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___,故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3)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诗经·子衿》) (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7)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8)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9)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10)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大自然的语言》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
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B .《恐龙无处不在》指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C .《大雁归来》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这种写法不单纯
是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D .《时间的脚印》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
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有偏离主旨之嫌。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6分)
在中国文学群星璀c àn 的天空,有多少颗特别耀眼的明星?如果不分先后,全部交由民众海选,能选得到那位行吟于江风草泽、孤高离群、悯.人怀远的屈原吧?也能选得到那位僻居荒村、守志安贫、洁净 的陶渊明吧?还能选得到那位身历酷刑、笔力千钧、凝练 的司马迁吧?当然,也能选到那位飞与巨鸟、舞共迷蝶、神思 的庄子了。

“远”,
是一种境界。

他们被官场放逐,却被文学请回;他们退出污浊黑暗的官场,却登上文学的大雅殿堂。

这不是文学的悲哀,就是文学的高贵。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璀càn ()悯.人怀远()
(2)在上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A.深远淡远玄远 B.玄远淡远深远
C.深远玄远淡远 D.淡远深远玄远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5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
起,渲染气氛。

C
人的强烈感情。

D.
5
分)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16分)
怡然自乐。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
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
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
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 ún ):确实。

④浣:洗衣。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悉.如外人(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___) (3)余顾.而慕之(_________)(4)偶舍.骑步行(___________) 7.与【乙】文“盖江北之俗”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D .何陋之有 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自恨不如远甚也。

9.【甲】【乙】两段文字都展现了一种怎样的生活图景,作者在表现这种生活图景时又有何不同?(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22分)
五月艾香 叶剑秀
①五月,是个吉祥的月份,也是艾香恣情的季节。

②艾草,这种略显俗气的野生植物,有着独特的气韵,在人们的血脉里流淌了数千年,可谓摇曳生姿、慰藉生灵。

每年
惊蛰前后,艾芽破土拱出,顶开头上厚实的沃土,开始迎接春风的洗礼。

艾草的嫩苗为绿色,半月后呈灰白色。

叶片椭圆,形似玉指伸展,饱满莹润。

月余时间便长成了,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沟坎河畔、房前屋后、路旁荒郊,随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一丛丛,一簇簇,挤挤扛扛、争相拔节。

③艾草的素幽清香,一直氤氲在遥远的记忆里,并牢固地生长在每位故乡人的心头上。

④祖先的文字里,早已把艾草与人的生命连在一起。

据《本草钢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岁时广记》中记载:“艾草能灸百病。

一名冰台,一名医草,生田野,叶背苗短者为佳。

五月五日采曝干作煎。

勿令见风,经久方可用。

"《孟子》亦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据说扁鹊、华佗针灸病人时,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病者的穴道,可见用陈艾灸病,效果甚优。

⑤艾草是一种最早与人类肌肤相亲的植物。

出生三天的婴
儿,用艾草熬水洗浴,据说可以祛瘴气禳胎毒、避瘟驱邪。

原本弱小的生命,经受人生的这第一次洗礼,一生茁壮少疾。

若家中的老人患有眼疾,用五月带露的艾草在锅里煮沸后温熏洗,不几日眼睛便觉清凉舒适,疲倦与模糊也烟消云散。

除了药用,艾草还可食用。

艾草煮鸡蛋,清香可口,有清火消炎之功效;风寒感冒,用晒干的艾叶熬茶,连续喝上几天,感冒便不日而愈;在缺医少药、囊中羞涩的年代,正是这种野生野长的草科植物为人们除病去灾,成为寻常人家生活中的必备之物。

⑥经世流年,岁月如歌,乡下人与艾草的不渝情感,演绎成亘古不变的风俗,延续至今。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

⑦这一天人们要上山采艾草,回来插于门楣,就像贴上一道灵符,趋利避害、招纳百福。

这一插,就是上千年。

那一束束斜插在檐下的艾草,卷起暗绿的叶子,露出银白的叶背,散发着草药味的清香,守护一方人平安,保佑一家人健康。

⑧神奇的功效赋予艾草一种独特的浪漫情怀。

《诗经》里有如是佳句:“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是多么缠绵热烈的爱意啊!想念挚爱的恋人,竟到了一日不見,如隔三年之境。

这思念里虽有艾浪漫的爱情象征。

唤。

故土和母亲的深深眷恋。

(选自《光明日报》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3分)A.《本草纲目》中曾记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B.艾草因为可食用,可药用,
C
D.文章题日为《五月艾香》,
11.本文写到了有关艾草的哪些内容?(5分)
12.结合语境,品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5分)
争相拔节。

13.作者在文末说: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的节日,更有对故土和母亲的深深眷恋”,请结合全文谈
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14.“五月五,是端午。

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本文第⑦段写到了端午童谣中插艾叶
的习俗,请你写一段关于端午“吃粽子”或“看龙舟”的文字。

(要求:字数不少于80字)(6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12分)
陕北这个沙漠可能快要改名成“森林”
①中国又要干成一件前无古人的事了,毛乌素沙漠快要被灭了。

②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因此榆林市也被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毛乌素沙漠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

降水较多(250~400毫米),有利于植物生长,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

③《光明日报》称,毛乌素沙漠是人造沙漠,它是人类贪欲的儿子,成形不过上千年的历史。

其大部在鄂尔多斯草原,并沙蚀陕西、宁夏一些邻近地区。

名城古镇陕北榆林,历史上曾被毛乌素沙漠逼得“三迁”。

近43000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是中国有名的八大沙漠之一,在现在的鄂尔多斯市域内有35000多平方公里,地理学上也称之为鄂尔多斯沙漠。

④1959年以来,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
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

到了21世纪初,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

80%的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黄河的年输沙量足足减少了四亿吨。

⑤据了解,在中国的沙漠中,毛乌素沙漠是降雨最多的。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又将毛乌素沙漠的降雨量同亚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近50个大大小小沙漠的降水量相比较,证明其也是目前世界各地沙漠中降雨量最多的,所以毛乌素沙漠就有了“世界沙漠最强的暴雨中心”称号。

⑥由于有良好的降水,许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

陕西榆林市在沙漠的腹地种植万亩以上的成片林地,建成了总长1500公里的4条大型防护林带,造林保存面积1629万亩,林草覆盖率由0.9%提高到25%。

全市境内860万亩流沙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实现了地区性的荒漠化逆转。

每年沙尘天气已由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20多天,减少到不足10天。

⑦这里诞生了无数植树英雄,比如榆林定边的石光银,他用20多年时间,在63公里长的沙漠边缘种下6公里宽的一个绿带——这个“人进沙退”的速度,相当于清末同治年间流沙侵蚀榆林城墙速度的两倍多。

⑧陕西全省森林覆盖率由28.8%提高到31%。

与1999年相比,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89万亩,沙化土地减少30万亩,
极重度,重度荒漠化面积减少1952万余亩。

20世纪60年代,榆林市郊半公里外就是寸草不生的流沙,而21世纪初50公里
以内基本上
...看不到流沙了。

在沙漠腹地,榆林市共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

⑨近些年来,榆林市先后投资上千亿元用于沙漠治理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许多当年的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

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

沙漠变绿洲这一“不可能”,在中国人民的努力下,变成了现实!
(选自《央视网新闻》)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毛乌素沙漠亦称鄂尔多斯沙漠,是中国有名的八大沙漠之一。

B.毛乌素沙漠治理,对控制水土流失、黄河输沙量都有重要意义。

C.陕西榆林市治沙成绩显著,已经实现了地区性的荒漠化逆转。

D.近年来,榆林市先后投资上千亿元全部用于沙漠治理,成效显著。

16.请说出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所使用的一种
..说明方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6分)
17
(3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10分)材料一
物质文化遗产又称为“有形文化遗产”物、历史建筑和人类文化遗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
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材料二
须符合下列6项标准中的1项或几项: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材料三 新华社最新消息,中国福建省鼓浪屿(
2017
年)
7月8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至此,中国已拥有52处世界遗产。

鼓浪屿是中国在全球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见证,具有显著的文化多样性特征和现代生活品质。

鼓浪屿的发展是体现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现代人居理念的独特示范。

鼓浪屿反映出中外多元文化在各个方面的广泛交流,它的发展清楚地记录了外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记录了从海外归来的闽南人民开展早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特点。

鼓浪屿独特的装饰风格建筑遗产记录了物质化的文化交融,形成东南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新建筑运动。

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地)遗产构成要素,包括51组代表性历史建筑及宅园、4组历史道路、7处代表性自然景观与2
处代表性文化遗迹,它们与岛上现存的900余栋历史风貌建筑,共同构成了鼓浪屿自然有机的空间结构和丰富的城市历史景观。

材料四 破坏物质文化遗产的因素
18.根据上述材料,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为传统表演艺术的京剧已被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B .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2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C .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地)遗产构成要素是岛上现存的900余栋历史风貌建筑。

D .城市建设中的过度开发,是物质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的非人为因素之一。

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鼓浪屿”因符合材料二中的2、4条标准,可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请结合材料二、三具体阐述鼓浪屿申遗成功的原因。

(3分)
20.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

作为厦门市民,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鼓浪屿这一物质文化遗产?请结合材料四说说你的建议。

(4分)
(六)名著阅读(5分)
2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3分)(1)《红星照耀中国》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
(2)《昆虫记》是美国作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科学巨著。

()
(3)《昆虫记》中,我们看到切叶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
制服敌人。

()
22.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艺术进行悉心指导。

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请说说《傅雷家书》的主要内容。

(2分)
三、写作(60分)
23.请以“小传”为题,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中任选一位,写一篇小传。

(60分)
写言行细节,使人物有血有肉,形象丰满;②不套作,
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答案】(1)君子好逑(2)微君之故(3)青青子衿(波撼岳阳城(5)天涯若比邻(6)
采菊东篱下(7)黑云压城城欲摧(8)城春草木深(9
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每空1 分,
句不给分)
2.【答案】D(2 分)
3.【答案】(1)璨mǐn(每空1 分)
(2)D(2 分)
(3)“就是”改为“而是”(2 分)
二、(一)4.【答案】D(3 分)
5.
公心中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2 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二)6.【答案】(1)全,都;(2)交错相通;(3)回头看;
(4)舍弃,放弃。

(每小题1 分) 7.【答案】B (3 分)
8.【答案】(1)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2 分)学科&

(2)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2 分)
9.【答案】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甲文的生活情景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乙文的生活情景则是作者出行中的所见所闻。

(5 分)
(三)10.【答案】C (3 分)
11.【答案】①文中写了艾草破土而出,恣情生长的情态;(1 分)②艾草在缺医少药、囊中羞涩的年代为人们除病去灾;(1 分)③艾草与寻常人家生活密切相关;(1 分)④端午插艾草的习俗延续至今;(1 分)⑤古人赋予艾草独特的浪漫情怀。

(1 分) 12.【答案】示例:此处作者使用了连续的叠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一丛丛、一簇簇”的叠词渲染了艾草遍地,繁盛茂密的样子。

“挤挤扛扛,争相拔节”又以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艾草生机勃勃的情态。

(5 分)
(四)13.【答案】示例:在作者笔下,艾草这种常见的野生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千百年来为人类造福,与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成了中国的独特习俗和文化符号。


到艾草,闻到艾香,自然就想起亲人和故乡,想起儿时熟悉亲切的一切。

所以,作者喜爱、想念艾草,实际也是表达了对故土和母亲的深深眷恋。

(3 分)
14.【答案】端午时“吃粽子”或“看龙舟”的习俗任选其一,可适当借鉴第⑦段,能写出端午“吃粽子”或“看龙舟”的特点即可。

(6 分) 15.【答案】D (3 分)
16.【答案】示例一: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石光银植树的速度与流沙侵蚀榆林城墙速度进行比较,突出强调石光银植树速度之快。

(6 分)
示例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石光银植树用时之长,成效之显著,事实清楚、明确,有很强的说服力。

(6 分) 17.【答案】不能删除。

“基本上”表程度,说明榆林市郊21 世纪初50 公里范围内很少有流沙,并不排除有少部分流沙的可能性;删除以后,就变成了完全没有流沙,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科学、严谨、准确的特点。

(3 分) (五)18.【答案】D (3 分)
19.【答案】符合第2 条标准的有:①鼓浪屿独特的建筑与景观,反映出中外多元文化在各个方面的广泛交流,它的发展清楚地记录了外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记录了从海外归来的闽南人民幵展早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特点。

②鼓浪屿独特的装饰风
格建筑遗产记录了物质化的文化交融,形成东南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新建筑运动。

符合第4 条标准的有:③鼓浪屿51 组代表性历史建筑及宅园、4 组历史道路、7 处代表性自然景观与2 处代表性文化遗迹,体现了19 世纪中叶至20 世纪中叶现代人居理念,是中国在全球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见证。

(3 分)
20.【答案】能结合材料四提建议,建议合理即可。

如旅游时不破坏文物,不乱扔垃圾等。

(4 分)
(六)21.【答案】(1)√(2)√(3)×(每小题1 分)22.【答案】(1)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2)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3)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

(2 分)
三、23.任何文章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写。

为此,首先必须占有大量的资料,然后认真地分析其特点,确定写作中心。

围绕中心选择与组织,不要面面俱到。

只有围绕主题来选择材料,其材料才有用,其作品才有灵魂。

千万注意避免出现以下情况:只是罗列材料,事无巨细,芝麻豆子摊一堆,没有一条线索来贯穿,也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

这样写小传是不成功的。

这些都是身边的人,只有写身边的事,才能有东西可写。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蒹葭》中用来表示所爱的姑娘与自己存在距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雎》) (3)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式微式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式微》)
(5)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拼音写词语。

(4分)
(1)蠢笨的企鹅,d ǎn qi è(________)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2)晴天又来xi āo sh ì(________)他的皮肤。

(3)它们都是大自然j īng qi ǎo ju é l ún (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品。

(4)大自然拿我去把qi ān sh ān w àn h è(________________)装点。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 .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
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开展”与“策划”互换)
B .有数据显示,随着生态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不断改进,
十堰的蓝天成了常态。

(删去“随着”)
C .当参加“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的体育明星来到我市,
受到了球迷的热烈欢迎。

(删除“当”)
D .为积极响应我市“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市五创
办、市环保局联合举行了以“践行文明之约,共享生态之美”为主题的公益。

(在句末加上“活动”)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
真实而荒谬
..的画面。

B.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
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
..思想的囚牢。

C.众目睽睽
....的世界杯足球赛在人们的期盼中拉开帷幕。

D.生活就像洋葱,你一层一层地揭开它,总有一层会让你
潸然泪下
....。

5.实践性活动。

(4分)
古诗·春天
(1)春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美文妙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写春的古诗句。

(2分)
(2)面对这大好春光,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对自己说几句鼓励的话吧,让自己的人生有目标,让这个春天更加美丽生动。

(2分)
二、阅读(46分)
(一)(9分)
韩魏公知北都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

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

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桌,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

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
..的一组是(
分)
A.表里无纤瑕可指./手指.不可屈伸
B.真绝.宝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且.将用之酌酒/年且.九十
D.物破亦自.有时/自.三峡七百里中
7.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然吏将伏地待罪
8
到什么待人的道理?(3分)
(二)(10分)
桃花源记
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
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
(1)阡陌交通..(________) (2)乃.不知有汉(________) (3)处处志.之(________)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
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B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人叹惋不已,从上
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的感慨。

C .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
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D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豁然
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三)(17分) 无法喊出的爸
①那次,我去外地出差。

一上火车,我的座位上居然坐着一个黑不溜秋的男人,闭着双眼,怀里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

孩子已经熟睡了,脸上的表情安详平静,丝毫没有因为车厢内的嘈杂和喧闹而受到影响。

②列车就要开动了,我还站在拥挤的过道上。

这时,从我身后挤来一位胖乎乎的女士,她低头看一下手里的车票,然后扯着男人嚷道:“起来,起来。

我的座位。

”男人被她一扯一嚷,赶紧揉揉眼睛,站了起来。

对面座位上一个中年人,也跟着站了起来,对男人说:“你抱着孩子坐吧。

”说完,他伸伸懒腰,离开座位。

我看到胖女士坐好了,她里面就是我的座位,我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