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全程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全程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研
究
目的:识别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行为产生影响的复杂的、深层的情感体验,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制定对初产妇群体更有针对性的全
程多维护理干预方案,并探讨其在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现状方面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研究为混合方法研究。
1.质性研究阶段:于2017年1~2月,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立意抽样结合滚雪球抽样,基于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符合要求的产妇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其与母乳喂养相关的真实情感体验。
2.量性研究阶段:以质性研究结果为重要参考,构建和完善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全程多维护理干预方案。
选取2017年3~6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孕检并分娩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前188例为对照组,后166例为试验组,通过临床类试验研究对方案进行效果评价。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全程多维护理干预方案,包括孕晚期、住院期间、出院后3个时期共10个阶段。
分别评估研究对象的母乳喂养状况、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并进行评价。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基线水平;通
过两独立等级资料的Mann-Whiney U检验比较各时间点两组母乳喂养状况的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各阶段两组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的差异。
结果:1.质性研究结果:共有16位研究对象参与访谈,主题可归纳为对母乳喂养有消极作用
的情感体验和有积极作用的情感体验两方面。
对母乳喂养有消极作用的情感体验包括决策困难、母乳喂养负担感、求助不能;对母乳喂养有促进作用的情感体验包括期待的兴奋、遗憾与自责、母乳喂养获益感。
2.量性研究结果:对照组、试验组共完整收集资料152例、148例,两组在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方面基线均衡可比
(P>0.05)。
干预方案的效果表现在:(1)干预方案对母乳喂养状况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其中产后2周、6周、3个月及6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喂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纯母乳喂养率始终高于对照组,各测量时间点中产后3个月时两组差异最大。
(2)母乳喂养知识水平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知识水平得分均随测量时间点的迁移逐渐升高,但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94.582,P<0.001),不同组别研究对象母乳喂养知识得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
进行干预因素的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各阶段两组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得分始终高于对照组。
(3)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自我效能得分均随测量时间点的迁移逐渐升高,但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
(F=9.698,P<0.001),不同组别研究对象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
进行干预因素的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当日和出院当日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3),之后各测量时间点两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但试验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始终高于对照组。
结论:1.初产妇母乳喂
养相关情感体验为完善母乳喂养促进方案提供了以下启示:(1)帮助初产妇了解准确、完整、最新的母乳喂养信息;(2)促进初产妇与家庭及其他照护支持系统的良性互动;(3)完善母乳喂养咨询专线及门诊的运作;(4)合理利用正向情感体验对母乳喂养的促进作用。
2.以质性研究结果为重要参考,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四个有效维度,形成了贯穿孕晚期、住院期间、出院后3个时期共10个阶段的全程多维护理干预方案。
3.全程多维护理干预方案可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母乳喂养知识水平,有效改善初产妇的母乳喂养整体状况,最终提高出院当日、产后2周、产后6周、产后3个月及产后6个月各阶段的纯母乳喂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