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促德共创文明校园——劳动教育案例课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劳促德共创文明校园——劳动教育案例课例德育教育案例——
以劳促德共创文明校园
一、活动背景:
劳动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没有必要的劳动教育,学生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

《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指出“生产劳动是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在道德上成熟起来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指出,劳动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活、生存教育,劳动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体现了分工合作精神,所以劳动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包含了深刻的育人价值。

然而,部分学校劳动教育只停留在表面,有其名无其实,且多数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生惯养。

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丧失了基本的劳动教育,使他们在学校表现怕苦怕累,偷懒取巧,甚至有害怕劳动、厌恶劳动的偏异心理,导致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同学关系冷漠等德道性格偏激等现状。

这对学生教育及成长极为不利。

同时,枯燥的说教,学生极易产生逆反心理,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我决定将德育与劳动技术有机结合,寓德育教育与劳动实践之中,对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中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快乐,付出的收获,探索的乐趣。

在劳动中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理论支撑:
《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

三、案例价值:
1.持续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探求学校劳动教育途径,丰富、完善学校劳动教育理论。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性格与德育品质。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磨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和毅力。

四、案例的意义:
劳动教育是学校立德树人,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

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勤劳节俭、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同时要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注意德育工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参与性,充分发挥劳动的德育功能,将德育教育融入劳动实践活动中。

五、主要措施:
1.抓住劳动技术课堂,夯实劳动技术理论,有目的的进行劳动教育。

2.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注重实践,发挥基地教育功能。

3.劳动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努力使劳动教育情景化、生活化。

4.以“亲临、亲身、亲做、亲悟”为抓手,结合竞赛、演讲、书法、故事等多极,全力推动劳动教育。

六、案例创新点:
将劳动教育融于学校教育过程中,克服单纯的、单一的固定模式的劳动教育,打造劳动教育多极化,生活化,情景化,自然化。

以“亲临、亲触、亲做、亲悟”为原则,打开课堂与劳动通道,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里获得经验、促进成长。

七、案例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抓住劳动技术课和班会主阵地,多途径、多形式、有目的开展劳动教育。

全方位的进行劳动实践活动的宣传发动,营造一个劳动意识的氛围,激发同学们参加劳动的热情。

1.召开以“劳动最幸福”为主题的班会,宣传劳动的重要意义。

2.搜集劳动模范的事迹,讲一讲,感受英雄的无私。

3.劳动手抄报、绘画展。

第二阶段:发挥基地功能,遵循“亲临、亲做、亲身、亲悟”原则,让学生亲身参与劳动实践活动,掌握劳动工具的使用,学会相应的劳动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磨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准备工作
(1)和学校协调一块实验基地,最好是肥沃,离水源近的土地。

(2)选择适合栽种的蔬菜秧。

(3)锄头、镐、铲子等工具。

2.栽种过程:学生亲自动手,教师旁边指导。

(1)用手把基地的草清理干净,用镐把土地挖松整平。

(2)接着开始“打窝窝”,也就是每一棵菜的“家”,跟种小树一样,菜也需要一个小坑。

注意坑的深浅以及宽度、间隔。

因为菜秧不是特别大棵,所以不需要太宽太深,但要记得把周围的土挖松,以便于菜秧汲取营养。

如果茄子,间隔就大些;如果是白菜,就间隔小一些。

(3)现在开始“种菜”,事先准备好的菜秧,用手把它放到小坑中,把菜根稳住,然后再刨一些碎土使菜秧牢固就可以了。

(4)栽完菜,还得浇一次水,这是为了避免次日或者后来一直大太阳晒伤菜秧。

(5)菜在逐渐长大过程中,要定期的除草,施肥,以及浇水、除虫。

3.收获:当蔬菜长大了就可以吃了,尽情享受劳动成果吧!
八、活动效果及反思:
劳动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更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道德素养,让他们懂得了珍惜每个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别人的劳动。

每次活动都使学生发生了明显变化,百分之百的学生参与家校日常生活劳动,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学生的综合素养明显提升。

随着道德素养的提升,学生违规违纪现象逐步减少,各科学习成绩随之提高,在期末合格率验收中各科均有明显攀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