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审评应具备的条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官审评应具备的条件
《感官审评应具备的条件》
我有个朋友老陈,是个茶迷,一天到晚到处找好茶。

有一回,他弄回来一款据说超级名贵的茶叶,兴奋得不行,拉着我就说要让我也尝尝这人间至味。

我本来就对品茶一知半解,不过看他那眉飞色舞的样子,也不好拒绝。

到他家后,他把那茶叶拿出来,庄重得就像在展示什么稀世珍宝。

水烧开了,他就开始泡茶。

泡出来的茶汤看上去还挺漂亮。

我端起小茶杯闻了闻,就一股味儿呗,然后喝了一口,只觉得有点苦有点香,具体啥味儿也说不清楚。

老陈在旁边就着急了,说我这完全是牛嚼牡丹,不懂品鉴。

从那时候起,我就琢磨,这感官审评,还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得具备不少条件才行。

首先呢,感官审评员得有正常的感官机能。

你想啊,如果一个人鼻子不通气,让他去闻茶香,那能行吗?就像我那天喝茶,如果我感冒了,闻到的茶香肯定不完整,甚至会觉得啥味都没有,那还审评个啥呢?再比如说,要是舌头出了问题,尝不出味道的层次,把苦味当成鲜味之类的,那可就乱套了。

所以健康的感官机能是最基本的条件。

然后,还得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就拿茶来说,你得知道茶的种类、产
地、制作工艺等。

不同种类的茶有不同的特点,像绿茶讲究清爽嫩香,红茶注重甜醇香气。

产地也有很大区别,云南的普洱茶带着独特的陈香,福建的铁观音有兰花香。

要是不清楚这些,喝起来就只能说个大概,什么细微的差别根本品不出来,就像我对老陈那名贵茶的品评一样,外行得很。

再者,经验也是相当重要的。

这就好比大厨做菜,新手和老师傅炒出来的菜肯定不一样,即使菜谱一样。

审评员也一样,品得多了,就能形成记忆和对比。

还记得我刚参加一次正规的茶叶审评活动时,看那些老手,一杯茶汤喝下去,立马就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什么这个味道欠妥,那个香气不持久之类的。

我就在旁边懵懵懂懂,跟着瞎点头。

后来跟他们聊天,才知道他们都是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才能这么精确地判断。

另外,标准的审评环境也不可忽视。

审评茶叶的时候,如果周围环境乱糟糟的,各种异味干扰,那还怎么准确判断茶的香气呢?就像你在菜市场里想要测评一款香水的香味,那不是搞笑嘛。

光线也要合适,要是看茶汤颜色的时候灯光昏暗或者颜色失真,那就容易误判。

最后,对于不同的被审评物品得有相应的设备。

就说评茶吧,一套完整的茶具是必要的,像审评杯、审评碗、茶匙等。

这些东西看着不起眼,但对准确评判茶汤浓度、滋味释放速度啥的都有用处。

可别小看这些小物件,没有合适的设备就像战士上战场没带武器,空有一身本事也使不出来。

我觉得要想提升自己感官审评能力,可以多参加各类审评活动、训练班啥的。

多和同行交流,互相分享审评时候的小技巧、小发现。

平常还要多做练习,就像运动员训练一样,不断强化自己的感官对被审评物的敏感度。

总之呢,感官审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具备这么多的条件,包括正常的感官机能、丰富的知识、大量的经验、合适的环境还有相应的设备等。

只有这些方面都到位了,才有可能比较准确地进行感官审评。

不然就像我当初在老陈家一样,只知道个大概,辜负了那杯好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