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结构的说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

《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1.教学内容分析:《DNA分子的结构》是高中新课程(人教版)生物必修2的第3章第2节。
本节是在必修一及前几章学习的基础上,从分子水平上认识DNA的本质,具体地说是从DNA的物质基础、分子结构、复制功能以及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等方面来认识DNA。
从而再具体学习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其构建。
新课标教材的内容与原教材比较,最大的变化是: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在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之前,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以科学家沃森、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
最后通过学生动手尝试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
通过阅读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故事,使学生不仅能自然的了解到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还能感悟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善于利用前人的成果和与他人合作的品质,从而在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启示。
2.教学目标分析:2.1知识目标: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探究历程,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和掌握DNA分子结构,着力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
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以教材中的资料故事和课外读物为内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3情感目标:通过沃森、克里克不断探索、团结合作、共同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经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论证的科学态度和钻研态度。
2.重、难点分析: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加深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认识,使他们从结构方面了解为什么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另一方面,又为后面基因的表达、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所以说《DNA分子结构》是高中生物重要内容之一。
而本节的重难点就是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构建。
4.重、难点突破方法:本节课图片、设问的方式提出:“DNA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DNA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引出DNA的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高中生物必修2说课稿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这部分内容,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设计思路本节课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利用已有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科学家对DNA 分子结构的探索成果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通过探究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DNA分子结构模型,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这一部分内容也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整个遗传的基础。
它与前面所学的有关《核酸》和《细胞的增殖》的知识相联系,同时也是学习《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等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理论和选修中《基因工程》的基础。
这一部分内容几乎是每年高考都有所涉及,所以学习好这一节显得很有重要。
通过科学的有效的学习,不但可以理解本节知识点还可以进一步加深高二学生对后面各章节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核酸的元素组成,认识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生物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等相关知识,懂得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DNA分子的结构.说课

《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DNA分子的结构》,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课。
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Ⅱ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它由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内容构成,其中有关碱基的计算是个难点,放到第二课时讲解。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等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学习后面《DNA的复制》等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理论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非常重要,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
新课标教材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以科学家沃森、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分析多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如富兰克林对DNA衍射图谱的精确计算,查哥夫对碱基的定量分析等,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再简要概述了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最后设置实验让学生动手尝试构建模型。
但心理学家分析学生动手动脑试听结合,学习效果最佳,因此我对教材的处理是:科学史教学,以DNA分子结构的探究历程为主线,引导学生扮演科学家分析资料总结DNA结构特点的同时动手构建模型,不仅能理解DNA的结构特点,还能感悟科学探究的精神,从而在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启示。
学情分析:(1)本教材面向的是高一学生,学生在必修1时学过核酸,懂得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且通过媒体了解有关DNA结构的新闻资料,这为本节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 )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大部分学生喜欢自己动手操作,(3)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
这决定了教师要进行引导式教学。
教学目标: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概述DNA的结构特点,基于此我结合本教材的内容结构分析和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中知识目标属于理解层次,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DNA分子的结构说课ppt课件

DNA分子的结构 说课
17 文后生 2008.12
;.
佛山市第三中学 文后生 Emil:
18
;.
富兰克林拍摄的DNA衍 射图谱
DNA分子的结构 说课
文后生 2008.12 19
;.
问题2:两条链中的碱基是排在外侧,还是在内侧?
20
;.
问题3:模型构建中最大的问题是?——两条链的连接——即碱基是如何配对的。
②查哥夫(E.Chargaff)得出的重要规律 。
③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Crick)首先发现 的DNA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 说课
文后生 2008.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难点
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连接方式 一定是A和T配对, G和C配对
8 文后生 2008.12
;.
重难点突破设计思路
DNA分子由几条 链构成?一条?
二条?…
链的碱基排在 内侧还是外侧
?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已有知 识储备
DNA分子是 螺旋的链状 结构
DNA分子是 双螺旋 结构
碱基在内侧 形成
碱基对
碱基配对规律: A-T、 G-C
DNA分子的结构 说课
文后生 2008.12 9
;.
佛山市第三中学 文后生 Emil:
10
;.
设疑导入
屏显“9.11事件”图片,展示问题: 1、怎么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被掩埋在废墟里上千具尸体(的身份)鉴定出来? 2、为什么检测DNA就可以确定他们的身份呢? 3、是检测DNA的化学组成?还是它的结构?还是其他?
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

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高中生物课程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本节内容是前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深化和拓展,使学生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认识基因的本质;另一方面,此节课又为后面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生物的变异等内容的学习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本节内容在知识方面并不难,也不多,如何挖掘教材内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态度培养是本节课的关键。
与原教材比较,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首先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以沃森、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
这样使学生不仅能自然的了解到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还能感悟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从而在情感方面得到启示。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学过DNA的相关知识,对DNA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只是停留在表浅的记忆中,对于DNA的构建原理、构建历史、空间结构并不是很清楚。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拓展学生知识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构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2.了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3.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的科学史,提高学生文字分析和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学生参与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进一步加深对DNA 结构分子模型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DNA结构模型建立的科学史,认同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2.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勉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取。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构成DNA多样性的原理;难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五.教学过程1.新闻导入,引发思考本课以新闻资料“美国军方击毙本·拉登”为材料,向学生提出问题:本拉登的替身很多,为什么这一次美国军方确定击毙的是真生正的本·拉登?待学生们回答“是通过DNA检测得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DNA检测能确定一个人的身份?继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DNA分子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说课稿

《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马山县马山中学学科组:说课人: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生物组的韦素环。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DNA分子的结构》,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2节的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是前面所学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了解;也是学习后面的《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等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所以说《DNA分子结构》是高中生物重要内容之一。
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学史,使学生不仅能自然的了解到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还能感悟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善于利用前人的成果和与他人合作的品质,从而在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启示。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能力目标:通过自己制作DNA的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讨论DNA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认识到学科间的综合及科学家间的互助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难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重难点突破: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探究DNA分子的结构,并结合flash 动画和资料分析,让学生构建出DNA的模型,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出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认识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等相关知识,懂得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 )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所以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法、模型构建法、自主探究法、比较归纳法。
DNA分子的结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理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2) 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1) 培养自学能力,在自学中领悟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 通过尝试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初步知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模型建构法,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感悟科学研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态度。
(2) 体验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善于反思、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等方面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核酸及脱氧核苷酸的相关知识;通过必修二认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能力与思维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过程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重点难点(1) 重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 难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境导课播放一段视频。
教师提出疑问:视频中提到的这两个女孩相隔万里,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并且俩人的年龄相差一岁,但是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容貌,这是为什么呢?这和她们体内的哪种物质有关呢?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DNA。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那么DNA是怎样储存遗传信息的?又是如何决定生物性状的呢?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DNA分子的结构。
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本节的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播放奇闻趣事,导入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活动2【活动】梳理旧知【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必修一学过的有关DNA的基本化学组成知识,题目如下: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每个脱氧核苷酸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3、组成DNA的碱基有哪几种?【学生活动】回忆思考,回答问题。
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人教版

2. 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学生将能够描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理解其由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组成的排列方式。
3. 了解DNA的复制过程:学生将能够解释DNA复制的步骤、条件和意义,理解DNA复制过程中的酶的作用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4. 通过观察模型或图片,理解DNA分子的空间结构。
教学重点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复制过程,教学难点为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复制过程中的细节。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 生命观念:使学生理解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核心地位,建立“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生命观念。
2.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模型和图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模型构建能力,使其能够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 对于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可以利用模型、图片和空间结构图等多种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 对于DNA复制过程中的细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其思考和探究能力。同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复制过程中的具体细节。
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 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细胞核》的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理解DNA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特点,包括两条链、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的排列方式。
3. 了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2. 针对性地辅导学生:针对学生在DNA结构和复制过程方面的困难,我将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指导,例如通过绘图、动画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精品说课稿

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高中人教版生物《遗传与进化》必修2模块中第3章第2节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中与此内容的有关要求是:概述DNA分子的结构,属于理解水平。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本节内容是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认识基因的本质,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完成的;另一方面,又为后面基因的表达、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所以说《DNA分子结构》是高中生物重要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本着这样的认识,再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创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能力目标:体验模型建构的科学研究方法;根据碱基配对原则,推算DNA 分子的碱基比例,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与人合作的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二、说教法:1、讨论法:就是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会话”,自己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中,通过对沃森和克里克建构DNA模型的小故事的阅读,组织学生思考与讨论,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2、媒体辅助直观感知法。
由于DNA是一种微观结构,而且是一种立体结构,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辅助,展示DNA的空间结构,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来深入理解这一知识。
三、说学法:1、自主、合作探究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教师及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对话讨论,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DNA分子的结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⑴识记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种类、碱基种类、元素种类。
⑵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
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⑴认识到与人合作的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⑵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3.能力方面⑴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⑵就科学家探索基因的本质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领悟模型方法在这些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2.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课时:2五、教学过程出示DNA模型,学生阅书第50页,指着模型进解说过归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①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简要解释“反向”,一条链是5-3,另一条链是3-5,不宜过深)。
②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教师对“氢键”要进行必要的解释)连接成碱基对,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T、G—C(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可见,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可在黑板上练习一道题以巩固互补配对原则)。
教师设问,学生思考后,由教师回答:设问一:碱基配对时,为什么嘌呤碱不与嘌呤碱或嘧啶碱不与嘧啶碱配对呢?这是由于嘌呤碱是双环化合物(画出双环),占有空间大;嘧啶碱是单环化合物(画出单环),占有空间小。
而DNA分子的两条链的距离是固定的,只有双环化合物和单环化合物配对才合适。
设问二:为什么只能是A—T、G—C,不能是A—C,G—T呢?这是由于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G与C通过三个氢键相连,这样使DNA的结构更加稳定,所以,A与T或G与C的摩尔数比例均为1:1。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DNA分子的结构》第1课时的内容。
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教学内容

《DNA分子结构》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安阳市第三实验中学的梁静,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DNA分子的结构》,下面我就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1.首先,来分析一下教材:《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3章第2节内容,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在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后进行的,通过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结构方面更加理解为什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另一方面,它又是后面学习《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和《基因工程》等内容的基础。
2.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节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识记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及其种类;②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过程和方法: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锻炼动手、动脑以及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②体验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3.教学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二学情分析接着分析一下学生:从知识掌握程度看,学生已经知道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及脱氧核苷酸的物质组成,这恰与沃森和克里克在对DNA分子结构探索前的知识背景相吻合。
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动手实验,高中生也不例外,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既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也巩固了他们对DNA分子结构形象直观的认识。
三教法和学法综合以上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法和学法教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充分利用多媒体“图、色、声、像”的独特功能,形象直观地展现相关生物图像、动画。
同时以构建DNA模型为依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知识点变静为动,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多参与,多交流。
《DNA 分子的结构》 说课稿

《DNA 分子的结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 分子的结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DNA 分子的结构》是高中生物必修 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DNA 作为遗传物质,其分子结构是理解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基础。
本节内容不仅是对前面遗传物质本质的深入探讨,也为后续基因的表达等内容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方法。
然后详细阐述了 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包括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 DNA 是遗传物质,对 DNA 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 DNA 分子的具体结构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对于抽象的空间结构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 DNA 分子结构的清晰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理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能力目标(1)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对 DNA 分子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体验科学家探索科学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教学难点(1)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DNA 分子结构中碱基数量关系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 DNA 分子结构模型、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 DNA 分子结构。
DNA的分子结构 说课稿 教案

《DNA的分子结构》教学设计摘要本节教学结合最近发生的案例引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融入科学探究的氛围中,创造愉快的氛围。
继而将活动与问题由浅入深展开,让学生构建DNA分子结构模型,在动手合作过程中获得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
最后辅以练习加强知识的巩固,获得反馈信息。
关键词教学设计 DNA分子模型构建1 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内容包括DNA分子结构的发现历程、DNA分子组成、DNA的结构特点以及DNA 的特性。
本节课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DNA的结构,知识内容相对较抽象,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也没有一定基础,但知识结构相对而言还是较为清晰的,具有一定逻辑性。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模型有利于学生将抽象化的知识形象化,因此模型搭建是本节课也是这一类课题的一个关键,在搭建过程中学生尝试解释DNA结构的多样性、稳定性、特异性,学生“先行后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节课是在了解了核酸是遗传物质证据之后,对于遗传物质之一——DNA进一步深入学习,引发学生对科学本质的探究。
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为接下去了解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表达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的知识框架而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课堂氛围活跃,具有较强的班级凝聚力,在合作学习上有较好的基础,团队凝聚力强,因此有助于本节课模型制作的展开。
另外学生学习水平相对较好,在动手能力方面有很高的积极性,学习的欲望强烈,因此本堂课展开一定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
然而学生在事物观察上还有所欠缺,不够仔细,对于信息包括实物信息与文字信息归纳能力不够强,有待提高,这也是本节课在教学中所要强化的方面。
3 教学目标3.1 知识目标简述DNA的分子组成;概述DNA分子结构及其特点;举例说出DNA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3.2 能力目标加强动手操作、团队协作的能力,制作DNA立体结构模型,通过模型构建能够解释DNA结构多样性、稳定性、特异性;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对信息的分析归纳的能力;遇到较为抽象的问题或信息时,运用建构模型的科学方法来解决;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角色扮演,融入当时的社会背景,将历史重现,学生认识到多学科合作研究的重要性,体会科学探索的艰辛;通过模型建构、实物演示等科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提升团队协作精神,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感悟到DNA双螺旋结构对称、简洁、和谐的科学美。
DNA分子结构 说课课件

课堂反馈
雕塑公司提供“DNA模型” 模型
50年前发现的DNA
目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 • • • • • • • • • • 1、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 磷酸 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 含氮碱基(4种,A、T、G、C) 2、DNA的平面和立体结构 3、DNA的结构特点 ①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外 侧,碱基成对排列在内侧。 ③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T、G—C
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 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 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 学法: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 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 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 自主性、 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 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分析、讨论、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分析、讨论、归纳和总 结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DNA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
之二: 之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 重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 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说课稿 人教版 生物 高中 必修二《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开场白:各位评委上(下)午好。
我是应聘高中生物老师的03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课题是《DNA分子的结构》,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活动评价、教学过程、教学体会四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学背景(一)教材地位和作用《DNA分子的结构》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整个遗传的基础。
它与前面所学的有关《核酸》和《细胞的增殖》的知识相联系,同时也是学习《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等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理论和选修中《基因工程》的基础。
所以学习好这一节显得很有重要。
通过科学的有效的学习,不但可以理解本节知识点还可以进一步加深高二学生对后面各章节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中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化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接下来我对学情进行分析。
首先,在知识上,学生已经掌握了核酸的元素组成,认识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生物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等相关知识,懂得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同时,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三维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路探究,了解DNA分子的结构及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探究的过程提高探索发现的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分子的结构》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遗传和进化》第三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分析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的象征。
它不仅使我们清楚认识DNA分子,而且是学习DNA分子的复制、基因及其表达的基础;也是现代生物遗传学的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学习后面《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等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理论的基础。
所以说《DNA分子结构》是高中生物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由沃森和克里克实验得出DNA分子的结构;第二,DNA 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程的基本概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DNA分子的结构——双螺旋结构;
②总结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①体验模型构建在科学研究中的过程;
②解决模型构建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②体验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③体会科学探索过程的艰辛和乐趣。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和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2)教学难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二、说教法
这节课的内容抽象,不易理解,根据教材的这种特点,我主要借助多媒体展示DNA的双螺旋模型进行教学,这样能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便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法,引导法,分析法,讨论法和模型构建等,优化课堂结构,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学习过程。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也”,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侧重于让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参与意识,实现由学到会学过程的转变,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基于以上对教法和学法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程序
四、说教学过程
1、播放视频,导入课题
2、新课讲授
(一)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
展示北京中关村图片导入: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的学习
通过快速阅读教材47-48页,完成导学案问题探讨
(1)、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利用了他人的哪些经验和成果?
(2)、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错误?他们是如何对待和纠正这些错误的?
(3)、上述资料中涉及到哪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4)、这对理解生物学科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优点:回顾DNA模型建构过程(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感悟科学发现过程的艰难。
)(二)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回顾DNA分子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基本单位,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分析DNA的五种基本组成元素,三种基本组成物质,四种基本结构单位及化学结构等。
结合课本中的DNA分子,学生思考并画出脱氧核苷酸三部分组成连接的结构图,然后再引导学生动手构建脱氧核苷酸模型,从而牢固掌握脱氧核苷酸单位。
(优点:通过这些操作,学生自然而然地牢固地掌握了DNA的基本单位,为后序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课堂生动活泼起来,更好的吸引住了学生。
)
步步设疑呈现探究过程: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2.学生自己制作的模型小组展示。
(优点:本活动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动脑又动手,既自主又合作,很好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归纳总结: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让学生根据自己构建的DNA分子结构模型进行总结并把结论写下来,再与课本上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描述进行对比。
(优点:本活动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4、学生独立思考DNA分子中碱基的关系及计算问题
5、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根据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学生思考回答相关习题。
6、课下作业:依据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思考讨论DNA分子如何进行自我复制?
五、板书提纲: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一)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
(二)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三)DNA分子结构的特性:多样性、特异性、稳定性
(四)DNA分子中碱基的计算
以上就是我对《DNA分子的结构》这一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思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