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一历史论文 学习方法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一历史论文:学习方法指南如果本期的特辑名为“速学术”,但什么叫速学术呢?所谓速学术,就是快速学习的方法。
再进一步说,就是以最少的时间和努力获得最大效果的学习方法。
至关重要的目标确定
要想快速学到自己想学的内容,首先要明确自己是为什么而学。
对自己所期目标的意识程度非常重要。
对学习的目的只是有一种模糊的意识,还是非常清楚的意识,不仅对学习的热情和干劲有很大的影响,还会影响到其他很多方面。
学习的目的在自己心里所占的分量也很重要。
例如,是无论身处何处都能马上自己想起来,还是只是当别人提起时才能想起来,差别非常大。
如果有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应该达到的目标,即使苦一些也能忍耐,并且会为达到既定的目标而涌现出巨大的热情。
这样,在学习时,才会动脑筋想窍门,提高学习效率。
目标的设定,最终能否实现暂且不论,更重要的是如何围绕目标的实现来调整自己的日常行动。
万不可在还什么都没做的设定阶段就过于拘泥“行吗?不行吧”,结果什么都没做成。
目标的设定一般以自己尽最大的努力才能勉强达到或再超过一些为好。
如果是自己认定思考后设定的目标,即使乍一看有些荒唐无稽也没关系,因为人不会考虑那些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
当个超人在空中飞,这样的目标小孩子想想还有情可原。
大人是根本不会想的。
在设定目标时,如果把目标设定得稍高于自己的能力极限,就会促使自己去努力超越,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另外,目标也可分为大、中、小3个目标。
大目标为人生目标,中目标为某一阶段的阶段目标,小目标是目前必须达到的当前目标。
然后,再根据具体需要细分。
在3个目标中,实现后最令人兴奋的是人生目标,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
阶段目标也是为了达到人生目标的一个阶段。
实现后心情自然也不会坏。
但要实现人生目标和阶段目标,必须经常把目标加以细分,并设定一些可能实现的当前目标。
不过,当前目标要能尽快实现才好。
因为当前目标往往很单调、乏味。
就拿考试来说,要达到考试成功的当前目标,就必须制定一些诸如今天解几道题、在某天之前必须修完哪一本参考书等令人乏味的日程表。
虽然谁都明白只有每日的日程表不断地积累下去,才能实现阶段目标或人生目标,但人往往容易被眼前事物所迷惑,所以如果连当前目标都无望实现,就根本无法提起干劲。
因此,当前目标一定要能使人经常看到希望,人很讲实际,如果能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就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去奋斗。
但也不要把目标定得太低,因为目标太低的话,就不会使自己的实力增强。
大有窍门的时间利用
“这个、那个,我想学的东西太多了,但是,每天工作太忙了.一点儿时间都没有……”总会听到一些人在抱怨。
但实际上,如果你真的想学习,就不要只是消极地想“不能”。
而要积极地想“怎样才能”。
就是说,世上的事几乎没有根本不可能的。
无论怎么忙的人,也不可能一点儿空闲时间也没有。
认为“根本不可能”的人只不过是在拼命为自己没做到而找借口罢了,因为就是有一丁点时间也可以用来学习。
另外,如何利用零星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方设法利用一般人不当作时间的时间。
有一种“同时并行处理法”,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
如果在本来认为只能做一件事的时间内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就会使时间的利用率增加2-3倍。
同时并行处理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采取一个可随时随地学习的姿态,不能只有坐在桌子前才能学习。
加果有一种即使有一分钟的时间也要用来学习的姿态,日积月累,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此外,要在自己的背包内经常准备一些小工具和书籍、笔记本等。
这样,在等
人或等车时就不会使时间荒废了。
有的人喜欢早起,有的人喜欢晚睡,每个人在各自不同的环境里都有一个最适
合自己的时间带。
应该在效率最高的时间带里做最重要的事。
当无法集中精神或感到非
常疲劳时,即使她勉强做事。
效率也极低。
这时,不如看看报或与别人聊聊天,转换一
下心情更好。
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如果根据自己的生活节奏很好地调节时间,就会
收到惊人的效率。
利用时间差也能为自己创造一个高效率的时间带。
例如,错开上班高峰时间乘
车,不仅很少堵车,上车后还能有座位。
在车上能否坐下,对时间的利用率的差别可太
大了。
如果没有座位,手抓着把手,能做的事就要受到很多限制。
坐着时。
可以在车上
记一些笔记,还可以用录音机录音。
看书。
如果没有座,可以听一些外语磁带。
乘车的
时间往往是个整的时间、应该有效地加以利用。
又如,总是早晨7时离家去上班的人,不妨提前1个小时去上班,这样可以比
平常早到公司1个小时。
不仅可错开乘车高峰,有效地利用乘车时间,还可以享受到公
司内难得的宁静。
这时,公司里空无一人。
没有人跟你聊天耽误你的时间,也没有外界
的电话骚扰你,可以使你一人集中精力学习。
这1 个小时的学习。
比在嘈杂的环境中
无法集中精力时的效率要高,一小时可顶三个小时。
就是说,它可获得3倍的价值。
当然,条件允许的的话,把时间向后错也可以。
例如,可把上班的时间向后错,
或把吃午饭的时间向后错。
在正常的午饭时间,食堂里总是人满为患,不仅买饭要排队,
有时还找不到座位。
如果把时间向后错,当大家都去吃饭时,你可以一个人安安静静地
学习。
等别人都吃完饭回来后,你再去吃饭,食堂里也不挤了。
像这样,如果与世间常态稍错开一些,就能创造不少的空余时间。
这样的例子在日
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只要你处处留心。
就一定能找出充分利用时间的好方法。
怎样培养学生的集中力
完全杜绝外部刺激反而适得其反
在学习时,最重要的事项之一就是集中力。
如果集中力涣散,学习效果自然低
下。
只有很好地发挥集中力,才能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学习。
那么,怎样才能发挥集中力呢?一般,人们常常会认为环境是妨碍集中力发挥
的主要原因。
例如,常会听到一些人抱怨:“我没有书房,就是想学习也无法学”、“周
围的噪音太烦人了,我根本学不进去”等。
似乎有一个完全没有噪音的学习场所,学习
就会不断进步。
乍一看,这样的想法很有道理。
可是,完全隔断外界的噪音等刺激,我们就能
发挥集中力吗?对此,有人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美国普林斯铁大学,一个心理学小组做了一次隔断感觉的实验”。
实验人员
把一些大学男生关进一个用空调控制的适温、适湿、并且完全隔音的小房间里,让他们
在眼睛上戴上一个不能清晰视物的特殊眼镜,在手上戴上布手套,从胳膊肘到手都套在
一个筒里,除了吃饭和上厕所以外,都要躺在床上,把耳朵严严地藏在一个U字形的枕
头里。
这可真是一个完全隔断外部刺激的天国般的环境。
可是,被关在这样的房间里的大学生,起初还能安静地躺在那里,但随着时间
的推移,他们连极简单的作文和计算都不会了,思维也像一个幼稚的孩童一般没有条理。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学生只能忍耐2天。
到了第3天,甚至有人哭叫着让人放他出
去。
结果,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人无法忍受完全没有刺激的环境,有时甚至会感
到痛苦。
话虽如此,但要是周围的噪音过大,也还是会影响精神健康的。
总之,外界的刺激既不能过度,也不能一点儿也没有。
如何把握这个尺度,情
况因人而异。
“以毒攻毒”的噪音消除法
噪音一般都会妨碍集中力。
有时即使是很小的噪音,也会因为它的性质和当时的处境而让人非常在意,甚至无法忍受。
,例如,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场所看书时,旁边的人惟恐打扰别人,而
用小声和人说话。
但不知怎么搞的,那个人的声音反倒会钻进耳朵,而书上的内容却一点儿也进不到脑子里。
相反,在地铁的电车里,尽管电车的声音和人的说话声嘈杂不堪,但它们相互抵消,使人几乎注意不到,能集中精力看书。
因此,在地铁的电车里,常能看到许多人对周围的事物以及噪音“熟视无睹”,专心地看着自己的书。
由此可知,噪音妨碍集中力发挥的程度,并不是与音量的大小成比例,而是与噪音的内容有关。
另外,当患感冒身体不舒服时,或与家里人、同事的关系不和时,以及贷款到期却无法偿还时…。
都会妨碍集中力的发挥。
这时,需要尽量避免或消除这些可妨碍集中力的事端。
首先,要尽可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状况。
如果能找出来是什么致使自己的集中力涣散,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例如,如果对周围的小声音很敏感的话,就自己也搞出一些声音来与噪音对抗,以毒攻毒。
因为噪音往往是在自己没有预料到的地方由别人发动来的,所以自己才会敏感。
要是自己发出来的声音,因为事先有了心理准备,就不会那么在意了。
排除一切烦恼和杂念
妨碍集中力发挥的原因,除了主要是噪音以外,其次就是烦恼和杂念。
如果眼
前有很大的烦恼无法解决,无论是谁都不能发挥集中力。
一般,烦恼都会在脑子里不停地萦绕:这么办怎么样?那么办不行吧……这时,可以把
自己烦恼的原因逐一写下来。
就是说,把烦心事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其具体化,
能用眼睛看到。
这样,经过一番整理,烦恼的原因就一清二楚,解决的方法也会随之浮
现在脑海里,要把解决的方法也同时一一记录下来。
通过把自己的烦恼写在纸上,能够
客观地看到自己目前的处境,使精神得以安定,好的解决方法也会自然涌现出来。
站的
时间长了,就想坐下;睡的晚了,就犯困……人的生理就在这样的一张一弛中保持着平
衡。
感到累了,是身体发出的黄色信号,如果仍然置之不理,不仅会降低学习的效
率,还会损害身体。
这时,应赶紧转换心情,使身心得以修复。
说起转换心情,往往容易想到做与工作或学习完全不同的事情。
例如,学习累
了,就去散步。
当然,这也不失为一种转换心情的方法,但它不是一个讲效率的做法。
而最好的做法是通过改变学习的科目和内容来转换心情。
就是说,要具体地考虑”用什
么样的方法、在什么样的地方、主要使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在学习什么”。
这样,就可
以设法改变刚才的学习方法、场所、使用的身体部位来转换心情。
例如,同样是学习英
语,如果刚才是趴在桌子前默默地看英语书,练习阅读理解能力,累了时,就可以改为
练习发音。
并能松弛紧张的精神。
”转换心情的方法有很多,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
择。
改变心态,创造良好环境
因为处于一个妨碍集中力发挥的环境中时,确实是很难使精神集中。
而那些哀
叹自己没有集中力的人,在嘈杂不堪的环境里照样捧着一本漫画书拼命地看。
这说明如
果有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兴趣,即使环境有些不好,也能发据集中力。
因此,为了发挥
集中力,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有个明确的目的或有强烈的爱好。
集中力强化法
在短时间内发挥集中力固然很重要。
但在相对长一些的时间里能持续发挥集中
力更重要。
据调查,人的集中力的持续时间为:小学生约30分钟,中学生约40-50分
钟;大人约1.5小时。
当然,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当时的环境、作业的内容会有所
不同,但知道自己的集中力的极限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自己的集中力的持续时间
是70分钟,在学习70分钟后,就要休息10分钟左右,然后再回到桌子前学习。
以一
定的周期学习,比一直趴在桌子前学习的效率要高好多。
那些自叹“我没有集中力”的人,不要灰心,可以找出能使自己热中的事物来
培养自己的集中力。
无论多么没有集中力的人,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都会忘却时
间;倾心投入。
听说有个人刚买回来电脑时,为了学会如何操作,竟然在电脑前坐了20
多个小时。
而他过去的集中力只能持续l个小时左右。
在这20多个小时里,他不吃不
喝,全力与电脑“拼搏”。
事后,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
能否持续发挥集中力,人们往往容易认为这是天生的。
当然,不能说一点儿也
没有先天的因素,但大多数情况是取决于环境和本人的心态。
奢望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环境。
与其怨天尤人,找借口逃避学习,不如采取积极的态度,使自己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学习。
不要为环境所左右,而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使自己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学习。
改变心态.创造“良好环境”,环境的好坏是同人的心态有关的。
本人如果认定“这样的环境绝对没法学习”,即使是身处有空调的凉爽、安静的房间里,也无法学进去。
就是说,由于人的心态,舒适的环境也会变成恶劣的环境。
反过来,那种别人认为极其恶劣的环境,对其本人来说,也许却是最容易发挥集中力的场所。
过去,曾有许多著名学者就是用纸壳箱作桌子学习的。
他们也不是非要在宽大的书房里,坐在漂亮的写字台前才能学习。
每到夏季,晚上在马路边常可见到一群群人围在一起在昏暗的路灯下,一边用蒲扇驱赶着蚊子,一边专心致志地下棋。
环境这么不好,却没人在乎,都沉浸在对弈的乐趣中。
这说明,如果热中于某件事,即使环境不太好,也不会在意。
关键是首先要考虑怎样才能使自己精神集中、选择什么样的领域才会使自己感兴趣,以及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激发自己的兴趣。
然后,再考虑怎样改善自己目前所处的环境,怎样才能使其成为适合自己的环境。
因为处于一个妨碍集中力发挥的环境中时,确实是很难使精神集中。
而那些哀叹自己没有集中力的人,在嘈杂不堪的环境里照样捧着一本漫画书拼命地看。
这说明如果有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兴趣,即使环境有些不好,也能发挥集中力。
因此,为了发挥集中力,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有个明确的目的或有强烈的爱好。
怎样快速阅读迅速抓住重点
要实现速学,关键是怎样才能快速理解教科书和参考书的内容。
那么,怎么办才好呢?
拿到书后,可以先浏览一下书的前言和目录,这样可以对书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
然后再看一下正文中的标题,连小标题也要看。
如果在标题中发现有自己关心的内容,就要把相关的正文一口气读完。
利用这样的方法,就能基本了解了自己要看的书的整个内容。
对那些远离自己的目的、自己不关心的部分就放过去。
这样做,自然会加快看书的速度。
本来,速学就应该考虑在为了某种目的而学习时,怎样做才能快速、高效地学习,所以对书中那些已经知道的或知道了也没什么太大作用的事。
就不必特意去费时费力地读。
就是说,在读书时,可以只读那些自己认为有必要的部分。
这样,应该读的页码就少了,便可节省不少读书的时间。
读什么、怎么读,正是速学术的基本。
因此,在这里所说的速读不是一般的“如何快速阅读书的全部内容”的速读。
而是把书当作信息源,把读书的重点放在快速提取所需信息上。
对书中出现的不理解的地方,不必细琢磨;可先放过去,在那些地方做个记号就行了、等读完整本书,自然就能理解了。
如果还不理解,再返回来,查其他资料来帮助理解。
可在这些地方的空白处把补充资料写下来,或者用另纸写下来后粘在相关地方。
看英文书时也一样,也要时刻牢记速读。
有的人看到一个不懂的单词就去查词典,这样太费时间了。
即使不变,联系上下文,书中的大概内容也能看懂。
一般都能区别出不懂的语句是主语,还是动词、宾语等。
另外,也能猜出来它是名词还是形容词。
即使同样是形容词,也能大致猜出它是褒义还是贬义。
我们在看中文报纸和小说时,也会有一些不懂的地方,但大家都会很自然地放过去,因为这并不妨碍对全文的理解。
英文也一样,只要不放过重点,照样也能看懂。
快速读书的方法有好多种,如通过训练,以及在此要介绍的同时并行读书法。
速读术是快速阅读一本书,而同时并行读书法是同时并行读几本书。
并读不同种类和内容的几本书,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加深理解。
而且,一本书看腻了,马上换另一本看,还能转换心情。
同时并行读书并不难理解,它就像切换电视频道那样。
实际上,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同时并行阅读。
例如,为了工作,有时要查找不同种类的资料,而且在休息时还会一会儿看杂志,一会儿看报。
但是,要使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得开动脑筋想些办法,以使下次再接着读时能快速找到接续处、并能与上次所看到的内容产生联想。
20%阅读法
一般,读书慢的原因之一就是连那些不读也无妨的部分也读了。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首先得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
所谓不需要的部分。
就是指那些自己已经知道的或即使知道了也没什么意义的部分。
书是为了对大家有用而写的,并不是为了对特定的个人有用才写的。
因此,没必要把书上的内容老老实实地全部读完。
在一本书中,既必读的部分,同时还有应该反复多次熟读的部分。
重要的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的比例,虽然因书而异,但一般重要的不过只有20%左右。
集中精力阅读这20%就可以了。
带着问题读书
读书时,最重要的是要带着问题读。
如果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就很难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这样只会白白地浪费时间。
反之,如果带着问题读书,那些有助于自己解决问题的信息就会自然“飞”过来。
例如,一位律师在看报时,当那些有关法律的文字映人眼帘时,就会马上把注意力放到相关的记事上。
这样,依凭“关心法律”这样的“问题”,律师就会不断地捕捉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做其他工作的人也一样,在读那些乍一看与自己的工作没有直接联系的文章时,如果看到自己的“问题词”,有时就会发现那一记事中对自己很重要的信息。
阅读时,越是“问题”意识强烈,自己就越容易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带着“问题”意识读书,才能节省时间,快速捕捉到所需的信息。
不知怎么搞的,一到考试时,我就不能正常发挥……”常听到有人这么说。
可是出现这种状况,自然会有其原因。
如果能找到其根本原因,并加以解决的话,就可使其本人不再留有遗憾。
例如,如果是因为容易紧张,一到考试时就无法正常发挥的人,就要设法消除紧张。
追求满分,不如提高整体分数。
突破考试难关的方法之一,就是不要追求满分。
在较高水平的考试中,要取得满分是极其困难的,而且,考试也决不是要求学习者在所有的科目中都能得满分。
例如,假设考试的科目有7科。
如果只有一科能考满分,其他科却都不及格的话。
总成绩也不会及格。
考试是根据所有科目的总成绩来判定及格与否的。
因此,在考试前,首先应该知道各科加起来平均得多少分才能及格。
追求每科都得满分,没什么实际意义。
还是把自己不太得意的、得分低的科目通过努力,提高水平,设法及格才好。
只有提高整体分数,才是取得考试胜利的捷径。
要使已经得98分的科目再取得100分,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
相比之下,把过去只得零分的科目提高到能得30分,要容易得多,效果也好得多。
因为要使98分变成100分,必须连一些枝节问题都学到。
并彻底掌握。
而从零分提高到九分,只要学会基础知识就可以了。
把学习的重点放到哪个科目的哪一部分,是决定是否及格的关键。
卓有成效的“忆旧法” 要赢得考试,首先要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而且要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这样在学习时,才会有重点地学。
因此,最起码也得知道在某个科目的考试中,过去都出过哪些题.以及出题的倾向是什么。
有个著名大学的高才生。
在考大学时,把过去多年的考试题都做了一遍。
然后。
再参考试题集后的正确答案和教科书,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彻底的分析。
如果有没做对的题,就要找出为什么没做对。
往往用于分析的时间要比解题的时间多出几倍。
可是.正是分析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解过去的试题,他知道了什么问题是怎么问的,而且发现了一些同样的问题在历年的试题中频繁出现。
当他发现出题倾向竟有一贯性的特点时,更增加了自己的自信。
从此以后,即使同样看教科书,也非常清楚什么地方该看,什么地方没必要看。
事情竟这么凑巧,在他参加入学考试时,竟遇到了自己在做过去的试题没做对、后来在分析时才搞懂的问题,而且有一道英语语题就是过去考过的题。
选择参考书的秘诀。
参考书,是页码多、厚的好。
还是页码少、薄的好呢?很多人在买书时常为此而拿不定主意。
参考书很薄的话,可能不容易理解“但也不是厚的参考书就好。
不能仅凭外形来选择参考书。
应根书的内容来选择。
几本内容相似的书,先看其目录,了解一下什么样的题例更适合自己,然后在选择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