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鞋子卖给光脚的人,关于园艺随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鞋子卖给光脚的人,关于园艺随笔
我真应该待在夏溪蹭课的。
要不是必须到北京陪两个孩子过元旦和生日。
前天晚上去听了会儿小白和国库老师的课
讲如何从把用户对花园的需求一一分解,进行“点线面”的归类,并最终落实到设计方案。
一下子被点透,原来看了这么多花园,
结合设计师的角度,就是合并同类项,找出背后的逻辑规律。
所以无论怎么实践,理论还是很重要的。
放几张上次学员的设计作品。
沐恩今天对妹妹说:“知识是学不完的,关键是你要掌握学习的方式。
”
其实,还有一点:
永远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
这几天是七天造园的集训营在常州夏溪园艺村开设的第二批课堂。
只有一周时间招生,又赶着年底,在圣诞和元旦之间,25号报到,30号结束。
天气还冷,报到那天一整天都在下雨。
没想到还是来了好几十人。
这几年,家庭园艺还是在起步中。
我们这个起步持续时间有点长,很长。
养花养草不仅仅是产品、市场,更重要是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的改变。
我想到一个关于销售很经典的故事。
鞋子销售员A,到一个岛上,发现岛上人都是光脚,没有人穿鞋子,他觉得没有鞋子的市场,就走了。
同样的小岛,鞋子销售员B来了,他很高兴,大家都光脚,都需要鞋子啊!他看到的是未来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信每个人都会觉得销售员B才是正确答案啊!
市场空白意味着机会,
意味着未来的潜力!
便如那些年,这些年纷纷跳到家庭园艺市场的很多很多人。
说实话,假如我是卖鞋的,可以有100种方式让你买我的鞋,比如这个款式更好看时尚、穿得舒服、不同的功能等等。
但是,对于一个从来没穿过鞋子,不知道鞋子是个什么东西的消费群体,你得先让他明白,“鞋子是什么?你为什么要穿鞋?光脚有什么不好?为什么和脖子上带一堆金链子相比,穿鞋也很重要。
”
就像我有个朋友,花了300万装修了别墅,最后把几百平的花园全部铺了地砖,以及角落留了一小块地种菜。
大概我们还需要很长时间,来告诉大家“鞋子”是什么,不,花园生活是什么!
~~~~~~~~
幸好,有这么多喜欢园艺朋友,
在努力学习、也在不断实践和传播。
所以呢,参加7天造园集训营的朋友们辛苦啦!老师们辛苦了啊!还有创办人冯工和顾总,真的很是钦佩。
七天造园,从“造园”的角度,让更多的人关注花园生活,从造园传播,帮助大家实现园艺的理想。
附一段之前写的文字,关于村长顾总的人物访谈,刊登在《花也》53辑,从中可窥见村长对园艺的执着和坚持。
顾永平,从景观工程到园艺村村长
导语:
村长顾永平说:“我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园艺的,中国人自古就喜欢庭院花草,宋代园艺辉煌发展的时候,欧洲人还完全没这个概念呢!只是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市场引导,园艺村的建立,就是让大家来到这里,可以鲜活地感受园艺的乐趣,园艺不仅是庭院,更多的是园艺生活,是人文的魅力。
”
我是2016年底正式回常州后认识顾永平先生的,他的身份是尚花坊园艺中心的老板。
尚花坊园艺中心2015年5月才正式开业,地处以苗木批发为主的夏溪花木市场。
这里距离市中心有20多公里,除了苗木批发商,家庭园艺爱好者很少会专程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买花。
之前来夏溪参加零交会时,我就很想认识一下尚花坊的老总,心想是怎样的缘由让顾先生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依旧有勇气做起这个园艺中心的呢?
机缘巧合,两年前我离开上海,把花也工作室从上海搬到常州,正式入驻尚花坊园艺中心,和顾永平先生也有了进一步的接触。
“是情怀吧,还有对家庭园艺未来的信心。
”
关于我心底思虑已久的问题,顾永平先生回答得很简单。
顾永平先生早些年做景观工程,正好赶上国内景观工程的发展高潮,捞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也因此接触到家庭园艺的概念。
他认为以政府为主导的景观工程一定会被家庭园艺市场所替代。
为了探索家庭园艺的发展,除了斥资投入做尚花坊园艺中心外,他还做了几百亩的苗圃,尝试做标准化的容器苗;拥有自己的木工厂,尝试做木箱、木架等投放电商市场;配合政府的市民绿化推广,在公园做系列性的“流动园艺中心”试点。
另外,他也做农场、展览及新媒体,似乎家庭园艺的每个行业,他都有涉足。
“这些年得了很多经验,也买了很多教训。
如果谁要和我谈家庭园艺,肯定谈不过我。
”顾永平先生开玩笑说道。
接触那么多年家庭园艺,也做过很多尝试,对于这句话,我是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血泪辛酸史的。
家庭园艺这几年备受关注,发展迅猛。
从多肉植物的流行,到花艺的发展,再到越来越多美丽的私家庭院的涌现,以及延伸出来的农庄、花园民宿、花海旅游等都在渐渐成为市场的热点。
在当今高压力、高污染和快节奏的社会下,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身心健康有着更高的追求。
园艺,作为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也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
然而,因为历史和经济的原因,文化的断层和美学的缺失导致国内居民的园艺意识普遍淡薄,家庭园艺市场还只处在刚刚起步阶段。
投身家庭园艺市场,需要的不仅是勇气和魄力,还有对园艺的热爱,或许更多的还是情怀。
可喜的是,经过两年的艰难摸索,顾永平先生的园艺中心渐渐找到了方向,结合园艺文化、旅游概念,开启“园艺村”的新思路。
现在的园艺村,除了本来的园艺中心,加上逐步加入的精品及文创品牌,还有周围入驻的大咖花园会所和设计师工作室,把花园、设计师、品牌、生活美学和园艺文化,进行多元化地融合引导,通过展览、旅游及园艺活动,多方位地展示园艺的乐趣和魅力。
同时,也用鲜活的庭院和精致的人文,展示出一个可以触及的园艺生活。
“认准了便努力往前走,任何前进的路上都会有坎坷。
”顾永平
先生对于园艺村未来发展的思路很清晰,也并不否认这一路会遇到的困难。
是的,我也相信,朝着美好的方向去努力,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