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9课课时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课时作业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选择题
1.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由材料可以得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A.必须利用好中外文化资源,实现创新
B.必须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C.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理想信念
D.必须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答案 C
解析“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体现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理想信念。
C正确,A、B、D虽然正确,但与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选C。
2.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这就要求繁荣文艺创作,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文艺发展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 )
①以人民为中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离不开人民③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④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①错误;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④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必须依靠人民,故②正确;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
有者和受益者,故③正确。
3.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为此我们必须( )
①加强社会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②推动喜闻乐见大众文化的创作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发展指导④保障人民群众的一切文化需求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必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故①正确;必须立足群众文化需求,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故②正确;③强调文化发展的方向,与人民群众为中心无关,排除③;文化发展要保障群众合理的文化需求,排除④。
4.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上有责任,笔下才能有乾坤。
文艺创作要面向人民、深入生活、真正长期扎根在人民中间,这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
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②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③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④以人民为中心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文艺创作要面向人民、深入生活、真正长期扎根在人民中间。
这说明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①②符合题意;③体现不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高群众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④说法错误。
5.中国艺术节是具有全国性、群众性的重要国家文化艺术节日。
其中,“群星奖”评选作为中国艺术节的重头戏,其最大特色是“群众演、演群众、演给群众看”。
这体现了文化表演应该( )
①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文化需求②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③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④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B
解析文化不可能满足群众的各种文化需求,排除①;材料强调的是在文化表演中人民群众的作用,D体现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④与题意无关;让群众参与评选,可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故②正确;通过群众演,演群众等形式,可见喜闻乐见,故③正确。
6.“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就给他们献上什么”,故宫负责人这样分享“故宫正青春”的理念。
但服务年轻人,绝不只是“老爷爷卖萌”。
更深入研究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社交互动功能,吸引青年一代参与到内容产业的生产中来,文博、文创事业才有了新的源头活水。
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发展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②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文化的传承必须与流行文化深度融合④文化发展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故宫相关人员深入研究年轻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文化创新,这启示我们文化发展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在故宫文博、文创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社交互动功能,吸引青年一代参与到内容产业的生产中来。
这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借鉴,排除②;题干涉及文化发展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没涉及文化传承与流行文化之间关系,③排除。
7.四十年来,冯骥才马不停蹄地奔走在时代号召的前列。
他的笔尖书写市井民俗的歌谣,他的双脚沾满古老村落的尘泥。
文学、文化保护、绘画、教育的“四驾马车”,每一驾“马车”
都在时光里留下了深深的辙痕。
冯骥才的事例启示我们,文化创作要(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②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时代特征③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④立足于社会实践变革现有文化形式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A
解析通过书写市井民俗,可见①正确;通过走在时代号召前列,可见②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排除③;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形式的变化,排除④。
8.2019年9月,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国产电影《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题材紧扣主旋律,观众观影热情高涨,叫好又叫座。
三部电影的成功上映体现了( )
①解决时代问题是文化创作的根本目的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③文化创作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④文化是时代精神的集中展示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为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可见时代发展的要求,③正确;通过紧扣主旋律,可见展示时代精神,④正确;文化创作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群众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排除①;先进文化具有推动作用,排除②。
9.《我们都是追梦人》《复兴的力量》《时代号子》《和祖国在一起》《青春跃起来》……一批批主旋律歌曲层出不穷,内容各有侧重,词曲风采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唱出了这个时代的关注,受到了大众的追捧。
这表明( )
①文化发展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文化源于实践,离开社会实践人们就不能进行文化创作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层出不穷的主旋律歌曲内容各有侧重,词曲风采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唱出了这个时代的关注,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体现时代特色,①④符合题意;题目未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排除②;离开社会实践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③错误。
10.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
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今天我们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起陶渊明、李白、杜甫,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
这启示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 )
①立足当代现实,反映时代呼声②继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③传承经典文化,摒弃流行文化④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文章合为时而著,可见文化创作要反映时代,故①正确;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可见②正确;传承经典也要发展流行文化,排除③;材料没有涉及革命文化,排除④。
11.珠影乐团将《我爱你,中国》改编成大型流行交响诗画《我爱你中国》,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交响诗画《我爱你中国》融合西方交响乐、当下的流行乐等音乐形式,并辅以电影画面,成为一部丰富多彩的交响诗画。
这启示我们( )
①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传统文化精华②艺术形式创新能更好地展示艺术的内容③要用现代流行元素颠覆传统文化的内容④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交响诗画《我爱你中国》融合西方交响乐、当下的流行乐等音乐形式,并辅以电影画面,成为一部丰富多彩的交响诗画。
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艺
术形式创新能更好地展示艺术的内容,②④符合题意;本题没有体现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①不符合题意;颠覆传统文化的内容说法错误,排除③。
12.《平凡的世界》剧组在深入体验原小说人物真实生活场景基础上,尊重原著并将历史感与现实感深度融合,塑造出劳动致富的好农民,执着追求理想的好青年等形象,电视剧播出后实现了较高的收视率。
由此可见,文艺作品的创作应该( )
①借鉴并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②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③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④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艺术营养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深入体验原小说人物真实生活场景基础上,尊重原著并将历史感与现实感深度融合,塑造出劳动致富的好农民,执着追求理想的好青年等形象,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艺术营养,故③④正确。
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也没有涉及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故①②与题意不符。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9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文化艺术界会议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广大文艺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立足于社会实践,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热情讴歌全国各族人民追梦圆梦的顽强奋斗,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凝聚了中国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说明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如何推进“培根铸魂”工作。
答案①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主流意识形态。
②要立足于中国伟大的社会
实践,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创造精品奉献人民。
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面向广大人民,创作出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和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④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创作优秀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文化支撑,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⑤要融通多种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创新。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通过服务人民,可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通过把握时代脉搏,可见立足社会实践;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可见文化发展的方向;通过文化建设,可见两个文明的协调;通过培根铸魂,发展先进文化,可见文化的传承与借鉴。
14.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上世纪50年代,相声由于表演中存在大量低俗内容,遭遇生存危机,侯宝林等人主动对相声进行革新,产生了一系列经典作品,相声得以成为有全国性影响的曲艺形式。
80年代刚刚复兴的相声又遭遇电视文化冲击,在马季等人的努力下,突出时代性、群众性,经过十余年发展,相声与电视文化有机融合,迸发勃勃生机,于90年代风靡全国。
现如今相声又遇上互联网与移动终端这个庞大变量,面临新的问题。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日新月异,正在重构娱乐文化生态,短视频、社交媒体、影视综艺中,脱口秀、四格漫画等幽默作品层出不穷,这无形中挤压相声的生存空间,人们期待着相声能拿出新作品新风貌,在时代面前做一次洒脱漂亮的转型。
结合材料,谈谈传统相声怎样才能重放异彩。
答案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尊重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地位,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相声作品。
②要立足时代之基,反映时代特征与风貌,回答时代问题。
③要融通不同资源,通过综合创新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相声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属于教材基础知识考查。
可结合材料,分别从以人民为中心,文化与时代,融通文化资源三个方面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