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开口饵料对似■仔鱼早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 斌,钟全福,樊海平,等.4种开口饵料对似
量≥1900IU/kg,维生素E含量≥240IU/kg,维生素C含量≥59mg/kg。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定分为卤虫无节幼体、枝角类、蛋黄和人工微粒饲料4种不同开口饵料投喂组,每组3个平行。
试验容器为6
0cm×50cm×50cm的玻璃水簇箱,水位40cm。
取同批次4日龄仔鱼,每箱随机放养400尾。
每天于08:00和17:00各投喂1次,卤虫无节幼体和枝角类投喂组每次投喂密度达8~10个/mL水体,蛋黄和人工微粒饲料投喂组每次的投喂量为仔鱼体质量的10%。
每次投喂后2.0h进行吸污换水,每次换水1/4,并观察仔鱼行为和外部形态的变化,记录各组仔鱼死亡情况。
试验期间适量充气增氧,维持水体溶解氧含量在5.0mg/L以上,水温为20~23℃,水体pH值为6.8。
1.3 数据测定与统计分析
试验开始后隔天分别对每个平行试验组随机抽取1
0尾仔鱼,测量全长;试验结束时,每个平行试验组随机抽取1
0尾仔鱼,测量体质量;试验开始后的5、10、15、20d统计各平行试验组的仔鱼死亡数量,计算成活率;仔鱼开口摄食率的测定参照林贞
贤等的方法[16]
,在投喂24、48h后每平行试验组随
机抽取2
0尾仔鱼,在生物显微镜下逐尾检查仔鱼胃肠道内是否有食饵,计算开口摄食率、成活率、平均日增全长、全长平均增长率和全长特定增长率的计
算参照曹振东等[17]、Ruyer等[18]和施兆鸿等[19]
的
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成活率=
终尾数/初尾数×100%; 平均日增全长(mm/d)=(终平均全长-初平均全长)/试验天数;
全长平均增长率=(终平均全长-初平均全长)/初平均全长×100%;
全长特定增长率(SGRL,%/d)=(lnLt2-lnLt1)×100%÷(t2-t1
)。
式中:Lt2和Lt1分别表示发育至时间t2和t1时的全长。
试验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试验结果采用SPSSStatistics17.0软件进行显著性方差分析,采用Duncan s进行多重比较检验,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表示差异显著;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拟合估算B
ertalanffy、Gompertz、Logistic生长模型参数A、B、k的最优估计值,根据拟
合度(R2)评价生长模型[17-19],各生长曲线模型及
参数计算公式见表1。
表1 生长曲线模型及其参数
模型方程
拐点全长Li
(mm)拐点日龄
(d)最大日增长
(mm/d)相对生长率
(
%)BertalanffyL=A(1-Be-kt)3
8A/27(ln3B)/k3k·Li/23k·[(A/Li
)1/3
-1]GompertzL=Ae
-Be-kt
A/e(lnB)/kk·Lik·(lnA-lnLi)Logistic
L=A/(1+Be-kt
)
A/2
(lnB)/k
k·Li
/2k·(1-Li
/A) 注:A表示理论全长(mm);B表示方程常数;k表示表瞬间生长率(%);t表示日龄。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开口饵料对似仔鱼开口摄食和存活的影响
卤虫无节幼体、枝角类、人工微粒饲料和蛋黄等4种开口饵料投喂24、48h
似
仔鱼的开口摄食
率和不同时段的存活率见表2。
由表2可知,投喂24h仔鱼的开口摄食率以卤虫无节幼体组最高,其次是蛋黄组,
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枝角类组和人工微粒饲料组(P<0.05),以枝角类组最低,平均24h开口摄食率仅20%;而投喂48h各试验组仔鱼均达到100%开口摄食。
在仔鱼存活率方面,不同时段各开口饵料试验
组仔鱼存活率存在一定差异,各试验组仔鱼存活率呈下降趋势。
开口摄食5d,以卤虫无节幼体组仔鱼存活率最高,其次为枝角类组,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两试验组(P<0.05);而人工微粒饲料组和蛋黄组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累计死亡率分别达到48.33%和81.83%;在试验中后期,仔鱼存活率以枝角类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余3个试验组(P<0.05),其次是卤虫无节幼体组,而人工微粒饲料组和蛋黄组的存活率均很低,人工微粒饲料组至试验结束时平均存活率仅为6.5%,蛋黄组至开口摄食10d累计死亡率已达100%。
2.2
不同开口饵料对似仔鱼生长的影响
4
种开口饵料投喂似
仔鱼的生长见表3。
由
—
781—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48卷第17期
表2
不同开口饵料对似
仔鱼开口摄食率和存活率的影响
饵料组开口摄食率(%)
不同时段存活率(%)
24h48h5d10d15d20d卤虫无节幼体96.67±5.77a100.00±0.00a85.17±1.26a64.67±1.76b63.83±1.53b63.67±1.76b枝角类20.00±10.00c100.00±0.00a81.83±1.76a81.67±2.02a78.00±2.50a77.83±1.76a人工微粒饲料63.33±15.28b100.00±0.00a51.67±2.52b34.67±2.02c15.50±2.78c6.50±1.00c蛋黄
93.33±5.77a
100.00±0.00a
18.17±2.25c
0.00±0.00
0.00±0.00
0.00±0.00
注:
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开口摄食率或不同时段存活率间差异显著(P<0.05),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表3可知,开口摄食2d,卤虫无节幼体组仔鱼全长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开口摄食4d,枝角类组显著高于人工微粒饲料组和蛋黄组;开口摄食1
0d,枝角类组仔鱼全长与卤虫无节幼体组差异不显著(P>0.05),至开口摄食16d,枝角类组仔鱼
全长显著超过卤虫无节幼体组(P<0.05)。
试验结束时,以枝角类组仔鱼的生长率最大,其体质量显著高于卤虫无节幼体组和人工微粒饲料组,其全长与卤虫无节幼体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人工微粒饲料组。
表3
不同开口饵料对似
仔鱼全长的影响
投喂天数
(d)
全长(mm)
卤虫无节幼体枝角类人工微粒饲料蛋黄04.99±0.22a4.99±0.22a4.99±0.22a4.99±0.22a26.28±0.17a5.37±0.46b5.19±0.22b5.25±0.17b47.58±0.23a6.25±0.44b5.31±0.61c5.38±0.30c68.70±0.08a7.57±0.94b5.45±0.58c5.31±0.18c89.91±0.19a8.61±1.09b6.11±0.56c5.92±0.39c1011.37±0.60a11.23±1.23a6.70±0.11b6.08±0.34b
1212.85±1.33a13.01±2.03a7.18±0.61b—1414.58±0.72a14.45±1.73a7.88±0.34b—1616.12±0.97b17.13±0.94a8.56±0.42c—1817.72±1.02b19.19±1.19a9.54±0.31c—20
20.02±0.82a21.04±1.96a10.56±0.13b—终末体质量(g)0.0653±0.0085b0.0821±0.0168a0.0118±0.0021c—全长日均增长(mm/d)0.75±0.05b0.80±0.10a0.28±0.01c0.11±0.02d全长增长率(%)301.87±31.73b322.18±45.41a111.74±10.12c21.70±4.39d全长特定生长率(%/d)
6.94±0.38a
7.18±0.55a
3.75±0.23b
0.98±0.18c
注:同行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2.3
似仔鱼生长曲线模型的拟合分析
4种不同开口饵料对
似
仔鱼生长的
Bertalanffy、Gompertz和Logistic生长模型拟合参数
估算值和R
2,由表4可知,3种生长模型对投喂卤虫
无节幼体似仔的全长生长具有较高的拟合度,相关拟合度系数(
R2
)最低为0.998,其Bertalanffy、Gompertz和Logistic生长模型表达式分别为L=
246.117×(1-0.732e-0.012t)3
、L=81.143×e
-2.740e-0.033t
和L=36.555/(1+5.843e-0.096t
);对投
喂枝角类似仔鱼全长生长也具有较高的拟合度,
相关拟合度系数(R2
)最低为0.995,但Bertalanffy
模型估算似的最大理论全长A(2688.408mm)与
其实际值存在较大差异,
对投喂枝角类似
仔鱼全长生长曲线模型选择Gompertz和Logistic生长模
型,表达式分别为L
=136.117×e-3.439e
-0.031t
和L=
40.217/
(1+8 107e-0.110t
)。
因此,在生长曲线拟合度比较接近的情况下,以Logistic模型对投喂卤虫无
节幼体和枝角类似仔鱼生长曲线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
拟合的似仔鱼生长拐点在18~19日龄。
而
投喂人工微粒饲料和蛋黄似
仔鱼存活率极低,仔
鱼处于不正常生长状态,Bertalanffy、Gompertz和Logistic
生长模型对投喂人工微粒饲料和蛋黄似仔鱼的全长生长曲线拟合效果较差,相关拟合度系
数(R2
)为0.885~0.982。
—881—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48卷第17期
表4
不同开口饵料对似
仔鱼全长生长方程拟合参数的影响
模型饵料组模型参数
ABkR
2
拐点全长Li
(mm)拐点日龄
(d)最大日增长
(mm/d)相对生长率
(%)Bertalanffy
卤虫无节幼体246.1170.7230.0120.99972.92464.5221.3130.018枝角类2688.4080.8830.0050.995796.565194.8365.9740.008人工微粒饲料3237.4770.8890.0020.970959.252490.4772.8780.003蛋黄
94.6300.6260.0040.88528.039157.5520.1680.006Gompertz
卤虫无节幼体81.1432.740.0330.99929.85130.5440.9850.033枝角类136.1173.4390.0310.99550.07539.8451.5520.031人工微粒饲料95132.7389.9630.0040.97934997.378574.72139.990.004蛋黄
11420.843
7.7400.0030.8894201.493682.13412.6040.003Logistic
卤虫无节幼体36.5555.8430.0960.99818.27818.3880.8770.048枝角类40.217
8.107
0.1100.99620.109
19.0251.106
0.055人工微粒饲料2.128×1084.714×10
7
0.2260.9821.064×10
878.1801.202×10
70.113蛋黄
4.534×1069.124×1050.019
0.890
2267019.501722.305
21536.685
0.010
3 讨论
3.1
不同开口饵料对似仔鱼开口摄食的影响
轮虫、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挠足类和小球藻等是淡水鱼类主要的天然开口饵料,而蛋黄和微粒配合饲料是比较常见的仔鱼开口人工饵料,仔鱼开口摄食一般会优先选择一些游动缓慢、大小适口的
饵料[20-21]。
在本次试验中,仔鱼初次开口摄食率以
卤虫无节幼体组和蛋黄组最高,这与卤虫无节幼体在淡水水体的游动能力减弱、比枝角类更易捕食、蛋黄对仔鱼的适口性比人工微粒饲料相对较好有关,仔鱼在开口48h后开口摄食率均达100 00%。
这与白甲鱼仔鱼初次开口摄食率为48 00%、至
72h的开口摄食率为100.00%[22]
,泥鳅仔鱼的初次摄食率为2
8.57%,到72h后达最高88.00%[23]
等研究结果基本相一致。
3.2
不同开口饵料对似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投喂4
种开口饵料似仔鱼的存活率均显下降趋势,动物性生物饵料投喂组仔鱼存活率显著高于
人工饵料投喂组。
虽然似
仔鱼对卤虫无节幼体、
枝角类、人工微粒饲料和蛋黄等开口饵料的摄食率均可达100.00%,但蛋黄和人工微粒饲料等人工饵料的营养不能满足其生长存活的需求,导致存活率在早期就大幅下降,而且蛋黄组仔鱼在开口摄食10d累计死亡率达100%,这与不同饵料对胭脂鱼
仔、稚鱼摄食和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24]
相似。
在生
长速度表现方面,由于枝角类和卤虫无节幼体均富
含蛋白质和脂肪,符合仔鱼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仔鱼生长速度均显著高于人工饵料投喂组,但卤虫无节幼体的E
PA和DHA含量均较少,长期单一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会影响仔鱼的生长发育[25-26]
,而且
卤虫无节幼体在淡水中存活时间短,这也是导致卤虫无节幼体组仔鱼生长略逊于枝角类组的主要原因。
生长曲线拐点表示此时生长速率最大,拐点越
早表明其生长速率越高[17,27],可根据生长曲线拐点
进一步评估筛选出适合仔鱼生长发育营养需求的开口饵料,从而提高仔鱼的生长速度和培育存活率。
本试验以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枝角类、人工微
粒饲料和蛋黄等开口饵料的似仔鱼全长生长为指标,进行B
ertalanffy、Gompertz、Logistic生长模型的拟合回归分析,根据R2
的比较,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
拟合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枝角类似仔鱼全长生长曲线方程,但Bertalanffy和Gompertz生长模型拟合
的似
仔鱼生长拐点日龄均晚于Logistic生长模型
的拟合结果,因此,在拟合度相近情况下,Logistic生
长模型更适合于似
仔鱼全长的生长曲线方程拟
合,
也进一步说明枝角类和卤虫无节幼体作为似仔鱼开口饵料的优势。
4 结论
以枝角类和卤虫无节幼体等动物性饵料生物
为开口饵料能显著提高似仔鱼的生长速率和存活率。
在本试验条件下,
投喂枝角类的似
仔鱼生长
—
981—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48卷第17期
率和成活率略优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在枝角类等天然饵料的供应无法满足时,可用卤虫无节幼体进行补充。
Logistic
生长模型更适合用于似仔鱼全
长生长曲线方程的拟合,
拟合出的似仔鱼生长拐
点在18~19日龄。
参考文献:
[1]伍献文.中国鲤科鱼类志(下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2:513-516.
[2]朱元鼎.福建鱼类志[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45-367.
[3]黄永春,谢湘筠,涂晨凌,等.
汀江似
(Pseudogobiovaillanti)生
态环境和繁殖特性的调查[
J].渔业研究,2017,39(2):127-131.
[4]谢从新,刘齐德.
似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
报,
1986,5(1):73-82.[5]杨金权.亚科鱼类分子系统发育、演化过程及生物地理学研究
[D].武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6]俞利荣,乐佩琦.
似
类鱼类的系统发育研究(鲤形目:鲤科)
[J].动物分类学报,1996(2):244-255.
[7]夏曦中,张训蒲,刘焕章.
似(Pseudogobiovaillanti)的分子生物
地理学分析[
J].自然科学进展,2005,15(9):1064-1069.[8]夏曦中,张训蒲,刘焕章.
中国似
鱼类生物地理学过程研究
[C]//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
004年学术研讨会.重庆,2004.[9]杨秀平,张敏莹,刘焕章.
中国似
属鱼类的形态变异及地理分
化研究[
J].水生生物学报,2002,26(3):281-285.[10]夏曦中.
吻
属和似属鱼类物种分化的比较[D].武汉:华中
农业大学,
2005.[11]俞利荣,乐佩琦.
东亚似类鱼类的起源和演化[J].水生生物
学报,1996(1):1-7.
[12]张敏莹,杨秀平,刘焕章.
似属鱼类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及种的划分问题[J].水生生物学报,2003,27(3):314-317.[13]黄永春,肖书杰,谢湘筠,等.
似
耐温性及温度对其耗氧率和
排氨率影响的研究[J].渔业现代化,2015,42(5):13-17.[14]胡霭臻,郑善坚.
蛇
与似肌肉氨基酸含量测定及营养分析
[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4):647-649.[15]高文轩.顺昌:水产优质良种“
似
”人工繁育试验喜获成功
[J].渔业致富指南,2018(20):9.
[16]林贞贤,杨广成.不同开口饵料对泰山螭霖鱼仔鱼摄食力、存活
和生长的影响[J].泰山学院学报,2015,37(3):84-88.[17]陆专灵,赵忠添,侯树鉴,等.开口饵料对泥鳅苗种存活率的影
响及其生长曲线拟合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6,47(8):1411-1415.
[18]唐章生,林 勇,杨慧赞,等.吉富罗非鱼生长模型研究[J].广
东农业科学,
2011,38(18):104-107.[19]何国森,陈度煌,曾占壮,等.不同饵料对泥鳅苗种前期培育效
果的研究[J].福建水产,2015,37(1):62-67.
[20]杨西伟,徐钢春,徐 跑.淡水鱼仔鱼开口摄食及其饵料的研究
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4(22):45-48.[21]朱成德.仔鱼的开口摄食期及其饵料综述[J].水生生物学报,
1986,10(1):86-95.
[22]李 强,李孟均,周传江,等.饥饿对白甲鱼(Onychostomasima)
仔鱼摄食、生长的影响[J].淡水渔业,2009,39(5):32-37.[23]王有基,陆望明,胡梦红,等.人工育苗条件下泥鳅仔鱼的摄食
与生长[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5):665-669.
[24]刘晓蕾,王 川,蒲德永,等.饥饿及不同饵料对胭脂鱼仔、稚鱼
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C]//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兰州,2012.[25]潘 茜,叶金云,陈建明,等.古根丰年虫营养成分分析[J].淡
水渔业,2009,39(5):43-46.
[26]彭瑞冰,蒋霞敏,乐可鑫,等.5种饵料动物的营养成分分析及
评价[J].水产学报,2014,38(2):257-264.
[27]项 云,王 伟.不同育雏方式下雏鸽的生长曲线[J].浙江农
业学报,2000,12(4):213.
—091—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48卷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