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话题的对外报道
为健全我校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制度,规范对外宣传工作程序,

为健全我校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制度,规范对外宣传工作程序,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保证学校在各类媒体的宣传客观、及时、准确,更好地为学校的工作大局服务,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依据党的宣传纪律和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学校对外宣传报道的统一归口管理部门是宣传统战部,宣传统战部负责各级新闻单位对学校进行采访的组织协调工作。
各级媒体来我校采访,一般情况下,媒体应事先与宣传统战部、被采访院部(部门)或个人取得联系,并出示相关采访证件,在征得宣传统战部、被采访院部(部门)或个人同意后,方可进行采访活动。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宣传报道具体包括:1、学校各教学院部、各部门或个人采写和制作的、向社会各新闻单位及出版媒体投送的反映我校有关内容的各类新闻、广告作品、宣传品(如文章、图片、录音、录像、画册、贺年片、明信片、光盘、网页等)。
2、学校各教学院部、各部门向社会各方面推荐或报送的、用于公开发行或发送的有关我校情况的介绍材料、展览品或陈列品。
第三条全校性的或重大的宣传活动,经学校领导同意后,由宣传统战部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向有关新闻单位通报信息、联系报道,并负责记者的接待工作。
第四条学校各教学院部、各部门要增强对外宣传意识,积极提供新闻线索,对学校统一安排的各级媒体编辑、记者的重大采访活动,要按时接受采访,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配合工作。
1、学校各教学院部、各部门遇有新闻媒体的主动采访,应及时报告所属部门主管校领导,并通报宣传统战部。
2、学校各教学院部、各部门组织的活动需要校外新闻单位采访报道时,事前应报经本部门主管校领导同意同时向宣传统战部通报,并说明采访报道的内容、时间、地点,由宣传统战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也可由各教学院部、各部门自行联系新闻单位采访,但采访内容须经各教学院部、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把关后,通报宣传统战部,重要稿件要送交宣传统战部审稿。
3、学校对重要宣传报道实行稿件把关制度。
关于新闻新闻对外宣传

关于新闻新闻对外宣传电视新闻对外宣传和与上级台合作空间参考文献:今天,我想通过观看电视新闻的方式和大家一起探讨电视新闻对外宣传工作。
一.电视新闻对外宣传的几种形态通过这几年从事电视新闻对外宣传工作,我个人觉得,电视新闻的对外宣传按照题材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四类,围绕这五种类型,结合具体的新闻,我和大家讨论一下这几类新闻的要点。
第一类就是围绕渭南市和我市所开展的各项重大活动所作的电视新闻报道。
像每年一届的西洽会、农高会、黄金周以及各项中心工作、大型活动的宣传等等。
一般这一类报道提前都会有前期和活动进行中的节目策划。
这种题材的新闻稿件方向性和针对性都非常强,相对上稿也会比较容易。
但是这种报道的弊端就在于大家都在做这样的报道,华阴台在做,澄城台也在做,渭南电视台的记者也在做,这就存在一种竞争和比较。
如果只是就事论事,流于形式的话,这样的稿件很难出彩,自然也不会拿到高分。
在这一类新闻稿件的对外宣传中,就要求我们出奇招,找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奇,人奇我特。
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个今年荷花节上我们做的一条新闻和背景。
《荷花节新闻》今年的荷花节渭南电视台包括陕西电视台的记者都来采访,如何在有上级台记者的情况下发我们的稿件,这对我们基层台的记者就是一种挑战。
这条新闻并不是我们之前的策划,而是到现场之后,我看到荷花美景以及赏荷观荷的人之后产生的一种创意。
当晚,这条新闻就在渭南电视台《东秦百姓》节目中播出。
我想说的是在大型活动中我们的记者要做的就是在纷繁冗杂的会务当中发现不同点,用记者的新闻敏感去做出好的适合上级台播发的新闻。
再来说说第二种,我认为电视新闻对外宣传中有一类非常重要的稿件就是主题性、成就性报道。
所谓主题报道,就是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展开一个事物的方方面面,并反映事物矛盾的起因及结果的一种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
主题报道具有采访线长面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他是时代的主旋律,同时也是媒体所有报道的脊梁,属于一种硬新闻,其实只有这样的一类新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宣传。
twitter敏感内容

twitter敏感内容Twitter是一个全球知名的社交平台,用户可以在上面分享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内容,与朋友、家人和其他用户进行交流。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使用率的增加,一些敏感内容也开始在Twitter上出现,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关注和讨论。
敏感内容是指那些可能引起争议、冒犯或造成不良影响的内容。
在Twitter上,敏感内容可能涉及政治敏感话题、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暴力、色情、恐怖主义等。
这些内容可能会对用户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也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首先,对于敏感内容,Twitter平台有一系列的规定和政策来进行管理。
Twitter会根据用户举报和自动检测系统来监控和处理敏感内容,从而保障用户的安全和舒适的使用环境。
同时,Twitter也会对发布敏感内容的用户进行处罚,包括删除违规内容、限制账号功能甚至永久封禁账号等措施。
这些举措有助于维护Twitter社区的健康发展。
其次,作为Twitter用户,我们也有责任遵守平台的规定,不发布或传播敏感内容。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避免在社交媒体上散播不良信息。
在看到敏感内容时,我们可以选择举报或屏蔽,以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不良影响。
同时,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到社区管理中,监督和维护Twitter的良好环境。
最后,敏感内容的出现也提醒我们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和舆论引导。
政府、社会组织和媒体等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敏感话题的引导和管理,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减少敏感内容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之,敏感内容在Twitter上的出现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平台方、用户和社会各界都需要共同努力,加强管理和引导,共同维护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交媒体环境。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减少敏感内容的传播,让社交媒体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交流平台。
记者在采访中如何处理敏感问题和隐私保护

记者在采访中如何处理敏感问题和隐私保护作为一名记者,采访是我们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然而,我们常常会面临处理敏感问题和保护他人隐私的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记者在采访中如何应对敏感问题,并保护被采访者的隐私。
1. 尊重被采访者的感受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始终尊重被采访者的感受。
敏感问题可能涉及个人隐私、家庭问题、财务状况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引起被采访者的不适或困扰。
记者应该在提问前先征得被采访者的同意,并确保他们理解并愿意回答这些问题。
2. 用适当的方式提问敏感问题当涉及敏感问题时,记者应该选择适当的方式提问,以避免给被采访者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或尴尬。
可以使用委婉的措辞,或者通过间接的方式引导被采访者回答。
记者应该避免使用冒犯性或挑衅性的语言,保持专业和尊重。
3. 保护被采访者的隐私记者在采访中有责任保护被采访者的隐私。
这意味着在报道中不应披露被采访者的个人信息,除非他们明确同意。
记者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真实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敏感信息,或者使用匿名方式报道。
在报道中,应该注意隐藏被采访者的身份,以免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危险。
4. 尊重法律和道德规范记者在处理敏感问题和隐私保护时,应该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这意味着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或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
记者应该了解并遵守当地的法律,确保自己的采访行为合法合规。
5. 建立信任和沟通建立信任和良好的沟通是处理敏感问题和隐私保护的关键。
记者应该在采访前与被采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解释采访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与被采访者建立信任,他们可能更愿意分享敏感信息,并理解记者的责任和立场。
总之,记者在采访中处理敏感问题和保护隐私是一项重要的职责。
尊重被采访者的感受,用适当的方式提问敏感问题,保护被采访者的隐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并与被采访者建立信任和沟通,都是记者应该遵循的原则。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履行我们的职责,同时保护被采访者的权益和隐私。
十条国内外重大新闻

十条国内外重大新闻1利反对派攻入首都8月21日,一名利比亚反对派武装人员在的黎波里以西的“Kilometre 27”军事基地内举枪庆祝。
当日,利比亚反对派方面称,反对派武装已控制首都的黎波里部分地区,并在部分地区与政府军展开激烈争夺。
观点:卡扎菲是一个独裁分子,人民需要民主,独裁者被推翻是迟早的事,卡扎菲应该尽快下台,不要做没有必要的抵抗。
2 金正日抵达俄罗斯2011年8月21日,金正日乘坐的专列经过海参崴和哈巴罗夫斯克,当地时间当天上午9时30分抵达阿穆尔州布列亚火车站。
金正日在布列亚站出席迎接活动约5分钟后,乘坐朝方利用专列专门带去的汽车前往布列亚水电站进行访问。
观点:这同样是一个独裁政府,虽然他们也在努力,但我认为真正的领袖是由人民选举出来的。
3 郭美美事件2011年6月20日,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引起了众人瞩目。
她在微博上经常展示自己的生活照,从中能看到,她开玛莎拉蒂跑车、在别墅开生日会,皮包、手机、手表都是昂贵的奢侈品。
而她微博认证的身份是“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正是这一点,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一个年仅二十岁的女孩就当上了总经理,并拥有名包豪车,财产来源是否和“红十字会”有关?一时之间,网友们展开了“人肉搜索”,各种与郭美美、红十字会有关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真假难辨,真相不明。
观点:我认为人们无论多有钱,都不应该炫富,这回引来许多不良后果。
4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目前事故原因尚未彻底查明。
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有数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
7月29日,事故遇难者家属和亲友等来到事故现场举行悼念活动。
观点:铁道部应该严肃反思此事件,严厉惩处有关官员,给人民一个交代,不要让人民作出不必要的伤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对外报道——以主流对外传播媒体报道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重点话题INTERNA TIONAL COMMUNICA TIONS自由”俨然成为丑化中国和种族歧视的遮羞布。
2. 西方优越感疫情暴发以来,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报道屡次登上西方媒体,刺激并助长了反华情绪。
某些西方节目主持人公然嘲讽海外华人,给华人社群造成了很深的伤害。
2月7日,荷兰音乐电台“Radio10”播放的侮辱歧视性歌曲在网上流传,视频中主持人莱克斯·赫休斯(Lex Gaarthuis )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歌词将华人和冠状病毒联系起来,警告听众远离中餐,引起众多海外华人的愤怒。
主持人在大量抗议后出面道歉,并下架相关视频片段。
疫情扩散至欧美国家后,针对华人和亚洲人的种族主义、民粹主义开始抬头,甚至发生多起针对亚洲人的暴力行为,暴露出西方种族主义分子自我标榜文明但骨子里却十分虚伪傲慢、自私狭隘,惯常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其他国家和民众指手画脚。
二、我国主流对外传播媒体的舆情应对我国主流对外传播媒体自疫情暴发以来,积极发声,向国际社会及时发布疫情防控信息,驳斥西方媒体歪曲报道,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有效维护了中国国家形象。
1. 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世卫组织2005年发布的疫情暴发阶段的传播指南中提出了五条和公众沟通的指导原则,包括建立信任、尽早发布、保证透明、了解公众和周密计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的首要任务是第一时间把真实准确的信息传递出去,满足受众知情权。
当今世界,传染性疾病能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快速地在全球蔓延,热点频出,变化极快,关乎全球民众的生命和健康。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科研人员迅速甄别病原体,主动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研发诊断试剂盒,并经我国对外传播机构第一时间对外公布,得到包括世卫组织在内杜国东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英文部编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对外报道——以主流对外传播媒体报道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国际新闻如何报道和处理国际新闻事件

国际新闻如何报道和处理国际新闻事件在现代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新闻的报道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新闻事件的报道准确性、客观性以及处理方式的公正性,对于促进全球相互了解、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国际新闻如何报道和处理国际新闻事件,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准确报道国际新闻事件准确报道是国际新闻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报道国际新闻事件时,新闻媒体应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主观偏见和错误的报道。
首先,媒体应该通过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包括实地采访、调查研究以及各种来源的数据和信息,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
其次,在撰写报道时,应尽量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突出事件的关键点,避免情绪化的描述,提高报道的客观性。
二、维护报道的公正性和平衡性国际新闻报道应该坚持公正、中立和平衡的原则,客观地向公众传递信息。
首先,新闻媒体应避免对国际新闻事件的报道产生政治偏见或利益诱导。
对于国际事件的报道,应对各方的立场进行客观分析,不偏袒任何一方。
其次,对于敏感问题和争议性事件,新闻媒体应尽可能收集多方观点,呈现多元的声音,以保持报道的平衡性。
三、关注国际新闻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国际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要关注事件本身,还要深入了解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首先,新闻媒体应对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进行全面报道,包括事件的历史背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等。
其次,应该对事件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对国际社会、相关国家和地区以及全球治理的影响等。
四、多角度报道和多媒体呈现方式国际新闻报道应该突出多角度和多元化的特点,避免片面和一维的报道方式。
首先,在报道中应该充分考虑各方的观点和利益,避免过度强调某一方的立场。
其次,新闻媒体应该采用多种媒体形式和技术手段,如文字、图片、视频等,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和阅读习惯。
五、批判性思考和公众参与国际新闻报道应该引导公众进行批判性思考,并积极鼓励公众的参与。
首先,新闻媒体应提供充分的事实信息和分析,帮助公众理性判断和评估国际新闻事件。
新闻敏感的判断标准

新闻敏感的判断标准
新闻敏感性是指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
当新闻敏感度较高时,涉及的消息可能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因此,在新闻编辑和报道中,判断新闻的敏感度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几个判断新闻敏感度的标准:
1. 对当地或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事件:这种事件包括恐怖袭击、政治危机、战争等。
这些事件可能会引发社会恐慌和不安,因此需要敏感地对待。
2. 涉及到个人隐私或敏感信息的事件:在报道此类事件时,必须确保不泄露个人隐私或敏感信息,并尊重涉事人的权利。
3. 涉及到敏感话题的事件:如种族、宗教、性别、政治立场等,这些话题容易引起争议和分歧,因此需要审慎处理。
4. 涉及到国家领导人或高级官员的事件:这些事件通常需要经过审核和审批才能报道,以确保不干扰国家的正常运转。
总之,新闻敏感度是一个相对概念,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编辑和记者需要注意新闻的敏感度,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准则,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对公众和当事人的不良影响。
- 1 -。
国际新闻热点事件与分析

国际新闻热点事件与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国际新闻热点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了解这些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介绍三个当前的国际新闻热点事件,并分析其背后的动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帮助读者对这些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美国与中国贸易战近年来,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纠纷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双方相互征收关税,争夺贸易优势,这导致了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局势。
美国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不公平竞争,而中国则坚决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做法。
贸易战的升级可能带来世界贸易体系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放缓,甚至引发全面的经济衰退。
二、英国脱欧2016年6月23日,英国公投决定脱离欧洲联盟,这一事件被称为“脱欧”。
英国政府正在与欧盟进行谈判,以决定双方未来的关系。
脱欧不仅仅关乎英国的经济和政治体系,还可能对欧盟的整体稳定产生影响。
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欧洲股市的波动和英镑的贬值。
此外,脱欧也引发了其他欧洲国家国内对欧盟的怀疑,可能导致更多的国家尝试离开欧盟。
三、中东地区紧张局势中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冲突频发的地区,如今的一系列紧张事件更是牵动了国际社会的神经。
叙利亚内战持续多年,成为了一场代理战争的战场,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叙利亚地区展开了复杂的角力。
伊朗与美国的紧张关系也日益升温,两国在地区影响力和核问题等方面存在严重分歧。
此外,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也是中东地区的难题之一。
这些紧张局势可能引发地缘政治的变化,改变整个中东地区的格局,并且对全球的能源安全和恐怖主义问题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是当前国际新闻热点事件的简要介绍和分析。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事件的动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国际事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问题的解决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环球时事热点广播稿

环球时事热点广播稿[开场白]尊敬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环球时事热点广播!我是主持人[你的姓名],将为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国际时事新闻报道。
在接下来的时段里,我们将围绕着国际社会的焦点问题,为您解读其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请留意,下面首先要介绍的是…[新闻一]近期,中东地区局势持续紧张,伊核问题再度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美国政府突然单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这一举动引发了众多国家的强烈反对和担忧,特别是欧盟成员国发出了一致的声音,坚持维护伊核协议,并寻求与伊朗寻求合作的途径。
[新闻二]与此同时,亚洲地区也出现了许多严峻的挑战。
半岛局势的缓和成为广大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朝美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会晤,达成了一系列协议,为解决半岛问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双方的互动缓和了紧张的局势,为建立和平稳定的半岛迈出了关键一步。
[新闻三]非洲是近年来全球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备受瞩目。
例如,在中国和非洲国家间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为非洲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此外,非洲的治安问题也备受关注。
为了维持地区的和平稳定,国际社会积极发挥作用,加大援助力度。
[新闻四]关于气候变化问题,更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和重视。
巴黎气候协定的签署,为应对全球变暖提供了全球性的合作平台。
然而,随着美国政府退出巴黎协定,国际社会普遍表达了对这一决定的强烈抗议和不满。
各国呼吁加大减排力度,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新闻五]最后,我要向大家介绍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方面的动态。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人员往来也日益增多。
这种交流不仅加强了各国之间的了解,也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传播。
同时,各国也加强文化产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文化事业的发展。
[总结]各位听众朋友,以上就是本期环球时事热点的报道。
我们为您带来了中东地区局势、半岛冲突、非洲社会经济、气候问题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如何表达对外开放的中国逻辑——浅析《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的对外报道

如何表达对外开放的中国逻辑——浅析《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的对外报道王秀琼 新华社对外部经济室记者对外开放一直是中国经济对外报道的重要主题。
在反全球化浪潮上升、美国挑起贸易战的背景下,讲好对外开放的中国故事,向海外厘清对外开放的中国逻辑,更具意义。
近年来,外媒关于中国对外开放的批评声音有所增加,主要指责中国对外资准入设置门槛、通过补贴和产业计划保护本国企业、推行所谓的“国家主导、重商主义”和“强制技术转移”等等。
尤其是针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有观点妄称中国没有履行开放承诺、从入世中受益却让别国遭受损失。
WTO对华第七次贸易政策审议前夕,中国与WTO的关系,成为部分外媒批评中国对外开放的火力聚焦点。
2018年6月底,中国发表《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实践,阐释中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建设的原则立场和政策主张,阐明中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愿景与行动。
新华社对外英文报道以此为契机,围绕白皮书发布对外介绍中国加入世贸以来对外开放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回应外媒质疑,摆事实讲道理,有效引导了外媒舆论,增进了海外受众对中国对外开放逻辑的了解和认同。
一、抓住关键节点,用事实和数字说话,事半功倍对外传播是在中国主场针对海外受众的关切,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报道中国新闻,要占据国外英文媒体的版面和国外受众的注意力,对外报道就需要讲究传播技巧,抓住关键节点、重大事件,结合权威信息发布,淡化宣传味儿、突出新闻的重要性和与海外受众的关联性。
此次《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发布,就是一个关键节点。
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世贸问题发布白皮书,并且发布时间选择在对华贸易政策审议前夕和中美经贸摩擦加剧之时,可以预料到外媒对白皮书的内容和相关新闻都很感兴趣。
就此次白皮书发布,路透社、美联社、英国《金融时报》等境外主流媒体都大幅刊发了相关文章,可见外媒的关注度之高。
这为宣传中国对外开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间窗口。
近七天的新闻内容摘抄

近七天的新闻内容摘抄本文将对近七天的新闻进行摘抄,并对其中的一些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论。
1. 美国宣布对伊朗实施新制裁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伊朗实施新的经济制裁,以回应伊朗方面的军事行动。
这些制裁将针对伊朗的能源、金融和航运等领域。
这是美国继去年退出伊核协议后,对伊朗实施的又一轮制裁。
评论:美国此举是继续对伊朗施压的表现,但这种单边主义的做法只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反感,也难以解决问题。
相反,应该通过多边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意大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意大利,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包括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协议。
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意大利,也是中意两国关系的重要发展。
评论:中国与意大利的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双方互利共赢的体现。
中意两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3. 新西兰发生枪击事件新西兰基督城发生枪击事件,至少50人死亡。
这是新西兰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事件之一。
凶手是一名澳大利亚籍男子,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个极端主义的宣言。
评论:这次枪击事件是对新西兰社会的极大伤害,也是对全世界和平的威胁。
我们应该坚决反对极端主义,维护和平与稳定。
4. 英国议会否决脱欧协议英国议会否决了特蕾莎·梅的脱欧协议,导致英国脱欧进程的不确定性加剧。
梅首相表示将寻求与欧盟重新谈判,但欧盟方面表示不会再次谈判。
评论:英国脱欧进程的不确定性给英国和欧盟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英国政府应该认真对待欧盟的立场,寻求合作的途径,实现有序的脱欧。
5. 中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中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为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增加了新的卫星。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经具备全球覆盖能力。
评论:北斗系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科技实力的体现,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
北斗系统的全球覆盖能力将为全球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导航服务。
重大政治事件对外报道的分析和思考——以《人民日报·海外版》对钓鱼岛事件的报道为例

中央气 象 台 、 国家海 洋 预报 台发布 钓鱼 岛天 气和 海
重要责任和义务 ,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我国的对外报 道工作 ,尤其是涉及重大政治新闻的对外报道。9 月1 0日日本 不顾 中国人 民的强烈 反对 ,公 开 “ 购 买” 钓鱼 岛 并实 施 所谓 的“ 国有 化 ” 方针 , 使钓 鱼 岛 事件严 重升 级 , 中 国政府 和人 民对 钓鱼 岛事 件 十分 关注 。《 人 民 日报 ・ 海外 版》 是 中国对外 开放 最具 权 威 的综 合性 中文 日报 ,其 主要 读者 对 象 是海 外 华 人、 华侨 、 港澳 台同胞 、 中国在各 国的留学 生 和工作 人员 , 以及 来 华旅 游 、 探亲 、 学 术交 流 、 从 事 经 贸活 动 的各界 人士 l 1 。作 为海外 了解 中国的窗 口 , 《 人 民 日 报? 海外版》 对钓鱼岛事件 的对外报道 , 成为中国 向海 内外 华人 、华 侨 以及 港澳 台 同胞 传 递 中国声 音、 表 达 中国政 府 态度 和声 明 , 反 抗 日本侵 略行 为 的主要 途径 之 一 。2 0 1 2年 9月 1 0日 日本 公然 “ 购 岛” 并 实施 国有 化 , 随后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政府 发表 关 于钓 鱼 岛及 其 附属 岛屿 领海 基 线 的声 明 , 1 1日
本文以《 人民日 报・ 海外版》 对钓鱼岛事件的报道为文本 , 从报道议题、 报道体裁、 报道倾向等方面入手, 简
要 分析其在 关乎 领土 主权 问题这 一重 大政 治报 道 中对 外报 道 的倾 向和 策略 , 并提 出存 在 的 问题 , 以期 望进
一
步关键词 :对 ̄ , i - a t 道; 钓鱼岛; 《 人民 日 报・ 海外版》 ;政治事件
新闻记者传播不正当言论的例子

新闻记者传播不正当言论的例子在当今社会,新闻记者担负着传递信息与言论自由的神圣职责。
然而,有时候,他们可能会滥用权力,传播不正当或有偏见的言论,对公众舆论产生负面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个新闻记者传播不正当言论的例子,旨在引发对新闻职业道德的思考与讨论。
首先,新闻记者的个人立场可能影响其报道。
在某些情况下,一些记者会故意选择性地报道某个事件或主题,以符合其个人或媒体机构的立场。
这种传播不正当言论的例子可以在政治报道中找到。
记者可能会选择只报道支持其政治观点的声音,而忽略其他观点。
这样一来,报道就不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政治宣传。
其次,新闻记者的错误或虚假报道也是一种不正当的言论传播。
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有些记者为了抢占头条或吸引读者注意力,可能会不经验证地发布未经证实的消息。
这会给公众带来误导和混淆,损害新闻媒体的可信度。
例如,一些记者可能会发布未经证实的绯闻,以增加点击率或吸引观众,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个人隐私,还会对被报道的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伤害。
此外,一些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可能故意歪曲事实,以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
这种做法可能迎合某些利益集团,或者为了追求更大的报道效果。
记者可能会编辑采访录音或者改变受访者的原意,改写事实来适应自己的报道要求。
这种言论传播的不当行为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公众带来了误导和不良影响。
最后,一些新闻记者可能会滥用权力,侵犯个人隐私。
他们可能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信息,或者违反职业道德将个人生活与工作领域混淆。
这样的报导往往将公众的兴趣置于个人权益之上,违反了记者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规范。
鉴于以上种种不正当言论传播的例子,我们有必要重视新闻媒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并加强记者的职业道德约束。
首先,媒体机构应该建立更严格的新闻报道准则与伦理规范,明确记者的职业责任和界限。
其次,记者个人应保持客观中立态度,尽量避免个人立场对报道的干扰。
第三,必须加强记者的专业培训,提高其批判性思维和道德教育水平。
本周新闻热点事件及评论

本周新闻热点事件及评论近日,全球各地发生了许多令人瞩目的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以下是本周的新闻热点事件及评论。
一、美国纽约州立法禁止“处女膜修复术”美国纽约州立法禁止“处女膜修复术”,这是全美第一个禁止该手术的州。
据报道,该手术在近年来在美国逐渐流行,但存在着严重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禁止该手术的立法旨在保护女性的身体权益,防止该手术被用于性别歧视和家庭暴力等行为中。
该立法的通过引起了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该手术是女性自主选择的权利,应该不受干涉。
但是,这种手术的实际情况是,它经常被用于掩盖性别歧视和家庭暴力等问题,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因此,禁止该手术的立法是必要的,以保护女性的权利和尊严。
二、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一份报告,称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报告指出,全球气温比平均水平高出约1.2摄氏度,而且越来越多的地区正在经历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水、干旱、森林火灾等。
这份报告再次提醒我们,全球变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来应对。
我们需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加强气候变化适应性和减灾能力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三、印度新冠病例激增,引发全球担忧印度近日新冠病例激增,引发了全球的担忧。
据报道,印度的医疗系统已经不堪重负,医院床位和氧气供应严重不足,许多病人无法得到及时治疗。
这种情况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许多国家纷纷向印度提供援助。
印度的疫情再次提醒我们,新冠病毒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威胁,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全球范围内需要加强疫苗接种和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工作,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四、中美高层会议在阿拉斯加举行中美高层会议在阿拉斯加举行,这是自拜登上任以来双方首次面对面对话。
会议的气氛紧张,双方在涉及人权、台湾、香港等问题上存在分歧。
但是,会议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如双方同意继续推进气候变化合作、防控新冠疫情、扩大贸易等方面的合作。
虚假新闻的案例

虚假新闻的案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便捷,虚假新闻的传播也日益猖獗。
虚假新闻,指的是故意编造、篡改事实,以获取点击量或者达到特定目的而散布的消息。
虚假新闻的存在不仅会误导公众,破坏社会秩序,还会对个人、企业和国家造成严重的危害。
下面将介绍一些虚假新闻的案例,以引起大家对虚假新闻的警惕和反思。
2016年,一则关于“川普参选总统期间,曾经公开表示如果当选总统,就会解禁大麻”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疯传。
这条消息迅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热议,但事实上,这是一则完全虚假的新闻。
虚假新闻的传播不仅会误导公众对候选人的认知,还会对选举结果产生影响,对政治稳定造成威胁。
2018年,一则“XX明星因涉嫌性侵被捕”的新闻在网络上迅速扩散,引起了公众的愤怒和谴责。
然而,经过调查发现,这则新闻纯属捏造,旨在炒作话题、制造舆论。
虚假新闻的传播不仅会给被害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还会对社会的道德风气和公共秩序造成负面影响。
除了社会新闻外,虚假新闻在科技领域也时有发生。
2019年,一则“某款智能手机因电池爆炸导致多人受伤”的新闻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起了公众对该手机安全性的质疑。
然而,经过权威部门的调查,发现这则新闻是由竞争对手故意制造的谣言,旨在抹黑对手产品。
虚假新闻的传播不仅会对企业形象造成损害,还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对市场秩序产生负面影响。
虚假新闻的传播不仅仅是一时的误导和损害,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和道德的挑战。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警惕,不轻信、不传播虚假新闻,做到理性对待信息,理性表达观点。
同时,政府、媒体、科技公司等各方也应加强监管,加大打击虚假新闻的力度,共同营造清朗的信息环境。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虚假新闻的危害之大。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和信息辨别能力,才能有效遏制虚假新闻的蔓延,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
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虚假新闻的严重性,共同努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清朗、公正和和谐。
新闻报道中的敏感话题处理方法

新闻报道中的敏感话题处理方法作为记者,面对敏感话题的处理是一项重要的职责。
敏感话题往往涉及社会热点、争议性事件或个体隐私等,如果不妥善处理,可能引发公众争议甚至法律纠纷。
因此,记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敏感话题处理方法,以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合法性。
以下是一些处理敏感话题的方法,供记者参考。
1. 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平衡在处理敏感话题时,记者需要平衡公众的知情权与个体的隐私权。
尊重个体隐私是记者的基本职业道德,但公众对重要信息的知情权也是不可忽视的。
记者可以通过权衡利弊,选择适当的报道角度和方式,尽量减少对个体隐私的侵犯,同时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
2. 事实查证与多方求证在处理敏感话题时,记者应该更加注重事实查证和多方求证的工作。
敏感话题往往伴随着各种传言和偏见,容易引发误导和误解。
记者应该积极收集各方信息,核实事实真相,避免不实报道或误导公众。
同时,记者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避免个人情感对报道产生影响。
3. 尊重受访者的感受在采访敏感话题时,记者需要尊重受访者的感受。
有些敏感话题可能涉及到个体的痛苦经历或隐私,记者应该在采访前与受访者进行沟通,了解其意愿和底线。
如果受访者不愿意回答某些问题或讨论某些话题,记者应该尊重其选择,避免过度侵犯其权益。
4. 专业的语言和表达在报道敏感话题时,记者需要使用专业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避免使用带有情绪色彩或偏激言论的词语,以免误导公众或引发争议。
记者应该用客观中立的态度,准确、清晰地传递信息,避免对敏感话题进行不必要的渲染或夸大。
5. 尊重法律和伦理规范记者在处理敏感话题时,应该始终尊重法律和伦理规范。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传播虚假信息或进行诽谤、诬告等行为。
记者应该通过合法途径获取信息,遵循职业道德,确保报道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处理敏感话题需要记者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记者应该平衡知情权与隐私权,注重事实查证和多方求证,尊重受访者的感受,使用专业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遵守法律和伦理规范。
采访中的敏感话题和难题

采访中的敏感话题和难题采访作为一种新闻工作方式,是获取信息和报道现实的重要手段。
在采访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敏感话题和难题,需要谨慎处理。
本文将探讨在采访中面临的敏感话题和难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首先,采访中的敏感话题常常是指与个人隐私、敏感事件、涉及隐瞒事实等相关的问题。
当记者采访某些人或组织时,有时无法避免碰到这类话题。
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尊重和专业是每位记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这类敏感话题,记者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了解对方的背景信息和立场,同时在采访中保持耐心和敏感度,尽量避免触及对方不愿提及的话题。
其次,采访中的难题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这类难题可能包括对方回答模糊、态度消极、拒绝回答问题等情况。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记者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通过换个角度提问、调整问题顺序等方式,尽量引导对方进行有效回答。
同时,记者也要冷静应对对方的态度,不要轻易放弃,而是持续努力获取信息。
另外,采访中还可能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如对方突然改变主意、提出额外要求等。
在这种情况下,记者需要保持冷静和应对能力,灵活调整采访计划,与对方进行有效沟通,尽量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在处理这类意外情况时,记者应该坚守职业原则,不轻易妥协,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权利和主张。
总的来说,采访中的敏感话题和难题是每位记者都需要面对的挑战。
通过提前准备、灵活应对和保持专业态度,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
在面对困难时,记者需要保持冷静,尽最大努力解决问题,并始终坚守职业操守,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只有这样,采访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让读者得到真实和可信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3 景 德 镇瓷 博会 上 深入 采访 获 得 的独 家 报 道 中国政
以市场视角透视政治风云
在新华社对外部播发的相关报道 中, 较有代 表性的
一
则 新 闻是 ( ( “ 八 项 规 定 ”勤俭 风 令 中国 星 级 酒 店 黯 然
失色 。 与传统 时政类新 闻不 同, 这篇报 道透过 豪华酒 治 清风 冷 -  ̄ P # L 品瓷市 场令 其 回归理 性增 长 指 出, 许 多承
店 “ 降星” 这一 现 象 , 从市 场 经 济 维 度 出发 , 观 察 中共反
第 三季度 的旅 客周 转量 虽 然 同比增 长了1 0 %, 但净 利润 下 降了7 %。 国航认 为这 是平 均票价 下降 造 成 的。
敏 感度 高 的议 题 进 行 对外 报 道 时 ,“ 缘 事而 发 、 用 事 实说 话” 是提升稿件海外落地、 确 保 有 效 引导 舆 论 的 黄 金 法 熟 悉海 外 受众 的立场 , 强化 新 闻采 集能 力, 才 能把 握住 报
道 的先机 。
奢侈 品。 外 国媒体十分关注中国打击奢靡之风对奢侈 品 公司在华业务的冲击。 英国 金融时报 1 月1 7 1 9的一篇文 章指出, 过去一年, 随着中国高层开始狠刹让企业埋单的
中国人 。
事实上, 随着 中共反 腐 力度 不 断 增强 , 作风 建 设不 断 深入 , 与反 腐 和 执 政 能 力建 设相 关 的报 道 已经 不 简单 局 限在 时政 新 闻范 畴 , 而 是 向多个 行业 拓展 。 一 是全 球 奢 侈 仍创 下历史 记 录 。 而 数 据 表 明, 中国人 买走 了 全球4 7 %的
了多家企 业 的探 索, 稿 件播 发 后 , 引起 了网民的讨 论 。
无独有偶 ,( ( 华尔街 日报 1 , q1 6 日刊发文章 北京的
图通过 更高的星级评定来吸引客人 , 但一些 中国酒店却 反腐行动让精打细算的中国人受益 。 文章称 , 高级酒店 希望通过 自降星级赢回顾客, 通过这些 一反常态的 “ 企业 和餐厅已开始向大众提供折扣。 许 多餐厅现在还开始促 行为” 来突出中共反腐的效果 。 文章还说, 中国政府 的系 销生日聚会、 满月酒和谢 师宴。 航 空公司也加大了促销力
r 点评 j
敏感话题 的对外报道
程露 新华社对外部国 内室编辑
十八 大 以来 , 中共 中央 新 一 届 领 导 集 体 出台了一 系 列 措 施 加 强干 部 作风 建设 , 从‘ 项 新 规”出炉 到坚 决 反 “ 四风 ” , 从治 理 “ 舌尖 上 的浪 费” 到整 治 “ 节 日期 间 的不 正 之风 ” 。 这 些 新 举措 不仅 为中国官场 带来 种 种新 气 象 ,
列 措 施 让 全 球 奢 侈 品市 场 , 例 如 酒 业 和奢 侈 品零 售 业遭 受重 创 , 为了重 新赢 回 中国那 些 有钱 的 客人 , 企业 开 始 开 拓 海外 其他 市 场 , 培训 员 工讲 普通 话 , 吸 引到 那里 旅 游 的
度, 尤其是商务舱票价。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去年
也成为海外舆论观察中共执政能力的重要窗口。 在此背景 品市场 。 去年全 球 奢 侈 品市 场虽 面 临诸 多压 力 , 但 总容 量 下, 外宣媒体如何有所作为, 才能有效引导海外舆论对中 国执政党做 出客观的评价, 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在 实践中, 我们发现 , 对作风建设、 反腐败这类政策性强、
政府 官员奢 靡之 风 , 中国最 富有 的人群 已大幅 削减 送 礼支
则。 尽管这 条法则看似简单, 但功夫却在写作之外 : 只有 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把打击政 府的排 场和腐败列 为 工作重点, 此举造成一种氛围, 令 许多商界人士不敢为拍 政府官员马屁而向其赠送炫耀性的礼品, 官员们也不敢接 受这类礼品。 比如 , 去年头1 1 个月, 中国瑞士手表进 口量
接政府订单的礼品瓷企业由于八项规定而面 临订单下滑
腐冲击波 , 稿件被 英国 经济学人 、( (中寻 找长 期 转 型 之道 报 、 德 新社等主流媒体大篇幅采用, 取得了积极的传播 是不少企业在本届瓷博会上思考的问题。 记者忠实地记录 效果。 比如,( ( 卫报 1 月2 3 E ] 播发的稿件 中国酒店自降 星级以赢回政客生意 , 开篇即指出大多数豪华酒店都试
案m l J S U 析
N T E R N A T 1 0 N A L C 0 M M U N I C A 丁 1 0 N S
编者按 : } 一 八人以来 , 新一 领 导集体 关 j 反悔侣 廉 、 f部作 建 没的表 态干 ¨ 措施, 成 为海 外 沦观 察我 党执政能 力的 ‘ 个霞要窗 L J 本 文选取 英国 《 报} 乖 【 】 新 华社有 关 “ 一 I 乓 反腐 ” 题的 文 进 行 削 析, 探 讨如何就 敏感『 ¨ J 题做 好对外报 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