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精品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 家,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科 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 会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 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
丁肇中,男,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 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实验物理学家。
2.如何理解这则新闻的主旨? 答案 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评定及颁布情况,同时赞美了诺贝尔对人 类所做出的卓越无私的贡献。
你知道哪些与中国人有关的诺奖获得者? 请讲述他们的事迹。
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江苏苏 州人,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 者。
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 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7)巨é( 额 )
(4)渗透( shèn )
(8)shì( 逝 )世
记一记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遗嘱:_人__在__生__前__或__临__死__时__对__自__己__身__后__事__如__何__处__理__用__口__头__或__书__面__形__式__所__做__的__嘱__咐__。_ (2)颁发:_授__予__(勋__章__、__奖__状__、__证__书__等__)_。__ (3)建树:_建__立__的__功__绩__。_____ (4)卓有成就:_有__突__出__的__成__绩__、__成__就__。
崔琦
崔琦,出生于1939年2月28日,河南省平 顶山市宝丰县人,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 裔,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籍华人科学家。
1998年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 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2000年当选为中国 科学院外籍院士。
高行健
高行健,1940年1月4日出生于江西赣州, 祖籍江苏泰州,法籍华裔剧作家、小说家、 翻译家、画家、导演、评论家。
理清结构
请在梳理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出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地点
获得者 时间
理解内容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答案 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 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2.主体部分是哪几段?请分别概括各段内容。 答案 第2段: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 第3段: 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 第4段: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是分离的。
3.辨析词语。
词语
逝世
去世
同
都有“死亡”的意思。
异
一般用于书面语,含庄重意。
指(成年人)死去。
①今天,我深切体会到居里夫人的 逝世 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悲痛。 例 ②她积劳成疾,最终因病 去世 了。
初读思考
请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答案 (1)时间:1901年12月10日。 (2)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3)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4)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学习目标
01 积累本课重要词语,了解诺贝尔的贡献及人们对他的评价。(重点) 02 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难点)
导入
一提到诺贝尔,我们马上想到代表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现在,让我们走 进课文,了解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了解诺贝尔奖的相关知识。
诺贝尔
走近名家
诺贝尔(1833—1896),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市, 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他一生共获得355项技术发 明专利,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 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 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 积累了巨额财富。
【回顾总结】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课后作业
01 完成课后练习题 02 课时练习题(选取)
赏析:“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 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所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3 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赏析:“颇”字在这里有“很、相当地”的意思,表明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 面的造诣和成果非凡。
悟读课文
1.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答案 意在表明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 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朱棣文
朱棣文,1948年2月28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 路易斯,第12任美国能源部部长、1997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斯坦 福大学物理学教授。
1997年,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因“发明 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 学奖 。与他同获该奖项的是美国科学家威廉·菲利 普斯和一法国科学家科昂·塔努吉。
3.新闻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答案 ①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 ②表明新闻事实的详实; ③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须详写。
4.有人说,本文是“倒金字塔”结构的典型范文,请你作简要分析。 [概念释义] “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 结构方式,即按先重要后次要的顺序来写。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 而得名。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答案 本文的主要目的既然是报道诺贝尔奖首次颁发,那么获奖者信息自然是这则 消息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导语简介颁发地点、时间后,获奖者信息应该放在主体 部分最优先的位置。说完谁获奖,按照读者关注的,自然是再写颁奖机构、何时何 地颁奖,这些内容不太重要,但是又不可舍去,所以放在主体次要部分。最后交代 新闻背景。这则新闻按照重要到次要的顺序依次排列,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 结构范文。
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 德·伯纳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 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 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 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 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09年,高锟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 于光学通信方面”作出突破性成就,获得诺贝尔物 理学奖。
莫言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 县河涯乡平安庄(现为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 安村),中国当代作家,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 写作中心主任。
2012年10月,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参考例文】
情系留守儿童·真爱点燃梦想
——我校开展“向贫困留守儿童捐书”活动 本报讯 3月14日,我校政教处、团委联合发起“情系留守儿童·真爱点燃梦想” 的捐书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发扬雷锋精神,为贫困留守儿童募捐书籍,以让他们获 取更多的知识,了解外面的世界,使他们的童年更加丰富、充实。学校的学子们积 极行动,共捐出图书2 000多册。这些图书质量高、种类全,很多都是同学们自己心 爱的书籍。募集到的图书将由学校团委交给团市委的工作人员,再由他们转交给贫 困留守儿童。 此次活动,让同学们接受了一次“雷锋精神”的洗礼、一次爱的熏陶。真可谓 “图书有价,爱心无价”。
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 主: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 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 和双氢青蒿素。
基础梳理
读一读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颁发( bān )
(5)钞票(chāo)
(仲裁(zhòng)
(6)拨款(kuǎn)
(3)遗嘱( yí )
细读课文,揣摩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1 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赏析:“发现”是已有的事物或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 状态的过程。而X射线本身是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 准确性。
2 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 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作家。
钱永健
钱永健,1952年2月1日-2016年8月24日,祖籍中国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美籍华裔生物化学家、2008年度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 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导弹 之父”钱学森的堂侄。先后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伯克利分校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探寻背景
1860年,诺贝尔开始研究硝化甘油,但在1864年,工厂发生爆炸。为了防止以 后再发生意外,诺贝尔将硝化甘油吸收在惰性物质中,这样使用比较安全。诺贝尔 称它为“达纳”炸药,后获得专利。1875年,诺贝尔将火棉(纤维素硝酸酯)与硝化甘 油混合起来,得到胶状物质,称为“炸胶”,比“达纳”炸药有更强的爆炸力,他 的这项发明也获得了专利。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发明,在橡胶合成、皮革及人造丝的 制造方面都获有专利。根据诺贝尔的遗嘱,他逝世后将大部分遗产作为基金,每年 以其利息或投资收益奖励给前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 面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士。这就是诺贝尔奖,于1901年第一次颁发。
屠呦呦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汉族, 中共党员,药学家。
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 名为青蒿素。
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 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 为首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2.本文是一则消息,记叙了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请你以学校校报小记者的身份 报道学校的一项活动。 【写作指导】 本题要求写一篇新闻报道,新闻报道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结语。新闻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一篇好 的新闻报道,要有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正确的格式、动人的标题、简洁切要的内 容、高度可读性等。
1967年测量电子半径,发现电子是没有体积的,半 径小于10E-14厘米。
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1975年被 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
李远哲
李远哲,1936年11月19日,男,汉族, 出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著名化学科学家,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1986年,李远哲和美国哈佛大学的达德 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 拉尼三人因为在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 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共同获得诺 贝尔化学奖。
知识梳理
首
导语 诺贝尔的颁发者和颁发机构
总括
届
颁发时间、颁发奖项
诺 贝
主体 获奖者的国籍、姓名
尔 奖
所获奖项、所做贡献
颁 发
背景 资金来源
全文
准确 详实
资金管理和评奖两权分离
科学 进步 和平
小结
这则消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奖的相关信息以及诺 贝尔奖的有关知识,表达出了作者对诺贝尔及获奖者对人类贡献的高度赞美。
2008年,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 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2名科学家以绿色荧光蛋白 的研究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高锟
高锟,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生于江 苏省金山县(今上海市金山区),华裔物理学家、 教育家,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香港中文大学 前校长。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并持中国香港居民身 份,被誉为“光纤之父”、“光纤通信之父”和 “宽带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