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实践教学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和手段,可为培养高素质、有能力、敢创新、有思想的现代化工程管理人才提供保障。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 卓越人才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国家教育部于2009年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是顺应国际发展趋势,适应国家工业需求,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决策[1]。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和手段[2]。

工程管理专业是为工程建设领域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能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的专业[3],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对于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随着工程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中国工程管理教育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实践教学体系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

因此加强和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建立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的工程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一、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工程管理专业涉及技术、管理、经济、法律法规等多学科知识,管理范围广泛,服务项目多元化,要求从事该行业人员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与创造力。

由于实践环节具备灵活性与综合性,实践期间所需解决问题涉及知识是多方面的,这就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知识的机会和场所,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课堂教学起不到的作用。

(二)有利于巩固和促进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通过实践教学的感性认识,学生可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发现自己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存在的不足,以及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与灵活性,并在实践过程中拾遗补缺,有针对性地实现自主学习。

实践环节还是工程管理专业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镜子,通过实践教学,能暴露出原有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完善和优化,促进课堂教学[4]。

(三)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从单位对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要求来看,89%的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工作经验。

用人单位在挑选学生时,不但要考察其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更看重其工作实践经验及相关能力。

实践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表达、应变、沟通及协作能力等,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接轨[5],更能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动态体系的构建
工程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除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基础知识外,还需学生具有科技研发、组织和管理能力,尤其是要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管理理念的不断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也是需要不断深化和改进的。

因此,工程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是一个动态体系,只有不断地更新实践项目和内容,才能适应市场需求。

三、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采取合理实践教学组织模式
建立长效合作型实践教学基地,高校和企业相互合作与沟通,企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和科研支持,以实现双方共赢。

不断增加实习基地数量及类型,建立固定产学研合作基地或挂牌成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并从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出发,在拓宽实践范围和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分割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内容,实践方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即根据教学计划,对必修内容采取集中训练方式,通过实践基地与学校、基地工程师与学校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保证集中实践质量;对选修内容采取建立学生实践环节考察卡的方式,学生利用课余或寒暑假分散实践,要求学生在本科期间完成规定的实践内容。

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达到学生接触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

(二)培养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
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体系能否高质量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根本保障。

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具备较强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跟踪相关行业的前沿发展动态,保证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市场需求。

针对目前专业教师与实验教师分开的现状,应根据专业教师理论知识较扎实、知识面较广和工程师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特点,设立专业教师和实训中心实验室教师的交流平台,定期组织交流学习,扬长补短。

有计划地安排和邀请校外专家、企业人士定期或不定期到校面向教师和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座谈等活动,帮助教师和学生开阔视野,增进专业实践的认识。

派专业的青年教师进实践基地或施工现场培训,最终建立一支兼具教师和工程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根本保障。

四、结语
总之,只有切实开展好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将以上各个环节落到实处,方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有能力、敢创新、有思想的现代化工程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贵成,张明雷.“卓越工程师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3):91-93.
[2]张彦春.工程管理专业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124-125.
[3]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0,19(l):89-94.
[4]黄海荣.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07,16(3):146-148.
[5]孙维丰,杨占昌,邱梦等.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考试周刊,2009,(31X):42-44.
作者简介:杨林伟(1973-),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中共党员。

工程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杨林伟
(昆明理工大学)
本刊特稿
2018.NO1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