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黄山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 (2017九上·自贡期中)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阔绰(chuò)皲(jūn)裂惴(zhuì)惴不安
B . 脱臼(jiù)谩(màn)骂锲(qì)而不舍
C . 谄(xiàn)媚呵斥(chì)妙手偶(ǒu)得
D . 狡黠(xiá)虬(qiǔ)枝光彩熠(yì)熠
2. (2分) (2018七上·杭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俄罗斯世界杯球场外人声顶沸,这里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忠实球迷,有的举杯狂欢,有的抱头沉思,有的相拥而泣,有的欢喜而歌。
B . 胡适14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母亲,这样一位严师慈母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了他很深的影响,然而此次一别,胜似抉别!
C . 儿时我们在乡野小道上你追我赶、打闹嬉戏,亲密无间,如今再次相见,却形同陌路,不禁让人感概万千。
D . 杭州桐庐的民宿大多位于山腰之间,远离尘世的纷扰,于青竹茂林间觅得一方净土,小巧的房子依溪傍山,多有野趣。
3. (2分)下列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跟风。
B . 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C . 韩国“岁月号”客轮拥有防破坏设计,但这样的设计并非天衣无缝,一旦有水漫入某些隔间,船体也会迅速下沉。
D . 这栋建筑门窗的设计简洁却别具匠心。
4. (2分) (2016八上·莒县期中)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B . 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C . “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D . 可是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已经不稀罕了。
5. (2分) (2017七上·灌南期末)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B . 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成蜜蜂了。
C . 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 . 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6. (2分)(2011·玉溪)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中,“说”“铭”“序”分别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
“说”是叙事兼议论,“铭”一般是用韵的,“序”是临别赠言。
B .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铁扇公主使诈假借芭蕉扇”、“杨志中计误入白虎堂”、“火云洞智取红孩儿”,都是明代作家吴承恩长篇小说《西游记》里脍炙人口的故事。
C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题西林壁》、《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之为“苏东坡”。
D . 丹尼尔•笛福创作的《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去战胜它,而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懦与悲观。
二、默写 (共1题;共8分)
7. (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登幽州台歌》)
②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③年轻人应该具备些什么?年轻人就应该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的“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年轻人就应该有李白《行路难》中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信念;年轻人就应该有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的忠诚爱国的赤子之心。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 (10分)品读下面的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这首小令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2)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
9. (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孝丐》
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①。
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之竹筒中。
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
”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
行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一敝舟系柳阴下。
舟虽
敝,颇洁,有老媪坐其中。
丐坐地,出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
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
母食尽,然后他求。
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
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
如是者数年,母死,丐不知所终。
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
【注释】吴:古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
媪:ǎo,老妇人
(1)
解释下列花仙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行里许________ 将以遗之________ 哀而与之食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
(3)
文章通过哪些事例表现这个“孝丐”的孝?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其中的两点。
10. (17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乃于三更启行。
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湿。
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
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
雨止,则天已明矣。
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
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
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
薄暮,独步城外。
是时隍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旅舍主人宿。
(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拏一小舟________
②雾凇沆砀________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④余尝谓看云宜夕阳________
⑤薄暮,独步城外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
(3)【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甲文写景采用的是________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
乙文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字里行间很明显地读出了作者的行踪。
(4)【甲】文中叙事是行文的线索,写景是重点,景中含情,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意外惊喜,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感伤,因为志趣相投又释然,情绪的变化可谓一波三折。
试分析【乙】文中作者感情的变化。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
11. (18分) (2018七下·灌云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忧伤的国歌
①那天,我们先去了格林尼治天文台,回来路上,弯到一家叫“金筷子”的中餐馆吃午饭。
②边吃饭边聊天。
这时,女老板凑过来问了:“你们几个,什么团呀?”我们告诉她,我们是出版方面的。
她“哦”了一声,她似乎对我们是搞出版的来了兴趣,话稍多了几句,淡淡地说:“我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大院里长大……我的继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美编。
他叫李某某。
”这时,我仔细瞧了她一眼,她说不上漂亮,然而有一种气质在,有点冷,有点无奈,仿佛还有点渴求。
③“金筷子”是一个女老板,三十五六岁模样,脸不大,眼睛却特别大,那眼睛弥漫着伦敦的雾,有点迷惘,有点忧伤。
她先是为我们上了茶,接着上饭上菜。
④这时,突然响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声。
我们几个全都抬起了头,先是对视一眼,接着就寻找声音发自何处。
在伦敦,还能听到我们的国歌?原来,是从女老板的口袋里发出的声音——是她的手机响了。
她的手机铃声设置为我们的国歌声!
⑤她到一旁接电话了。
⑥在国内,每天听这支歌,可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具有如此特殊的震撼力。
这音乐,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一时间,我们几个都沉默不语了。
⑦接完电话,她过来又为我们每人加了一小碗汤。
我们问,你的手机怎么会有国歌声呢?她说:“想家。
特地灌进去的。
”
⑧我们似乎也没有太多的话说。
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我在心中品味着她的“想家”二字。
我还品味着“金筷子”这个店名,筷子,是中国才有的,“筷子”却是“金”的!中国的筷子,在她心中有多大的分量啊!
⑨过了会儿,我问:“最近有没有回到国内看看?”她说:“去年春节回北京了。
我什么人也没有找,在宾馆住了三天,这三天都打着车在街上转……”她的声音很低。
听到她的声音,我被她的伤感所感染。
她说了,她想家。
北京,是她长大的地方,有同学,有亲人,至少,有熟人,她却谁也没有见。
她有一个继父,她母亲还在吗?她与母亲说不上话?或者母亲待她不好,所以她出国了?也许,她的爱遗失在北京的某个公园,遗失在依然款款而流的水中?无家可归?还是有家不想回?她在北京转了三天,她在寻找感觉还是寻找梦?总之,我觉得她瘦弱的身躯里
装了很多心事,很多理不清的情感。
⑩我们走了。
女老板把我们送到门外,神情恋恋的,又把我们送到了停车场,起风了。
我们要上车了,请她回去。
她说:“一路上小心啊,过马路要小心啊……”她的语气,像母亲送孩子上学,像妻子送爱人远行……我们点着头,却什么也没说。
我们用眼神和笑容向她告别。
我们上车了。
这时,她的手机又响了,她右手接着电话,左手上举着,晃动着,目送着我们远去,远去……
⑪所有的中国人都远去了,只有她留在伦敦的风中。
这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那手机里发出的国歌声,有那么点儿,忧伤……
(1)请你梳理文章的情节,理清文章的思路。
吃饭时遇到女老板→________→惊闻国歌→________→送别叮咛→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脸不大,眼睛却特别大,那眼睛弥漫着伦敦的雾,有点迷惘,有点忧伤。
(3)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女老板“想家”的情感?
(4)你如何理解“忧伤的国歌”中“忧伤”的含义?
12. (20分)(2017·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落花枝头
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
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
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
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阴沉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循着被雨水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
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
树只有一个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
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倘徉于灯市之中。
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早就听说石榴花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
如今看去,果真如此。
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的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
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
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
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落花的深情。
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
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
昨天,也许它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
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它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成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
躺在地上,它还在翘望枝头,看到萌生的果实替代了它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无憾。
它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
秋风秋雨中,它将自己和朴实的大地融为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
人常说:开花结果。
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
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惋的。
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千古名句。
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己,抒解愁肠。
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
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
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
我们的国家如同这缀着晨露的石榴树,花果同枝,生机蓬勃。
每个人都应该是一朵花,该开时,尽心竭力地开,该落时,坦坦荡荡地落,无论是翘立枝头,还是俯身泥土,都不忘培育新生的使命。
这样,我们的事业就会新陈代谢,永葆青春的活力。
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
“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
”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枝头上再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1)
文章热情赞颂了落花的“美好情操”,根据文章的描写,分点概括落花的美好情操。
(2)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②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倘徉于灯市之中。
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3)
文章的③④两个自然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题却是“落花枝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
同是落花,今天作者的感受是“壮丽”,而旧时文人怨女的感受却是“伤感、哀惋”,这两个时代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不同的感受?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13. (15分)(2012·黄石) 今年,黄石将隆重举行“两节”(“第三届国际乒乓节”“第二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活动,为此,各单位将开展一系列活动。
(1)【活动一:这方热土】山清水秀是黄石的一大特色,为宣传这一特色,“两节”筹备委员会准备搜集整理有关山水美景的诗句,请你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选出两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活动二:走进社区】你被选作“两节”活动的社区宣传员,社区要张贴宣传语,请你从以下两条宣传语中选择你认为较好的一条,并具体说说好在哪里。
A。
山与水的情怀你与我的黄石
B。
打造“两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
(3)【活动三:热爱家乡】微博是当前网络上流行的一种文体。
它能够迅速传播信息,表达感受,交流思想。
“东楚网”准备举行“迎两节”微博征文大赛,请你就这一活动的意义或你对这一活动的打算(建议)写一篇140字以内的短文作为微博参赛。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7九下·兰陵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期盼:人们对未来一段时间里要发生的事情的美好预期和祝愿。
当一个人有了期盼,也就有了目标。
他就会努力朝着美好的预期而努力,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就会感到生活的美好。
丑小鸭有了期盼,在受尽旁人嘲讽的时候也不气馁,心中始终怀着变成白天鹅的梦想。
有期盼的人,是意志坚定的人;有期盼的人,会在冬夜行走中驱散严寒,带着温暖前行。
请以“()的期盼”或“期盼()”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选择题目并补充完整。
②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
③避开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600字以上,诗歌不少于40行。
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默写 (共1题;共8分)
7-1、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1、
8-2、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
9-1、
9-2、
9-3、
10-1、
10-2、
10-3、
10-4、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13-1、
13-2、
13-3、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4-1、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