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8高一上·金华月考) 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排列顺序是()
①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②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③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④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⑤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⑥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 . ⑤⑥④①③②
B . ⑤①③⑥④②
C . ①③②⑤④⑥
D . ③②⑤①④⑥
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悲则发上指冠,乐则得意而忘形。
B . 许多经济专家指出,皖江城市电子商务带发展论坛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论”完了就走,而是要通过论坛达成共识,搭建平台,最终变成实体的项目。
C .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的出。
D . 近几个月来,国家有关部门开始联手,严厉打击在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3. (2分) (2020高二上·嘉兴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中国女排敢打敢拼,打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不仅很好地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更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B .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体现了我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决心,展现了我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传递了我省为万千农民创造美好的生活。
C . 为了实现垃圾处理的“善治”,确保处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我们需要促进一个政府有力主导、公民主动参与、市场发挥作用、法律监督运行的新型垃圾处理模式。
D . 建国七十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是因为靠的就是这种“不畏艰难,人人出力,接续奋斗,矢志不移”的可贵的传棒接力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
4. (6分) (2017高三上·垦利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尽管有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够创作出超越时代、具有永恒意义的作品,但一个基本的问题是,人无论如何都难以脱离自己生活的土地而飞翔。
创作也同样如此,企图漠视、回避、拒绝现实都是不可能的。
任何一个时代的优秀文艺都是这个时代现实精神及其发展必然性的表现。
它们或者呼唤新的社会理想出现,或者表现特定现实中人们的生活与努力,或者揭示出这一时代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情感追求。
有一种观点认为,表现现实,就不能回避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必须以批判的眼光来揭露现实中的负面现象。
对这样的观点需要进一步分析。
一种立场是为批判而批判,为揭露而揭露,看不到战胜这些困难、挑战的强大力量。
这样的作品与现实不符,难免片面、浅薄,会消损其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
另一种立场是,在直面问题的同时,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爱、正义、理想,并给人以未来与希望。
对这些负面现象,不是不要反映,而是要解决好如何反映的问题。
而真正具有强大艺术魅力的作品总是要给人以前行的力量。
还有的人认为,创作最关键的是要写出超越时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状态,至于是不是表现了现实生活,并不重要。
这种观点当然是有问题的。
我们提倡艺术表达的百花齐放,也倡导表现各种各样的题材。
但是,不论什么样的题材与手法,都难以脱离作家艺术家生活的现实。
即使是那些历史题材、魔幻题材也是现实生活的某种反映。
它们并不一定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但依然彰显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精神与智慧,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情怀。
存在上面错误观点的原因,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急遽变化的疏离、隔膜与迷茫。
现实生活的快速变化要求进行更为深入的感受与研究——不仅仅是某种表面的,更应该是穿透表象进入本质的;不仅仅是局部的,更应该是透过局部通达全局的。
任何自以为是、故步自封的行为都将被时代抛弃。
文艺作品不能满足于简单的真实与生动,虽然要做到这一点也很不容易。
但是,那些能够成为一个时代文化标志的高峰之作,总是要给人以精神的激励,要为这个时代提供思想资源、价值引领、智慧启迪。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高下杂陈。
我们感受到什么样的生活,并进行怎样的表达,决定了创作者的格局,也决定了作品的品格。
这涉及创
作者能否承担时代使命的问题。
虽然并不否定那些小题材、小情调、小格局的作品,那也是文艺百花园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因为它们的存在,才能够有万紫千红的绚丽光彩。
但是,更期待那些能够对时代的发展进步提供力量与启迪,具有宏阔气魄、博大品格,能够表现一个时代精神追求与历史必然性的史诗性作品出现。
(摘编自杜学文《呼唤深刻表现恢宏变革现实的文艺作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任何时代优秀文艺的创作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作品也不会产生永恒意义。
B . 揭露现实生活负面现象时,站在不同立场创作的作品实际上是有高下之别的。
C . 不论什么样的题材与手法的作品,都是用生活中的人与事体现现实情怀的。
D . 小情调、小格局的作品与时代文化高峰之作不同,它不会给人以精神的激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用大量篇幅阐明了创作离不开现实的观点,这也是写作本文的根本目的。
B . 文章第二,三段采用驳论的方式,先破后立,分析阐述,明确了作者的主张。
C . 作者肯定文化高峰之作,也不否定小题材作品,这样分析说理使论证更严密。
D . 文章先阐明观点,再澄清错误认识,指明原因,最后呼吁创作者承担时代使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给人前行力量、有强大艺术魅力的作品的创作者不能自以为是、故步自封。
B . 如果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急遽变化深入感受与研究,就能避免一些错误认识。
C . 改变为批判而批判,为揭露而揭露的立场,作品的艺术魅力就会有大的提高。
D . 创作者只有具有大的格局,才能创作出能够表现恢宏变革现实的文艺作品。
5. (12分)(2020·运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飞翔的鸟
马悦
呱呱鸡失踪了。
这天,马老汉推开窑门,发现绳子断了,呱呱鸡没有了。
他找遍了每一个角落,让他吃惊的是,食物的碗浅下去一个深坑,水碗也浅下去了。
它吃饱喝足后逃跑了。
窑门是紧闭的,晩上的大门也倒插。
窑门每晩他都是留心挂上锁,不用说是一只鸟,老鼠也很难逃脱。
一场雪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忙乱,清理积雪,往水窖里背雪,往田地里拉雪。
冻不住的手脚和高涨的热情,到处是渴望丰厚日子的人影。
马老汉走在村道上,望着出进忙碌的人们,他突然想,是不是谁溜进磨窑把呱呱鸡偷走了?很快又被自己否定。
因为套鸟的事没有人知道,知道了也不会偷。
谁都明白,呱呱鸡是马老汉套来为女人二十年祭日上举念的宰牲。
它已不同于往日,它的生命有着神圣的意义,他们是不敢的。
那么,它躲在何处?
马老汉发现了一个土块,土块在窑格的最深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
呱呱鸡失踪的第三天中午,马老汉的目光投向了土块,原因是土块似乎动了一下,就那么一下,从土块的缝隙里露出一根羽毛。
土黄色的羽毛。
他明白了。
搬掉土块,呱呱鸡仰面朝天地躺着,土块沉沉地压在它的身上,它竟然用自己的翅膀将土块紧紧地抱着。
它想拿土块作掩护,趁他不备逃走。
多聪明的一只鸟啊!
马老汉第一次对它刮目相看了--一只鸟逃跑的方式竟是那样的不可思议。
绳子是怎么断的?土块是从哪儿弄来的?怎么会到角落里,又是怎么压在它的身上,那么的严实?它就这样躺了三天,压了三天。
他疏忽它了,一只小小的鸟儿却有着如此这般的智慧。
马老汉用了一根更结实的绳子拴住呱呱鸡,而且看管的次数屡见频繁。
离宰鸟的日子还剩下五天的时候,马老汉找出刀子和磨石。
第四天他去寺院里请了阿訇--腊月初八的那天到家干耳麦里,宰牲。
望着骨瘦如柴的呱呱鸡,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套了一只病鸟,怎么不好好吃食?可是,捕捉它的时候,它却是第一个闯入他的暗套,它招呼伙伴的欢叫,它啄食过程中的贪婪,还有它偷吃逃跑的动机……
一只不想吃食物的鸟儿,一定有它的心事。
一个问题突然闪现脑海,让马老汉的心猛地一揪,这是一只有儿女的鸟吧?它想孩子了吗?一阵酸痛掠过他的心头。
那么,那群小鸟现在在啥地方啊?冰天雪地里的它们会不会冻死饿死,或给野物吃了?马老汉不敢往下想了。
二十年的日日夜夜,抹不去的伤痕与苦难,至今清晰可见。
女人刚口唤的那几年,娃们还小,他背着山一样大的负担,娃们笑他笑,娃们哭他哭,虽然他想尽办法让娃们乐,吃好穿好。
吃好的娃们并不乐,成天丢了魂似的,村子里的娃们跟他们玩耍,十回有九回,他的娃们受欺负,他们都喊“干头娃”:意思是没娘的娃娃。
村里人看他过得苦,劝他娶个女人为自己做饭。
他做不到,他忘不了女人临咽气时看他的眼神,女人在哀求他把他们的娃们拉扯大,她怕娃们受罪。
有时候他想女人,想她活着多好,哪怕是个瘫子哑巴瘠子傻子,只要她活着,就是娃们的妈妈。
喜蛋大点懂事了,外面受欺回来不说,最小的女儿总是哭个不停。
他抱着女儿满院子转着哄着。
日头落了,月
亮上来了,星星稀少了,女儿睡了。
他把女儿轻轻地放在枕头上,盖好被子,睡梦中的女儿还在抽泣,小手伸出来喊妈妈……
马老汉重新审视眼前的呱呱鸡。
这只吸风饮露、饱餐阳光的鸟儿,经过十多天的囚禁生活面目全非。
失去水分的爪子是龟裂的,浅浅地抓在地上,支撑不住瘦弱的身子。
绝望使它对眼前的马老汉无动于衷,马老汉伸手抚摸它,它竟然连躲的意思都没有。
然而,这一小小的动作却给予了它一丝希望,鸟鼓足勇气挺挺身子,睁大眼睛看着马老汉。
它不会说话,但它的眼睛里透着一种细润的东西,一种深深的哀求,这种眼神他是见过的。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二十年后的今天却在一只鸟的身上重现!
马老汉离开了磨窑。
腊月初八一大早,端着一汤瓶水走进磨窑,满满的一汤瓶水够呱呱鸡洗的了。
老汉洗完呱呱鸡抱着走出院子。
他来到一道山岭上,雪早已融化,大地似乎有了春的气息。
这是个清澈透明的早晨。
马老汉伸出双手,呱呱鸡被举过头顶。
在马老汉将它向半空抛出的那一瞬,它明白了,领悟了,奋力向前一腾,嘎的一声飞了出去。
它似乎又沾上了大地的灵气,迎着炫目的晨光,彻底将自己打开了,带着马老汉真挚的举意向山谷飞去。
马老汉满含热泪,目送着呱呱鸡渐飞渐远的身影,心潮澎湃,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证了一只鸟优美的飞翔。
(节选自马悦《飞翔的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马民全老汉在自己女人二十年祭日将临的时候套了一只鸟,想将呱呱鸡这只鸟作为举意给亡妻,最终没有宰鸟而是放鸟的情节设计令人动容。
B . 作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呱呱鸡“失去水分的爪子是龟裂的,浅浅地抓在地上”和“它的眼睛里透着一种细润的东西”,借助细节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
C . 呱呱鸡和马老汉都在现实的夹缝里面临巨大的磨难,又在这样的磨难中展现出高贵的坚韧和力量,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D . 勇敢的鸟是作者笔下“力”与“美”的化身,这样的选材完全是作者虚构的,充满浪漫主义神秘色彩。
(2)小说以“飞翔的鸟”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3)有评论说,这篇小说让我们直面了苦难而高贵的灵魂。
请概括文中“苦难而高贵的灵魂”表现在哪些方面。
6. (12分) (2017高一上·洛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陈干娘
范若干
陈干娘是我的奶妈,据说我落地四天就吃她的奶。
小时候,我叫她妈,对我的亲妈却不叫妈。
除我之外,全家不论老少都叫她陈干娘,没有人叫她陈嫂的。
连我那爱挑剔的目空一切的老祖母,虽在背后常笑话她的大手大脚大脸大嗓门,当面还是敬她一分,叫她“他干娘”。
人们说她有功,是我家的有功之臣,她也认为自己是有功之臣,功在带大了我们弟兄三个。
父母常年在外,我们这一房的事,全靠她张罗。
似乎人们不把她当用人看待,陈干娘也不把自己当用人看待。
她是大地方开封的人,她看不起穷山沟里的那些老土,但她同左邻右舍处得很好,没事她喜欢拿把芭蕉扇坐在大门口的石板上,同那些纳鞋合线的老婆家东拉西扯。
她带我到过南京汉口,坐过火车轮船,开口就叫那些老婆家入神。
她最不待见我大娘。
大娘小气,没材料,却仗着她是长房媳妇,处处想压别人一头。
有一年冬天分炭,我们这一房人多,多分了一篓,大娘不依,硬把这一篓炭拿了去,陈干娘毫不客气,走上前一把夺了回来,还同大娘大吵了一场。
吵后,她声言不干了,要歇工。
陈干娘会洗衣服是出了名的。
祖母常在背后贬低她,说她一副男人相,是个吃苦的命。
不论是用皂角或者洋碱,她照样把衣服洗得干净、清爽。
一次到渠上洗衣服,祖母一时高兴,特别吩咐备辆轿车给她坐。
两大包衣服塞到车里边,陈干娘穿得齐齐整整,依窗而坐,像走亲戚似的。
我同赶车的并排坐在车门口,观看车外的景致。
初夏的田野,麦田像波涛起伏的大海,粼粼滚动,赶车的在空中甩着响鞭,大黑马平稳地跑着碎步,轿车简直像一只小船,在麦浪间轻轻滑行。
“陈干娘,你可快熬成老太太啦。
”赶车的调侃道。
“咋?等我儿当了大官,敢情我不是老太太!”陈干娘抚抚我的肩头,大笑起来。
“喂,将来你当啥官?”赶车的向我眨眨眼睛。
“同你一样,磨倌。
”我说。
陈干娘笑得前仰后合,一面擦着眼泪,一面说:
“好好好,你当磨倌,妈有白面吃。
”
轿车到了渠上,渠上的五亲六故家的媳妇闺女们听说陈干娘洗衣服来了,都拿着棒槌出来帮忙。
一时间河沿上坐了一长排女辈,捶衣声、说笑声洒满了河滩。
陈干娘抡起粗壮的胳膊,一边捶衣,一边同媳妇闺女们搭话。
白沫沫在清清的河水里漂起一层又一层,陈干娘说说笑笑,那张映在水波里的宽大的挂满汗珠的脸庞,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
一群好奇的鱼儿,在稍远的地方静静地瞧着河沿,好像也想同陈干娘说点什么似的。
一面洗,一面在河滩里晒,两包衣服很快打点完毕。
收衣服的时候,我看不见陈干娘,就顺着河滩去找。
转过一个河湾,我看到陈干娘正坐在一棵老槐树下,对着树下的深潭掉泪。
我一惊,急忙跑上去抱住她的肩膀。
“妈,你哭啦?”
陈干娘擦擦泪,掏出一封信给我。
“儿,你再给妈念念,妈找学校的张先生念过一遍……”
信是陈干娘的大女儿写来的。
发信日期差不多已是一年前了。
信上说,她爹前年就病死了。
她奶奶和她二妹,去年也死了。
家里没东西吃,是饿死的。
“接信前,我就听到过一些消息,可我不敢相信。
”陈干娘又哭了,哭得很伤心。
她哭着向我述说起她的家事。
她的三女儿生下来七个月,家里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她只好撇下三女儿,来我家当奶妈,那时我才四天。
我也哭了,但我不敢相信陈干娘会哭,不敢相信整日乐乐哈哈的陈干娘心中会有这么多苦!
“今日来洗衣服,我就是想找一个地方哭一场,我不能在你们家哭呀,在你们家哭,你奶奶会不高兴的,我有泪只能往肚里咽,可是泪多了,肚子里装满了,就咽不下了呵!”
听了陈干娘这一番诉说,我怔了。
我第一次听到陈干娘把“我们家”说成“你们家”,第一次知道这位用乳汁和汗水帮人家带大三个孩子的陈干娘,在那个家里连哭都是不行的!凝望着一潭碧水,我感到这人世间的事太难理解,太难说清,一股浓重的悲哀,像冷冽的泉水一样,带着说不出的寒冷,浸透了我的稚嫩的心。
回家的路上,陈干娘依旧同赶车的说笑,我却哑然不语。
两年后,陈干娘同厨房的大师傅相好,生出许多闲言碎语。
特别是大娘,总在人前人后阴阳怪气地贬责陈干娘。
忽然,人们都感到陈干娘不干净了,连我都感到陈干娘不干净了。
陈干娘走了。
她走的那一年,我已经十一岁,用不着再吃她的奶了。
后来,我会忽然问自己:谁干净呢?那些贬责陈干娘的人们干净吗?我这个吮吸陈干娘的乳汁长大的孩子干净吗?
(选自《旧京,旧京》,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虽然我和陈干娘没有血缘关系,但我叫她“妈”,她叫我“儿”,显示出我们母子般的亲近关系,这种亲是发自内心的,至真至纯的。
B . 我的家人都叫我奶妈陈干娘,不叫陈嫂,渠上亲戚家的女辈听说她洗衣服来了,都拿着棒槌出来帮忙,都从侧面说明陈干娘的可敬。
C . 老祖母在背后常笑话、贬低陈干娘,说明她并非真正理解、尊重陈干娘,由此不难理解陈干娘为什么不能真正把我家当做她自己家。
D . 结尾我关于谁干净的追问,是对少年经历的深刻反思,意在说明,人都会有不干净的地方,真要分辨是非,找到公道,是很不容易的。
(2)文中反复写到陈干娘的笑,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说明。
(3)文中的陈干娘和《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的形象主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结合文章和诗歌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9高二上·汉中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神庆传
崔神庆,贝州武城人也。
明经举,则天①时,累迁莱州刺史。
因入朝,待制于亿岁殿,奏事称旨。
则天以神庆历职皆有美政,又其父尝有翊赞之勋,甚赏慰之,擢拜并州长史。
因谓曰:“并州,朕之枌榆① ,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
前后长史,皆从尚书为之,以其委重,所以授卿也。
”因自为按行图,择日而遣之。
②神庆到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文书下州谷麦踊贵百姓惊扰神庆执奏,以为不便,则天下制褒赏之。
先是,并州有东西二城,隔汾水,神庆始筑城相接,每岁省防御兵数千人,边州甚以为便。
③寻而兄神基下狱当死,神庆驰赴都告事,得召见。
则天出神基推状以示之,神庆据状申理,神基竟得减死。
神庆亦缘坐贬授歙州司马。
④长安中,累转礼部侍郎,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
转太子右庶子。
⑤时有突厥使入朝。
准仪注②:太子合预朝参,先降敕书。
神庆上疏曰:“伏以五品已上所以佩龟者,比为别敕征召,恐有诈妄,内出龟合,然后应命。
况太子元良国本,万方所瞻,古来征召皆用玉契,此诚重慎之极,防萌之虑。
昨缘突厥使见,太子合预朝参,直有文符下宫,曾不降敕处分。
然古人虑事于未萌之前,所以长无悔吝之咎。
况太子至重,不可不深为诫慎。
以臣愚见,太子既与陛下异宫,伏望每召太子,预报来日,非朔望朝参,应须别唤,望降墨敕及玉契。
”则天甚然之。
寻令神庆与詹事祝钦明更日于东宫侍读。
⑥俄历司刑、司礼二卿。
神庆尝受诏推张昌宗,而竟宽其罪。
神龙初,昌宗等伏诛,神庆坐流于钦州。
寻卒,年七十余。
明年,敬晖等得罪,缘昌宗被流贬者例皆雪免,赠神庆幽州都督。
⑦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
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
开元、天宝间,中外族属无缌麻之丧,其福履昌盛如此。
东都私第门,琳与弟太子詹事珪、光禄卿瑶,俱列棨戟,时号“三戟崔家”。
琳位终太子少保。
(选自《旧唐书·崔神庆传》,有删改。
)
【注释】①则天:即武则天,并州人。
枌榆:泛指故乡、故里。
②仪注:制度,仪节。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神庆到州 /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 /文书下州 /谷麦踊贵 /百姓惊扰
B . 神庆到 /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 /敕文书下 /州谷麦踊贵 /百姓惊扰
C . 神庆到 /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 /文书下州 /谷麦踊贵 /百姓惊扰
D . 神庆到州 /有豪富伪作改钱文 /敕文书下 /州谷麦踊贵 /百姓惊扰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明经,即通晓经学。
所谓“经”,原指先秦经典,自汉武帝尊崇儒学就专指儒家经典。
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
B .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满床笏”这一典故比喻家门昌盛,做高官的很多。
C . 缌麻,指用较细的熟麻布做成的丧服。
中国古代以亲疏为标准分丧服为五等,其中齐衰最重,缌麻最轻。
D . 棨戟,有套的戟,古时官吏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
《滕王阁序》一文中,都督阎公出行便是如此。
(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崔神庆出身宦门,入仕后,政绩卓著,深得武则天器重,虽然没有担任过尚书,却被破例授予并州长史一职。
B . 并州谷麦价钱飞涨,惊扰了百姓,崔神庆把这一情况上报给皇上,得到了武则天的表彰和赏赐。
C . 崔神庆受张昌宗案牵累,被流放到钦州。
然而不久以后,又得到朝廷的昭雪赦免,并被派往幽州担任都督。
D . 崔神庆荫泽绵长,三个儿子都身居高官,门庭显赫,当时号称“三戟崔家”。
其他的亲属后代为官者也很多。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
②寻而兄神基下狱当死,神庆驰赴都告事,得召见。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8. (8分) (2018高三上·铜仁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过陈琳墓①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墓: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所器重,其墓址在今江苏省邳州市。
(1)以下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开头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
“青史见遗文”,不仅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而且寓含着歆慕尊崇的感情。
B . 颔联中的“霸才”,是指陈琳。
陈琳遇到曹操那样一位豁达大度、爱惜才士的主帅。
而诗人自己的际遇,则与陈琳相反,作者运用对写的手法,曲折的表现了对陈琳际遇的欣羡。
C . 颈联写墓前实景。
年深日久,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铜雀台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