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四十九中2020届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四十九中2020届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下列物品所用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汽车橡胶轮胎
B. 食品包装塑料盒
C. 风衣涤纶面料
D. 自行车合金车架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闻药品气味
B. 取用液体
C. 量筒体积读数
D. 塞紧橡皮塞
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氧气可用作燃料
B. 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C. 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D. 武德合金可用作电路保险丝
4.下列中华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铁杵磨成针
B. 火烧赤壁
C. 凿壁偷光
D. 司马光砸缸
5.下列物质的利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是()
A. 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保鲜
B. 用霉变的花生制作花生糖
C. 用硝酸铵固体和水制作冷敷袋
D. 用工业染料制作彩色馒头
6.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 铵盐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都会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 鉴别稀食盐水和醋酸,取样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的是醋酸
D. 将锌粒、镁带分别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锌粒反应更剧烈
7.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2CO +O 2=2CO 2
化合反应 B 2KMnO 4
− △
K 2MnO 2+MnO 2+O 2↑ 分解反应 C 2Ag +H 2SO 4=Ag 2SO 4+H 2↑
置换反应 D
BaCl 2+CuSO 4=BaSO 4↓+CuCl 2
复分解反应
A. A
B. B
C. C
D. D
8. 人体健康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铁、锌、钙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B. 只要胃液的pH <7,人体就是健康的
C. 缺少铁元素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D. 为防止龋齿,应在牙膏中添加大量的氟元素
9.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石.下列关于甘氨酸(C 2H 5O 2N)叙述错误的是( )
A. 甘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
B. 一个甘氨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1个氧分子、1个氮原子构成
C. 甘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5
D. 甘氨酸中C 、H 、O 、N 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4:5:32:14
10. “珍惜地球资源,改变发展方式”是当今世界的共识.针对这一主题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水含量非常丰富,无需节约,可以任意使用
B.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C.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 “西气东输”输送的是CO ,它是一种清洁能源
11. 下图是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
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的溶解度大于B 和C 的溶解度
B. 分别将t 3℃时等质量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2℃,
溶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
C. 要从含有少量A 的B 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 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 现有一杯t 2℃接近饱和的溶液,温度升高到t 3℃时,变为饱和溶液,则该物质可能是B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
A CO2CO通入过量氧气,点燃
B CaO CaCO3高温煅烧
C 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适量镁粉,过滤
A. A
B. B
C. C
D. D
13..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 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 6000升氧气被压缩在40升的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D. 氧气能支持燃烧,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A. A
B. B
C. C
D. D
14.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方法错误的是()
A. 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根据颜色不同加以区分
B. 氮气和二氧化碳:能否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C. 双氧水和蒸馏水:分别加少量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D. 氯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少量二氧化锰,加热,观察是否产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15.向10g碳酸钠和碳酸钙的混合物中加入100g稀盐酸,反应物均恰好完全反应,生ag气体,则
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A. 气体a的质量可能等于4.4g
B. 气体a的质量一定小于4.1g
C.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等于105.6g
D.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7.3%
二、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6.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如图是它
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请回答: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2)C的化学式为______;
(3)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E的化学式是______,产生无色气体E的原因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0分)
17.作为临近中考的初四学生,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一日三餐要营养
均衡,有些学生只爱吃鱼、肉,不爱吃蔬菜,为了让不爱吃蔬菜的学生营
养均衡,家长把榨好的各种颜色的蔬菜汁放在面粉里和面,做成口味独特
的蔬菜馒头。

(1)这种馒头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①______,其中面粉所含的主要成分是
由②______(写元素符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施加磷肥,其作用是促进作物生长,增强①______能力。

若还需要补充
氮元素,则能同时提供这两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是______。

(写化学式)
18.现在汽车使用的燃料汽油己经改用了新标号92汽油、95汽油和98汽油,新标号汽油与旧标号
汽油的区别在于新标号汽油的含硫量和含锰量指标降低了,减少了空气污染.
(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______
(2)汽车外壳通常用铁合金制作,其属于______材料.使用铁合金主要是利用了它的______性能
(答一点就可以).
(3)与传统汽车相比,太阳能汽车低碳环保.制造太阳能汽车所用的太阳能电池需要大量的单质
硅,在粗硅提纯过程中,SiCl4和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高纯度的硅和另一种气体,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19.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

如图是氧化汞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A到B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

(3)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

20.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不仅能溶于水,而且能与水发生反应,甲、
乙两个同学分别设计了两组实验:
甲:将二氧化碳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乙: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如图进行实验:
现请你对这甲、乙两个同学的方案进行评价.
①哪个更好?为什么?
②你还有其它方案吗?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21.下图所示装置为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

(1)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活塞a,把干燥管的底部伸入水中,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不漏气。

(2)打开活塞a,让二氧化锰与双氧水接触,反应即进行。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直通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置于b导管口,观察到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球形干燥管内装的药品是________(填名称),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到井盐中常混有CaCO3、CaCl2、Na2CO3、Na2SO4等杂质,于
是取其中两种物质进行模拟探究。

【提出问题】所取两种物质可能是什么?
【实验探究1】A同学取少量样品,加入到足量的水中,观察发现溶液底部有白色固体,于是他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

【反思与评价】请你评价A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并说明原因①______。

【实验探究2】B同学取实验1 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到溶液中产生气泡,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②______,一定没有③______。

【实验探究3】C同学取实验2所得溶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溶液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进而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CaCl2的结论,B同学不同意C的观点,原因是④______。

【反思与总结】D同学思考后,另取样品,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⑤______,再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C的结论正确。

【表达与交流】同学们根据以上探究过程总结出,在确定溶液中溶质成分时,所加试剂应注意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有残留的白色固体,成分为
未反应的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和氯化钙的混合物。

小组同学想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并配制一种溶液,实验及数据如图(实验中所得的溶液都为不饱和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列出与100g稀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

(3)配置上述实验所用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_。

(4)最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5)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A、汽车橡胶轮胎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B、食品包装塑料盒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C、风衣涤纶面料是用涤纶制成的,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D、自行车合金车架用合金制成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答案:A
解析:解:
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为防止污染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可以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塞紧橡皮塞,试管底部不能靠在桌面上,容易挤破试管底部,手也不能远离橡皮塞,容易折断伤到手,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本身不可以燃烧,故氧气不可以用做燃料,故描述错误;
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可作气体肥料,故描述正确;
C、明矾可加速水中悬浮物的沉降,可用作净水剂,故描述正确;
D、武德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铅、镉、铋、锡的熔点都低,故可作电路保险丝,故描述正确。

故选:A。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火烧赤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凿壁偷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司马光砸缸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5.答案:C
解析: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它失去生理功能,所以不能用食用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故错误;
B.霉变的花生含有黄曲霉素,对人体有害,故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会降低,可以用来制冷敷袋,故正确;
D.工业染色剂含有有害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故错误。

故选:C。

A.根据甲醛有毒进行解答;
B.根据霉变的花生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进行分析;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来分析;
D.根据染色剂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6.答案:C
解析:解:A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不是雾,错误; B 、铵盐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都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 C 、紫色石蕊试液在食盐水中不变色,在醋酸溶液中变为红色,正确;
D 、锌粒、镁带分别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镁的活动性强于锌,故镁的反应更剧烈,错误; 故选C .
A 、根据磷燃烧的现象解答;
B 、根据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解答;
C 、根据石蕊试液在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解答;
D 、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现象解答.
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
7.答案:D
解析:解:
A 、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应该有点燃的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CO +
O 2
− 点燃 
2CO 2.错误;
B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 4 − △
K 2MnO 4+
MnO 2+O 2↑.错误;
C 、银的活泼性较差,不能和硫酸反应,所以该反应不能发生。

错误;
D 、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铜,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所以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均正确。

正确; 故选:D 。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
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8.答案:C
解析:解:A、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铁、锌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故钙为常量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胃液中有盐酸,其pH小于7,但也不是随意数值;人体健康时,胃液的pH一般在0.9~1.5范围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含氟牙膏有预防龋齿的作用,但不能加入太多,否则会引发其他疾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B、胃液中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显酸性,胃液的pH一般在0.9~1.5范围内;
C、根据铁元素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氟元素的功能来分析.
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关爱生命,永保健康,是我们永恒不变的目标,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知识点也就成了化学考查的热点.
9.答案:B
解析:
×100%,进行分析判断。

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B、根据甘氨酸(C2H5O2N)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0%=32%,故选项说法正确。

A、甘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2
75
B、由甘氨酸(C2H5O2N)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甘氨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甘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5+16×2+14=75,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甘氨酸中C、H、O、N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5):(16×2):(14×1)=24:5:32: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解:A、地球上淡水资源较少,并且分布不均匀,所以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故错;B、垃圾分类放置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故对;
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错;
D、“西气东输”输送的是甲烷,不是CO,故错。

故选:B。

环境污染是中考的一个热点内容,主要考查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的形成原因与治理措施;有时还会结合时事新闻或政策法规进行考查.
11.答案:B
解析: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时要指明温度,否则没法比较,故A错误;
B.t3℃降温至t2℃,A,B有晶体析出且溶解度相等,因此溶质量分数大小取决于t2℃时溶解度大小,C变为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t3℃时饱和溶液相同,其大小取决于t3℃时C的溶解度,而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即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A=B>C,所以溶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故B正确;
C.由于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蒸发结晶的方法,故C错误;
D.由于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现有一杯t2℃接近饱和的溶液,温度升高到t3℃时,变为饱和溶液,该物质的溶解度必须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则该物质是C,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和NaOH溶液均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FeCl2溶液和CuCl2均能与适量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B.6000升氧气被压缩在40升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

所以,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氧气能支持燃烧,氮气不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解:A;取样品,观察颜色,暗紫色的是高锰酸钾,白色晶体的是氯酸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取样品,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双氧水,没有明显现象的是蒸馏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加入二氧化锰,加热,能产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的是氯酸钾,不能产生的是氯化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B。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5.答案:D
解析:解:设10g物质全部为碳酸钠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m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10g m x
106 44=10g
x
解得:x≈4.15g
106 73=10g
m
解得m=6.89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89g
100g
×100%=6.89%;
设10g物质全部为碳酸钙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n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10g n y
100 44=10g
y
解得y=4.4g
100 73=10g
n
解得n=7.3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g
100g
×100%=7.3%
通过以上计算可知:
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应在4.4g与4.15g之间.故AB错;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在10g+100g−4.15g=105.85g与10g+100g−4.4g= 105.6g之间,不会等于105.6g,故C错误.
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在6.89%与7.3%之间,一定小于7.3%,故D对.
答案:D
利用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判断物质的有关反应现象,利用极端假设法计算与100g盐酸反应时如果全部是碳酸钠时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再计算与100g盐酸反应时如果全部是碳酸钙时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据此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较大,关键是找到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介于10g物质全部为碳酸钠和10g物质全部为碳酸钙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之间.
16.答案:化合反应Fe CuO+H2SO4=CuSO4+H2O H2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解析:解:(1)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D是浅绿色溶液,说明D含有+2价的亚铁离子,C是金属单质,所以C是铁,在初中化学中,红色金属单质只有铜,所以A是铜,B就是氧化铜,B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为稀硫酸是过量的,所以X溶液是混合溶液,溶质是硫酸铜和硫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①是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该反应满足化合反应多变一的条件,所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2)通过推导可知,C是Fe;
(3)反应②是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 H2O;
(4)反应②中加入的硫酸是过量的,反应剩余的硫酸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产生无色气体E的原因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故答案为:
(1)化合反应;(2)Fe;(3)CuO+H2SO4=CuSO4+H2O;
(4)H2; 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根据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D是浅绿色溶液,说明D含有+2价的亚铁离子,C 是金属单质,所以C是铁,在初中化学中,红色金属单质只有铜,所以A是铜,B就是氧化铜,B 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为稀硫酸是过量的,所以X溶液是混合溶液,溶质是硫酸铜和硫酸,然后结合题中的转化关系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7.答案:糖类、维生素C、H、O 植物抗抗寒抗旱H4H2PO4
解析:解:(1)馒头中富含糖类,能给人体各项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蔬菜汁液中富含维生素,面粉所含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磷元素能增强植物抗抗寒抗旱能力;既含有磷元素,又含有氮元素的复合肥料有磷酸二氢铵等。

答案为:糖类、维生素;C、H、O;NH4H2PO4。

可根据营养素的分类及生理作用和食物来源以及化学肥料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包括营养素的名称、作用、来源及其缺乏症等),以及化学肥料相关的知识。

18.答案:(1)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金属;硬度大
(3)SiCl4+2H24HCl+Si
解析:解:(1)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填: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所以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使用铁合金主要是利用了它的硬度大;故填:金属;硬度大;
(3)SiCl4和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高纯度的硅和氯化氢气体;故填:SiCl4+2H24HCl+Si.
(1)根据能量转化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根据材料的分类以及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分析.
根据题意,题目旨在分析所给信息找出反应发生的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解答此类问题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