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国际争端解决的_全球行政法_省略_路_基于WTO食品安全案例的分析_龚向前.caj
【优质】浅析WTO 争端解决中食品安全国际软法适用的分歧及其消解-实用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浅析WTO 争端解决中食品安全国际软法适用的分歧及其消解一、WTO 争端解决中食品安全国际软法适用存在的分歧在减少食品贸易摩擦层面,大多数国家都将提高本国食品安全保障措施与相关国际软法的一致性,作为降低本国食品出口阻力的途径之一; 在WTO 争端解决层面,若相关争议方不能证明其国内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具备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的基础,则可能如201X 年中美禽肉贸易争端中美国那样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
这无疑提升了食品安全国际软法的实施效果,但效果仍然在根本上受制于各国对本国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考量,各国的国家利益又不可能完全一致,于是一旦产生贸易冲突,而诉诸WTO 争端解决机制,食品安全国际软法适用实体规则与程序规则的分歧,也就在所难免。
( 一) 国内措施同食品安全国际标准相符程度的分歧WTO 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简称GATT协定) 第20条允许成员方实施虽偏离WTO 有关规定,却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但SPS、TBT 等协定同时要求各国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必须以相关国际标准为依据。
为此成员国对其国内措施应同CAC、ISO 等国际组织制定的食品安全国际标准达到怎样的符合程度发生争议,这表现在DSB 对SPS 协定第3. 1条依据( based . . . on) 一词以及TBT 协定第2. 4条以. . . 为基础( use . . . as a basisfor) 一词的解释。
在1996年美国和加拿大诉欧盟牛肉荷尔蒙案( European Communities Mea-sures Concerning Meat and Meat Products(Hormones),以下简称荷尔蒙牛肉案) 中,专家组与上诉机构对于确定争端方所采取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是应当严格遵照( Conform to) 国际标准还是仅需参照其部分内容,持不同意见,后者认为不必完全遵照( Not necessarily all) 国际标准的每一个要素对相关问题加以判定,前者的意见则与之相反。
2021年WTO争端解决报告的效力议论文

WTO争端解决报告的效力议论文WTO正式成立至今已经近7年了,其争端解决机制(以下称为DSB)受理了242起贸易纠纷,其中经过专家组(或专家组和上诉委员会)最终解决的有71件,形成了54个专家组和38个上诉委员会报告 .这些报告到底具备什么样的法律效力,这是许多关心WTO的人经常提出的问题。
本文拟从专家组和上诉委员会报告对它所处理案件的效力,以及这些报告对DSB在随后受理之案件的效力作一分析。
专家组和上诉委员会报告对具体案件的效力根据WTO《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以下称为DSU),在专家组对贸易争端的报告散发给全体成员之后,争端任何一方可以在60天之内提出上诉,上诉委员会一般应当在90天内作出上诉报告。
此后,除非DSB经协商一致决定不通过报告,专家组和上诉委员会的报告将在DSB的会议上通过。
从WTO成立后由专家组处理终结的71件贸易纠纷看,54个专家组报告没有被提出上诉的有16个,也就是说70%以上的案件都经过了上诉程序。
由于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实行的“反向一致”原则,所有这些案件中还没有一起因 ___成员一致反对而没有通过的。
专家组和上诉委员会报告一经通过,就成了WTO成员方的决议。
然而,通过对某个案件处理报告的决议并不是争端解决机制的最终目的。
根据DSU第21条,“有效解决争端有利于全体成员,迅速遵守DSB的建议或裁决是重要的”。
研究WTO问题的著名专家、美国乔治顿大学法律中心杰克逊教授指出:“经通过的争端解决报告对有关成员构成国际法上的义务,它必须改变其做法,使其符合WTO协议及附录的规定。
”然而,DSB处理的是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纠纷,往往涉及一个国家的法律或法规,执行专家组和上诉委员会报告需要一个成员修改自己的国内法或行政规章。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
且不说根据国际组织的决议修改国内法会产生所谓的“主权丧失感”问题,即使在民族情感和法律上都不存在障碍,修改国内法也需要由国内立法机关进行,经过一定的程序;修改行政法规同样要经过一定程序。
WTO争端解决机构及其过程讲解

意义: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一种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也是WTO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多边贸易机制的支柱,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颇 具特色。 它具有统一性、效率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设立背景:
《争端解决谅解》第2条规定,为管理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及有关协 议中争端解决的专门条款,设立“争端解决机构”。它直接隶属于部 长会议,没有自己的主席、工作人员、工作程序等。
争端解决机构应向世界贸易组织各有关理事会和委员会通报与其有关 协议相关的各项争端的进展情况,争端解决机构在就贸易争端作出决 定时,应采取协商一致的方式进行。
WTO争端解决机构-主要职责
主要职责:
(1)成立专家小组并通过其报告; (2)建立常设上诉机构并通过其报告; (3)监督裁决和建议的履行; (4)根据有关协议授权成员方中止减让和其他义务。
美日双方进 行了磋商, 但未能达成 一致。随后, 在日本两次 申请后,世 贸组织争端 解决机构成 立了专家小 组。
专家小组发 布了最终报 告
美国就专家 小组报告中 涉及的法律 问题以及对 有关条款的 法律解释提 出上诉请求。
上诉机构发 布了裁决报 告。
2001年 8月23日
2001年 11月20日
措施以防止因 美国采取钢铁 世界贸易组 保护主义政策 织裁定,美 而导致的国际 国2002 年对 钢铁产品对欧 进口钢铁征 盟市场的冲击, 收30%的关税 决定自3 月29 违反了国际 日开始,对来 贸易规则。
本、韩国、俄罗斯、 自各国的15
乌克兰、巴西等受 种钢铁产品征
到限制和损害的国 收14.9%到26%
事件时间轴
1999年 6月29日
2000年 1月
2001年 2月28日
WTO争端解决案例分析

欧共体要求设 立专家组,欧 共体指控美国 1976年版权法 110(5)违反了 TRIPs第13条。
.
争端解决机 专家组组成,
构设立了专 成员包括
家组,澳大 Carmen Luz Gua
利亚、巴西、 rda,
加拿大、日 Ian F.Sheppar
本和瑞士保 d和
留第三方的 Arumugamangal
2.设立专家小组:美国与日本于2000年1月13日进行了磋商,但没有成效。2000年2月
11日,日本根据GATTl994第23条、DSU第4条、第6条以及《反倾销协议》第17条的规定,
提请DSB成立专家小组。3月20日,DSB同意成立专家小组,调查美日热轧钢反倾销争端
案。5月24日,WTO总干事根据日本的请求公布了专家组组成人员名单,三人专家小组
措施以防止因 美国采取钢铁 世界贸易组 保护主义政策 织裁定,美 而导致的国际 国2002 年对 钢铁产品对欧 进口钢铁征 盟市场的冲击, 收30%的关税 决定自3 月29 违反了国际 日开始,对来 贸易规则。
本、韩国、俄罗斯、 自各国的15
乌克兰、巴西等受 种钢铁产品征
到限制和损害的国 收14.9%到26%
成,美国如果对专家组成员提出疑义,又可耗去30 天。
3.提出裁决报告:专家小组提出为裁期决3报年告的的保期障限措一施般是6个月,可延长,但不超
过9个月。
已近结束或过半!
其间美国可以寻求与当事方“庭外解决”为由要求专家小组终止工作,该终止最
长可达12 个月。
4.上诉:作出裁决后,当事方有60 天的时间考虑提出上诉,上诉机构最长又需3
个月作出终裁。
本案无上诉过程。
5.专家报告的执行:解决争端机构通过专家小组或上诉机构的报告后,当事各方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争端解决WTO争端解决机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争端解决WTO争端解决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是国际贸易中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合规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在国际贸易中,若出现知识产权的争议,一种常见的解决机制是通过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来进行解决。
本文将从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争端解决的背景、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框架和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案例等方面进行论述。
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变得极为重要。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工业设计等多个方面,涉及到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和创新合作。
然而,不同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标准和执行力度存在差异,这给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许多困扰。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际社会形成了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协定和条约,其中最重要的是世界贸易组织的TRIPS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TRIPS协定为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提供了法律框架,而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则为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框架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一种通过协商和仲裁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方式。
在TRIPS协定中,WTO成员国同意对TRIPS协定的实施进行争端解决。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咨询阶段:当一个成员国认为另一个成员国的政策或行为违反了TRIPS协定时,可以向对方发起争端解决的咨询请求。
咨询阶段主要是通过双方进行协商,试图解决争端。
2. 成立争端解决小组:如果协商无法解决争端,请求方可以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并提请成立专门的争端解决小组。
该小组由相关成员国的代表组成,负责审查争端案件并发布报告。
3. 争端解决报告:争端解决小组在仔细审查争端问题后,会发布一份包括法律和事实调查结果的争端解决报告。
报告将对争端案件的合规性进行评估,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决定。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分析——我国如何利用争端解决机制促进贸易发展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分析——我国如何利用争端解决机制促进贸易发展摘要:针对WTO争端解决机制,我国作为贸易大国要合理利用争端解决机制,克服当下的不足之处,真正发挥争端解决机制的正向作用,真正实现利用这一机制维护我国贸易利益,为我国对外贸易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深入分析研究争端解决机制的利弊所在,克服其缺点,利用其优点。
关键词:争端解决机制、争端解决程序、我国对外贸易一、WTO争端解决机制概述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是以GATT40多年争端解决实践为基础,经过发展和重新谈判而确立起来的。
WTO争端解决机制规定于《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DSU》),根据DSU,WTO设置了专门的争端解决机构(DSB)负责管理解决争端。
(一)WTO争端解决机制主要内容1.争端解决机制原则(1)多边原则。
在发生贸易争端时,WTO 各成员国不得采取单边行动,应上诉以法律形式授权的多变贸易争端解决机构,并严格执行该机构所作出的裁决。
(2)“倒协商一致”原则。
决议应自动予以通过,除争端解决机构通过协商一致反对。
保障了建立专家小组和通过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报告等进程的顺利进行,避免了恶意阻挠,节省办事成本。
(3)法定限时原则。
即在法定时间内,如当事一方未在规定时限内行使权力,则另一方有权将进程自动推进到下一阶段。
同时,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的裁决也有明确的时间规定。
这一原则大幅度缩短了争端解决的时间,通过强制性的手段保障了办事效率。
(4)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原则。
争端解决机制对各成员国之间的发展中国家,做出了特殊规定。
即对于发展中国家成员投诉发达国家成员的案件可以优先适用于1966年缔约方全体通过的《关于第23条程序的决议》。
2.争端解决机制运作程序DSU为争端解决机制条理顺利的进行,建立了专家组和上诉机构。
争端解决机构主要职责是根据法律规则进行强制性管理,争端解决机制主要包括五个阶段即协商或磋商、斡旋和解或调解、成立专家组、上诉审议、裁决或建议的执法。
WTO争端解决程序解析及利用(全文)

WTO争端解决程序解析及利用(全文)范本1:WTO争端解决程序解析及利用一、引言WTO(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国际贸易体系的核心组织,负责监督和促进全球贸易的顺利进行。
然而,由于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争端的不可避免性,WTO争端解决程序成为解决贸易争端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WTO争端解决程序进行深入解析,并探讨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应用。
二、WTO争端解决程序的概述1. 争端解决程序的目的和原则2. 争端解决程序的基本流程2.1 提交投诉2.2 建立专门争端解决机构2.3 争端解决机构的程序2.4 争端解决机构的决定和执行三、WTO争端解决程序中的关键环节1. 投诉的准备和提交1.1 寻求和收集证据1.2 协商和谈判的过程1.3 编写投诉文件并提交2. 争端解决机构的程序2.1 争端解决机构的组成和规则2.2 申请成为争端解决小组成员的程序2.3 争端解决机构的审理程序2.4 各方的参与权利和义务3. 争端解决机构的决定和执行3.1 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和报告3.2 各方对争端解决机构裁决的权利和义务3.3 争端解决裁决的执行和监督四、WTO争端解决程序的实际应用1. WTO争端解决程序的成功案例分析2. WTO争端解决程序的挑战和改进建议2.1 超期审理和裁决的问题2.2 争端解决程序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的改进2.3 加强对裁决执行的监督五、结论WTO争端解决程序作为一种法律手段,为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该程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贸易争端和国际环境。
附件:WTO争端解决程序相关文件和案例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 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贸易领域的核心组织,负责监督和促进全球贸易的顺利进行。
2. 争端解决机构(Dispute Settlement Body)- 负责处理WTO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的机构。
3. 裁决(Ruling)- 争端解决机构就争端案件作出的决定和结论。
WTO自由贸易与公共道德第一案——安提瓜诉美国网络赌博服务争端评析

WTO自由贸易与公共道德第一案——安提瓜诉美国网络赌博服务争端评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内容提要】2005年4月,WTO上诉机构对安提瓜和巴布达投诉美国禁止通过因特网提供赌博服务的贸易争端作出审理,裁定美国的禁止措施违反了其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下承担的有关义务。
这起WTO最新的争端解决案例之一,首次涉及主权国家基于公共道德或公共秩序的理由,禁止通过因特网提供赌博服务这一重要而敏感的事项,它将对WTO体制内自由贸易与公共道德之关系等问题的走向以及未来的服务贸易争端产生重要影响。
’【摘要题】案例分析【关键词】美国/安提瓜/因特网/赌博/WTO/市场准入【正文】2004年4月7日,WTO上诉机构就安提瓜和巴布达(以下简称安提瓜)投诉美国禁止通过因特网提供赌博服务的贸易争端发表一份报告,在较大程度上修正了此前本案专家组报告的若干认定,但仍裁定美国的禁止措施违反了其依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具体承诺减让表和该协定有关条款所承担的义务。
①本争端格外令人瞩目之处在于,它不仅在时间上是WTO最新的争端解决案例之一,而且首次涉及主权国家基于公共道德或公共秩序的理由,禁止通过因特网提供赌博服务这样一个重要而敏感的事项。
可以预见,这一贸易争端将对WTO体制内自由贸易与公共道德之关系等问题的走向以及未来的国际服务贸易争端产生重要影响。
一、背景和案情安提瓜和巴布达原为英属西印度群岛中的两个小岛,1981年11月1日宣布独立并成为一个联合国家,总面积170平方公里、人口约万。
由于其传统旅游业在20世纪90年代受到一系列飓风冲击,该国政府开始建立主要通过因特网提供“远程”博彩服务的赌博业,作为该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安提瓜是世界上提供网络赌博最活跃的国家之一,该行业大约1/4的服务是由设在安提瓜的网络公司提供。
WTO与NAFTA争端解决机制之_省略_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借鉴意义_秦建荣

第二款同时规定 谅解 附录 2 所列特殊或附加规 则和程序可以优先于一般规则和程序适用 , 但这些 特殊或附加规则和程序只是对一般规则和程序的 补充 , 只能在例外情况下得以适用 , 并不足以构成 独立的争 端解决 , 因 此, 具有高 度统一 性成为 了 WT O 争端解决机制的一大特征。 高度统一的争端解决机制被认为是 WT O 对 GAT T 的重大改进之一。 巴尔干化 现象严重是 GAT T 争端解决机制的主要弊端之一 , 除了总协定 第 22 条和 23 条有关争端解决的基本法律规定之 外, 各回合达成的协定都规定了各自的争端解决条 款, 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和协调 , 相当于多套 机制并存 , 从而造成了管辖权冲突或机制选择的混 乱。 WT O 争端解决机制的统一 对于提高争端解 决的效率和加强各争端解决程序之间的协调, 无疑 具有积极的意义。 [ 4] P133 尤其是在某一特定争议涉 及多个 WT O 协议时, 不会因多个争端解决机制竞 相适用而产生相互冲突的问题, 从而大大提高了案 件处理效率。但任何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 , WT O 争端解决机制的高度统一也带来了体制僵化、 缺乏 灵活性等缺陷。WT O 协议涵盖了货物贸易、 服务 贸易、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投资措施等 众多领域 , 由此而产生的争端必然是复杂多样的 , 千篇一律地适用统一的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显然 难以适应复杂争端解决的需要, 即使存在着附件二 所列的特殊和附加规则和程序可以优先适用, 但这 些规定只涉及 9 个协定中的争端解决的个别环节 , 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该机制缺乏灵活性的问题。 NAFT A 的主协定和附属 协定根据争端 性质 的不同而分别设立了五套相互独立的争端解决机 制, 包括: 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的投资争端解决机 制、 反倾销与反补贴税争端解决机制、 环境争端解 决机制、 劳工争端解决机制以及用于解决上述争端 之外的其他争端的一般争端解决机制。这种区分 制的争端解决机制也就成为了 NAFT A 争端解决 机制区别于 WT O 争端解决机制的最显著特征。 一方面, NAFT A 区分制的争端解决机制在灵 活性方面明显优于 WT O 争端解决机制, 因为它可 以针对不同争端解决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则和程 序。例如, 在投资、 反倾销与反补贴的程序中, 强 调由司法性较强的专家组裁决, 而在政府间争 端和劳工、 环境等问题上更强 调磋商这种政 治方 [ 5] 法 ; 此外, 在争端解决期限、 仲裁专家组的专家 人选等 方面的规 定也能因 争端 而异, 如, NAAEC 就明确规定专家组名册中可以包括在环境法或者 环境 执法 方 面有 专 长或 经 验的 专家 成 员, 而 在 WT O 体制下专家组成员的构成统一适用 DSU 第 8 条第 1 款的规定, 并不特别强调专家的法学素养 和技术背景, 使得专家在处理知识产权和环境等专 [ 6] 门性法律问题时往 往显得 底气不足 。 另 一方 面, 由于 NAFT A 内部多套机制并存, 并且缺乏相 应的解决彼此冲突的条款, 不利于相互之间的协调 统一 , 当一个争端涉及多个领域时, 就会出现选择 59
WTO争端解决案例分析ppt课件

这里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实际上这里的专家报告在03年的12月才被美国真正执行,
从报告得出的3月到12月的9个月时间事实上远远超出了90天的范围。很明显的可
以看出美国在尽量的拖延时间。
4
本案表面上看是美国为保护本国钢铁产业所进行的非关税贸 易壁垒,事实上还有另一个原因是政治顶层的人物为了巩固自身 政治地位所引发的一场争端。钢铁工业是美国的传统支柱产业, 但过去五年来则十分艰难。美国钢铁业把这一切归咎于进口钢材 的大量涌入,因此一再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钢铁业是历届美 国政府稳定民心、拉取选票的传统政治手段。
13
WTO争端解决机制基本程序
1.磋商:1999年1月26日,欧共体及其成员国(以下称为欧共体)要求与美国就美国1976 年版权法110(5)进行磋商。磋商历时30天。 2.设立专家小组:1999年4月15日,欧共体要求设立专家组,欧共体指控美国1976年版 权法110(5)违反了TRIPs第13条。1999年5月26日,争端解决机构设立了专家组,澳大利 亚、巴西、加拿大、日本和瑞士保留第三方的权利。 1999年8月6日,专家组组成, 成员包括Carmen Luz Guarda,Ian F.Sheppard和Arumugamangalam V.Ganesan。 成立专家小组的申请时间:30-50天(需要两次申请,因为美国可以否决第一次申请)。 美国队专家组成员提出疑义:30天。 3.提出裁决报告:案例中说。争端方对提供的信息作出了评论,专家组报告于2000年6 月15日发布。其中经历了14个月,远远超过9个月的规定。 此案中争端方对专家组的报告没有提出上诉。 4.专家报告的执行:解决争端机构通过专家小组或上诉机构的报告后,当事各方应予 执行。本案例执行期为90天。
正式成立。随后,巴西、加拿大、智利、欧盟和韩国作为第三方参加了专家组程序,
WTO争端解决机制与全球贸易治理

WTO争端解决机制与全球贸易治理作为一个多边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积极致力于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和合作。
然而,由于国际贸易涉及众多成员国的利益冲突和竞争,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存在成为维护贸易体制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重点探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运作方式、重要性以及其对全球贸易治理的影响。
一、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运作方式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一套被成员国共同接受和遵守的法律程序,用于解决国际贸易争端。
该机制的运作流程包括申诉、协商、专家组审议以及追踪执行。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任何成员国若认为其他成员国的贸易政策违反了WTO规则,可以向WTO秘书处递交申诉,并提供相关证据。
接下来,双方成员国将进行协商,试图自行解决争端。
若在60天的协商期限内双方未能解决争端,申诉方国家可以请求WTO成立专家组来进一步审议案件。
专家组将组成由专家组成员组成的小组,并根据相关法规和争端双方的陈述评估案件。
专家组审议期一般为6-9个月。
最后,WTO争端解决机构颁布最终裁决,并监督争端案件的执行。
二、WTO争端解决机制的重要性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于全球贸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制执行规则:WTO争端解决机制提供了一套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国际贸易规则。
通过解决争端案件,WTO确保各成员国遵守规则并公平竞争,防止贸易歧视和贸易壁垒的出现,促进全球贸易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 维护公平竞争:争端解决机制保护了成员国利益的平等和公平。
它提供了一个独立公正的法律程序,确保所有争端双方都有平等的机会进行申诉,并通过专家组审议来评估案件。
这有助于减少成员国之间的争端,促进国际贸易关系的稳定。
3. 加强贸易体制的透明度: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审议过程对于争端双方以及其他成员国都是透明的。
相关文件和报告将公开发布,以便成员国和其他政府和企业了解争端案件的情况。
这有助于确保贸易政策的透明度和一致性。
三、WTO争端解决机制对全球贸易治理的影响WTO争端解决机制在全球贸易治理中具有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友好合作:争端解决机制通过提供一个公正的法律程序,帮助成员国解决贸易争端,促进友好合作。
wto案例分析

wto案例分析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案例分析中,我们通常会关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Dispute Settlement Body, DSB)所处理的案件。
这些案件涉及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WTO通过其争端解决机构来裁决这些问题,以确保全球贸易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以下是对一个假设的WTO案例的分析。
案例背景假设案例涉及两个WTO成员国,国家A和国家B。
国家A指控国家B实施了不公平的贸易壁垒,具体表现为对国家A的出口商品征收了过高的关税。
国家A认为这种措施违反了WTO的相关规定,并请求WTO进行调查。
案件提交国家A首先向WTO提交了正式的投诉,详细说明了其认为国家B违反的具体WTO协议条款。
随后,WTO的争端解决机构成立了一个专家组(Panel),由来自不同成员国的贸易专家组成,负责审理此案。
专家组审理专家组在审理过程中,会对双方提交的证据和论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专家组还会举行听证会,允许双方陈述自己的观点,并有机会对对方的论点进行反驳。
此外,专家组还会考虑WTO的相关协议和先前的案例裁决,以确保裁决的一致性和合法性。
裁决结果经过数月的审理,专家组最终做出了裁决。
专家组认为国家B的关税措施确实违反了WTO的相关规定,并建议国家B立即采取措施,调整其关税政策,以符合WTO的要求。
上诉阶段如果国家B对专家组的裁决不满意,它可以向WTO的上诉机构(Appellate Body)提起上诉。
上诉机构将对专家组的裁决进行复审,但仅限于法律问题和法律解释。
上诉机构的裁决是最终的,对所有WTO 成员国都具有约束力。
执行和监督一旦裁决生效,国家B有义务遵守WTO的裁决,调整其贸易政策。
WTO的争端解决机构会监督执行过程,确保裁决得到妥善执行。
如果国家B 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执行裁决,国家A可以要求WTO授权采取报复性措施,如对国家B的商品征收额外关税。
案例影响此案例的裁决不仅对当事双方有直接影响,也可能对全球贸易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WTO争端解决程序解析及利用

●经济法规一、WTO的争端解决机构WTO的争端解决机构即DSB实际上是WTO总理事会在行使争端解决机构职责时的称谓,基本上可以说两者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在实施不同职能时身份不同。
但DSB设有自己的主席、具体工作人员和工作程序等。
DSB内部解决争端的具体职能部门主要是专家组和上诉机构。
专家组是解决争端实体问题的主要机构,由它对有关争端做出裁决(被称为专家组报告)。
专家组都是临时性的,一案一设,争端解决后专家组即行解散。
与专家组不同,上诉机构即SAB是常设的。
它由任期4年的7人组成,他们轮流工作,任何一件上诉案件将由其中的3人审理。
二、WTO的争端解决程序(一)起诉WTO成员之间发生贸易争端,且未能通过协商解决时,一方即可向DSB请求设立专家组,实际上就是向DSB起诉。
随后,专家组应迅速设立,除非DSB所有成员(实际上也就是WTO所有成员)一致反对设立专家组。
事实上,DSB所有成员一致反对设立专家组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至少起诉方会赞成设立专家组。
这就是意味着,只要一个成员方起诉,DSB几乎一定会受理。
(二)审理专家组应在听取争端各方意见、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其他成员方(即第三方)意见、进行调查后提出专家组报告,该报告实际上就是专家组做出的裁决。
报告应首先提交给当事各方,3周后提交给WTO所有成员方。
此后60天内,如果各当事方均没有提出上诉,则该报告应提交DSB讨论通过。
除非DSB全体成员一致拒绝通过该报告,则该报告即获通过。
这一程序使得专家组报告等于自动通过。
报告被通过后,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各当事方必须执行。
(三)上诉争端当事方如果对专家组报告有异议,可以向DSB上诉机构提出上诉。
上诉机构不审查事实问题,仅审查专家组报告涉及的法律问题及专家组所作的法律解释。
上诉机构可维持、修改或撤销专家组的法律调查结果和结论。
上诉机构审查的时间一般为60天,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90天。
在审查结束后,应即向DSB提交其报告。
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适用

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适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跨国贸易的纷争与争端也随之而来。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贸易规则制定和执行组织,WTO旨在促进自由和公平的贸易环境,同时为全球贸易争端的解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制——争端解决机制。
然而,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适用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争端解决机制是基于WTO成立后制定的《DSU》(即《关于争端解决机制的了解》,以下简称DSU)的法律规范进行实施的。
《DSU》的主要原则是依据国际法和WTO规则解决争端,并保障贸易自由和公平原则。
在争端解决机制中,有三个阶段:咨询、专家组和上诉机构。
其最终结论及建议对各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
争端解决机制对全球贸易的和平发展和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在其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争论和问题。
以下就三个争议案例进行探讨:1. “美国钢铁案”(US – Steel Safeguards)该案是历史上仅次于“香港纺织品与服装套餐”案的最重要的WTO外交冲突之一。
2002年,美国政府决定征收钢铁进口商品的保护关税,虽然该行为在国际上属于正当的安全保障措施,但是却违反了WTO的规则。
同时,该行为引发了加拿大、欧盟、日本和中国等多个国家的贸易争端。
最后,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美国政府最终取消了该措施,并在贸易争端方面受到了惩罚。
2. “欧洲香蕉案”(EC – Bananas)该案涉及欧盟对进口香蕉的规则。
1993年,欧盟发布了新的香蕉市场组织,对进口香蕉规定了严格的贸易配额。
然而,这一行为在WTO规则下被认为是歧视性的,涉及法律歧视和市场限制等问题。
最终,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推进下,欧盟被迫取消了该规则,实行较为开放的香蕉市场。
3. “中国出口限制案”(China – Export Restrictions)该案涉及中国对稀土和其他一些物质出口的限制。
此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贸易措施,控制稀土和其他一些物质的出口,以确保这些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反倾销与WTO争端解决机制 ——兼评中国对欧洲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的反倾销案

反倾销与WTO争端解决机制——兼评中国对欧洲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的反倾销案作者:任明建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3年第7期任明建上海大学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2001 年加入WTO 后,中国对外贸易总量持续增长。
现代经济、产业的发展互动性更强,趋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自由化使得各国对于国内和国际贸易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对外贸易中的倾销与反倾销作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令各国商务、贸易主管机构以及企业界、高等院校等无法回避。
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作为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一种方式,因其具有统一性、强制性、高效率,以及独特的程序机制等的特点,而在国际贸易救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案情简介欧洲X 射线安全检查设备在国内的销售,引起了国内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产业的关注,察觉到此设备有在国内倾销的嫌疑,2009年8月28日,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国内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产业向国家商务部正式提交针对此产品的反倾销调查申请,请求国家商务部展开反倾销调查。
2010 年6 月9 日,商务部经过调查,将本案初裁报告对外予以公布:认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X 射线安全检查设备在我国国内存在倾销,以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中国国内X 射线安全检查设备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并且本案关于安全检查设备的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X 射线安全检查设备采用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其中确定对史密斯海曼有限公司(德国)(SmithsHeimann Gmbh)和其他欧盟公司(All others)征收的保证金比率分别为48.20%和71.80%。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国内X 射线安全检查设备产业,对于商务部的初裁公告比较支持,请求调查机关能够尽快发布终裁报告,从而有力回击欧盟企业的倾销行为,保护国内产业利益。
但由于案情复杂,商务部延长了本案的调查期限。
2011 年1 月23日,经过再次调查,商务部对外发布此案的终裁结果,即自2011年1 月23 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X 射线安全检查设备征收5 年33.5%至71.8%不等的反倾销税。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补偿问题研究——基于若干案例的视角的开题报告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补偿问题研究——基于若干
案例的视角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世界各国进行国际贸易纠纷解决的重要机构。
在争端解决的过程中,补偿作为一种解决方案,既可以是国际贸易秩序维护的手段,也可以是调解双方利益的重要方式。
然而,补偿问题在实际中产生的争议逐年增多,导致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质疑不断增加。
因此,对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补偿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若干案例的分析,探究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补偿问题,包括补偿的种类、补偿的计算方式、补偿的实际执行情况等,旨在进一步深入了解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运作以及改进方案。
三、研究内容
1.补偿的种类及区别比较
2.补偿的计算方式及其实际应用过程
3.补偿的实际执行情况
4.存在的问题及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启示
四、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使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
根据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主要补偿案例,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论述和总结分析。
同时,通过WTO官方文件以及相关文献资料,以补充案例实例中不足之处。
五、研究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补偿问题,为WTO 争端解决机制的改善和调整提出一些建议。
同时,对于企业在国际贸易往来中未来的谈判和合同落地过程中对补偿问题的处理,也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技术性国际争端解决的_全球行政法_省略_路_基于WTO食品安全案例的分析_龚向前.caj

技术性国际争端解决的“全球行政法”思路———基于WTO 食品安全案例的分析龚向前*[内容摘要]“全球行政法”的思路开始渗透到国际争端解决实践之中。
对于食品安全之类技术性案件,WTO 准司法机制日益重视程序性方法、双边协商和非政府渠道在解决争端中的作用;SPS 委员会作为“全球行政法的引擎”提供了争端解决的专家治理路径。
WTO 食品安全争端解决的“全球行政法”思路既有重要意义也存在局限性,须与国际争端解决的法治化路径相互补充。
我国应提高多元化应对技术性国际争端的能力。
[关键词]国际争端解决国际法全球行政法WTO 食品安全一、引论相对于统治(government )、管理等由上而下的支配模式,治理(governance )代表个体与跨机构间,透过自我规范、合作、持续互动与协调的过程,并在多元参与、多方互动的情形下,由下而上地达到更高目标。
同样,针对环境、健康、食品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带来的挑战,人们提出了“全球治理”的各种替代方案。
较为典型的大致有两种:其一是坚持传统的以国家为中心的“自由国际主义”模式,集中于通过国际条约来协调国家间关系。
相应地,也强调由政府间组织及国际司法机构来协调国际事务,促进国际争端解决的法治化;其二是所谓“新中世纪主义”学派,重视由非政府组织和各种跨政府“专家网络”来运行和解释国际法,认为全球治理也是一种“规制”(regulation )和“行政”,从而也探寻处理国际事务并解决纠纷的“管理主义”(managerialism )进路。
后者体现在欧美学界近年来提出的“全球行政法”进路:“由机制、原则、常规组成,且有助于社会理解的领域,特别是通过确保它们符合透明、参与、理性决策和合法性的充分标准,以及提供对它们制定的规则和决议的有效审查,从而推进或者影响全球行政机构的负责性(accountability )。
”〔1〕与此相呼应,国际争端解决机构越来越·法学论坛·*〔1〕龚向前,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运用与完善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运用与完善摘要:WTO争端解决机制是WTO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多边贸易机制的支柱。
WTO关于争端解决机制规定了适用于乌拉圭回合各项协议下可能产生的争端的一套统一规则,它兼具国际仲裁体制和国际司法或准司法体制的某些特点,集合各种政治、法律方法的全新综合性争端解决机制。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运用在非歧视待遇、反倾销与反补贴、知识产权。
在这个机制运行的十几年中,在上诉程序、证明问题、报复制度、发展中国家负担和强权政治等问题中存在许多要完善了环节。
所以只有在这些存在问题的方面进行有效的对策才可能使该机制更好的服务于WTO.关键词:WTO争端解决机制运用缺陷对策1争端机制的概论WTO介绍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is the only glob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dealing with the rules of trade between nations. At its heart are the WTO agreements, negotiated and signed by the bulk o f the world’s trading nations and ratified in their parliaments. The goal is to help producers of goods and services, exporters, and importers conduct their business.1.1争端机制的建立WTO关于争端解决的最基本的法律文件是:《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附件二《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Understanding on Rules and Procedures Governing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论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_廖诗评

根据《布莱克法律词典》的界定,管辖权指的是“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事所行使的普遍性权力,法院判决案件或者作出决定的权力,政治权力或者司法权力发生作用的地域范围,政治权力分支或司法权力分支发生作用的地域范围”[1]。
为了实施国际法规则,各国和国际组织建立了许多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以处理国际法律争端。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管辖权的核心含义与管辖权的上述界定并无太大差异,主要指的是国际争端机构解决争端的能力或者资格。
具体而言,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是否有权审查争议,是否有权指示临时措施,是否有权对裁决进行复核等,都属于管辖权的范围。
在这些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之中,有些机制具有司法性质(如国际法院),有些具有准司法性质(如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有些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端(如常设国际仲裁院),有些则只是作出无强制约束力的建议(如各类条约监督机构)。
由于国际法立法主体多元化和国际司法机构的扩散化,不同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在实践中可能会对同一个或同一类案件同时行使管辖权,进而导致不同机构对相同或相似案件作出不同的判决,这对国际法治建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一、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管辖权冲突的表现形式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数量众多,涉及领域广泛。
从机构职能角度看,可以将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分为普遍性争端解决机制和专业性争端解决机制。
前者处理国际社会中一般意义上的法律争端,如国际法院;后者则处理特定领域中的法律争端,如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庭。
从机构的地域性来划分,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可以划分为全球性争端解决机制和区域性争端解决机制。
这些不同类型机制的管辖权之间都有可能发生冲突,以下仅择要述之。
(一)全球普遍性争端解决机制管辖权之间的冲突相比于区域性和专门性争端解决机制,全球普遍性争端解决机制的数量不多,常设国际法院(Permanent Court of International Justice,以下简称PCIJ)、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论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廖诗评李若楠(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摘要:由于国际法不成体系,不同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管辖权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
第一章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评述 1.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化特征更加 明显。 2.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具有高度的统一 性。 3.强化了多边体制。 4.从WTO争端解决机制运行的情况看,世界贸 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日益赢得尊重。
返回本章节目录
第二节 WTO争端解决机构 的法律适用问题
一、WTO争端解决机制产生的背景 二、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WTO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范围 (二)参与争端解决的机构 1.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DSB) 2.专家组(panel) 3.上诉机构(Appellate Body) 4.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secretariat) 5.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Director General)
第九编 国际经济贸易争端 解决的法律制度 第一章 WTO争端解决机制 的法律问题
第一节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运作程序 第二节 WTO争端解决机构的法律适用问题 第三节 执行审查程序与贸易报复程序 的冲突问题 第四节 WTO争端解决机制面临的法律挑战
返回总章目录
第一节 WTO争端解决机制 的运作程序
返回本章节目录
四、法律适用问题的小结 WTO争端解决机构适用的法律渊源的顺序: ①WTO涵盖协定; ②DSB通过的上诉机构报告; ③DSB通过的专家组报告; ④国际习惯; ⑤一般法律原则; ⑥公法学家学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性国际争端解决的“全球行政法”思路———基于WTO 食品安全案例的分析龚向前*[内容摘要]“全球行政法”的思路开始渗透到国际争端解决实践之中。
对于食品安全之类技术性案件,WTO 准司法机制日益重视程序性方法、双边协商和非政府渠道在解决争端中的作用;SPS 委员会作为“全球行政法的引擎”提供了争端解决的专家治理路径。
WTO 食品安全争端解决的“全球行政法”思路既有重要意义也存在局限性,须与国际争端解决的法治化路径相互补充。
我国应提高多元化应对技术性国际争端的能力。
[关键词]国际争端解决国际法全球行政法WTO 食品安全一、引论相对于统治(government )、管理等由上而下的支配模式,治理(governance )代表个体与跨机构间,透过自我规范、合作、持续互动与协调的过程,并在多元参与、多方互动的情形下,由下而上地达到更高目标。
同样,针对环境、健康、食品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带来的挑战,人们提出了“全球治理”的各种替代方案。
较为典型的大致有两种:其一是坚持传统的以国家为中心的“自由国际主义”模式,集中于通过国际条约来协调国家间关系。
相应地,也强调由政府间组织及国际司法机构来协调国际事务,促进国际争端解决的法治化;其二是所谓“新中世纪主义”学派,重视由非政府组织和各种跨政府“专家网络”来运行和解释国际法,认为全球治理也是一种“规制”(regulation )和“行政”,从而也探寻处理国际事务并解决纠纷的“管理主义”(managerialism )进路。
后者体现在欧美学界近年来提出的“全球行政法”进路:“由机制、原则、常规组成,且有助于社会理解的领域,特别是通过确保它们符合透明、参与、理性决策和合法性的充分标准,以及提供对它们制定的规则和决议的有效审查,从而推进或者影响全球行政机构的负责性(accountability )。
”〔1〕与此相呼应,国际争端解决机构越来越·法学论坛·*〔1〕龚向前,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Kingsbury ,Krisch and Stewart ,the Emergence of Global Administrative Law ,68L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15,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总第86期)强调对程序合法性的判断,重新重视对话和磋商作为解决分歧的途径,且纳入非政府组织和跨政府的专家网络来参与国际事务协调;国际法则被理解为“一种特定价值、利益和偏好”的决策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哈贝马斯所说的“沟通理性”。
〔2〕这种“全球行政法”的思路在晚近WTO食品安全争端解决实践中得到较充分的体现。
作为全球治理的难点问题之一,食品安全不仅关乎各国政治、经济利益,涉及科技方面的复杂性问题,也体现出多元文化的碰撞。
而WTO《食品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适用协定》(以下简称SPS协定)给各成员方的食品安全规制机构施加了透明化、信息通报等多项程序性义务。
因此,在许多情况下,WTO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也可视作对国内食品规制程序的审查,其目标是促进全球范围内食品安全规制的“负责性”。
然而,“全球行政法”的进路究竟在解决食品安全之类技术性国际争端中能发挥多大作用?为此,本文将结合WTO“激素牛肉案”、“禽产品案”等影响较大的案例,揭示国际争端解决实践中“全球行政法”思路的特征及其限度。
二、WTO准司法机制中食品安全争端解决的“全球行政法”因素(一)“程序性”方式替代实质性判断传统的国际法律争端主要带来规则解释的难题。
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国际争端解决机构则经常面对技术性争议。
在最近的“乌拉圭河岸造纸厂案”中,国际法院(ICJ)对科学不确定性的处理再度引起讨论。
诚然,国际司法机构不可能充当“全能法庭”,尤其在解决有关环境、健康和食品安全之类的技术性争议上存在困境。
同样,WTO尽管拥有堪称“迈向国际贸易法院”的准司法机制,但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成员主要是贸易法专家,对技术性争议只能在审理过程中咨询专业人士。
虽然从已提交WTO的食品安全争端来看,在科学证据上并非极为复杂,但不可否认的是,针对转基因、激素之类不确定风险采取措施时,WTO争端解决机构自身的科学判断和文化观念或多或少会影响其裁决结果。
本来,WTO争端解决机构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权威性体现于,它对成员国的规制措施采用较严格的“客观审查”(objective review)标准。
例如,在第一次“牛肉激素案”中,上诉机构认为,专家小组不限于审查利害关系方在国内调查中提交的证据,而可采取其他调查步骤或自己寻找证据和科学意见。
然而,上诉机构在第二次“牛肉激素案”中却裁定,专家小组的审查权不是确定WTO成员进行的风险评估是否正确,而是判断该风险评估是否为一致的推理和可接受的科学证据所支持;科学专家的作用也限于帮助其确定食品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以下简称SPS措施)的科学基础,判断成员方基于该风险评估的推理是否客观、一致,但不是依据这些专家自身的风险评估来做出结论。
显然,WTO上诉机构驳回了专家小组对科学问题的实质性裁量,避免自身对食品安全风险作出判断。
可以说,这一细微差异的“司法态势”,体现了WTO争端解决的“全球行政法”进路,在面临有争议的技术规制上,WTO开始通过确定风险评估中的程序性要求,来重新分配证据责任和做出合法性判断,〔2〕即人们通过理性的商谈和讨论去协调行动、解决问题或处理冲突,而相互攻讦、贸易报复和战争则是其反面。
参见陈弘毅:《从哈贝马斯的哲学看现代性与现代法治》,载高鸿钧编:《清华法治论衡》(第3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以“程序性”方式取代实质性判断,从而鼓励各国通过遵守SPS协定风险评估和科学推理的程序规则。
然而,WTO这种回避实质性审查的程序法思维并非必然能促进它所声称的“负责性”。
“强势者总能穿越正当程序的形式步骤,而不考虑受影响方的观点。
”〔3〕可见,规制方履行了程序性义务并不必然代表其食品安全措施的负责性,在面临不确定性风险时尤其如此。
在欧盟等成员极力推动下,WTO似乎有不断顺从各成员国国内决策的倾向。
例如,欧盟多次提出,WTO《反倾销协定》第17.6条之“适当顺从”标准可推广至食品安全领域。
对于专家小组提出的“关键集结”标准,即“质疑以往知识基本概念和证据充分性”须有大量的新证据,上诉机构认为,“只要新的证据来自合格和受尊重的渠道”。
〔4〕(二)双边协商与强制裁决相结合通常,国际争端解决的政治方法优点在于程序灵活,能避免对当事国主权和国际声誉的“输赢情势”,但其致命弱点是争端解决依赖于当事国各方的协商和同意,最终可能取决于各方的实力而非是非曲直。
相比这种“实力取向”的争端解决路径,“规则导向”的方法则依据是非曲直而非争端各方的实力来确定结果。
但是,它在促进国际关系规则的统一性和可预见性时,也有灵活性不足、耗时费力之虞。
基于两种方法优势互补的思路,WTO准司法机制较好地体现了自力救济和法治主义并重的原则,即磋商“作为司法程序必经的第一步”,但不影响诉权。
〔5〕其最终目的不是对错判断或惩罚违反行为,而是寻求争端各方都能接受的妥善解决争端的调和办法,实现利益平衡与共赢。
杰克逊教授认为:“规则导向不同于法治,它意味着较少严格遵守‘规则’,包括规则方式上的某种似乎调和现实的流动性(当它容纳了一些交易和协商时特别如此)。
”〔6〕在实践中,WTO还发掘出一些互动性因素,包括GATT第20条及SPS协定中给出理由和透明度义务。
例如,如果某一食品安全规制方拒绝以给出理由与透明度的方式,与食品出口方进行善意的规制商讨,则可裁定前者未能履行其SPS协定要求的风险评估义务。
其中暗含的逻辑是,当规制方不愿意协商或没有考虑到受影响的贸易伙伴(出口方)的利益时,不会进行有意义的、合乎规则的风险评估。
WTO争端解决程序的关键不仅是使当事各方在法庭相互进攻,而且要为各方提供规制协商的论坛,从而避免它们陷入政治对立扩大的零和博弈。
例如,围绕“禽产品案”的双边协商,确实促成了中美两国食品安全规制的改进和透明化。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2007底达成的《食品和饲料安全协议》。
其中,我国做出了同意美国在京设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让步。
即使最后“对簿公堂”,中美双方的对话一直也没有终止。
既然WTO争端解决机构提供的答案无法平息各方对于技术性问题的争论,就通过建设性的对话探寻解决办法,以相互磋商来进行辩证讨论,从而缓和各方不必要的紧张关系。
龚向前技术性国际争端解决的“全球行政法”思路〔3〕〔4〕〔5〕〔6〕B.S.Chimni,Co-option and Resistance:Two Faces of Global Administrative Law,37New York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cy799(2005).Michael M.Du,Standard of Review under SPS Agreement after EC-Hormones II,International&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2010,59(2),441-459.赵维田:《WTO的司法机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John H.Jackson,Global 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1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1,1-当然,这种“全球行政法”模式也会给不同规制立场预留宽容或承认的空间,为欧盟等发达国家不断提高保护水平和食品安全标准打开大门。
诚然,如果食品安全规制方拒绝进行善意的协商,如给出理由和增加透明性,则WTO可认定其未能履行SPS协定规定的风险评估等义务。
然而,我们并不能进一步推定,“如果某一规制成员严肃地与受到负面影响的成员进行了对话和协商,则法庭应裁决其履行了相关的程序义务,从而卸下了举证责任,即便这一对话没有任何实质结果。
”〔7〕在相互冲突和矛盾的意见中,最终仍需要强制性裁决。
(三)非政府渠道的纳入市民社会的崛起乃是全球社会变革的趋势。
因此,非政府渠道参与政府间争端解决,也成为“全球行政法”思路的重要方面。
对于涉及技术问题和大众利益的食品安全争端来说,产业联盟、NGO等非政府渠道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尤其有重要意义。
从“激素牛肉案”到“海虾案”,非政府组织的影响越来越深入。
例如,在“激素牛肉案”中,来自美国的非政府组织“Public Citizen”向WTO专家小组提交了反对本国政府立场的法庭之友陈述,但遭到专家小组的拒绝。
而在“海虾案”中,WTO在向非政府组织开放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上诉机构裁定,接受NGO提交的未寻求的信息资料并不违反WTO《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的规定,专家小组以此为由拒绝接受这些信息资料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