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测量控制网改造方案设计与实施
煤矿井下视频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煤矿井下视频监控系统施工方案杭州中迈科技有限公司2010-04煤矿井下视频监控系统施工方案一、概述近年来,煤矿发生事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如何加强安全生产,提高预警和事后搜救工作效率,摆到了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面前。
在经济高速发展、能源供应紧张的形势下,如何处理好保证安全和提高产量的关系,需要深入研究,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生命为代价。
为此,如何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如何准确、实时、快速履行煤矿安全监测职能,有效进行矿工管理,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国家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
我们认为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以灾害预防、搜救为主要目标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由之路。
在此环境下天大天财率先推出适用于煤矿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本系统从视频监控、信号传输、中心控制、远程监管等各方面提出全方位的解决办法,可以实现井下监控中心、地、市煤矿安全监控指挥中心与省局监控指挥中心联网,使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轨道迈进,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利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地面监控人员可以直接对井下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不仅能直观的监视和记录井下工作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而且能及时发现事故苗子,防患于未然,也能为事后分析事故提供有关的第一手图像资料。
另外,煤矿监管部门可以从省部管理中心远程监看井下状况,提出整改方法,减少事故隐患,因此天大天财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将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需求分析在美国,煤矿已实现高度机械化,井下工作人员很少,作业规范,巷道通畅,一旦发生事故,易于撤离,伤亡不大。
而在我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5%,矿工队伍很大一部分是文化水平较低、培训时间有限的农民工,甚至存在井下抽烟等严重违章现象。
这样的千军万马集中在高度危险的作业环境中,极易发生事故,造成重大伤亡。
煤矿井下电力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煤矿井下电力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一、系统组成1.1 数据交换中心此部分主要由数据采集服务器和两台互为冗余的网路交换机组成。
数据采集服务器:主要通过井下隔爆交换机把井下各个电力监控分站的数据采集汇总到此服务器,完成数据处理及数据备份。
选用了IBM X3500服务器一台,做了RAID5磁盘镜像。
网路交换机:采用了双交换机、冗余设计,保证了地面集控站与数据交换中心的数据链路安全。
选用了CISC029系列的两台网络交换机。
1.2 地面集控站此部分主要配置包括两台互为双机热备的电力监控服务器(选用IBM X3500服务器)和两台操作员站(选用DELL工控机)。
主要根据采集的电网数据和友好的软件平台,实现电网的运行监视和控制管理。
另外,地面集控站预留了视频及WEB接口,便于将来扩充视频服务器和WEB服务器。
视频服务器主要用于将井下和地面的配电室及变电所现场安装的摄像头采集的视频信号进行监视和保存;WEB服务器则用于将系统采集的电网数据以网页的形式发布到公司的办公系统网络中,公司领导只要在自己的办公室打开电脑就可以观看到全矿的电网实时数据。
综述,以上体系结构符合集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原理,满足了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并且符合实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
关键设备用了冗余配置。
二、系统软件2.1 系统组态软件选用了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的SIMATIC WinCC组态软件,布置在地面集控站的监控服务器上,实现用户的监控需求。
采用此软件主要有以下优点:(1)包括所有的SCADA功能在内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
最基本的WINCC系统仍能够提供生成可视化任务的组件和函数,而且最基本的WINCC系统组件即涵盖了画面、脚本、报警、趋势和报表的各个编辑器。
(2)强大的标准接口。
WINCC提供了OLC、DDE、ActiveX、OPC等接口,可以很方便地与其他应用程序交换数据。
(3)使用方便的脚本语言。
WINCC可编写ANSI-C和Visual Basic脚本程序。
井下测量控制网改造方案设计与实施

井下测量控制网改造方案设计与实施【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井下的测量已由原来的人工测量到现在的控制网测量。
但是,事有利弊,它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地改造与设计。
【关键词】:井下测量;控制网;改造方案;设计;实施【abstract 】: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measurement by the original artificial has to measure of control network now measurement. But things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t also has very many problems, we need to constantly to reform and design.【key words 】: underground measurement; Control nets; Reform plan; Design; implementation正文:为什么要进行控制网的改造。
由于控制网的日趋发展,各式各样的控制网相继出现,因而出现了许多不好,不称职的控制网,也因此造成了井下控制网的不便。
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井下测量,我们需要进行改造。
其中,有许多问题出现在现实中,比如说控制点有丢失的现象。
由于矿的时间久远, 井下许多点位置移动,部分控制点丢失。
观测的太分散。
比如成庄矿井巷工程由川煤九处和中煤三十一处共同施工,投产后移交我矿, 井下控制资料由川煤九处、中煤三十一处及我矿三部分组成。
井下测点的保护措施不够井下的测量标志点可以分为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以及方向指示点,测量标志点的用途不同,要求的保存时间也不相同所选的网精度不够高。
由于现存的条件不足,受当时井下条件制约,大多为支导线, 缺少大的、有效的闭合环, 而且所选的网精度不够高。
井下7"级导线及四等水准控制网的设计与实施

2 . 2 水 准 测 量
由于 该矿井 主副井 均为斜井 ,在高程导入过程 中可 以直接导入 高程 ,不 必 进行 联 系 测 量 , 所 以 ,高 程 控 制 网 的 布 设 过 程 中 ,直 接
【 关键词 】 井下测量 ;导线测量 ;水准测量 ;G P S ;陀螺定 向
前 言
高精度的矿 山三维控制 网是矿 山 日常生产 和灾害监测的重要保 障,关系到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G P S 、高精度陀螺仪等技术 已经 在不同领域得到 了广泛 的应用 ,并取得 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如何采 3 数 据 处 理 用现代测绘技术建立 高精度 的井下三维控制网 ,就成为矿 山测绘工 3 . 1导 线 网平 差 作 者 面 临 的 一 个 重 要 问题 。 在进 行平差计 算前 ,首先对所测数据记录进行检核 ,经检验无 九 煤 ”和 “四煤 ”的概 算 结 本文针对 主副斜 井开采矿井 ,提 出综合采用 G P S 、磁悬浮 陀螺 误 后 ,然 后 对 导 线 网 进 行 点 位 的 概 算 ,“ ,各导线 的技术 指标都满 足限差要求 。 仪 、水准仪 以及全站 仪,进行高精度矿 山三维控制 网的建立 ,并以 果见表 1 某矿 区具体 实测数据为例 ,系统介绍建立井下 7 ”级 导线和四等水 表 1导线概算结果 准控制 网所 需的设备及其 主要技术指标 ,并给 出应注意 的问题 ,为 “ 九煤 ”导线计 算 结果 “四煤 ”导线计 算 结果 类似矿 区井 下控制 网的建立 ,提供有 效的理论和 实践依据 。 平 均边 长 1 1 O m 平 均边 长 l 0 7 m 1地 表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测角个 数 8 l 测 角个 数 9 4 案例矿井 主采煤 层分为 “ 九煤 ” 和 “ 四煤 ” ,随着采区的不断推 闭合差 4 9 s 闭合差 2 0 s 进, 采区所在位置最近处距井 口约 4 0 0 0 米, 原有的控制网难 以满足 5 ”导线 限差 6 3 s 5 ”导线 限差 6 8 s 生产 的需要 ,考虑到该矿井 的具体情况 ,矿 方决定重新建立矿井地 点位 闭合差 0 . 6 2 l m 点位 闭台差 0 . 4 3 8 m 表和井下的三维控制网。 1 . 1 己有 数 据 的 整 理 和 选 取 线 路总 长 (∑S ) 8 9 2 9 . 9 m 线 路总 长 (zS ) l 0 0 6 2 . 7 m 该矿 区在平 面 坐标系 统为 1 . 5 。带 高斯投 影 ,中央子 午线 为 相对 误差 1 / 1 4 3 8 5 . 4 相对 误差 1 / 2 2 9 5 7 . 5 l 1 2 3 0 ,高程坐标系统为 5 6黄海高程 。该矿地测科提供 了三个 由于 井下导线测量的温度和压强对测量结果有影响 ,且 与全 站 国家 四等点和一个 G P S D级点为起算 点,采取插 网方式建立该矿 区 仪 内默认 的常温 和常压相差较大 ,故应进行温度和压强改 正。除此 E级 G P S网。同时 ,提供 了一个二等 国家水准点和一个按照三等水 之外 ,《 煤矿测量规程 》规 定贯通测量工作 中,还应 当考虑 导线边 长 准要求联测 的水准 点。项 目组对上述点位进行 了实际踏勘 ,对 附近 归化到投影水准 面的改正和 投影 到高斯一 克 吕格平面 的改正 ,结 果 有大面积遮挡物 ,不满足 G P S测量要求 的点位 予以剔 除,选取包括 ( 部分 ) 见表 2 。 三个控制 点在 内的 8个 点位进行 G P S静态观测 。 表 2边长改正后的导线概算结果 1 . 2 G P S控 制 网 “ 九 煤 ”导线计 算 结果 “ 四煤 ”导 线计 算结 果 对 于平面 网,起算点至少应有两个 ,才能解决基准 问题 ;高程 平 均边 长 l l O m 平 均边 长 l 0 7 m 网则至 少需要一个高程起算点 ,才能解决高程基准 问题 。选 取三个 测 角个 数 8 1 测 角个 数 9 4 四等 国家 点作 为平 面网起算基准 ,高程 基准选 取国家二等水准点。 闭合 差 4 9 s 闭合差 2 0 s 由于 该矿 区采 用 的平面坐 标 系统 中央子 午线 为 1 1 2 。3 0 的 限差 6 3 s 限差 6 8 s 点位误 差 0 . 6 5 2 Ⅲ 点 位误 差 0 . 4 0 l m 1 . 5 。高斯投影坐标 ,而 A s h t e c h S o l u t i o n s 2 . 6 软件采 用的坐标 线 路 总长 8 9 2 9 . 9 m 线 路总 长 l 0 0 6 2 . 7 m 系统 为中央子午线为 1 l 1 。的 3 。带 ,需要对解算结 果进 行换带计 相对 误差 1 / 1 3 7 0 3 . 5 相 对 误差 l / 2 5 0 9 5 . 7 算,项 目组采用 H D S 2 0 0 3软件包 自带 的坐标转换模块 ,进行相关数 导 线网 数据 处 理采 用 的软 件是 由 中国矿 业 大学 基 于 V i s u a l 据 的处 理 。 B a s i c平 台,采用经典最小二 乘理 论自主开 发。限于篇幅 ,处理过 2‘ 井 下 数 据 采 集 程略去 。 2 . 1基 本 控 制 导 线 采用测角 中误差作为标准来衡量测量精度 , 其值可用 下式计 算: 基本控制导线应沿矿井主要巷道 ( 包括 : 斜井 、井底车场 、水平 运输 巷、总 回风巷 、集 中运输石 门等 )敷设。根据矿 区实际情况 , 在井下布设 了UO 个 导线 点, 最大边 长为 l 7 1 . 8 Ⅲ , 最小边长为 1 5 . 1 m , 平均 1 0 7 . I m 。其中 “ 九煤 ”7 9个导线点 ( 包含 1 7 个永久 点) ,“ 四 其中: 为测角 中误差 ;d 为两个测 回角度 的差值 ; 月为测 煤 ”3 1 个 导线 点 ( 包含 1 4个永久点 ) 。永久点共有 8组 ,一组 3 5 量测量角度个数 。 个 ,分别 以 A — H后面加数字区别 ,临时 点分别 以数字编号 。 计算结果见表 3 仪器选取 :瑞 士徕卡 T C R 8 0 2防爆全站仪,测角精度 :2 ,测距 表 3 导线 网中误差 精度 :2 m m+2 p p m ( I R单棱镜) ;同时,在下井前对仪器进行检验和
垞城矿井下测量控制网的精度分析和改造

车场基 1 和基 7为起 始点 , 过 一 6 经 2 0m水平 南北
制资料 在今后 生产 中使 用很少 , 一 5 与 70m水平生 产不发 生关 系 , 以对原 测量控 制资料不处 理 。 所 () 2 通过 一0 平 , 用 尼 康 52 6 0m水 使 3C全 站 仪按 照 7基 本控 制要 求 ,进 行 一0 水平南 北 ” 60m
[ 摘
要 ] 通过对 坨城矿 井 下测定控 制 网的分析 , 发现 存在 的 问题 , 通过 采取联 测 的技 术措施
统 一 井 下 各 水 平 测 量 控 制 网。
[ 关键词 ] 控 制 网 ; 中误 差 ; 陀螺定 向 [ 中图分 类号 ]T 7 [ D15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编 号 ]17 I932 1)1O0 _1 629 4 ((00 -1 8O )
2 原 测量 控 制 网存 在 问题
( ) 副井 和老副井 两 次定 向地 面起 始 资料 1新 不 一致 , 副井定 向是 2 老 O世 纪 7 0年代 进行 的 , 地
7 0m水平 南大 巷加测 一条 陀螺定 向边 , 5 构成 一
个大 闭合环 , 线为 一0 平南大巷一 一0 路 6 0m水 60m
始建 网联测 的近井点 。新 副井是 2 0 0 0年 定 向的 ,
地 面起 始 是利 用 徐 州西 部 G S控 制 网 中 的庞 庄 P
水 平南 北 大巷 利用 原有 的原始 观测 资料 ,60m 一0
点 和东 城点 作为起 始点 , 采用 G S静 态测 量模式 P
测 设 的控 制点 , 次起始点 和系统不 一样 , 两 原来 的
南翼 主 下 山一一 5 平 南大 巷一 ~ 5 7 0m水 7 0m水平 北 大巷一 一 0 6 0m北 一 主下 山一 一 0 水平 北 大 6 0m 巷, 进行 整体平差 。 () 3 内业计算 ,6 0 一 ຫໍສະໝຸດ m水平南北大巷和 一 5 7 0m
井下7″级导线及四等水准控制网的设计与实施

井下7″级导线及四等水准控制网的设计与实施【摘要】提出综合采用GPS、陀螺仪、水准仪以及全站仪等仪器,进行高精度矿山三维控制网建立。
以某矿区实践为例,系统介绍建立井下7″级导线及四等水准控制网的主要步骤及其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地表E级GPS网的建立、井下7″级导线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和陀螺定向,以及为类似矿区控制网的建立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井下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GPS;陀螺定向前言高精度的矿山三维控制网是矿山日常生产和灾害监测的重要保障,关系到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GPS、高精度陀螺仪等技术已经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如何采用现代测绘技术建立高精度的井下三维控制网,就成为矿山测绘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针对主副斜井开采矿井,提出综合采用GPS、磁悬浮陀螺仪、水准仪以及全站仪,进行高精度矿山三维控制网的建立,并以某矿区具体实测数据为例,系统介绍建立井下7″级导线和四等水准控制网所需的设备及其主要技术指标,并给出应注意的问题,为类似矿区井下控制网的建立,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 地表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案例矿井主采煤层分为“九煤”和“四煤”,随着采区的不断推进,采区所在位置最近处距井口约4000米,原有的控制网难以满足生产的需要,考虑到该矿井的具体情况,矿方决定重新建立矿井地表和井下的三维控制网。
1.1 已有数据的整理和选取该矿区在平面坐标系统为1.5°带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为112°30′,高程坐标系统为56黄海高程。
该矿地测科提供了三个国家四等点和一个GPS D级点为起算点,采取插网方式建立该矿区E级GPS网。
同时,提供了一个二等国家水准点和一个按照三等水准要求联测的水准点。
项目组对上述点位进行了实际踏勘,对附近有大面积遮挡物,不满足GPS测量要求的点位予以剔除,选取包括三个控制点在内的8个点位进行GPS静态观测。
1.2 GPS控制网对于平面网,起算点至少应有两个,才能解决基准问题;高程网则至少需要一个高程起算点,才能解决高程基准问题。
煤矿井下测距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矿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矿井下测距技术对于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矿井下测距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二、施工目标1. 提高矿井下测距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优化矿井下测距系统,提高测距效率;3. 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环保。
三、施工内容1. 矿井下测距系统改造;2. 通信系统升级;3. 供电系统改造;4. 安全防护设施安装。
四、施工步骤1. 施工准备(1)成立项目组,明确各成员职责;(2)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3)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 矿井下测距系统改造(1)拆除原有测距设备,清理现场;(2)安装新的测距设备,包括激光测距仪、测距传感器等;(3)调试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4)对测距数据进行校验,确保准确无误。
3. 通信系统升级(1)拆除原有通信设备,清理现场;(2)安装新的通信设备,包括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3)调试通信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4)测试通信系统,确保信号稳定、传输速率满足要求。
4. 供电系统改造(1)拆除原有供电设备,清理现场;(2)安装新的供电设备,包括电源变压器、电缆等;(3)调试供电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4)测试供电系统,确保电压稳定、电流满足要求。
5. 安全防护设施安装(1)安装安全防护设施,包括防雷接地、防火设施等;(2)检查安全防护设施,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3)培训工作人员,提高安全意识。
五、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2. 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合格;3. 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4. 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施工进度安排1. 施工准备阶段:1周;2. 矿井下测距系统改造阶段:2周;3. 通信系统升级阶段:2周;4. 供电系统改造阶段:2周;5. 安全防护设施安装阶段:1周;6. 整体调试阶段:1周。
井下7″级导线及四等水准控制网的设计与实施

井下7″级导线及四等水准控制网的设计与实施【摘要】提出综合采用GPS、陀螺仪、水准仪以及全站仪等仪器,进行高精度矿山三维控制网建立。
以某矿区实践为例,系统介绍建立井下7″级导线及四等水准控制网的主要步骤及其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地表E级GPS网的建立、井下7″级导线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和陀螺定向,以及为类似矿区控制网的建立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井下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GPS;陀螺定向前言高精度的矿山三维控制网是矿山日常生产和灾害监测的重要保障,关系到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GPS、高精度陀螺仪等技术已经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如何采用现代测绘技术建立高精度的井下三维控制网,就成为矿山测绘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针对主副斜井开采矿井,提出综合采用GPS、磁悬浮陀螺仪、水准仪以及全站仪,进行高精度矿山三维控制网的建立,并以某矿区具体实测数据为例,系统介绍建立井下7″级导线和四等水准控制网所需的设备及其主要技术指标,并给出应注意的问题,为类似矿区井下控制网的建立,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 地表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案例矿井主采煤层分为“九煤”和“四煤”,随着采区的不断推进,采区所在位置最近处距井口约4000米,原有的控制网难以满足生产的需要,考虑到该矿井的具体情况,矿方决定重新建立矿井地表和井下的三维控制网。
1.1 已有数据的整理和选取该矿区在平面坐标系统为1.5°带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为112°30′,高程坐标系统为56黄海高程。
该矿地测科提供了三个国家四等点和一个GPS D级点为起算点,采取插网方式建立该矿区E级GPS网。
同时,提供了一个二等国家水准点和一个按照三等水准要求联测的水准点。
项目组对上述点位进行了实际踏勘,对附近有大面积遮挡物,不满足GPS测量要求的点位予以剔除,选取包括三个控制点在内的8个点位进行GPS静态观测。
1.2 GPS控制网对于平面网,起算点至少应有两个,才能解决基准问题;高程网则至少需要一个高程起算点,才能解决高程基准问题。
矿山测量中的控制网设计与误差控制技巧

矿山测量中的控制网设计与误差控制技巧矿山测量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需要准确地测定矿山地表、矿井、采矿工作面等各个部位的形态、位置、变形等数据,以确保采矿活动的安全与高效进行。
在矿山测量中,控制网的设计和误差控制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它们直接影响着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控制网的设计是矿山测量的基础。
控制网是由若干个测量控制点组成的,通常采用虚拟点或轨道点的方法进行布设。
在设计控制网时,需要根据矿山的具体特点和需求,将控制点均匀分布在矿山的各个关键位置,如矿坑边缘、主要交通线路、固定建筑物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控制点的数量、形状和精度要求等因素,以满足矿山测量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设计控制网时,还需要注意误差控制技巧的运用。
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但通过采用合理的误差控制技巧,可以减小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的精度。
常用的误差控制技巧包括:1. 利用观测精度较高的仪器进行测量。
在矿山测量中,常用的仪器有全站仪、GNSS定位系统等,这些仪器具有高精度和高稳定性,可以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
2. 适当增加控制点的数量。
控制点的数量与测量的精度成正比,增加控制点的数量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但同时也要注意控制点之间的相互独立性,避免出现冗余数据。
3. 采用差分测量方法。
差分测量是一种比较测量和同步测量的方法,通过测量多个控制点与一参考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4. 定期检查和调整控制网。
由于矿山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性,控制网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和调整控制网,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误差控制技巧还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实现。
例如,可以利用误差传播法则对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和计算,以确定测量结果的精度。
同时,还可以使用平差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消除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总之,矿山测量中的控制网设计和误差控制技巧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甲乌拉矿区井下控制导线测量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41 •地矿测绘2018,34(1) :41 ~44 CN53 -1124/TD ISSN 1007 -9394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甲乌拉矿区井下控制导线测量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赵普分(新巴尔虎右旗荣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呼伦贝尔021300)摘要:文章介绍了甲乌拉矿区井下控制导线测量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并详细阐述了在近井点测量、竖井投点及测量、中段支导线 延伸测量、井下起算方位测量、近井点和连接导线测量、竖井导人标高高程测量的6个环节中如何利用陀螺仪和全站仪为主的测量仪器,运用合理的测量手段克服环境干扰,将方位角的误差控制在7"之内,并通过平差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同类 矿业工程导线控制网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井下;控制导线测量;陀螺仪;甲乌拉矿区;平差计算中图分类号:TD 17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 -9394(2018)01 -0041 -04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heme of Underground TraverseControl Survey in Jiawula Mine AreaZHAO Pu-fen(Xin Barag Right Banner Rongda Mining Co. Ltd. ,HulunBuir Inner Mongolia Q213QQ,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for the scheme of underground traverse control survey in Jiawula mine area,and expounded the method of using gyroscope and total station as the main measuring instruments from 6 aspects,and using some reasonable measuring means to overcome the environmental interference,and controlling the error of azimuth in 7" .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have been verified by the adjustment calculation, which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verse control network in the future similar projects.Key words: underground;traverse control survey;gyroscope; Jiawula mine area; adjustment calculation〇引言甲乌拉矿区位于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火山隆起带,其资源 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限于当时规划存在缺陷,且长期 未能施行改善措施,致使一些浅部资源井口废弃,经过近年来的 发展战略调整与发掘技术更新,现在的采掘系统依托于残留井 口展开。
井下测量控制网改造方案优化探讨

井下测量控制网改造方案优化探讨本文将探讨井下测量控制网的改造方案优化。
首先介绍现有的井下测量控制网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改进方案,并分析其优缺点,最后给出结论。
一、现有问题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减少,煤矿采掘深度和难度逐渐增大,对井下测量控制网的精度、可靠性、稳定性和自动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现有的井下测量控制网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1)低精度:传感器测量误差较大,致使控制精度不高。
(2)不可靠:网络拓扑结构复杂,设备维护困难,故障率高。
(3)不稳定:环境干扰大,信号干扰频繁,致使传感器输出不稳定。
(4)低自动化:传统控制方式依赖于人工干预。
二、改进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改进方案:(1)提高传感器精度。
选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传感器,并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2)优化控制网络拓扑结构。
采用星型或总线型拓扑结构,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控制节点,降低故障率,并对网络进行分级管理,提高网络可靠性。
(3)改善环境条件。
采用防护、隔离措施,避免外界干扰信号的传输,如尽可能减少电磁干扰等。
(4)引入自动化控制手段。
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将传感器数据等信息传到中央控制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及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方案优缺点分析(1)传感器精度提高,可大大提升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但成本较高。
(2)网络拓扑结构优化后,故障率降低,但增加了系统设计和组网成本。
(3)改善环境条件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稳定性,但需要增加设备、人员成本。
(4)自动化控制手段可以减轻人工操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但需投入较大的资金和技术成本。
四、结论综上所述,井下测量控制网改造方案的优化需在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前提下进行。
建议在传感器精度优化、环境条件改善和自动化控制手段引入等方面逐步推进,逐渐优化网络拓扑结构,使井下测量控制网能够更好地满足煤矿深度和难度的要求。
五、具体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实施井下测量控制网的改造方案,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传感器精度提高选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传感器,如光电测距传感器、智能压力传感器等,并利用先进的校准技术对传感器进行定期校准,确保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朱集东煤矿井下测量控制系统优化

朱集东煤矿井下测量控制系统优化摘要:朱集东煤矿井下现有两套测量控制系统分别为-906m水平测量控制系统与-985m水平测量控制系统,由于两套测量控制系统存在较大的的系统差,导致跨系统贯通工程误差较大,因此决定对井下控制测量系统进行优化。
1.前言朱集东煤矿是采用两个水平进行开采井工煤矿,矿井设计年产量400万吨,随着矿井开采的不断推进,主要巷道压力显现日趋明显,巷道变形严重导致测量控制点发生位移甚至被破坏,难以保证测量点的精度。
2.原有测量控制系统及存在的问题2.1原有的测量控制系统朱集东煤矿井下现有两套测量控制系统:一套是以副井下口T2-FNE0为起算方位,以FNE0的三维坐标为起算数据沿-906m水平东西延伸的测量控制系统;另一套是以矸石井下口TS1-TS2为起算方位,以TS2的三维坐标为起算数据沿-985m水平东西延伸的测量控制系统;中间通过-906m~-965m联络巷加以连接。
(测量控制系统图见附图1)2.2存在问题-906m水平测量控制系统与-985m水平测量控制系统虽然中间通过-906m~-965m联络巷将控制系统连接起来,但是由于该巷道坡度大导致对中误差和观测误差较大,短边较多难以形成高精度的测量控制网。
随着巷道的不断扩展导致误差不断累积最终使得两个测量系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系统差,如东二胶带机大巷与-885m东部13-1煤底板矸石胶带机大巷的轨皮联巷贯通后联测发现两系统的平面、高程差值分别达到0.36m和0.32m。
使得矿测量工作较为被动,为提高贯通精度,使测量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优化矿井的测量控制系统势在必行。
3.井下测量控制系统优化3.1测量控制系统方案的设计通过对井下主要巷道破坏情况的调查和顶板岩性的分析,最终选定了两处地方布设两组控制点:一组位于-965m东翼轨道大巷的 FE76-FE73;另一组位于-885m东部13-1煤底板矸石胶带机大巷GX33-GX32,与原来的一组控制点(位于-906m水平的T2-FNE0)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合导线使得测量控制网增加了一个检核条件,确保了测量控制系统的精度。
特大型矿井井下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方法(1)

第3期山西焦煤科技No.3 2004年3月Shanx i Coking Coal Science&Technolog y M ar.2004 #技术经验#特大型矿井井下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方法张永前¹(西山煤电股份公司马兰矿)摘要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阐述了特大型矿井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的等级应为50级,应在矿井投产时一次建成。
另外对导线布网形式及测设方法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特大型矿井;导线;布网形式;测设方法随着现代采煤技术的发展,一大批年产量在400万t以上的特大型矿井应运而生。
这些特大型矿井的共同特点是井田面积大、开采水平多,随着开采水平的延伸,必然会遇到一些大型、特大型贯通;如果每遇大型贯通就重测井下导线,一方面消耗人力、物力,另一方面由于要占用井筒及水平运输大巷,经济上也是不允许的。
因此,特大型矿井的井下控制网(特别是首级控制网)在矿井建成投产时就应一步到位,建立起点位分布均匀、精度满足生产需要的合理网形。
1首级控制导线等级的确定井下巷道的特殊空间形状,决定了井下测量的方法只能是导线形式,年产400万t以上规模的井工矿,有的井田一翼走向长度就达5kw,5煤矿测量规程6规定这样的矿井首级控制导线为70级,边长为60m~200m,如果取平均边长为150m。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把布设在水平运输大巷中的导线看成近似等边直伸形,根据公式:L=m B Q=L n3(1)式中:m B)测角中误差,取?70;L)导线总长度,m;n)导线测站数;Q取206265。
得到导线终点横向误差L为?0.566m,显然,这样精度的导线是难以满足大型贯通和下水平延伸的精度要求。
为此,我们提出了特大型矿井井下首级控制应定为50级,其导线边长应根据巷道实际形状适当放宽,平均边长可放宽到500m左右,这样根据公式(1)可得到导线终点横向误差L为?0.221 m。
显然,精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目前,大部分矿井都配备了测距仪,井下最常用的有RED M INI-2型防爆测距仪,经笔者在马兰矿井下50级导线测量,其在井下最大测程可达900 m以上。
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我矿是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的矿井,巷道压力大、变形严重,现在主要在深部开采,巷道距离长,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是逐站进行整平对中,用比长的钢尺(或光电测距仪)量边。
这种方法费工费力,且在测量过程中会产生中误差。
生产发生冲突。
采用三连架法测量时,巷道中的雾气对边长的光电测量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却因为雾气太大使用全站仪测不出距离。
若临时加点则费工费力,且因为短边的增多而会降低整体测量精度。
测量方法的改进与创新随着防爆全站仪在井下测量中的广泛应用,很多地方都淘汰了落后的传统测量方法,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即三连架法进行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现在的全站仪均配备了配套的棱镜和通用的基座设备,仪器头和棱镜可以共用相同的基座和三脚架,这样每个三脚架连同基座可只整平对中一次,在搬站时只需移动仪器头和棱镜,不在移动三脚架和基座。
这种方法消除了过渡点的对中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效率也有所提高,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
但是在羊东矿井下实践发现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由于风流等因素的影响,测量过程中的过渡点对中时存在对中误差,因为三连架对测量过程中各点采取了强制对中,所以这项误差对整体测量精度影响很弱,但是中间各点(尤其是短边点)的测量精度却受这项误差影响很大,不利于这些导线点今后的使用。
(2)采用三连架法测量时,占用巷道时间较长,所测线路一切运输活动必须停止,易和正常的三连架法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该方法的使用,有必要对这种测量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使之更适合于煤矿应用。
1 、减少对中误差的方法在风流大的地段,用垂球对中时风流是影响对中精度最重要的因素。
针对这种情况,将对中方法从垂球对中改为光学对点器对中,利用光学折射的原理,通过光学对点器的目镜可以直接看到固定在巷道顶板的测点,完全避免了风流的影响,从而达到了精确对中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下井前必须对光学对点器进行检验校正,对中前必须将光学对点器严格置平,目前有一种更先进的激光对点器,可以向上发射一束激光束,从而在巷道顶板形成一个光点,可以利用这个光点进行对中,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测量控制网施工方案

测量控制网施工方案1、建立测量控制网1.1施工流程1.2测量基点和导线的设置:根据己知导线点的座标用二级导线点的测设办法,在施工区域外景轴线的延伸线上测两点做为测量基点和导线。
1.3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1.3.1总体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首先在施工图上将各条道路的中线控制点进行统一编号,并根据施工图上各点的平面位置关系对其座标进行核算,然后在实地用全站仪将各点测设出来。
各控制点按规范要求埋设标志并加以保护。
为方便在施工过程恢复、检校控制点,按十字交叉法在首路施工边线2米外测设控制点复桩。
控制点标志要设置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位,并用混凝土包护。
1.3.2各建(构)筑物、管线的施工定位及施工控制网点的布设,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定位测设。
1.3.3控制点的布设和网点布设间距满足各建(构)筑物等施工定位放线和技术监督的要求,并与总平面图相配合,以便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有充足数量的控制网点,为施工提供定位测设及技术复核的标志。
1.3.4施工控制网点的测量,应进行闭合误差校核。
误差值在1/5000内,按照比例修正;超出允许误差值时,进行复测。
1.3.5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使用钢尺量测时,将钢尺两端尽可能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后,方可进行尺量;否则要进行倾斜校正。
1.4建立高程控制网1.4.1用四等水准点测量的方式用水准仪准确地引测到施工场地,设立临时水准点,并联测三等水准点。
1.4.2高程的引测应进行往返一个测回,其闭合误差值不得大于”n值(n为引测站数),闭合误差值在允许值范围内,可按水平距离比例相对应修正。
2、建(构)筑物轴线的定位及标定2.1计算出建(构)筑物轴线控制点的座标后,并经校核和报验合格后。
然后将全站仪架设在座标原点上,进行各建(构)筑物轴线控制点测量定位;用钢尺丈量进行平面尺寸复核,测量由主轴线交点处开始,丈量各轴线的平面尺寸;最后将全站仪后视北广场中心点行校核闭合无误,平面尺寸复核准确方可把轴线延伸到建筑物外的轴线桩、龙门架及邻近建(构)筑物上。
井下测量控制网改造方案优化探讨

井下测量控制网改造方案优化探讨随着煤炭资源日益稀缺,以及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井下测量控制网改造方案的优化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井下测量控制网改造方案优化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井下测量控制网改造方案存在的问题1.传统的井下测量控制网方案设计不够合理传统的井下测量控制网方案大多采用电缆连接方式,由于电缆存在爆炸、温度等安全问题,质量不稳定,因此稳定性较差,容易导致测量控制网失效。
2.井下测量控制网的施工、维护困难井下测量控制网的布线需要经过煤矿井下环境复杂、工作面移动等影响因素,使得测量点坐标难以控制,同时井下环境的高温、潮湿、尘土等因素也给方案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井下测量控制网的数据传输不及时、准确度低传统的井下测量控制网方案设计采用的是模拟传输方式,容易产生干扰和误差,传输数据存在较大的误差,让监控的准确度大大降低。
而且传输速率比较慢,数据无法及时传输,导致监控效果不够理想。
二、井下测量控制网改造方案优化解决方案1.井下测量控制网方案优化为了解决传统测量控制网方案的稳定性问题,采用一种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网络布线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电缆易断开的问题,保证了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布线工作带来的困难。
同时考虑到井下环境复杂和高度不稳定的特点,需要设计一种能适应复杂地形和具有自动校准功能的测量控制仪器,这样做出的测量数据才具有更加科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井下测量控制网的施工方案优化传统的测量控制网方案的施工和维护需要昂贵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因此应尽可能采用一种简单且经济的井下测量控制网方案。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建议是使用定位系统和激光技术进行测量构建控制网,这些技术可以在井下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测量,而且无需进行复杂繁琐的布线、牵引、固定等工作,从而省去了大量的人力。
同时,还可以将采集的测量控制数据通过第三方软件进行云计算,大大降低了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时间和成本。
试析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改革策略

试析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改革策略本文主要对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三连架方法的应用及其局限进行了探讨,并就实践操作中的一些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印证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改革的实际成效。
标签: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改革煤矿井下测量工作的技术性与困难度较大,测量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煤矿的高效与安全生产,因此煤矿的井下测量工作是煤矿企业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煤矿井下测量工作包括了腰线、标定、延伸、导线测量与高程测量等工作,为了避免因各种疏忽造成的煤矿安全事故,提高生产的效率,煤矿井下基本控制测量方法进行了不断地改进与创新。
1井下导线控制测量1.1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地下导线测量是以必要的精度建立起地下的控制系统,然后根据控制系统进行坑道或者轨道中线、衬砌位置放样,并掘进方向。
与地面的导线测量比较而言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坑道具有一定的限制,形状通常为延伸状,而导线的布置不能够一次完成,需要沿着坑道的开挖而向前延伸;第二,当导线点摄于坑道顶板时,需要进行点下对中;第三,沿着坑道的延伸进行导线的敷设,首先敷设精度低、边长段的导线作为坑道掘进的指示,然后敷设高等级的导线用于检查和校正低等级的导线;第四,井下的工作环境较差,导线测量受到较大的干扰。
其中地下导线等级是由地下工程类型、范围、精度要求决定的,各个部门有着不同的规定,《煤矿测量规程》中就规定: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包括了两个方面,即基本控制与采区控制,其中基本控制测量导线测角精度为±7″、±15″,一般沿井主要坑道进行敷设,每300-500m延伸一次;采区则为±15″、±30″,每30-100米延伸一次。
表1为基本控制导线主要技术指标。
1.2三连架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的应用及其局限性由于煤矿井下测量环境受到限制,因此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形式均采用逐站整平对中,量边则采用光电测距仪或者比长钢尺来进行,这就使得整个测量工作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测量的精确度却无法得到保证,易产生误差。
井巷贯通测量控制网布设及精度提高方法

09开发应用矿山测量包括井下控制测量、井巷施工测量、井巷贯通测量、矿井联系测量、矿块施工和采场验收测量、矿区路线测量、采剥工程测量及矿山移动的观测等,是矿山基建和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基础工作。
井巷贯通是指一条井巷(井筒、巷道)按设计的要求和计划的安排掘进到指定地点与另一井巷相通。
井巷贯通测量可以分为一井内贯通测量、两井间贯通测量、立井贯通测量(见表1)。
进行井巷贯通时,测量人员的基本任务是保证掘进工作面沿着设计的方向掘进,使贯通接合处的偏差不超过某一限度。
在进行贯通测量工作时,应遵循下列原则:第一,在确定测量方案和方法时,应保证贯通所必需的精度,过高或过低的精度要求都是不可取的。
第二,对完成的测量和计算工作,均应有客观的检查,如:进行不少于两次独立测量;计算由两人分别进行或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计算工具等。
在工程建设区域内,以必要的精度测定一系列控制点[1]1井巷贯通测量1.1井巷贯通测量种类1.2井巷贯通测量原则2井巷贯通测量的步骤和要求3控制网的布设井巷道贯通工程测量,必须做到工作有计划,测量、计算有检查,精度有保证。
所以,贯通测量工作一般按下述步骤和要求进行。
第一,根据贯通测量的允许偏差,选择合理、可行的测量方案和方法。
对重要贯通工程编制贯通测量设计书:进行贯通误差预计,说明采用的仪器、测量方法和作业时的各种测量限差等。
贯通误差预计一般取中误差的两倍。
当误差预计结果超过允许偏差时,应尽量采用提高测量精度的办法,如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请求矿总工程师研究采取其它技术措施。
第二,按选定的测量方案和方法进行实测和计算,每行一步均须有可靠的检核,并与设计书中要求的精度进行比较,必要时进行重测。
第三,根据实测资料计算贯通巷道的标定要素,并于实地标设贯通巷道的中线和腰线。
第四,随着巷道掘进,及时延设、检查中线和腰线;及时测量进度和添图;及时按实测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调整中线和腰线。
第五,巷道贯通后,应立即测量实际偏差,并将两侧导线连接起来,计算各项闭合差。
矿井下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测量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日益更新,矿山联系测量技术也随着发展,各种先进的仪器也应用于矿山测量方面,使得测量的精度和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本次联系测量的地方为寺家庄矿,寺家庄矿为单立井矿,服务年限73年,是一个大型国有煤矿。
此次设计的总体结构有:项目概况、地面控制网的测设、矿井联系测量的具体步骤及建立井下控制网。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得我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认识矿山联系测量和矿山测量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字:矿井联系测量定向导入标高近井点巷道剖面图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ly update, mining relat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lso with development, various advanced instruments also used in mine surveying, the measurement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 has improved a lot.This relation measurement for the temple of the house where the temple, the xiezhuang coal mine shaft for a single home village of ore and the service in '73, is a large state-owned coal mines. The design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project profiles, ground control nets of measuring set, mine relation measurement of the specific steps and establish underground control nets. Through this graduation design makes me more clearKey words: M ine relation measurement Orientation Import levelWell point near Roadway profile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毕业设计任务及目的 (1)第二节实习单位简介 (2)第三节毕业设计选题及资料来源 (3)第二章项目概述 (3)第一节项目区概述 (3)第二节项目的任务、内容及要求 (4)一、项目的内容 (4)二、项目的任务 (4)三、项目测量的技术要求 (4)第三节现有资料整理 (5)一、项目区数据的编制依据 (5)二、各项数据的来源 (5)第三章地面控制网的布设 (5)第一节地面控制网的概述 (5)第二节寺家庄矿地面近井点、井口水准基点的布设要求 (6)一、近井点和井口水准基点选点、埋石和造标的基本要求 (6)二、煤矿近井点及井口水准基点测量的精度要求 (7)第三节利用GPS测量近井点 (8)第四章矿井联系测量 (11)第一节概述 (11)一、一井定向 (11)二、导入标高 (11)第二节寺家庄矿主立井定向 (11)一、一井定向前期准备 (11)二、投点 (12)三、连接 (14)四、定向时的安全措施 (17)第三节主立井导入标高 (18)一、导入高程的实质 (19)二、全站仪导入高程的方法 (20)第五章寺家庄矿井下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测量 (22)第一节寺家庄矿井下平面控制测量方案及实施 (22)一、特点 (22)二、目的 (23)三、精度 (23)四、井下导线点的设置 (23)五、井下导线控制网布设的步骤 (23)六、井下导线测量的内业 (25)第二节寺家庄矿井下高程控制测量方案及实施 (27)一、概述 (27)二、井下水准测量 (28)三、井下三角高程测量的步骤 (28)四、巷道剖面图测绘 (29)总结与感想 (31)致谢 (32)参考文献 (33)第一章绪论矿山联系测量是在矿山开采的各阶段中,使用测量仪器,采用相应的测量方法,根据矿山开采进度及施工要求进行的测量工作,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并为工程竣工及运行管理提供必要的测量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下测量控制网改造方案设计与实施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井下的测量已由原来的人工测量到现在的控制网测量。
但是,事有利弊,它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地改造与设计。
【关键词】:井下测量;控制网;改造方案;设计;实施
【 abstract 】 :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measurement by the original artificial has to measure of control network now measurement. but things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t also has very many problems, we need to constantly to reform and design.
【 key words 】 : underground measurement; control nets; reform plan; design; 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为什么要进行控制网的改造。
由于控制网的日趋发展,各式各样的控制网相继出现,因而出现了许多不好,不称职的控制网,也因此造成了井下控制网的不便。
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井下测量,我们需要进行改造。
其中,有许多问题出现在现实中,比如说控制点有丢失的现象。
由于矿的时间久远, 井下许多点位置移动,部分控制点丢失。
观测的太分散。
比如成庄矿井巷工程由川煤九处和中煤三十一处共同施工,投产后移交我矿, 井下控制资料由川煤九
处、中煤三十一处及我矿三部分组成。
井下测点的保护措施不够井下的测量标志点可以分为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以及方向指示点,测量标志点的用途不同,要求的保存时间也不相同所选的网精度不够高。
由于现存的条件不足,受当时井下条件制约,大多为支导线, 缺少大的、有效的闭合环, 而且所选的网精度不够高。
所以产生了许多不好的现象。
陀螺边部分稀少, 如果只靠一条有效地陀螺边,根本不行。
由于平差的精度不够,造成较大误差。
对于杂乱的控制网, 通过对各家的测量,发现测角的误差很大,及时最弱的误差也满足不了需求,由于各种原因的产生,这种现象给往后的测量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所以,为了更好地测量与精度的测量,必须对控制网进行改造与设计。
如何进行控制网的改造与设计呢。
(1)零阶段的设计。
零阶段设计是关于网的基准选择问题,即平差时起算数据的选用问题。
为平差提供的基准,可以用未知参数之间的d 的条件方程式来表示。
设计思路采用的是靠sv300测量控制网平差软件对控制网的测量与实施, 并对控制网的布点方案和施测精度进行设计。
这样的设计可以很好很精确的为下一步做好准备。
(2)对测站数的减少的措施
由于测站点的减少,造成了很多不便,全站仪测站的布置是可以灵活选取的,所以在全站仪可安置在两点间的任意点,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复杂地区,可快速进行高程测量及传递,减少了测站数在实际测量中,棱镜高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只要记录下相对于初值
增大或减小的数值,就可在测量的基础上计算出待测点的实际高程实践表明,这些方法既加快了测量速度,又可保证足够的精度,在各行业的高程测量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对精度的评估,我们这次采用本次内业平差( 外业数据处理) 使用topadj控制网平差软件, 采用纯迭代法对外业数据进行了严密平差, 平差起算数据。
平差主要结果如下:最大点位误差= 0.060826m 最大点位误差= 0.013764m总边长= 112213m最弱边相对比例误差= 1/22408平差后测角中误差= 6.3。
(3)井下测点的保护
井下测点的保护措施井下的测量标志点分为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以及方向指示点,测量标志点的用途不同,要求的保存时间也不相同。
设计观测次数及精度估测参数也不尽相同一般闭合环的角度距离观测值为4类,测角精度可自己设置; 复测支导线的角度距离观测值可通过计算与查表来进行测量与设计。
并且使用sv300软件将所有已知导线点坐标输入数据库, 再输入导线连测路径, 微
机自动反算出各边长和各观测角值, 并在大于200m的两点间均匀添加控制点,保证边长大致在150m左右。
最后让微机自动进行精度估算。
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估算结果可以看出,47点离已知控制点距离最长, 其点位误差也最大为0. 36m, 由误差原理做出的图形我们可以看出,误差较大的那边需要重新的设计,否则将会对将来的设计与测量造成更大的不便。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的设计与改造。
根据精度的不同,最大点的误差与弱点的误差相差不是很大,原因
可能就是精度的不够造成的,优化所用的质量准则就是指控制网达到什么标准才算最优设计该网为地形测图和施工测量需要布设的
控制网,要求平差后各点的点位精度达到测量规程要求,网的整体
精度要高,点位精度要均匀.因此,以网的整体精度达到最优作精度
指标.选用a 标准,即以网中各点坐标方差阵的迹最小为最优,估算
结果如下:最大点位误差变小,最弱边长比例误差(边33& 34)= 1/ 1200从上面结果可知:最弱位误差减为,提高了精度,但最弱边比例
误差仍很小, 且都是边,主要原因是因该边仅6m多( 短边在测量中, 测角精度受对中和瞄准两大误差的影响极大) , 所以我们采取了去掉由不符合的条件, 而将该导线作为一条复测支导线, 同时提高
短边观测精度, 将边长在40m内的短边观测值由4类改为0类。
得出如下主要估算结果:最弱边长比例误差减小。
显然, 误差减小,
但是精度的提高有补充了所造成的缺陷。
对控制网络做出了很好的保护。
(4)优化所用的质量准则。
通过不断的优化,我们可以得出很好的结果,优化前后分别为11.7129和11.4645,网的整体精度
值提高很小,并且,我们所采用的优化所用的质量准则就是指控制网达到什么标准才算最优设计.该网是为地形测图和施工测量需要
布设的控制网,要求平差后各点的点位精度达到测量规程要求,网
的整体精度要高,点位精度要均匀.因此,以网的整体精度达到最优
作为精度指标.选用a 标准,即以网中各点坐标方差阵的迹最小为最。
经过第一阶段的设计,网的整体精度提高的并不显著,原因是
该网的点位优选余地小而且其中能作优化的控制点4,5,6在测区内只控制了很小部分。
参考优化设计方案,绘制井下控制网的施测网形图, 该施测网形图由一条复测支导线、三个闭合导线和一条附合导线组成。
现在对其具体附合导线是由地面两已知点到井下构成方位角符合条件, 到井下点构成纵横坐标条件, 途经副斜井,主运输大巷,三号联络巷,北冀大巷,矸井联络巷, 连接的方式也与以前大不相同,由于我们所采用的质量准则是控制网的标准设计的,为地形测图和施工测量需要布设的控制网,所以呢,对于现实的情况来说,并不能满足要求,这就需要新的连接方式,新的质量准则。
(5)数据的选择。
在此次改造中,我们所采用的数据大多为以前用过的数据,即原始数据,为什么用原始数据呢,原始数据可以正确的反应出真实的水平与结构,此次改造采用的平面控制数据为局地测队在原网加密后,所得结果中的两点的坐标的方位角, 采用北京54坐标系统; 高程控制数据为局地测队在原有网基础上测两点的直接水准成果来进行约束平差所得的结果, 采用1950年黄海高程系统。
所采用的复测支导线。
复测支导线由南冀各大巷组成, 点序为s001, s002, s003, s004,s005,s006; s003, s007,s008,s009, s010, s011,s012,s013,s012,s014。
这次数据的选择,主要是为了更好,更精确的做到精度的测量,采用的起始数据也都是精选的不加装饰的原始数据,一切为了更好地做出正确精度的改造。
结语:在井下测量控制网改造中,应用控制网优化理论,从4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实例计算得出控制网最佳图形和最佳的观测
及平差方案,对控制网布设、观测和平差计算有现实指导意义。
各阶段优化设计计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叠代或循环的运算过程,只能应用微机编程计算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得优化计算结果.对控制网测量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效果用定量指标衡量,使复杂的问题得到量化,并可将理论研究用于生产实践,使之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此次井下控制网成功改造,使井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测量控制系统,
它对我矿的建设和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为我矿大
型贯通提供了高精度原始数据,避免了穿袖%的可能;为我矿大型
采面(2000m以上)的平行度控制提供了统一资料;缓解了我矿队伍
集中、掘进相互影响的状况, 可由不同的盘区同时掘进同一顺槽或同一采面的两顺槽;为日常测量工作、盘区延伸,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为长远规划设计、矿山救护、灾害预防、沉陷观测等提供了精确可靠的测量资料。
通过这次改造,我们可以更好地来制定和保护方案。
做出更好地控制网改造。
参考文献:
周秋生。
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
北京。
测绘出版社,1992.118-152。
放宗铸于正林测量平差原理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 1-100
梁斌,尹东光,刘松等矿山测量常见问题浅析及预防措施煤矿现
代化,
4贾英俊关于铁矿井下测量若干问题的探讨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