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功能重建治疗对脑梗死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功能重建治疗对脑梗死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李雅静;蒋文慧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对脑梗死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药物治疗加一般康复运动训练。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使用电子反馈和生物反馈治疗原理,对患有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康复性治疗。
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肢体肌力和运动功能的变化。
[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病人肢体肌力和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神经功能重建治疗能有效改善脑梗死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Objective:To probe into influence of reconstruction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on limb motor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A total of 120 cas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60 cases in each,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method,namely drug therapy plus general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aining.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neural function regeneration treatment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use of electronic feedback and biofeedback principle were used fo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motor dysfunction,observ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limb muscle strength and motor function.Results:After two cour-ses of treatment,the muscle strength and motor function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The
reconstruction therap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limb motor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mprove their self car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14(000)013
【总页数】2页(P1160-1161)
【关键词】脑梗死;神经功能重建;肢体功能;康复
【作者】李雅静;蒋文慧
【作者单位】710061,西安交通大学;710061,西安交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脑卒中是全球人口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据估计我国脑卒中发病率达150万/年,其中急性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3/4以上[1]。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四大特点[2]。
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随着脑卒中诊疗救治技术的发展,其病死率明显降低,但幸存者80%有严重后遗症[3],致残率更是高达75%[4],是导致老年人瘫痪最常见的原因,不少病人由于行动不便需要终身护理,使病人的人格和自尊受到打击,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和制约,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如何改善脑
梗死病人肢体运动功能,迅速提高生存质量成为目前治疗的关键,本研究对我院120例脑梗死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观察,探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对病人运动
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3年3月我院内科收治的脑梗死病人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48岁~77岁;年龄60.2岁±5.3岁。
所有入选病
例均符合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并经相关检查排除恶性疾病及有外伤史者,排除有意识障碍和精神病史等不能配合的病人。
将入选病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学历、患肢肌力、Fugl -Meyer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扩血管、营养脑细胞、调节神经功能等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
康复治疗,如关节被动活动,保持肢体功能位、肌肉按摩等。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神经功能重建仪(AM1000A,深圳市科瑞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
首先对病人的肌力、肌张力做出评估,然后由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神经功能重建治疗,同时对家属进行培训,取得配合,共同完成病人的康复训练,最后对治疗结果做出评价。
1.2.1 神经功能重建治疗及康复训练方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肢体摆放自然,肌肉放松,暴露患肢,治疗前进行皮肤清洁,对老年及皮肤角质层较厚的病人用砂纸或刷子擦拭干净待治疗部位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将导联线电极与电极片连接好贴在肌腱侧,用绷带将其固定好,治疗时让病人注意力集中,打开电源,选择工作模式,屏幕自动显示病人肌电值,根据病人情况在EMG反馈治疗、EMG-STIM反馈刺激治疗、Stim循环刺激治疗模式中选择最佳治疗方式,指导病人进行肢体反复收
缩和放松运动。
治疗过程中,使病人集中精力,尽力活动患肢,不能活动者让病人通过意念和想象做相应肌肉的主动收缩运动,仪器可以测到并在屏幕上显示肌肉收
缩的电信号,自动调节阈值后输出一次电刺激,协助患肢肌肉达到一次有效的收缩。
在刺激过程中,刺激频率及重建强度要视病人耐受情况做适当调整。
治疗时间每次20min,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平均治疗时间为2个疗程。
1.2.2 效果评价与方法观察病人肌力和关节活动改善情况,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均采用徒手肌力实验Lovertt分级法进行肌力测评,分为0级~Ⅴ级,肌力改善2级
以上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未发生变化为无效。
采用Fugl-Meyer评分表评定患肢运动功能和关节活动功能,每项分3级进行评定(0分~2分),其中0分表示不能完成该动作,1分表示能完成该动作,2分表示能顺利完成该动作,满分100分表示被检查者肢体运动功能正常,其中肢体轻度障碍为85分~90分,明
显运动功能障碍为50分~84分,若得分<50分表示肢体运动功能严重障碍。
其上、下肢的最高分分别为66分和34分,其评分值越高表明功能越好。
在治疗期间,责任护士每周对病人进行一次评估。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治疗后肌力评定比较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观察组60 44 14 2对照组 60 31 23 6注:两组比较,χ2=6.44,P<0.05。
表2 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比较(±s)分组别例数上肢下肢观察组60 42.70±4.85 27.50±2.17对照组60 35.60±7.09 22.80±4.49 t值 2.61 2.98 P 0.18 0.01
3 讨论
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系统采用电子反馈和生物反馈治疗原理,对患有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康复性治疗,与传统治疗比较,它的优势在于能让病人主动参与治疗,采用人机互动的新颖活泼的形式,将自发的肌电信号和外来的神经肌肉电刺激信号巧
妙地结合起来,把外来的电刺激作为一种奖励融于病人肌肉的主动运动之中,唤醒病人的意志过程,让病人重新学习正确、有效的运动方式,加强或建立其随意控制瘫痪肢体或肌肉的残余功能,从而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脑梗死病人生存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
中枢神经细胞间有潜伏通路和突触[5],存活的神经元细胞可以通过轴突分支发芽,与损伤区神经组织重新建立联系,来取代丧失功能的神经轴突[6],脑损伤后的残留部位可通过功能重组,以新的方式完成已丧失的功能,从而减轻残疾。
在训练中病人主动参与引发的肌电信号经反馈对大脑皮质是一种良性的条件性重度刺激,在相应部位形成兴奋灶,有助于脑神经功能重建。
精神意识的训练是肢体功能复原的重要因素,大部分脑梗死病人几乎不可能发出足够的自发EMG到瘫痪肢体,而通过外来的电刺激NMES是激发大脑进行学习的重要一步。
每当病人尽力用意识去尝试增加自发EMG到患肢,不仅能增强自发EMG讯号,同时可重新恢复病人自己对肌肉的控制。
当讯号能达到或超过诱发EMG点,仪器就会放出电刺激去帮助病人完成相应动作,即生理反馈。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治疗系统会自动调高诱发点。
在治疗过程中操作者的支持和鼓励,能使病人建立治疗信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配合康复治疗[7],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使病人的肌力和肢体综合运动能力均较前有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病人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也得到大大提高,而且此项治疗操作简单,无并发症,安全有效,病人容易接受。
【相关文献】
[1]黄如训,苏镇培.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
[2]梅永霞,张振香.脑卒中家庭照顾者积极体验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9):23.
[3]赵华.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护理干预[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9):215. [4]林海红.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13.
[5]周士坊.脑卒中后大脑可塑性研究及康复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及康复杂志,2002,24(7):437-439.
[6]姜从玉,胡永善.康复训练促进脑梗塞后功能恢复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及康复
杂志,2002,27:443-445.
[7]樊朝凤.知信行干预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期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