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芮城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如“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苟可以利民,不循于礼”;“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所属派别依次为()
A.儒、法、道、墨 B.墨、儒、道、法
C.法、儒、墨、道 D.法、墨、儒、道
2. 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
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董仲舒这一思想( )
A.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
C.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
3。
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先引《春秋》,然后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
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
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
”这表明儒学在当时()
A.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B.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
C.作为政府选官制度的标准D.成为封建君主的政治利用工具
4.学者阎步克说:“后世儒家所着力申说的‘义’和‘忠',就是从‘尊
尊’生发出来的;
而‘仁’和‘孝’,则是从‘亲亲'生发出来的。
”儒家这一思想()A.与宗法观念相通B.是外儒内法的直接体现
C.受佛道思想影响D.体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5. 梁启超说:“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
候的佛家,各派都衰,禅宗独盛。
禅宗是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相接近,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
”梁启超提及的“儒佛结婚的新学派”“新建设之道学”是指()
A.道家学派B.道教C.理学
D.佛教禅宗
6. 有学者认为: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
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这说明程朱理学() A.重在经世致用B.蔑视君主权威C.追求普遍真理
D.实质虚伪教条
7.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 右图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传统科技的兴衰
9。
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室语》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乃反不谓之贼乎?”王夫之指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贼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家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上述两人的思想主张从根本上反映了()
A.社会治安恶化导致民不聊生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诉求
C.民本思想代替君主专制观念D.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10。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
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
”从中可知()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11.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12. 当古希腊各派哲人都醉心于世界的本原问题,企图穷尽宇宙之
奥秘的时候,智者学派却不合时宜地喊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和“无物存在”的口号。
当时,这些口号反映出()
A.智者学派对哲学本原问题的思考B.希腊民主政治有一定局限性
C.智者学派对“美德即知识”的否定D.希腊人自我意识逐渐觉醒
13.“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
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上的幸福.”“这一群优秀的人物”是指()
A.古希腊先哲 B.人文主义者C.宗教改革家D.启蒙思想家
14.13-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手工业生产起飞,行会头目成为资本家,他们直接掌握城市政权;而热那亚海外贸易发达,由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
前者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而后者与此无缘。
这一现象说明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A.取决于经济实力强弱B.延续并发展了中世纪的文明成就
C.与城市政治状况相关D.符合了城市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15.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为自由的斗争是从宗教问题上开始的。
”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主张是( )
A.“因信称义”B.“天赋人权" C.“人非工具”D.“政教合一”
16.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
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
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自由地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地追求真理
B.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C.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17。
16世纪晚期,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塑造了不顾生死追求爱情的杜丽娘的经典形象;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借主人翁之口说出“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上述历史现象说明() A.爱情故事是中西方表达思想自由的共同题材
B.这一时期中英两国商品经济发达
C.戏曲表演是中西方传播人文思想的首要方式
D.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都出现对人性解放的追求
18.下列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中能够体现出其“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B.“认识你自己”
C.“人生而自由,主权在民" D.“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19。
下列关于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B.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C.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是对文艺复兴“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
D.都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思想武器
20.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
“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
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D.促进思想解放21. 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
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
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B.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
C.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D.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22. 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
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标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①大汉文明的传承—-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
23。
徐光启说“高远无穷之事,必积时累世,乃稍见其端倪……时差等术盖非一人一世之聪明所能揣测,必因千百年之积候,而后智者会通立法。
若前无绪业,即守敬不能骤得之。
”这里,他主要强调的是( )
A。
杰出科学家的贡献B。
科学发展的继承性C。
科技人才的创新性D。
科研活动的艰苦卓绝
24。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25.“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
景,这位书法家是( )
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个小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
26。
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3分)
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2)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请说明理由?
(6分)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
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产生的主要背景。
(7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约略地说,对于“帝王"事实上乃是附着在天下苍生身上的一大毒瘤这一道理,战国时期的孟子和后世的黄宗羲可谓“心有戚戚然”,有着基本相似的认识.但他们也都很无奈,因为这里明显存在着一个思想困局:一方面是帝王对于人民横征暴敛、残酷盘剥的现实;另一方面,天下又不能没有帝王。
对于这道难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里的解答也只能祭出道德说教的大旗,将希望寄托在后世君王能够积极效法那些虚幻的尧舜禹等上古帝王的样板上面……从今天的角度看,黄宗羲明显属于“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要真正地解决“君王之害”,还是西方思想界替孟子和黄宗羲们想出了好办法.把手中握有权力的人关进一个精致的“笼子”。
而一旦被关进这个“笼子”,即使他是一只“猛虎",要危害天下也是难上加难。
-—周英杰《大历史的小切面》材料二:18世纪是欧洲封建主义崩溃和资本主义成分产生的时期,为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哲学里面逐渐形成那正在上升到统治地位的反宗教反封建的理性万能学说,而这理性万能的学
说实以中国之哲学文化输入为其外在的必要条件。
正如赖赫淮恩所说,中国思想在18世纪之影响,至可称“孔子为此世纪之守护尊者"。
因耶稣会士介绍孔子的学说,引起欧洲一般知识界对于中国思想研究的兴趣。
历史学家们以伏尔泰为首,也极力炫耀中国以为是一个理想至治之世,道德、宗教与行政全超然不群.中国为哲人政治,授予官职时,常召集多数学者在公堂上公开讨论而选拔最有贤明的答案的委以要职。
中国人为世界上最严守政治规则的国民。
国王为最有力的主脑,由此主脑使国家的手足活动。
中国谓为武断政治,不如以文治主义的理想称它。
青年竞入大学而从事探讨他日出仕时所应熟悉的国法民情,所以中国大学乃有举世无双的荣誉。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对于帝王是“毒瘤”,孟子与黄宗羲有着基本相似的认识。
并指出为什么说黄宗羲属于“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8分)
(2)真正解决“君王之害”的根本应是什么?在这方面西方思想界提出了哪些具体的好办法?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能想出这些好办法的原因.(7分)
(3)材料二中西方思想家如此推崇被黄宗羲斥为“大害" 的中国
政治,其原因何在?(3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论语》材料二:对于那些以财富自夸,认为不需要受教育,财富会成就他们的心愿,使他们能受到人们的尊敬的人,他就教导他们说道:“只有愚人才会自以为不用学习就能够分辨好歹,单凭财富就可以取得自己所企望的并能作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只有呆子才会认为,尽管自己一无所知,但由于有财富就会被认为是个有才德的人,或者尽管没有才德,却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
——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材料三:朱子曰: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被夹杂者。
朱子曰:……富贵,身外之物,求之唯恐不得,纵便得之,于身心无分毫之益,况不可必得乎?若义理求则得之,能不丧其所有,可以为圣为贤,利害甚明。
人心之公,每为私欲所蔽,所以更放不下,但常常以此两端体察,若见得时,自须猛省,急摆脱出来。
——《朱子语类》卷四材料四:钦佩或近于崇拜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至少是怠慢穷人
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虽然为建立和维持等级差别和社会秩序所必须,但同时也是我们道德情操败坏的一个重要而又最普遍的原因.……受到人们的尊敬和钦佩……一条是学习知识和培养美德;另一条是取得财富和地位.我们的好胜心会表现为两种不同品质:一种是目空一切的野心和毫无掩饰的贪婪;一种是谦逊有理和公正正直。
……前者促使每一只飘忽不定的眼睛去注意它;后者除了非常认真仔细观察者外,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大部分人都是财富和显贵的钦佩者和崇拜者……
——英国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
⑴ 概述材料一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
(3分)
⑵ 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的哪一思想?孔子与苏格拉底在财富
与道德的论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共同的社会因素。
(5分)
⑶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在财富与道德的论述上有何变化?概
述材料三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
⑷ 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财富与道德关系的认识。
(4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CADAC 6—10 ACABD 11—15 CDBCA
16-20 CDCDC 21—25 AABA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
26、(16分)
(1)原因:
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
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
②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
③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3分)
(2)差别: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
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
二者没有本质差别。
二者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理”,其本质
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
(6分)
(3)思想主张:经世致用
具体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
主要背景: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封建制度衰落;
③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文化高压政策引起知识分子的不满(7分)
27、(18分)
(1)认识:孟子提出“民贵君轻",以“仁政”学说来约束君主对人民的残害;
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指出君主是天下大害,提出限
制君权的种种理论和设想(4分)
“看对病”:黄宗羲发展了古代民本思想,将对封建专制的批判
上升到制度层面,具有
早期民主启蒙色彩。
“开错药”:依靠道德限制皇权,而非从体制上根本解决。
(4分)
(2)根本:体制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体制,由人民决定
国家大事和领导人去
留(2分)
好办法:改良,确立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制约平衡;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等。
(2分)
原因: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英国的政治实践;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解放思想,自然科学发展;
东方儒家开明民本政治的启发;
启蒙思想家的努力。
(3分)
(3)原因:受信息来源限制,对中国不够了解;
借中国开明政治理念抨击本国专制体制,倡导民主政治。
(3分)
28、(16分)
(1)观点:①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
②要以符合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
③道德比富贵更重要(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坚守仁)(3分)
(2)思想:知识即美德(或强调教育对成就人的道德的重要性)因素:伴随生产力的发展,新兴阶层(地主、工商业奴隶主)财富增长,社会地位提高;
文化教育的发展,文人(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思想活跃(5分)
(3)变化:由肯定人性及合理的财富追求,到否定人性,否定财富的作用,追求纯粹的义理道德。
影响:积极:重视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消极: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产生了消极影响。
(4分)
(4)现象:人们对财富和地位的崇拜超过了对知识和美德的崇拜(或拜金主义盛行),造成社会道德败坏
认识:财富与道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体现;
抛弃道德片面追求财富,或压抑人性片面追求道德都是不可取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