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21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2021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
1. (2分) (2015高一上·务川期中) 根据中国古代宗法制,能够继承周王王位的人首先是()
A . 周王最聪明的儿子
B . 周王最宠爱的儿子
C . 周王妃子所生的大儿子
D . 周王正妻所生的大儿子
2. (2分) (2019高二下·淄川期中) 春秋时期,在用人制度上,鲁国一方面坚持“非吾族类,其心必异”的“亲亲”原则,另一方面开始实行“尚贤”,即选拔平民中的贤人仕官。

这表明鲁国()
A . 选官制度比较完备
B . 新兴地主势力壮大
C . 儒墨两家斗争激烈
D . 传统秩序面临解体
3. (2分) (2017高一下·长阳期中) 《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

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

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 . 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 . 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
C . 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利工具
D . 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统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4. (2分)(2017·天津模拟) 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即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 .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 .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 .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 .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5. (2分) (2016高一上·河北月考) 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

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 .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B .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C . “周公……立七十一国”
D . 山东素有“齐鲁大地”之称
6. (2分)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室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长子,长孙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②③
7. (2分) (2017高一上·重庆期中)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反映出()
A . 宗法制度是执政的基础
B .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 . 官员都具有爱民的思想
D . 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8. (2分)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述西周分封制时,板书如下,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 . 诸侯们(A-2至A-4)从周天子处得到封地的统治权,并以服从、进贡财物和提供军事力量回报周王
B . 卿大夫(A一5至A-13)也可以从诸侯(A-2至A-4)处得到相应的统治权,且以类似的方式回报诸侯
C . 在这种分封制下,很容易形成以(A一2至A一4)为核心的权力中心,威胁A-1处周天子的地位
D . A一2至A一4之间地位平等,互不干涉,能够友好相处
9. (2分)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民间供奉和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

这种现象
源于我国古代的()
A . 宗法制
B . 分封制
C . 世袭制
D . 皇帝制
10. (2分) (2017高二下·遂宁期末) 1976年,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中著名的史墙盘有铭文曰:“宪圣成王,左右绶刚鲧,用肇彻周邦,渊哲康王,勔尹亿疆。

”与铭文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 .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
B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D . 祖宗圣人,百世不迁
11. (2分) (2019高二下·内蒙古期中)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 . 宣扬托古改制
B . 承袭华夏传统
C . 标榜君权神授
D . 突出个人功业
12. (2分)(2018·眉山模拟) 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

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變即位,是为周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
A . 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B . 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
C . 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
D . 宗法意识已日趋淡漠
13. (2分)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A . 统一方国,焚书坑儒
B . 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 . 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 . 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14. (2分) (2017高三上·莆田月考) 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 .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 . 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C .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 . 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
15. (2分) (2019高二下·深圳期中) 古代文件传输主要依靠驿站。

《唐律)规定:驿丁抵驿,须换马更行,不然杖八十。

又规定:凡误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 邮驿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
B . 唐法律遵行轻罪重罚原则
C . 邮驿制度有利于政令畅通
D . 唐政府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16. (2分) (2019高二下·菏泽期中) 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观点()
A . 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B . 认为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 .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 . 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17. (2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 .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B .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 .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18. (2分)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 .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 . 皇权至高无上
C . 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 . 书同文,人同伦
19. (2分) (2019高三上·蚌埠月考) 唐代科举考试中专设史科,通史即可入仕。

皇帝还设立专门的修史机
构——史馆,使官修正史的行为制度化,此制为以后各朝沿袭。

这些做法()
A . 有利于政府加强思想控制
B . 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完善
C . 维护了历史记载的客观性
D . 推动史学成为独立学科
20. (2分)《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 . 体现三省分权制
B . 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 . 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 . 分化相权加强皇权
21. (2分) (2019高二上·山阳期末)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
A . 西汉中、外朝制度
B .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 . 元朝行省制度
D . 明朝内阁制度
22. (2分)(2016·合肥模拟) 钱穆指出:“总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土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

”材料所述的第三级演进使()
A . 分封制最终走向了解体
B . 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出现
C . 考试选拔官员成为定制
D . 官僚政治制度逐渐形成
23. (2分)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
A .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B .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 . 宰相职权的范围在扩大
D .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24. (2分) (2019高一上·蚌埠期中) 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 . 派文臣做知州
B . 设置参知政事
C . 设置枢密使
D . 三司使负责财政
25. (2分) (2018高二下·无锡期中) 《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

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这一举措()
A . 解决了相权与皇权矛盾
B . 使得君主专制走向顶峰
C . 分工合作减少决策失误
D . 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
26. (2分) (2018高三下·扬州开学考) 许有壬在评价行省制度时指出:“世皇宏规远模,立中书省总于中,分省厘于外。

行省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

”其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A . 行省长官有便宜行事的权力
B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C . 行省为中书省派出的司法机构
D . 各地行省都没有独立司法权
27. (2分) (2017高一上·宜昌期中)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水利工程的事实涉及众多机构。

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 尚书-中书-门下—工部
B . 中书-门下-尚书—工部
C . 尚书-门下-中书—工部
D . 门下-中书-尚书—工部
28. (2分) (2015高一上·武汉期中)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北宋
D . 元朝
29. (2分) (2018高一下·汕头期中)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求其宁息”,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 讨伐六国
B . 攻打匈奴
C . 推行郡县制
D . 修筑长城
30. (2分)古龙小说里有名的小李飞刀又名小李探花,不知道古先生是不是暗蕴古义,一夸李寻欢文才好,二夸长得漂亮,三夸性子风流。

明清时期,“探花”专指
A . 殿试第二名
B . 殿试第三名
C . 会试第二名
D . 会试第三名
二、非选择题 (共2题;共20分)
31. (10分) (2017高三上·虞城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1206年蒙古国建立前后,蒙古族医与巫的界限尚不很清楚,故卫生保健制度也是比较原始,蒙古国建立后,医事制度逐渐引起统治者的重视,特别是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对医疗保健提出迫切要求。

忽必烈为了提高医生医疗水平,淘汰不合格医生,于1272年正式建立“医学提举司”,专门负责太医以及各级医学人才的考校,并负责校勘医藉指导各路医学及辨别药材等。

1282年,又正式建立了为太子保健服务的“典医监”等机构。

1288年还在地方设立了“官医提举司”,管理医户差役词讼等事务。

1292年,于广惠司下建立“回回药物院”,职别从五品,专门管理回回药事,使阿拉伯医学在中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1294年又建立掌医监及广济提举司,管理修合药饵,以施贫民。

至此,元代的医事制度,已基本形成,并有较完整的医疗保健制度。

——摘选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忽必烈医疗保健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忽必烈医疗保健改革的作用。

32. (10分) (2020高一上·珠海期中) 唐朝社会繁荣开放,唐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

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考点:
解析: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考点:
解析:
答案:24-1、考点:
解析:
答案:25-1、考点:
解析:
答案:26-1、考点:
解析:
答案:27-1、考点:
解析:
答案:28-1、考点:
解析:
答案:29-1、
考点:
解析:
答案:30-1、
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 (共2题;共20分)
答案:31-1、
答案:31-2、
考点:
解析:
答案:32-1、
答案:32-2、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