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运营人员介入轨道交通工程现场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运营人员介入轨道交通工程现场管

摘要:轨道交通运输具有高速、客流大的特点,对城市居民出行安全负有重
大责任。

一旦发生问题,这将对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这也将
对该市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的早期建设对未来线路运
营具有重要影响,运营商参与早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组织结构、工作机
制和工作计划等方面对过程干预规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设项目各阶段过程干
预的组织模式和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收集和处理轨道交通运营中干扰问题的
方法,为轨道交通运营单元地做好运营介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运营人员介入;现场管理
引言:轨道交通建设对各城市建设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相关轨道交
通单位不但受到市政府轨道交通的影响,同时还受到环境、事故等因素的影响,
不利的条件可能会严重影响轨道交通单位的工期,部分施工建设单位还有可能因
缺乏介入工程现场的经验,导致工期被延误、重新调整。

因此,运营单位相关人
员介入轨道交通工程现场管理成了轨道交通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一、运营人员轨道交通工程介入的目的
在中国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的初期,市政府通常会设立一个建设总部和
轨道交通公司,由建设和运营部门负责轨道交通项目相关建设和运营。

随着线网
规模的建立,运营部门的管理规模也逐步扩大,以广州地铁为代表,其在建设、
运营、开发、资源整合等方面建立了具有代表性的一体化模式;以北京地铁的专
业化管理体系为代表,其也形成独立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模式。

从轨道交通的生命周期来说,其项目建设和项目运营均为轨道交通的关键点,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

存在问题但尚未显示的建设项目,其在后期运营阶
段中将会暴露无遗,对运营服务质量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

此外,倘若部门人员
在进行新路线试运营过程中发现其线路存在问题,但相关工作人员并未及时上报,也未做出相应的纠正、整改,那么其他新线路的实施则会同样出现同种问题现象
的发生。

因此,在进行轨道交通新线路开发之前运营人员同样需要借鉴其他城市
的经验和教训。

运营单位派遣运营人员对项目进行介入可以有效地提升项目的运营经验和相
关的服务需求,以此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提升运营效率。

运营介入工程现
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一,掌握实际运营需要,确保运营设计合理、科学;二,
及时发现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修正,确保项目质量;三,及时掌握项目
工程中各设施质量及状态,保证运营各阶段顺利实施;四,与项目结合,设计合
理运营手段方案,对运营所需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合理规划设计。

二、运营人员轨道交通工程介入的必要性
根据丰富的铁路运输运营管理经验,运营现场参与者可从铁路运输组织、客
运服务、设备维护、行车环境等方面提出建议。

对工程现场的不足进行及时反馈、完善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方案,以此可以推动本市轨道交通运输的发展。

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同时涉及多个不同专业,包括通信、电力、建筑、线路等。

轨道交通施工过程情况复杂多变,某一部分的问题可能同时涉及多个专业领域,
因此需要各专业的专家、操作人员同时动工、参与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协同合作。

运营人员介入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可以作为传话筒,帮助专业人员及时传递、
交流相关信息,做好各专业的衔接工作,加强人员之间沟通、协调,为轨道交通
项目建设提供充分的运营保障。

三、运营人员介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运营人员介入滞后。

相关人员的介入时间主要以验收和接管阶段为主,对于其前期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缺乏建议。

第二,组织结构构建不合理。

无法提供充分的协调和有效的沟通渠道。

许多
城市轨道交通单位甚至没有形成组织,这使得运营介入形式化且无效。

第三,工作机制不完善。

一些轨道交通公司仅发布了指导方针,没有配套的
规章制度,介入工作无法顺利实施。

第四,工作内容不明确。

部分运营部门无法为运营人员介入工作创建标准的
工作流程,许多问题也无法得到及时反馈。

四、工程介入的管理
(一)现场介入时机
在轨道交通项目施工期间,从轨道铺设和车站设备安装开始,运营部将派遣
适当的人员到施工现场,配合施工管理部门的工程师,参与现场设备安装和调试,参加施工单位组织的与本工程施工有关的各种会议,提出操作意见,协助施工单
位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并为后续移交做好准备。

(二)对人员安全的把控
轨道交通建设现场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运营人员在介入之前要制定相
关的实施计划。

介入的主要人员应该选择在该方面具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且
人员流动要保持稳定,确保施工过程中介入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参与新线施工
的介入员必须严格遵守当地相关法规。

根据相关规定,介入员不得少于两人。

此外,根据我国相关立法,安全教育、现场介入申请和现场介入员批准要遵循同去
同回的原则,介入员不得单独行动。

运营人员应尽可能选择了解车站、轨道交通区域和其他情况的合格人员进行
现场通报,以便在项目介入期间提供现场信息。

现场介入之前运营部门都要指定
工作人员担任介入员和安全总监,并对现场介入员进行相关安全措施防护培训,
只有通过安全措施防护培训的人员才有资格担任介入员和安全总监,否则将对其
进行重新选择。

此外,还需要对介入员和安全总监说明:禁止新员工独自进入施
工现场。

(三)介入问题的反馈管理
现场问题:运营人员介入轨道交通工程现场后发现问题时,应立即向现场的
监理单位和相关责任人报告,相关监理单位应根据运营人员发现的问题做出及时
的修理和整改工作。

科室问题:现场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运营部部门的专业工程师、施工部分业主
代表(专业工程师)和监理单位共同进行讨论、整改解决。

部门问题:对于科室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运营部的问题专业管理部门(中心)
直接与公司施工部门(工程例会或其他形式)联系,协调解决。

分公司问题:运营公司问题专业管理部门通过协调仍无法解决的,将专业问
题进行整理,定期向公司施工管理部门下发工会单,或提交施工作业对接协调解决。

公司问题:如果施工和运营对接会协调失败,则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公司领
导汇报,由公司领导或由公司领导主持的施工和运营衔接会进行审查和决定。

(四)介入问题的处理管理
运营人员介入现场后倘若发现问题,应遵循谁发现谁解决的原则,与问题相
关单位及时协商处理发现的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若不是介入员所涉及的专业问题,介入员应及时向问题所属部门报告,并以问题为主与所属部门同步解决。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常遵守分级协调和逐级报告的原则。

各专业人员主动工作,逐级协调解决问题,严禁越级申报。

在公司监理和施工主管完成并确认所有现场
介入问题的消除后,公司将安排专业人员现场验证和确认。

完成后的问题在申请
取消时,现场介入人员应在期限内组织验证以取消该项目,以避免问题积压。


三权移交、试运行、上线等主要节点前,各专业应组织安排集中整改和取消。

结束语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是一项涉及多种学科专业的、复杂的大型工程,其内部的
学科和各项系统之间呈现纵横交错、缺一不可的画面,而运营人员对轨道交通建
设工程现场的介入更是项目顺利进行并完成的重要环节。

通过运营人员的介入,
项目内部隐藏的、不易被发现的薄弱环节和缺陷都会被及时发现,并得到解决,
这为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义伟,李淼.浅析运营人员介入轨道交通工程现场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39):282-283.
[2]胡泽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介入建设的策划与组织[J].城市轨道交通
研究,2014,17(05):9-13.
[3]陈春娇,轨道交通项目前期运营管理需求及运营介入方法研究. 上海市,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心,2015-0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