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3-09T10:55:11.32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5期作者:杨桂花
[导读] 说明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偏瘫肢体患者进行护理,其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患肢的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有效护理措施。

(宝应中医院江苏扬州 225800)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46例脑梗塞偏瘫肢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上加入康复训练的方式。

观察两组患者在出院后治疗的效果及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60.86%,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脑梗塞偏瘫肢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护理,能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有效护理措施。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198-02
脑梗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脑部的血液无法正常的循环流通,造成脑部的缺血和缺氧,脑组织周围神经的坏死[1],而其主要发病群体是老年人群。

脑梗塞在发病严重的情况下会对老年人造成死亡、偏瘫等影响肢体障碍的症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自身安全构成威胁[2]。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在最近几年我国因为脑梗塞就医的患者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大部分未能及时就医造成患者在抢救之后会出现瘫痪、自理能力弱等症状[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46例脑梗塞偏瘫肢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3例行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23例在常规护理方式上加入康复训练的护理方式。

对照组23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2.5±3.6)岁;观察组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2.3±2.7)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为50~75岁,中老年人群;②患者具有进行康复训练的条件;③具有良好依从性。

排除标准:①患者家族存在乳腺癌病史或免疫抑制剂应用史;②患者无法按规定进行复健。

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进行,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方式,即医护人员督促患者正确的食用药物,告知患者家属注意事项。

针对因脑梗塞导致肢体瘫痪的患者,医护人员每隔45min对患者翻身1次。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上加入康复性训练。

例如,脑梗塞导致偏瘫肢体的患者因急于康复的缘故,往往存在着焦急、忧虑的情绪,医护人员应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让患者正视疾病,了解做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其增加克服疾病的信心。

针对因脑梗塞导致肢体瘫痪的患者,医护人员每隔45min对患者翻身1次,并对患肢进行按摩、用热手帕敷等方式,促进其血液循环,避免患肢周围的神经坏死。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弯、伸等肢体运动,避免久卧引起肌肉萎缩,而最初的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一天2次,一次5遍为宜,之后可以随着患者的康复情况,训练的程度可相应的增加。

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生活常识的训练,例如,握住物体不让其落下、用梳子梳头、洗脸、刷牙、换衣物等生活习惯动作。

患者在能够下床接收护理时,医护人员可以引导患者从进行站立过渡到移步进而步行的训练方式,最后达到的效果是患者可以依靠外力独自完成训练任务,训练期间医护人员应提醒患者循序渐进避免二次伤害。

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肢体训练的同时应该加入语言的训练,脑梗塞导致患者的语言功能丧失,因此,医护人员应该从简单的发音开始教直到能够与人进行沟通,期间医护人员应该不断地鼓励患者开口练习,增加患者的自信心。

1.4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两组在通过康复训练后护理指标总有效率及卡氏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

判定标准:患者在接收康复训练后,生活自理,行动自如,为显效;能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生活自理,行动自如,为有效;生活仍无法自理,无法自主行动,为无效。

护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卡氏生活质量(KPS)评价标准:若治疗后评分增加10分以上为提高,减少10分以上为下降,若治疗后评分变化<10分为稳定,Karnofsky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结果数据均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 两组护理结果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60.8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结果比较[n(%)]
3.讨论
脑梗塞又被称作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很难治愈的慢性疾病,发病后会导致例如肢体麻木、语言障碍、行走障碍等并发症,早期的康复训练对这些症状有很大的缓解作用[4]。

早期的康复训练需要医护人员密切的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训练方案,通过不断地刺激患肢周围坏死的神经组织从而得到修复,同时医护人员还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更有治愈康复训练的实施。

进入到21世纪,我国的老年人口集聚增加,发生脑梗塞的几率也在大幅的提升,患者对早期康复训练的认识还不到位,最后导致瘫痪,而常规的护理方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被患者所接受[5]。

在做早期康复训练时,患者及医护人员应该注意:训练的内容应该在双方知情的情况下进行。

训练的强度及时间的把握应该依据患者自身的承受能力。

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应当做好防护措施,避免造成其他伤害。

基于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86%),两组差异显著;且观察组KPS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偏瘫肢体患者进行护理,其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患肢的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有效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丁瑛瑛.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01-202.
[2] 孙玉玲,谢萍.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4):731-732,765.
[3]揣松阳.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5):27-29.
[4]王烁.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应用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9):3037-3040.
[5]朱庆云.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及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6,6(28):259-2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