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复习卷(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复习卷(一)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

______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月上柳梢头,______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子曰:“______ ,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夫战,勇气也。

______ ,再而衰,______ 。

(《左传•曹刿论战》)
韦应物《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______ ,
______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气势磅礴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比喻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2.文学作品阅读
清兵卫与葫芦
(日)志贺直哉
①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

②清兵卫已有了十来个带皮葫芦。

他常常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然后
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

③他对于这爱好异常专心。

有一天,他在海边的街上走,这时候忽然从一个摊户伸
出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这葫芦真好!”他心里这么想着,再仔细一看,连自己也吃惊了。

那老头儿昂着光彩熠熠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

清兵卫觉得好笑,就大声地笑了起来,一边不住地笑着,一边跑过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笑。

④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放学回来,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常常
一个人跑去看葫芦。

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收拾好了,就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

⑤清兵卫居住的小镇,只有一条细长的市街,只要二十分钟就可以走完了。

所以卖
葫芦的店铺纵使多,像清兵卫这样几乎每天都跑去看,大概所有的葫芦,也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了。

⑥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喜欢的是还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

而且
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常的东西。

⑦一次,清兵卫正认真地擦拭着葫芦,“一个小孩子,却喜欢这种玩意……”他爸
爸很不高兴地向他那边看了一眼。

“阿清,这些并不见什么好,再去买几个奇特点的来呀。

”客人说。

“这样的好呀。

”清兵卫只是这样回答了一句。

清兵卫的父亲与客人就谈到了葫芦。

“今年春天开评品会时,有人拿出了马琴的葫芦来做参考品,那才是出色的呢。

”清兵卫的父亲说了。

“是一个很大的葫芦吧。

”“又大又长。


⑧听见这样的话,清兵卫偷偷地发笑。

他们所说的马琴的葫芦,是那时候一件很有
名的东西,他也去看了看--他不知道马琴是什么人--立刻觉得并不见得怎样好,就掉头走了。

⑨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发现一位老婆婆的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其中
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

⑩他心头发着跳,问了:“这个葫芦卖多少钱?”“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
一毛钱吧。

”老婆婆回答。

他喘着气:“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


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⑪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

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

”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⑫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⑬随之而来的是教员,父亲听了教员的告状,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

清兵卫又被骂做“没出息的孩子”!他的父亲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⑭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⑮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

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⑯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

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

他当然不会告诉教员,对清兵卫也隐瞒到底。

因此这个葫芦的去处,终究没有人知道。

⑰可是凭校役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⑱……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⑲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喜欢的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选自外国小说欣赏)有删改)
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小说情节,完成两小题。

清兵卫喜欢看葫芦--清兵卫向老婆婆买葫芦--①______ --②______ --清兵卫热衷于绘画--③______
①根据小说情节,用简洁的语言为①②处补上恰当的内容。

②根据小说情节推断,用简洁的语言为③处补上合适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结合加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的作用。

①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②可是凭校役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读完本文,选择一个词语表达自己的心情,并联系小说主题,结合清兵卫父子的行为,简述理由。

A.悲愤B.悲伤
3.非文学作品阅读
读书重在选择
潘裕民①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①______ ”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②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
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读书‛的抱负。

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

古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

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

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③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

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
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

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

19 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②______ ”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

④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
下奇。

”他所说的“奇书”,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

毛泽东的择书,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收藏了20 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

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⑤人们常说:“开卷有益。

”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
都是“有益”的。

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

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

”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

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他所著的《论衡》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

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

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

别林斯基也曾说:“③______ ”
⑥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

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
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

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

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

另外,在内容、文字等方面也要有所选择,学会取舍。

⑦“尽信书不如无书。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在面对
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

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6 年3 月14 日,有改动)
读书为什么要选择?根据内容,简要概括。

为了让论证更具说服力,本文引用了许多名人的言论。

根据上下文,分别为文中画线处选择合适的名言。

A.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B.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

C.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

文章第⑤段提到古人曾建议“少不读《水浒》”,而初中教材却把《水浒》列为初中生推荐阅读书目。

运用本文观点,结合《水浒》内容,简要评析编者的做法。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4.下面这幅对联,下联语序是乱的。

请你根据对联知识,正确调整下联的顺序。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小子本孺人,三才人在后,何敢在前,三教儒在前,何敢在后。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5.古诗词阅读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
唐•卢汝弼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3.0分)
6.文言文阅读
乐羊子妻(羊子)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①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②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

姑怪问其故.。

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

”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

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

”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

盗亦不杀其姑。

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注解】:①捐:抛弃。

②懿:美好。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______
②累寸不已.______
③姑盗杀而食.之______
④姑怪问其故.______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3 处)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

本文的传主是羊子的妻子,文章为什么要写羊子、姑、太守三个人的行为?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六、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7.读下面两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人类对于艺术表现的强烈欲望像对待生育繁(zhí)(1)______一样迫切。

在这里,埃及、希腊和古罗马的精神在它们的艺术中表现出来,展现在我面前。

我通过手清楚地知道古代尼罗河国度诸神的雕(sù)(2)______。

我感受了巴特农神庙的檐壁,感受了雅典冲锋战士的(yùn)(3)______律美。

荷马的那幅粗(cāo)(4)______有须的面容对我来说是极其亲切的,因为他也懂得黑暗。

--(节选自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屠自后断其股.(《狼》)______
方.其远处海门(《观潮》)______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______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______
七、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9.名著阅读
圣埃克絮佩里说:“我不知道告别童年后我是不是真的活过。

”“童年”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小王子》具体内容,联系其他作品,简要阐述。

八、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75.0分)
10.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明确了学校的主要管理职责,共涉及88条具体内容。

其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管理标准》明确提出要求: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开设书法课。

请你向校长写一封信,要求学校开设“书法课”。

要求:
①目的明确,理由充分,语言得体;
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
③120 字左右;
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11.根据要求作文。

礼物作为社会交往中互相馈赠的物品,可以表达祝福和心意。

很多时候,人们执着于送给别人的礼物,也执着于别人所送的礼物,而常常忽略了,自己其实也是一份最好的礼物,是别人的,或是自己的。

请以“我也是一份礼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套写、抄袭;
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提示】:你可以叙述自己的故事,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生活或阅读的积累展开论述。

2018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复习卷(一)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老骥伏枥
2. 赢得生前身后名
3. 人约黄昏后
4. 君子喻于义
5. 一鼓作气,三而
竭6.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7.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8. 不畏浮云遮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 清兵卫摩擦葫芦被教员发现
3. 清兵卫的葫芦被父亲砸了
4. 清兵卫在父亲的逼迫下放弃绘画
3. B
4. C
5. A
4. 解答此题,可首先分析上联的特点,然后再读下联,最后结合上联特点进行辨析,如上联中后两句都有“谁”,字重复,所以可辨析“何敢在前,何敢在后“为后两句;再结合上联中的“第一、第二”与后两分句的关系,可辨析“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两句的顺序。

答案: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5. “半夜火来知有敌”,是说烽火夜燃,响起敌人夜袭的警报。

结句“一时齐保贺兰山”是这首小诗诗意所在。

“一时”,犹言同时,无先后;“齐”,犹言共同,无例外,形容闻警后将士们在极困难的自然条件下,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英雄气概。

全诗格调急促高昂,写艰苦,是为了表现将士们的不畏艰苦;题名为“怨”,而毫无边怨哀叹之情,这是一首歌唱英雄主义、充满积极乐观精神的小诗,表达了诗人对戍边战士不畏艰苦、保家卫国壮志豪情的赞美。

答案示例:夜晚敌情警报响起之后,战士冒着严寒,团结一致、共同奋起对敌。

表达了诗人对戍边战士不畏艰苦、保家卫国壮志豪情的赞美。

译文:北风吹舞着雪花,严寒从已有的刀瘢处透进去。

以水喂马,须要到那长城下山石间的泉眼,那里的水是那么的冰冷。

烽火夜燃,响起敌人夜袭的警报,将士们一起保卫着贺兰山。

6. 取过来
7. 停止
8. 吃
9. 原因
7. 殖塑韵糙
8. 大腿9. 当…时候10. 怎么,哪里11. 国都
9. 首先明确本题答题主要是“童年”引发的思考,要结合《小王子》中小王子的童年充满想象的生活,然后可以联系《草房子》中桑桑纯粹到不再纯粹的童年经历,最后得出自己对童年的感悟。

答案:
示例:《小王子》中的我,童年时充满想象,画出了蟒蛇吞大象的图画,但大人不懂我的世界,不理解我,他们只关注金钱、名声、数字……慢慢地,我也学着与他们谈论桥牌、谈论他们喜欢的事情,渐渐忘记自己的本心。

《草房子》中的桑桑,童年时和杜小康一起玩耍、闯祸,为了纸月勇敢地与人打架,随着岁月的流失,杜小康由于家庭原因,背负起家庭的重担,纸月也远走他乡,桑桑的生活也不再纯粹。

童年是人生最纯真、最精彩的阶段,也是人生最美好、最温柔的回忆。

10. 例文: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琴棋书画”作为古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书法
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字如其人”,中学生如果能够写一手好字,走进社会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

为了我们美好的未来,希望您一定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书法课。

(开头、结尾等格式要求提供给学生,只要求写主体部分)11. 暂无
【解析】
1~8. 答案:
(1)老骥伏枥(重点字:骥)
(2)赢得生前身后名(重点字:赢)
(3)人约黄昏后
(4)君子喻于义
(5)一鼓作气三而竭(重点字:竭)
(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重点字:渡)
(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重点字:撼)
(8)不畏浮云遮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重点字:缘)
本题考查的诗句均是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目,解答时要结合诗句的引申义理解作答。

做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

2~4. (1)①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

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已给出的故事情节,找到相对应的段落,然后用相似的句式概括出所缺少的情节即可。

根据题干中已给出的情节,可知第一空格处的内容可根据第十一段的内容来概括,
即:清兵卫摩擦葫芦被教员发现;第二处空格的内容可根据第十三、四段的内容来概括,即:清兵卫的葫芦被父亲砸了。

②本题考查根据小说情节的补写。

根据文章高潮部分父亲的行为,以及结尾“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喜欢的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可以看出父亲对他的绘画爱好又有了反感,所以可能还会像对待葫芦那样,逼迫清兵卫放弃绘画。

(2)本题考查关键词的理解与句子作用分析。

第①句中的加点词,是对清兵卫的神态描写,表现他奔跑的急速、用力,以此来突出他怕那葫芦被别人买走,表现他对葫芦的喜爱,从而为下文的因葫芦被老师、父亲责骂的情节作铺垫。

第②句中的加点词“六百块”,是为了突出当年清兵卫的那个葫芦的昂贵,以此来表现那位老师、父亲行为的错误性,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

(3)本题考查阅读感受的表达与理由阐述。

解答此题首先从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来表现自己的阅读感受,关键在于小说主旨的理解。

故事主要表现清兵卫对葫芦的喜爱,以及父亲对他爱好的摧残,以此来表现孩子的天赋往往毁在了亲人的手里。

如果父亲能多一点理解与支持,也许世界会多出更多的天才,所以从两个词语来看,应以选择“悲愤”更为合适,更切合主题。

答案:
(1)①清兵卫摩擦葫芦被教员发现;清兵卫的葫芦被父亲砸了
②清兵卫在父亲的逼迫下放弃绘画理由:清兵卫因为喜欢葫芦,影响学习,父亲砸了他的葫芦,清兵卫没有反抗,没有怨恨教员和父亲,而是放弃自己的爱好,热衷于绘画。

可是父亲对他热衷绘画又开始不满,因此会逼迫他认真学习,放弃绘画,而清兵卫也应会遵从父亲的意愿放弃绘画。

(2)①用神态描写,写出清兵卫快速奔跑、生怕葫芦被别人买走的情状,突出清兵卫对这个葫芦的喜爱,也为后文在课堂上摩擦葫芦,被教员没收、被父亲禁止玩葫芦的情节做铺垫。

②“六百块”写出清兵卫的葫芦价格之高,与前文的“一毛钱”形成对比,突出清兵卫的眼光与天赋,含蓄批评了教员与父亲有眼无珠,扼杀天才的行为。

(3)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

只写词语不赋分。

第一层:紧扣主题从清兵卫与父亲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示例:我感到悲愤。

清兵卫对葫芦近乎疯狂地喜爱,在被自以为是的父亲粗暴阻止之后,他对父亲不怨恨,也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爱好,而是转变兴趣,热衷于绘画,他的父亲又开始嘀咕,必将会再次阻止。

以父亲为代表的世俗力量遏制孩子的天性发展,而清兵卫们的麻木妥协让天才被扼杀的悲剧在现实社会中不断重演,让人悲愤,促人反思。

第二层:从清兵卫与父亲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示例:我感到悲愤。

清兵卫对葫芦近乎疯狂地喜爱,在被自以为是的父亲粗暴阻止之后,他对父亲不怨恨,也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爱好,而是转变兴趣,热衷于绘画,他的父亲又开始嘀咕,必将会再次阻止。

一个天才就这样被扼杀,让人悲愤。

第三层:仅从父亲或清兵卫角度进行分析。

示例:我感到悲愤。

清兵卫对葫芦近乎疯狂地喜爱,在被自以为是的父亲粗暴阻止之后,只能放弃自己的兴趣,热衷于绘画,他的父亲又开始嘀咕,必将会再次阻止,一个天才就这样被扼杀,让人悲愤。

本文通过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老师和家长扼杀的故事,表现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批评,同时呼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个性健康发展。

句子赏析的答题方法:
一、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
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人物描写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
写出了……表达了……
2、景物描写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
3~5. (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

从文中第②段“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可以看出书籍太多,时间有限,只能选择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从文中第③段“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

”从文中第⑤段“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可以看出可以看出有些书读了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因此要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来读;从文中第⑥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

”可以看出印刷术过于发达,一本书往往有多种版本,要选择质量好的版本阅读;从文中第⑦段“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

”可以看出一本书中内容良莠不齐,精华于糟粕并存,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本题考查道理论据论据的使用。

论据要为论点服务。

本文的论点是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根据第①段“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的结论,①处只有B合适,“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

”也就是说读书要有选择;根据第③段举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的例子论证了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

再结合文中“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

”②处只有C合适;根据第⑤段人们常说:“开卷有益。

”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的。

“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

”“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

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

”可以看出③处只有A合适。

(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能力解读。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此题可以围绕《水浒传》的深刻主题或者艺术特色写出自己的观点,注意语言的表达要准确到位。

《水浒传》是值得青少年一读的好书。

这部作品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深刻反映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

在阅读时,只要我们能理性看待书中的人物在特定时代的特殊做法,就一定能在阅读中吸收营养,大大的获益的。

答案:
(1)①书籍太多,时间有限,只能选择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②有些书读了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因此要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来读。

③印刷术过于发达,一本书往往有多种版本,要选择质量好的版本阅读。

④一本书中内容良莠不齐,精华于糟粕并存,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①B;②C;③A
(3)示例:编者的做法是正确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初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应对一本书的内容做出理性的选择,阅读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水浒》的内容虽充斥着打打杀杀的内容,如李逵杀的性起,忘了吴用的告诫把扈家庄的人全杀了;但如鲁达与林冲的兄弟情谊,为金翠莲挺身而出的正义精神却是初中生所应具备的。

阅读《水浒》,初中学生应对其内容作出取舍,编辑把《水浒》作为初中生的必读书目是正确的。

文章开头引用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的话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读书重在选择″,接着第②-⑥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述了怎样选择读的书。

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

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