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文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德谟克里特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古 代原子论的创立者。 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 的原子构成的,物体中 的原子流放射出来,造 成影像,作用于人的感 观与心灵,从而引起人 对事物的认识。 宇宙空间中除了原子和 虚空之外,什么都没有
“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1、继承了赫拉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说
第一章
古希腊文艺理论
Ⅰ古希腊早期文艺思想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 二、赫拉克利特 三、德谟克里特 四、智者学派 ——古希腊先哲的思考几乎包括了哲学史上 所有重大命题,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本意是热爱智慧)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
由毕达哥拉斯所创立, 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 的集哲学宗教政治于 一体的组织。其成员 大多是数学家天文学 家物理学家音乐家。 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 探讨美的本质的学派。
二、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 (前535-前475) 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 证法哲学家的奠基人。 他将王位让给兄弟,脱 离公共事务,隐居度日。 著作《论自然》包括 “论万物”、“论政治” 和“论神灵”三部分 。
(一)“火”是万物本源
宇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 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 寸熄灭” 。燃烧是万物转化成火,熄灭是火转化 成万物。火转化成万物,就是变成水、土、气等 形态。火与万物的循环转化遵循一定的规律,这 种规律就是“逻各斯” (Logos)。 整个天体就是地、水、风、火的运动过程,其运 动变化的动力就是事物的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 ——“万物由斗争而生成”。
至公元前5世纪,“摹仿”(mimēsis) 这个术语大致包括四个方面: 1.用声音或舞蹈模仿; 2.扮演或装扮; 3.行为方面的效仿 4.相似或相似之物。
“摹仿”这个术语产生于狄奥尼索斯崇拜的 鼎盛时期。狄奥尼索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植 物神和酒神,他代表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 丰富的创造力。对他的祭祀是一种无节制 的狂喜,他的崇拜者们在狂热的舞蹈中确 信和他相同一。后来,把摹仿理解为某个 角色的戏剧表演。狂热性减弱,然而戏剧 性和舞蹈程式性增加了,由此产生了希腊 悲剧。
大卫《苏格拉底之死》
被雅典的统治者以“不敬神”“腐蚀青年”为罪名判处死刑。
(一)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认为人只应该关心自己身边的事 情。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充满了神的 特殊旨意和目的,是神的智慧的对象,是 人无法认识的。 哲学应该研究正义、美德、勇敢、虔敬等 与人生相关的问题,而不要把眼光盯在深 邃玄奥的自然界。 西塞罗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 间。“认识你自己”正是要求人们去发现 人的共同的和普遍的本质。
(二)美是和谐统一
“数学上的恰当排列” 即一定的比例或者对 称,亦即古希腊人的审美理想——和谐。 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导 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有关,音乐是否 协调与发音体的体积比例有关。
数是宇宙的本原,宇宙内的各个天体处 在数的和谐中。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是月 亮和地球的距离的两倍,金星和地球的 距离是月亮和地球的距离的三倍。每个 个别的天体也都处在一定的比率中。天 体的运行是和谐的,距离越大的天体运 动越快,并发出高昂的音调;距离越小 的天体运动越慢。
4、对作家艺术家主观条件的研究
重视作家、艺术家的天才、灵感和语言。 如果没有激情的燃烧,没有某种似乎灵感 的疯狂,就不可能有任何优秀的诗人。 “言辞是行动的影子”,文艺家只有具备 准确、生动而能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的语 言,其作品才能使人信服: “一句言语常常比黄金更有效。”
在哲学家中首先提出诗人迷狂说的不是柏 拉图,而是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虽然 强调灵感的作用,然而他对技艺在艺术创 作中的作用也不是完全忽略的。 他曾明确说过:无论艺术还是智慧,如果 不学习(它们),那就不能获得。
(三) 两个宇宙
把天体看作大宇宙,把人看成小宇宙, 认为人的身体跟宇宙天体一样,都由数的和 谐原则统辖,人的内在和谐可以受到外在和 谐的影响,一旦人的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相 契合,就进入了艺术欣赏状态。
(四) “天体音乐” --“灵魂音乐”
宇宙犹如一个“神奇的八音盒”,每一种 运动都会产生一个和谐的声音,这声音是 “由天体运动的速度所决定,这速度又是 以各天体之间的距离为转移;这些天体之 间的距离与八度音程之间间隔的比率相一 致”。 人类的心灵也体现着宇宙的和谐,也同样 存在着以数字关系为基础的感应能力。这 样,人所创造的艺术,应当是摹仿着宇宙
普罗塔哥拉斯
(Protagoras,前481-前441)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 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认为人和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从 而否定神的至高无上。 美是相对的。 诡辩学派。
半费之讼:
欧提勒士向著名的辩者普罗达哥拉斯学法律。两人合 同约定在欧提勒士毕业时付一半学费给普罗达哥拉斯, 另一半学费则等欧提勒士头一次打赢官司时付清。但 毕业后,欧提勒士并不执行律师职务,总不打官司。 普罗达哥拉斯向法庭状告欧提勒士,他提出了以下二 难推理: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合同约 定,他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欧提勒士败诉,那 么按法庭的判决,他也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胜诉或 者败诉,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欧提勒士针对老师的理论提出完全相反的二难推理: 如果我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法庭判决,我不应付给 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如果我这场官司败诉,那 么按合同的约定,我也不应付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 学费;胜诉或者败诉,所以我不应付给他另一半学费。
(四)美是相对的
“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最智 慧的人和神比起来,无论在智慧、美丽和其他方 面,都像一只猴子。” “生和死、醒和睡、少和老都是同一的,因为这 个变成那个,那个又变成这个”; “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的”; “在圆周上,起点和终点是同一的”。 “我们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流”,被他的继承 者克拉底鲁引申为“即使踏进一次也不可能”。
(三)“苏格拉底法”
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一种教育方法, 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 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 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 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 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他本人称之为“产婆术”。寓意为思想接 生,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认识你自己”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 苏格拉底认为:人由灵魂、肉体以及这两者的结 合三部分组成,占统治地位的是人的灵魂。 “认识你自己”并不是认识人的外貌和躯体,而 是认识人的灵魂。灵魂中最接近神圣的部分是理 性,理性是灵魂的本质。 认识灵魂就是认识理性。 苏格拉底力图通过理性获得绝对的知识,这是他 的哲学的中心。他从理性出发探讨万物存在的原 因时,追求概念的普遍性定义。
5、对文艺作品社会效果的研究
求美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的观点, “动物只要求它所必需的东西,反之,人 的要求则超过这个。”
6、“快乐”说
“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 “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应该只追 求高尚的快乐。” 快乐和不适构成了那“应该做或不应该做 的事”的标准。
(二)“对立产生和谐”
“对立的事物是协调的。不同的事物产生最 美的和谐。” “人们不理解不同的东西是自身同一的, 相反的力量造成和谐,就像弓与琴一样。” “自然实际上偏爱对立,……是从对立的 事物中、而不是从相同的事物中创造和 谐,……看来艺术也是在摹仿自然中创造 和谐的。”
(三)“艺术摹仿自然”
毕达哥拉斯
富有传奇色彩 漫游流亡被杀 相信灵魂转生 音乐净化灵魂 证明勾股定理 发现黄金分割
(一)万物皆“数”
“通过对数学的研究,他们认为数的本原即 是万物的开始。” “一切其他事物都表明,其整个的本性乃 是对数的模仿。” “整个的天不过是一些数而已。”
—— 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
“数即宇宙”的中国参照
《老子第四十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 《易· 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徐梵澄《老子臆解》称:“易之太极,即老子之 道也。曰‘道生一’,谓‘道’,‘一’而已, 非另有某物曰‘一’者自道而生也。” 《老子》、《易经》之“生”就解作“呈现”或 者“显示”,而并非“产生”。
(二)知识即美德
是苏格拉底伦理学最重要的命题,也是其道德教 育思想的核心。 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 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 善避恶。 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 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 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一。从 一产生出二,二是从属于一的不定的质料, 一则是原因。从完满的一和不定的二产生 出各种数目;从数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 线;从线产生出面;从面产生出体;从体 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形体,产生出四种 元素:水、火、土、气。四种元素以不同 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 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第欧根尼· 拉尔修《著名哲学家》
原型和摹仿是希腊美学特有的一对概念。 摹仿的主要含义是摹仿本原(原型),本 原或是实际事物或是抽象原则。
希腊美学中宇宙和人的关系也是原型和摹仿 的关系。所谓人是小宇宙,摹仿大宇宙 。 毕达哥拉斯实际提出了万物摹仿数的原则
赫拉克利特所说的摹仿自然不是再现现实, 而是摹仿自然的生成规律。
高尔吉亚
(Gorgias,前483-前376)
第一,任何事物都不存在。 第二,即使有事物存在也是不可认识的。 第三,即使有可以认识的事物也是不可传 达的。 艺术是“制造幻觉”甚至“欺骗”。
五、苏格拉底
Socrates(前469—前 399年) 是古希腊思想家教育家, 个性鲜明,毁誉不一。 自称‚爱智者‛,生活简 朴,专心学问。 一生述而不作,其思想言 行,主要是通过弟子色诺 芬和柏拉图的记载而得知。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 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 会了歌唱。”
2、发展了赫拉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
摹仿不是对被摹仿对象的直接再现,而是 根据生活需要对被摹仿对象的间接再现。 … 强调在自然启发下,根据人的需要,进行 创造。
3、对人, 是外形和内心统一的人,是人 的才智、行为和心灵。对自然作了“人生” 解释。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 某种动物性的东西。 ——任何艺术…都不能不经研究就获得。
周敦颐《太极图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 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 根;分阴分阳,两仪是立焉。” “无极而太极”之说,合老子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毕达哥拉斯从“数”推导出“物”, “数”是寓于实体的“有”, “万物生 于有”。 中国古人从“数”回溯出“道”,“道” 不是一种物质性的“有”, “有无相 生”。
德谟克利特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 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
四、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The Sophists)活跃于公元前5 世纪中叶。智者即哲人,以演说和诡辩著 称 他们关注的不是宇宙的秩序,直接的是人 类生存和精神活动。从对自然和“神”的 研究转向对人和社会的研究。
“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 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艺术也是这样造成 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 “差异的东西相会合,从不同的因素产生 最美的和谐,一切都起于斗争。” “最美丽的和谐来自对立”,“万物由斗争 而生成” 。“相反的力量造成和谐,就像弓 与琴一样。” 绘画和音乐也是这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