社的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编写组编写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共分两册,每册又分上下两部分。
本学期将完成第二册上部分的教学任务。
本教材共分三章:第一章用好多媒体计算机;第二章多媒体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第三章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
其中,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章节内容为本学期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2、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特性,更有效地使用计算机系统,合法安全地配备自己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3、让学生掌握获取日常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的一般方法,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使得获取来的原始素材能够满足使用的要求;4、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多媒体集成软件PowerPoint进行创作;5、让学生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6、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具体的措施和做法2024年初二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本(二)2023年初二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和项目实践。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等。
2024年八中生命教育课程开发方案

2024年八中生命教育课程开发方案一、引言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健康社会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期的生命教育需要结合现代科学理论与实践,使学生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情绪管理和合理的人际关系。
本方案针对2024年八中的学生特点和需求,开发了一套全新的生命教育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生活技能。
二、教育目标1.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使他们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2.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提高抗压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3.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团队活动,培养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救护技能和紧急处理能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5.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性与健康的态度和知识。
三、课程设置本课程为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全年级必修课,每周2节课、每节45分钟。
下面是具体课程设置:一年级:生活常识基础1.课程简介和目标介绍2.身体保健知识3.饮食营养知识4.个人卫生习惯养成5.安全教育:火灾、交通安全等二年级:情绪管理与品质培养1.课程简介和目标介绍2.情绪管理与压力释放3.友谊与合作4.诚信与道德5.公民责任与社区参与三年级:团队合作与人际关系1.课程简介和目标介绍2.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3.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与解决方法4.领导与合作5.助人为乐与社会参与四年级:应急与安全1.课程简介和目标介绍2.意外伤害急救知识3.自然灾害与安全防范4.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5.犯罪与预防五年级:性与健康1.课程简介和目标介绍2.生理发育与健康知识3.性别平等与尊重4.性关系选择与安全措施5.性犯罪与预防六年级:生活技能培养1.课程简介和目标介绍2.家庭生活与家务技能3.个人财务与消费管理4.时间管理与计划制定5.个人目标与职业规划七年级:科学养生与健康习惯1.课程简介和目标介绍2.科学养生原理与饮食习惯3.运动健康与体育锻炼4.心理健康与抗压技巧5.预防常见疾病与养生方法八年级:社交礼仪与人文素养1.课程简介和目标介绍2.社交礼仪与公众形象3.文明用语与人际交往4.人文历史与传统文化5.公益事业与公民责任九年级:生命教育综合实践1.课程简介和目标介绍2.生命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3.反思与总结4.课程评估与展示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思考相关问题,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十八中学2023年秋季八年级工作计划

二十八中学2023年秋季八年级工作计划二十八中学2023年秋季八年级工作计划二十八中学是一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初一至高三全日制公立学校。
作为一所优秀的学校,它一直以来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并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经过不断的发展和积累,二十八中学已经成为了一所全面而有特色的学校。
在未来的2023年秋季,该校的八年级教育工作依然会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富有特色的教育内容。
下面就是该校的2023年秋季八年级工作计划。
1.建设以D.S.P教学为主的课堂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2023年秋季,二十八中学将致力于构建以D.S.P(探究、思考、合作、行动)教育模式为主的新型课堂。
在这种课堂中,学生将成为主角,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2.加强口头表达、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方面,二十八中学将以加强口头表达、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课外朗读、写作、演讲等形式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同时,也将通过阅读作品来增加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并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3.打造精品课程,丰富特色课程在2023年秋季,二十八中学将继续推进特色课程建设,包括美术、音乐、体育、英语等方面。
此外,该校还将致力于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包括物理实验、生物探究、英语口语等。
这些课程将增加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4.加强班主任工作,全面关注学生发展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2023年秋季,二十八中学将加强班主任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关注。
班主任将定期与家长沟通,或组织家长会,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学习生活状况,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同时,班主任还将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态度,增强心理抗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八下学期特色校本课程活动方案

班、校两级特色队活动方案特校课项目:钢笔书法指导教师:范洪梅一、活动说明:《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小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小学生从小规范书写,练就一手好字,会受益终身。
写字教学中习惯的培养首先就是书写习惯的培养,包括坐姿、执笔姿势、写后的检查修正等等。
其中坐姿和执笔姿势训练是贯穿写字教学始终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因为上述两个方面无论对书写技能还是对学生成长发育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二、学生能力表现目标:1、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兴趣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只有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一年级学生固有的心理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树立信心。
2、严格的要求在书法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运笔姿势,执笔轻重的调控,书写坐姿、站姿等要领,要进行严格的训练;教给正确的读帖方法和临帖方法,如看笔迹,悟其运笔过程,看结体悟其组合规律;要求学生注意写字卫生,如桌凳、光线、写字姿势等,通过严格的学习训练,使学生不但可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还可以培养雅度气质。
3、不断的强化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期不断强化练习,才能使学生逐步适应,最终形成好习惯。
因此,每堂课,每学期,每个年级书写习惯的培养都要成为写字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抓写字教育促使好习惯的形成,需要个学科老师的齐抓共管,并不仅仅是写字老师的“专利”。
如各科的书面作业都把写字纳入评价内容,如果有马虎潦草的现象,就降低成绩的等第,同时书写认真的给予表扬,并结合班级的行规给予奖励,另外,也要家校联评,要求家长为学生书写评价。
鉴于小学生没有持久耐性和约束力,平时不断给予强调要认真书写。
经过一两个学期,孩子会养成在家在校都能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024年初二信息技术计划模版(2篇)

2024年初二信息技术计划模版一、指导思想实施素质教育,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研组的活动,使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相应的提高。
二、目标任务以课改为导向,使教师们领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或困惑,提升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致力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教研组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三、具体措施(一)按教学计划上好每一节课,要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让每位学生都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加强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质。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积极有效地参与课程改革,积极开展好教研活动。
(三)关注学校办公室、教师阅览室、多媒体教案室、计算机机房及班班通的正常运行状况,及时排除故障,保障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
(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积极辅助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
四、教研组活动安排周次内容1讨论教研组工作计划2-____组织学生参加省第____届电脑制作比赛讨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安排____组织备改检查____月考6-7开展教研活动“五学合一”课堂教学评比活动____组织备改检查9-____组织学生参加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____期中考试12认真学习骨干教师的展示课____组织备改检查14-15请进来,走出去,与其他学校联合教研____月考____组织备改检查18-____组织学生进行期末测试2024年初二信息技术计划模版(2)一、学情分析1、本人担任八年级信息技术课,之前除上学年学过WORD,别的相关知识没有接触,又因为本校电校上无装FLASH。
所以据学生真实情况,酌情从简单实用入手,教学生电子表格知识。
2024年初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6篇)

2024年初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调整通知:针对目前八年级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习状况,以及学校教学资源配置情况,特此制定如下教学计划调整方案:一、学情分析:鉴于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仅接触过WORD软件,且学校设备未安装FLASH软件,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较为有限。
因此,教学将从基础且实用的电子表格知识着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
观察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注意力分散、缺乏主动记笔记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需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引导,促使学生认识到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以培养其在此领域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设定质量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本学期主要教学内容为E____CEL和POWERPOINT。
具体知识点包括:理解并掌握E____CEL的功能和主要特点;学习E____CEL的启动与退出方法;掌握建立和编辑工作表的技能;学习在工作表中输入文字和数据的方法;掌握基本的数据显示和数据操作技能;学习工作表的打印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兴趣和意识,使其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着重提高学生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使其能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培养其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加强其对社会的关心。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主要针对电子表格知识的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2024年八中第二学期技术组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八中第二学期技术组工作计划教研组长:z本学期,技术组按照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部署,加强技能学习,发扬团队精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宣传和管理工作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为教师、学生都能便捷地利用信息化环境开展工作、学习提供支持。
工作重点(一)教学教研:1、做好高二、高三(58中)技术高考上机考试、笔试的备考工作2、做好高一(8中、58中)信息技术会考的备考工作3、做好初三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检测分析工作4、积极申报市级课题立项《基于M值学生成绩分析系统的研发与应用》5、积极参加市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比赛6、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选修课开设的主题探讨、课程纲要编写、教材开发7、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发挥课堂学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Ⅰ“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方法的探讨Ⅱ利用课堂学案提高高一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效率-VB程序设计Ⅲ利用课堂学案提高高一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效率-理论知识8、团结互助,促进叶晓洁老师快速成长9、加强与外校信息技术教师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活动(二)其他工作1、做好初三中考听力、高考三项高考上机考点工作2、做好州温八中网上办公系统的需求分析工作,初步完成OA系统的第一版本的开发。
3、协同教务处,完成学生评价系统的开发。
4、完成触摸查询一体机的采购方案制作。
5、做好微格教室的投入使用和常态化的管理工作。
活动过程时间活动形式开课人发言人开课内容3-7主题主讲z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选修课开设的探讨3.29开课算法与程序设计-循环语句5.9开课高一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研讨课-VB程序设计5.16开课高一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研讨课-理论复习活动成果形式1.教学设计2.课后反思3.评课稿4.中心发言稿2024年八中第二学期技术组工作计划(二)一、工作目标1.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2. 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提升教师教学效果;3. 维护和管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设备和网络设施;4. 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化校园。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
董卉颖
【期刊名称】《学语文》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curricum integra-tion),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语文学科的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它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为此,我们提出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有以下基本模式:
【总页数】1页(P53)
【作者】董卉颖
【作者单位】安徽淮北开渠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02
【相关文献】
1.基于素质教育的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 [J], 李凤春
2.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法探究 [J], 李娜;
3.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漫谈 [J], 张书言
4.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探索 [J], 杜丽娟
5.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法探究 [J], 李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兰区二八中学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特色发展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后的重要课堂辅助手段。
我校自2006年始,省农村远程教育设备投入使用,为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个人专业技能的迅速提高搭建了平台,提供了硬件设施保障。
为了更好的利用省农远教设备,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作的发展,从而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走教育教学特色发展之路,特制订本方案。
一、校情分析
2003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建起了微机室。
由于电脑是二手机,故障频繁,勉强维持信息课教学,并且没有联网,所以没有对教师开放。
当时教师外出讲课做课件要找专门的电脑技师。
既不方便又费用较高,部分青年教师表现出了自己学习做课件的渴望,但由于学校设备老化,又不能联网,无法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平台。
2006年,省农村远程教育设备投入使用,当时的设备先进,并实现了宽带上网,全校师生为之兴奋。
看到老师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在信息课之余,对教师全天候开放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鼓励教师学习课件制作和对媒体设备操作。
并且每年安排3-4名教师参加区教师进修校举行的课件制作培训,鼓励教师全员参加计算机中级学习。
经过两年的理论学习和上机实践,我校大部分中青年教师能够熟练掌握WORD和EXCEL软件应用。
有3名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制作幻灯片课件技巧,学校教师外出讲课不再花钱找人做课件,在校内赛课时,教师
也开始利用学校多媒体装备进行课件教学。
学校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为我校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看到学生们兴奋而又新奇的眼神,看到老师们自信的操控设备,在上级部门提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下,我校根据教师实际信息技术技能水平和热情,决定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学校教学特色项目。
二、实施策略
学校计划利用三年时间,使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通过培训学习,能够熟练制作课件,操作多媒体设备,达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
(一)、培训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
自2008年9月始,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微机室进行课件学习交流,由信息组教师何庆山、于海香、王录彬进行指导。
达到熟练word文档输入,电子表格使用,powerpoint素材搜集整理,美术字编辑,图片链接等制作课件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提高阶段:2009年9月---2010年7月
通过一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教师达到制作课件。
并对所做课件提出相关要求,即要注重可见的技术性、教育性和艺术性。
也就是所制作课件能够合理恰当利用对媒体效果,内容表述准确,选材规范,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启发性,促进思维培养能力。
(三)、熟练运用:2010年9月---2011年7月
在教师能够熟练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设备后,在使用课件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出更高要求。
也就是课件的使用要做到有利于在课堂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有利于媒体技术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让课件对课堂教学起到提高课堂实效,增大课堂容量的积极效果,而不是单纯的满足学生好奇心。
教师要掌握课件课堂教学技巧,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不要把课件课变成放电影。
三、制度保障
1、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必须参加课件制作学习。
2、自2008年9月始,学校校本教研课、常规公开课等都要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3、学校全天开放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为教师学习、使用媒体设备提供方便。
4、教师在学习、使用多媒体设备期间,不能打扰信息课上课,学校把信息课课表下发到各学年组,各组教师在信息课余时间进行学习。
5、“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列入教师课堂教学考核范围,在评优、上级赛课选拔、骨干选拔、晋级水平测试中,列为加分项目。
四、效果预期
我校利用3年时间,通过上级培训,校本培训,教师自学,教师借鉴交流等形式,使我校中青年教师达到制作课件,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并做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让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增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特色。
呼兰区二八中学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特色发展方案
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