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化学选修3高中《分子的立体结构》教案一.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2.2《分子的立体构型》参考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2.2《分子的立体构型》参考教案
【展示3】这是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谁能告诉我他是几原子分子?他的空间按构型是怎样的?键角又是多少呢?
【板书】
1、形形色色的分子:
CO2H2O NH3CH2OCH4
直线形V形三角锥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形
【指导】五原子分子的立体构型很多,最常见的是正四面体形,甲烷分子中4个C-H键都相同,所以它们构成的是正四面体形。
学生分析
《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子化学中式较为抽象的,这部分就要求教师的专业水平要高,内化程度要深。对于高年级学生,在思维上,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理论思维。高一阶段必修二中已经对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进行一定的学习。本部分教学内容正是对上面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扩展和提高,帮助学生由直觉经验型思维向抽象型理论思维过度。进而让学生更进一步的走进化学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过程与方法】
1、能用VSEPR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分子的立体结构;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教学难点
分子的立体结构;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教学媒体
多媒体;分子的球辊模型
教学策略
自主探究、观察发现
§2.2【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图
分子的立体构型案例(1)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块1:形形色色的分子
任务1.1:复习分子的结构式和电子式的书写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2.2分子的立体结构(第1课时)教案word版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2.2分子的立体结构(第1课时)教案word版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造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3、能用VSEPR模型展望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造;4、培育学生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

要点难点:分子的立体构造;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展望分子的立体构造教课过程创建问题情境:1、阅读课本P37-40内容;2、展现CO2、H2O、NH3、CH2O、CH4分子的球辊模型(或比率模型);3、提出问题:⑴什么是分子的空间构造?⑵相同三原子分子CO2和H2O,四原子分子NH3和CH2O,为何它们的空间构造不一样?[议论沟通]1、写出CO2、H2O、NH3、CH2O、CH4的电子式和构造式;2、议论H、C、N、O原子分别能够形成几个共价键;3、依据电子式、构造式描绘CO2、H2O、NH3、CH2O、CH4的分子构造。

[模型研究]由CO2、H2O、NH3、CH2O、CH4的球辊模型,剖析构造不一样的原由。

[指引沟通]指引学生得出因为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据有必定的空间,对其余成键电子对存在排挤力,影响其分子的空间构造。

——引出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models)[解说剖析]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把分子分红两大类:一类是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

如CO2、CH2O、CH4平分子中的C原子。

它们的立体构造可用中心原子四周的原子数来展望,归纳以下:ABn立体构造典范n=2直线型CO2n=3平面三角形CH2On=4正四周体型CH4另一类是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的分子。

如H2O和NH3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据有中心原子四周的空间,并参与相互排挤。

因此H2O分子呈V型,NH3分子呈三角锥型。

(如图)课本P40。

[应用反应]应用VSEPR理论判断下表中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进一步认识多原子分子的立体构造。

中心原子含有中心原子联合化学式空间构型孤对电子对数的原子数H2S 2 2 V形NH2-22V形BF303正三角形CHCl304四周体SiF404正四周体[练习]:1、以下物质中,分子的立体构造与水分子相像的是A、CO2B、H2SC、PCl3D、SiCl42、以下分子的立体构造,此中属于直线型分子的是A、H2OB、CO2C、C2H2D、P43、写出你所知道的分子拥有以下形状的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它们分子中的键角分别是多少?①直线形②平面三角形③三角锥形④正四周体4、以下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A、NH3B、CCl4C、H2OD、CH2O5、以下分子的构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都知足8电子稳固构造的是A、CO2B、PCl3C、CCl4D、NO26、以下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带有一对孤对电子的是A、XeO4B、BeCl2C、CH4D、PCl37、为认识释和展望分子的空间构型,科学家在归纳了很多已知的分子空间构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十分简单的理论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2.2 分子的立体构型_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2.2 分子的立体构型_教案设计

《分子晶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干冰等分子晶体的宏观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分子晶体的概念和空间结构特点及微粒的堆积方式;2、掌握分子晶体的性质特征;3、了解范德华力对分子晶体性质的影响情况;4、了解氢键对分子晶体性质饿影响情况。

5、运用模型方法和类比方法认识分子晶体与其他晶体的本质差别。

6、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研究体验研究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科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相互作用构成晶体的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立方体模型2.在课前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关于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的内容,组织观看老师自己录制的微课《1分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特征》《2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方法》《3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和结构模型》,达到预习的效果。

3.老师列出下列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每个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一个问题。

自主学习和展示问题(1).分子晶体的概念是什么?分子晶体内的作用力有哪些?这些作用力分别影响分子晶体的那些性质?(2).分子晶体具有哪些物理特性?为什么具有这些特性?C60、淀粉、蛋白质、油脂是否为分子晶体?(3).无氢键存在的分子晶体,如何判断熔沸点的高低?(4).举出实例说明存在氢键的分子晶体的熔沸点比无氢键的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

(5).氨气、水、HF、乙醇等分子间均存在氢键,为何水的熔沸点最高?一个水分子同时与几个其它分子形成氢键?1mol水中存在多少个氢键?NH3和HF呢?一般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为何冰的密度比水小?(6).N2、CO分子量相同,结构相似,都是分子晶体,都不存在分子间氢键,两者的熔沸点相同吗?(7).概括影响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影响因素,并叙述判断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判断的详细方法。

(8).为什么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而锂、钠、钾、铷、铯的熔沸点逐渐降低?(9).举例说明什么是分子密堆积结构,什么是分子非密堆积结构?分子晶体的密度取决于哪些因素?二、课堂流程1.老师交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3 第2章 第2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3 第2章  第2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1课时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明确学习目标] 1.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能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学生自主学习一、形形色色的分子1.三原子分子(AB2型)2.四原子分子(AB3型)3.五原子分子(AB4型)最常见的为□09正四面体形,如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为□10正四面体形,键角为□11109°28′。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分子中的价层电子对(包括□01σ键电子对和中心原子上的□02孤电子对)由于□03相互排斥而趋向尽可能彼此远离,分子尽可能采取对称的立体构型,以减小斥力。

2.价层电子对的确定方法σ键电子对数可由分子式确定。

a表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对于主族元素来说,a=原子的□04最外层电子数;对于阳离子来说,a=中心原子的□05价电子数-离子电荷数;对于阴离子来说,a=中心原子的□06价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x表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07原子数。

b表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08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氢为1,其他原子=□09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

3.VSEPR模型预测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1)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的分子(2)中心原子上有孤电子对的分子对于中心原子上有孤电子对(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的分子,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互相排斥使分子呈现不同的立体构型。

1.五原子的分子空间构型都是正四面体吗?提示:不是,只有中心原子所连四个键的键长相等时才为正四面体。

如CH3Cl 因C—H键和C—Cl键键长不相等,故CH3Cl分子的四面体不再是正四面体。

2.VSEPR模型和分子的立体构型二者相同吗?提示:不一定相同。

(1)VSEPR模型指的是包括σ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在内的空间构型;分子的立体构型指的是组成分子的所有原子(只考虑分子内的σ键)所形成的空间构型。

(2)若分子中没有孤电子对,VSEPR模型和分子立体构型一致;若分子中有孤电子对,VSEPR模型和分子立体构型不一致。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2.2《分子的立体构型》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2.2《分子的立体构型》课程教学设计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选修3的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是在必修2已介绍共价键的知识基础上,介绍分子的立体结构。

本节内容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但不必讲解太深,能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解释即可。

二、学情分析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较弱,相关知识的链接不够,在教学中需要细致把握。

但另一方面本节知识属于化学理论教学和已有知识关联度较少,通过设计引导能取得很好教学效果。

三、考纲要求:1、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3、能用VSEPR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正确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学会分析分子的立体构型能力培养1、通过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教学,提升学生化学理论素养。

2、通过探究分子的立体构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自学能力。

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用数学的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切身感悟化学学科的奇妙,体验探究中的困惑、顿悟、喜悦;在质疑、体会、反思中提升自身素质。

五、重点难点1、分子的立体构型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六、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模型构造,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复习回顾]σ键成键方式“头碰头”,呈轴对称1.共价键的类型π键成键方式“肩并肩”,呈镜像对称2.判断规律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两个为π键键能衡量化学键稳定性键参数键长键角描述分子的立体结构的重要因素[板书]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提问] 什么是分子的立体构型?[学生回答] 分子的立体构型是指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空间位置关系。

[追问] 双原子分子存在立体结构吗?[过渡] 多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是什么构型呢?[板书]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学生活动] 看大屏幕1、双原子分子:直线形O2HCl2、三原子分子立体结构(直线形CO2和V形H2O)3、四原子分子立体结构(直线形C2H2、平面三角形CH2O、三角锥形NH3、正四面体P4)4、五原子分子立体结构(最常见的是正四面体CH4)5、其他[问题导入] 1、同为三原子分子,CO2和H2O 分子的空间结构却不同,为什么?同为四原子分子,CH2O与NH3分子的空间结构也不同,为什么?2、立体结构是由什么决定的?分子的立体结构如何测得?并请学生阅读课本P37-P38二。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分子的立体结构》说课稿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分子的立体结构》说课稿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分子的立体结构》说课稿一、引言本篇说课稿旨在介绍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中的一节课——《分子的立体结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子的立体结构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化学键的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本说课稿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 1. 理解分子的立体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2. 掌握化学键的构型和性质;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假设以及进行推理和归纳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 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化学键的构型; 2. 分子的立体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下: 1.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假设以及进行推理和归纳的能力; 2.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讲授与示范:通过讲述分子的立体结构理论,展示和解释相关的化学现象和实验结果; 2. 实验演示:通过化学实验演示分子的不同立体结构对反应性质的影响; 3. 互动讨论:以小组形式进行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实验观察作出合理解释; 4. 归纳总结:鼓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思路。

五、教学过程5.1 热身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忆起已有的化学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5.2 导入新知1.引入分子的立体结构概念:教师通过实例引入分子的立体结构,并让学生观察这些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化学键的构型。

2.大脑风暴: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的立体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5.3 理论授课和示范1.分子的空间构型:教师讲解分子的空间构型相关理论,如氨分子的平面三角形构型、水分子的线性构型等,并解释其对性质的影响。

2.分子的化学键构型:教师讲解分子的化学键的构型,如氧分子的双键构型、硫酸分子的复杂构型,并通过实例演示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人教版选修3 化学:2.2 分子的立体构型 教案

人教版选修3 化学:2.2 分子的立体构型  教案

分子的立体构型(课时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三第二章第二节课时一,该部分是新课程改革之后新增的内容。

就整个高中化学课程而言,本节是具有强烈支撑作用的知识模块,本节内容承前启后,即解释了常见分子和离子的立体构型,又进一步为后面学习晶体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埋下铺垫。

所以本节内容至关重要。

按照新课程标准对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要求,在必修2已介绍共价键的知识基础上,本节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对分子或离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

通过学习,学生能在分子水平上,从分子结构的视角认识物质的性质,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对于前后知识逻辑性的延伸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对分子结构的有效理解与运用。

二、学生分析本节知识属于化学理论教学和已有知识关联度较少,通过设计引导希望尽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学生已初步了解分子和离子的电子式、结构式,以及性质和结构的关系,但学生对分子和离子的空间立体构型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略弱,相关知识的准确度把握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细致讲解。

三、三维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学会计算分子或离子的孤电子对数(=(a-xb)÷2);能用VSEPR模型推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典型分子立体结构的探究过程,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推导分子的立体构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提高用数学的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计算能力;通过PPT和模型展示分子的立体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四、重难点分析重点:分子的立体构型;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孤电子对数的计算;VSEPR 模型和分子模型的差别。

难点: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模型和分子模型的差别。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是模型实物展示、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图表法、举例子。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分子的立体结构(第3课时)教案 Word版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分子的立体结构(第3课时)教案 Word版

第三課時教學目標1、配位鍵、配位化合物的概念2、配位鍵、配位化合物的表示方法3、採用圖表、比較、討論、歸納、綜合的方法進行教學4、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綜合的能力教學重點配位鍵、配位化合物的概念教學難點配位鍵、配位化合物的概念教學過程[創設問題情景]什麼是配位鍵?配位鍵如何表示?配位化合物的概念?學生閱讀教材,然後討論交流。

1、配位鍵⑴概念共用電子對由一個原子單方向提供給另一原子共用所形成的共價鍵。

⑵表示A B電子對給予體電子對接受體⑶條件:其中一個原子必須提供孤對電子。

另一原子必須能接受孤對電子軌道。

[提問]舉出含有配位鍵的離子或分子舉例:H3O+NH4+[過渡]什麼是配位化合物呢?[講解]金屬離子或原子與某些分子或離子以配位鍵結合而形成的化合物稱為配合物。

[過渡]配位化合物如何命名?[講解] 硫酸四氨合銅[學生練習命名][Cu(NH3)4]Cl2K3[Fe(SCN)6]Na3[AlF6][小結]本節主要講述了配位鍵和配位化合物。

[練習]1、銨根離子中存在的化學鍵類型按離子鍵、共價鍵和配位鍵分類,應含有A、離子鍵和共價鍵B、離子鍵和配位鍵C、配位鍵和共價鍵D、離子鍵2、下列屬於配合物的是A、NH4ClB、Na2CO3.10H2OC、CuSO4. 5H2OD、Co(NH3)6Cl33、下列分子或離子中,能提供孤對電子與某些金屬離子形成配位鍵的是①H2O ②NH3③F—④CN—⑤CO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4、配合物在許多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

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以Mg2+為中心的大環配合物葉綠素能催化光合作用。

B、Fe2+的卟啉配合物是輸送O2的血紅素。

C、[Ag(NH3)2]+是化學鍍銀的有效成分。

D、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可除去硫酸鋅溶液中的Cu2+。

5.下列微粒:①H3O+②NH4+③CH3COO-④ NH3⑤CH4中含有配位鍵的是A、①②B、①③C、④⑤D、②④6.亞硝酸根NO2-作為配體,有兩種方式。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2.2《分子的立体构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2.2《分子的立体构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个人信息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造(第一课时)授课人学科化学讲课班级上课时间最后学历大学本科毕业院校华师大课题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造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教课目的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VSEPR模型展望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造;三、感情态度价值观1.培育学生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课要点:分子的立体构造;要点难点教课难点: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展望分子的立体构造知识回首教投影展现:林林总总的分子立体构型学引课: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展现的图片,图片上展现了各种各种的详分子的立体构造 . 大部分分子是由两个以上原子组成的, 于是就有了案分子中原子的空间关系问题, 这就是所谓分子的立体构型。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分子的立体构型板书:§ 2-2 分子的立体构型一、林林总总的分子投影展现: 1、三原子分子的立体构型2、四原子分子的立体构型教课过程3、无原子分子的立体构型过渡 :肉眼不可以看到分子 ,那么科学家是如何知道分子的立体构型的呢 ?为了研究其原由发展了很多构造理论,.有一种十分简单的理论叫做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用来展望分子的立体构型。

板书: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投影展现: 1、价层电子对:σ键电子对和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学生活动:填写 <表格一 >投影展现:成σ 键电子对数 = 与中心原子联合的原子数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a-xb)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x:为与中心原子联合的原子数b:为与中心原子联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H 为 1,其余原子为 8 减去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学生活动:填写 <表格二 >解说:孤电子对的计算公式不单合用于分子也合用于离子。

关于阳离子 a 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减去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阴离子 a 等于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加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过渡:经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价层电子对以及它的计算方法,那么价层电子对互斥呢?议论:中间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分别为 2、3、4 时,价层电子对在三维空间如何排布才能使得斥力最小?板书: 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VSEPR 模型 )投影展现: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板书: 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内容投影展现:对 ABx 型的分子或离子,中心原子 A 价层电子对之间因为存在排挤力,将使分子的几何构型老是采纳电子对互相排挤最小的那种构型,以使相互之间斥力最小,分子系统能量最低 ,最稳固。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分子的立体结构 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分子的立体结构 学案

分子的立体结构 学案1.阅读课本P37-38,思考并填写下列表格: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是一种可以用来预测分子立体结构的理论模型,总的原则是 。

3.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完成课本P-40的思考与交流:(见课本)4.思考题:根据课本P-42的图2-18总结:如何判断一个化合物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5.结合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及杂化轨道理论完成下表: 已知: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者用来容纳孤对电子 6.在学习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的基础上描述化合物中每个化学键是怎样形成的?(1).CO2(2).H2O(3).CH2O(4).NH3(5).HCN6.(1).实验2-1:思考:前三种溶液呈天蓝色大概与什么物质有关?根据是什么?四水合铜离子的结构简式:(2).实验2-2:试写出实验中发生的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实验2-3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及其用途?例题一: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 ) A.CO2与SO2 B.CH4与NH3C.BeCl2与BF3 D.C2H2与C2H4例题二: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都存在着配位键的是( )A.NH3、H2O B.NH4 +、H3O+C.N2、HClO D.[Cu(NH3) 4]2+、PCI3例题三: CO2、BF3、CH4都是非极性分子,NH3、H2S都是极性分子,由此可判断AB n形分子是否非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B.分子中不含有氢原子C.A的化合价等于主族序数(n>1)D.A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B例题四:对SO2与CO2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直线形结构B.中心原子都采取sp杂化轨道C. S原子和C原子上都没有孤对电子D. SO2为V形结构, CO2为直线形结构例题五:指出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可能采用的杂化轨道类型,并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

(1)PCI3⑵BCl3⑶CS2 ⑷C12O。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一课时

第二節分子的立體構型3、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1)、中心原子上的價電子都用於形成共價鍵:分子中的價電子對相互排斥的結果(2)、中心原子上有孤對電子:孤對電子也要佔據中心原子周圍的空間,並參與互相排斥,使分子的空間結構發生變化。

4、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的應用(1)確定中心原子A價層電子對數目(2) 價電子對數計算方法(3)確定價層電子對的空間構型(4) 分子空間構型確定教學過程教學步驟、內容教學方法、手段、師生活動[復習]共價鍵的三個參數。

[過渡]我們知道許多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空間結構,如:……,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分子的空間結構不同,與共價鍵的三個參數有什麼關係?我們開始研究分子的立體結構。

[板書]第二節分子的立體結構一、形形色色的分子[講]大多數分子是由兩個以上原子構成的,於是就有了分子中的原子的空間關係問題,這就是所謂“分子的立體結構”。

例如,三原子分子的立體結構有直線形和V形兩種。

如C02分子呈直線形,而H20分子呈V形,兩個H—O鍵的鍵角為105°。

[投影][板書]1、三原子分子立體結構:有直線形C02、CS2等,V形如H2O、S02等。

[講]大多數四原子分子採取平面三角形和三角錐形兩種立體結構。

例如,甲醛(CH20)分子呈平面三角形,鍵角約120°;氨分子呈三角錐形,鍵角107°。

[投影][板書]2、四原子分子立體結構:平面三角形:如甲醛(CH20)分子等,三角錐形:如氨分子等。

[講]五原子分子的可能立體結構更多,最常見的是正四面體形,如甲烷分子的立體結構是正四面體形,鍵角為109°28。

[投影][板書]3、五原子分子立體結構:正四面體形如甲烷、P4等。

[講]分子世界是如此形形色色,異彩紛呈,美不勝收,常使人流連忘返. 分子的立體結構與其穩定性有關。

例如,S8分子像頂皇冠,如果把其中一個向上的硫原子倒轉向下,儘管也可以存在,卻不如皇冠式穩定;又如,椅式C6H12比船式穩定。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3高中《分子的立体结构》word教案一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3高中《分子的立体结构》word教案一

教学过程一、认识形形色色的分子。

[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37-40内容;观察一些典型分子的立体结构[投影]展示CO2、H2O、NH3、CH2O、CH4分子的球辊模型(或比例模型);(见下页)[[提出问题]:⑴什么是分子的空间结构?⑵同样三原子分子CO2和H2O,四原子分子NH3和CH2O,为什么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学生讨论交流]105 °1、讨论H、C、N、O原子分别可以形成几个共价键;2.、写出CO2、H2O、NH3、CH2O、CH4的电子式和结构式;3、根据电子式、结构式描述CO2、H2O、NH3、CH2O、CH4的分子结构。

[归纳]1.2.[模型探究]由CO2、H2O、NH3、CH2O、CH4的球辊模型,对照其电子式分类对比的方法,分析结构不同的原因。

[引导交流]引导学生得出由于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其他成键电子对存在排斥力,影响其分子的空间结构。

??引出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 models)[讲解分析]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基本观点:分子中的价电子对----成键电子对和孤对电子由于相互排斥作用,尽可能趋向彼此远离,排斥力最小。

把分子分成两大类:1.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

如CO2、CH2O、CH4等分子中的C原子。

它们的立体结构可用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来预测,概括如下:2.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的分子。

如H 2O和NH3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

因而H2O分子呈V型,NH3分子呈三角锥型。

(如图)课本P40。

[小结][应用反馈]应用VSEPR理论判断下表中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进一步认识多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

[知识迁移]学生在以上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完成P40的(思考与交流)启发归纳:在确定VSEPR模型的时,可根据各分子或离子的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分子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数,依据中心原子连接的原子数和孤对电子来确定,但要注意VSEPR模型和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不一定相同.[过渡引入]值得注意的是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只能解释化合物分子的空间构形,却无法解释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无法解释甲烷中四个 C?H的键长、键能相同及H?C ?H 的键角为109 28′。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2.2《分子的立体构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2.2《分子的立体构型》教学设计

选出答题明星, 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 感。
分子的立体构型教学反思
我的这节课是因为我想随着我们现在的教学进度而选择的一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想将我校的“
262”
教学模式与互联网 +技术融合到一起准备这节课。 所以在设计时我首先安排学生在昨天晚上完成我设计的预
习作业,同时将教材的第一个大问题——形形色色的分子做为预习内容让自学完成,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
知识


技能

过程与方法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子的立体构型教学设计
1.认识共价分子立体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3.能用 VSEPR 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并能进一步 分析因有孤电子对或键长不一致而导致的不规则分子的立体构形。 4.能解释简单粒子的键角大小的变化原因 通过教师设计的气球模型讨论环节,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抽象知识由 模型认知,再进一步进行证据推理,过程中结合对比、归纳、总结 的方法, 感受化学理论只是学习的一般过程, 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尝试使学生感受到互联 网 + 时代的智能课堂的新的教学方式。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 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 体验科学的魅力, 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价值 观。
2、通过学习你是否能依据电子式,分析出物质的
VSEPR 模型?
A 、能
B、 不大确定
C、 不能
3、通过学习你能否由 VSEPR 模型确定分子的实际构型?
A 、能
B、 不大确定
C、 不能
4、通过学习你能否比较 VSEPR 模型相同的分子的 键角大小 i ?
由 答题结 果确 定 是否重 复讲 某一问题。

2022年 《人教版选修3 分子的立体构型》优秀教案1

2022年 《人教版选修3 分子的立体构型》优秀教案1
教学步骤、内容
师生活动
[复习]共价键的三个参数。
[过渡]我们知道许多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如:……,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与共价键的三个参数有什么关系?我们开始研究分子的立体结构。
[板书]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讲]大多数分子是由两个以上原子构成的,于是就有了分子中的原子的空间关系问题,这就是所谓“分子的立体结构〞。例如,三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有直线形和V形两种。如C02分子呈直线形,而H2021呈V形,两个H—O键的键角为105°。
n =
[板书]3确定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
[讲]由于价层电子对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它们趋向于尽可的相互远离。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与价层电子对数目的关系:
[投影]价层电子对数目与价层电子对构型关系
价层电子对数目
2
3
4
5
6
价层电子对构型
直线
三角形
四面体
三角双锥
八面体
[板书]4分子空间构型确定
[讲]根据分子中成键电子对数和孤对电子数,可以确定相应的稳定的分子几何构型。
[思考与交流]请应用VESPR理论,判断以下粒子构型:CH4、CO3―、PC5
[讲]在CH4中,C有4个电子,4个H提供4个电子,C的价层电子总数为8个,价层电子对为4对。C的价层电子对的排布为正四面体,由于价层电子对全部是成键电子对,因此CH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在CO3―中,C有7个价电子,O不提供电子,再加上得到的1个电子,价层电子总数为8个,价层电子对为4对。C的价层电子对的排布为四面体,四面体的3个顶角被3个O占据,余下的一个顶角被孤对电子占据,因此为三角锥形。
3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1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分子中的价电子对相互排斥的结果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分子的立体构型第课时》表格教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分子的立体构型第课时》表格教案
.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内容。
3.能够判断VSEPR模型。
4.通过VSEPR模型判断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图片、模型、投影展示,掌握常见分子的空间结构,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与分子空间结构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教材、图片展示,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与分子空间结构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板书】分子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大小顺序:
(1)l—l>>l—b>b—b(l为孤对电子对;b为键合电子对)
(2)t—t>t—d>d—d>d—s>s—s(t代表三键;d代表双键;s代表单键)
(3)χw—χw>χw—χs>χs—χs(χ代表配位原子的电负性,下标w为弱,s为强)
【讲述】价层电子对之间的“斥力”使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偏离由VSEPR确立的理想模型而适当畸变,这些顺序规程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种斥力顺序。
【引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共价键的相关知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分子的立体结构。
【板书】§2.2分子的立体结构
一、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
(1)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
【观察与思考】
1.展示CO2分子和H2O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思考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的区别;
2.展示NH3分子和HCHO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思考以1个原子为中心的四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
【归纳与整理】
多原子分子
范例
等电子体
空间立体结构
范例分子中的键角
三原子分子
CO2
N2O、BeCl2、N3-
直线形
180°
H2O

人教版本化学选修三2.2《分子的立体构型》实用学习教案设计

人教版本化学选修三2.2《分子的立体构型》实用学习教案设计

选修三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一、教材剖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共价键观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构造,并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构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认识释。

在此以前学生已在化学2中学习了共价键基础,又在本章第一节“共价键”学习了共价键的主要种类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异。

这都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造”中,第一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构造,并配有立体构造模型图。

为何这些分子拥有这样的立体构造呢?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立体构造。

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要求比较低,文字表达比较简短并配有图示。

还设计了“思虑与沟通”、“科学研究”等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本节内容在基础构造化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并为其余学科和此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①认识一些典型分子的立体构造,认识分子构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②经过对典型分子立体构造研究过程,学会运用察看、比较、分类及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研究能力;③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④能用VSEPR模型展望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造。

(2)能力目标:经过教课培育学生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培育学生采集办理信息,剖析问题,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经过师生双边活动,培育学生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培育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育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质的能力。

(3)感情目标:经过本节的教课指引学生理论联系实质,经过电脑展现分子的立体构造,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感觉化学世界的巧妙。

3.要点、难点以及确立依照:要点: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难点: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解说分子的立体构造二、教课策略1.教课手段:教课方法:“建立数学立体模型与合作研究”。

①创建问题情形,让问题推进学生思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认识形形色色的分子。

[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37-40内容;观察一些典型分子的立体结构[投影]展示CO2、H2O、NH3、CH2O、CH4分子的球辊模型(或比例模型);(见下页)[[提出问题]:⑴什么是分子的空间结构?⑵同样三原子分子CO2和H2O,四原子分子NH3和CH2O,为什么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学生讨论交流]1、讨论H、C、N、O原子分别可以形成几个共价键;1052.、写出CO2、H2O、NH3、CH2O、CH4的电子式和结构式;3、根据电子式、结构式描述CO2、H2O、NH3、CH2O、CH4的分子结构。

[归纳]1.2.[模型探究]由CO 2、H 2O 、NH 3、CH 2O 、CH 4的球辊模型,对照其电子式分类对比的方法,分析结构不同的原因。

[引导交流]引导学生得出由于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其他成键电子对存在排斥力,影响其分子的空间结构。

??引出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 models ) [讲解分析]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基本观点:分子中的价电子对----成键电子对和孤对电子由于相互排斥作用,尽可能趋向彼此远离,排斥力最小。

把分子分成两大类:1.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

如CO 2、CH 2O 、CH 4等分子中的C 原子。

它们的立体结构可用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来预测,概括如下:2.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的分子。

如H 2O 和NH 3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

因而H 2O 分子呈V 型,NH 3分子呈三角锥型。

(如图)课本P40。

[小结][应用反馈]应用VSEPR理论判断下表中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进一步认识多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

[知识迁移]学生在以上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完成P40的(思考与交流)启发归纳:在确定VSEPR模型的时,可根据各分子或离子的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分子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数,依据中心原子连接的原子数和孤对电子来确定,但要注意VSEPR 模型和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不一定相同.[过渡引入]值得注意的是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只能解释化合物分子的空间构形,却无法解释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无法解释甲烷中四个 C?H的键长、键能相同及H?C ?H的键角为109 ︒ 28′。

因为按照我们已经学过的价键理论,甲烷的4个C ? H单键都应该是σ键,然而,碳原子的4个价层原子轨道是3个相互垂直的2p轨道和1个球形的2s 轨道,用它们跟4个氢原子的1s原子轨道重叠,不可能得到四面体构型的甲烷分子。

[理论分析]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它的要点是:当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甲烷分子时,碳原子的2s轨道和3个2p轨道会发生混杂,混杂时保持轨道总数不变,得到4个相同的sp3杂化轨道,夹角109 ︒ 28 ′,表示这4个轨道是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如下图所示:资料在线:P50 鲍林的贡献三.杂化轨道理论简介图像分析: (一) sp3 杂化轨道 例:CH 4 1s 22s 22p 2每个杂化轨道占有原s 原子轨道的成分。

θ = 109︒28'2s2p2p2ss p 3σs p 3-s激发sp3轨道杂化形成示意图分析:1. 每一个杂化轨道的能量高于2s轨道能量而低于2p轨道能量;杂化轨道的形状也可以说介于s轨道和p轨道之间。

2.四个杂化轨道在空间均匀对称地分布??以碳原子核为中心,伸向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

这四个杂化轨道的未成对电子分别与氢原子的1s电子配对成键,这就形成了甲烷分子。

①形成分子时,由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同一原子内部能量相近的不同类型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的一组新的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

有多少个原子轨道发生杂化就形成多少个杂化轨道。

②杂化轨道的电子云一头大,一头小,成键时利用大的一头,可以使电子云重叠程度更大,从而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即杂化轨道增强了成键能力。

③杂化轨道之间在空间取最大夹角分布,使相互间的排斥能最小,故形成的键较稳定。

不同类型的杂化轨道之间夹角不同,成键后所形成的分子就具有不同的空间构型。

(二)sp2杂化轨道sp 2 杂化轨道例:BF3 1s 22s 22p 1sp 2 杂化轨道空间呈平面三角形 (三)sp 杂化成键2s2p2p2ss p 2-P2p2p例:Hg [Xe]5d 106s 22.杂化轨道的应用范围:杂化轨道只应用于形成σ键或者用来容纳未参加成键的孤对电子 [学以致用]判断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NH 4+、NH 3、H 2O 、CH 2O 、SO 2 BeCl 2、CO 2[思考与交流]根据以下事实总结:如何判断一个化合物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6s6p6p6sp6p6ps p -P杂化轨道数=中心原子孤对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迁移应用]练习:在学习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的基础上描述化合物中每个化学键是怎样形成的?1.CO2C原子发生SP杂化生成了两个SP轨道分别与两个O原子的一个P轨道形成两个σ键;C原子剩余的两个P轨道分别与两个O原子剩余的1个P轨道形成两个π键。

2 .H2OO原子发生sp3杂化生成了四个sp3杂化轨道,其中的两个分别与两个H原子的S轨道形成两个σ键; O原子剩余的两个sp3杂化轨道分别被两对孤对电子占据。

[科学探究]:用杂化轨道理论探究氰化氢(HCN)分子和甲醛(CH2O)分子的结构:1.写出HCN分子和CH2O分子的路易斯结构式;2.用VSEPR模型对HCN分子和CH2O分子的立体结构进行预测(用立体结构模型表示);3.写出这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4.分析这两种分子的π的键。

四. 配合物理论简介:[实验探究]思考:前三种溶液呈天蓝色大概与什么物质有关?依据是什么?结论:上述实验中呈天蓝色的物质叫做四水合铜离子,可表示为[Cu(H2O) 4]2+。

在四水合铜离子中,铜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是由水分子中的O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对给予铜离子(铜离子提供空轨道),铜离子接受水分子的孤对电子形成的,这类“电子对给予?接受键”被称为配位键。

[创设问题情景]什么是配位键?配位键如何表示?配位化合物的概念?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讨论交流。

1、配位键(1)概念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向提供给另一原子共用所形成的共价键。

(2)表示A B电子对给予体电子对接受体(3)条件:其中一个原子必须提供孤对电子。

另一原子必须能接受孤对电子轨道。

[提问]举出含有配位键的离子或分子举例:HO+3+NH4[过渡]什么是配位化合物呢?[讲解]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合物。

实验2-2 已知氢氧化铜与足量氨水反应后溶解是因为生成了[Cu(NH3) 4]2+ ,其结构简式为:试写出实验中发生的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 2+ +2NH3 H2O= Cu(OH)2↓ +2 NH4+Cu(OH)2 + 4NH3.H2O = [Cu(NH3)4] 2+ +2OH+4H2O蓝色沉淀深蓝色溶液[活动与探究] 实验:向试管中加入2mL5%的硫酸铜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振荡,观察。

然后加酒精过滤,将得到的晶体分成三份溶于水,分别进行如下实验:(1)用pH试纸测定酸碱度(2)加入稀NaOH(3)加入BaCl2+HNO3溶液通过实验探究,分析结论:结论:溶液中没有NH3,没有Cu2+、但是却有SO42-,便很清晰的知道Cu2+和NH3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稳定离子。

实验2-3Fe 3+ +SCN-= [Fe (SCN) ]2+硫氰酸根血红色[课堂小结] 依据板书【例题精析】【例题1】.有关苯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正确的是 ( )A.每个碳原子的sp 2杂化轨道中的其中一个形成大π键B.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 轨道形成大π键C.碳原子的三个sp 2杂化轨道与其它形成三个σ键D.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 轨道与其它形成σ键【解析】苯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中的三个sp 2杂化轨道分别与两个碳原子和一个氢原子形成σ键.同时每个碳原子还有一个未参加杂化的2p 轨道 ,他们均有一个未成对电子.这些 2p 轨道相互平行,以 “肩并肩”方式相互重叠,形成一个多电子的大∏键. 【答案】BC【例题2】.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分析为什么BF 3的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而NF 3是三角锥形的?【解析】BF 3中B 的价电子结构为2s 22p 1,形成分子时,进行sp 2杂化,三个sp 2杂化轨道分别与三个F 原子的p 轨道成键,故BF 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NF 3中的N 价电子结构为2s 22p 3,形成分子时,进行sp 3不等性杂化,其中一个sp 3杂化轨道为孤对电子占有,另三个电子分别与F 成键,故分子结构为三角锥型【例题3】氮可以形成多种离子,如N 3-、NH 2-、N 3-、NH 4+、N 2H 5-等。

已知N 2H 5-离子的形成过程类似于NH 4+的形成过程,N 2H 5+在碱性溶液中生成电中性的分子和水。

填写: (1)该电中性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电子式为_________,分子中所有原子是否共平面_________(填“是”或“否”)。

(2)N 2H 5+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

(3)一个N 3-共有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联系NH 4+的形成过程: NH H NH 34+→++又因为N 2H 5+在碱性溶液中生成电中性分子和水。

水可由H -和OH -结合而成。

故N 2H 5+在碱性条件下推动H -,即发生下列反应。

N H OH N H H O 25242+-+→+N 2H 4可看成NH 2中一个H 被-NH 2取代。

故可先写出其结构简式为H 2N?NH 2。

由于NH3分子是三角锥形的,其中一个H被-NH2取代后,每个N仍处在锥顶,且两个N上各有一对孤对电子,若同侧,斥力大,不稳定,故应在异侧。

由此可知,整个分子中的原子不可能为共平面。

课堂练习:教材作业[教学反思]:1、本节课从分子的构型入手,通过列表比较使学生来对分子的空间构型的规律性有定性的认识,让学生从低的层次上手来学习,比较容易接受。

同时在活动与探究中既锻炼了探究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相互合作、相互探讨的精神。

在对课本实验进行改进的前提下,更易让学生理解配合物的内界与外界的知识。

2、整个教学里面教师要讲的内容并不多,只是一种引导,大部分环节均由学生自主完成。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验了过程,同是也学到了知识。

3、本节课相对有多个环节要学生活动,加上信息量较大,为了让各环节紧扣,设计了教学用PPT演示文档,既有利于时间的控制,又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学生对分子的空间构型,轨道杂化理论有一定的认识.4、本节课的习题除了学生解决的课本的思考与交流以及科学探究的问题外,还选择了一道综合性较强的习题,巩固了学生对理论的掌握,而且进行了变化,同时考察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