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影响因子科学评价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概念及意义
自由基 ,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 ( O S D)活性 ,抑制 IA C M一1 、
VA C M一1和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生 长 因 子 ( E F 表 达 等 有 VG ) 关 ,因其活性成分多 ,故黄芪对 心肌和血 管 内皮 细胞损 ’ 伤影响的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结合本实验结果 和相关研究 ,我
gnds nt nad spi [ ]. r a d 0 2 0:3 2— a yf c o n es J C i C r Me ,2 0 ,3 u i s t e 0
3 2 1.
1 周智林 ,俞娉 ,林玎 ,等 . 2 黄芪注射液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的疗
效研究 [ ].中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 ,2 0 ,2 1 ) 4 J 0 1 1( 0 :7 7—79 4.
・
9 0・ 7
含有黄酮、皂甙 、多糖 、生物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多种 活 性成分 ,研究表 明,黄芪有抗氧化 、抗缺氧 、扩张冠脉 、促进 微循环、改善 心肌 缺血 、降低 耗氧量 、抑制血 小板 集聚 等作
版 社 ,19 : 17 98 1.
6 In r J a ar L.Nii xd sa u iu in ig moe ue i e vs ua o t c o ie a nq e sg a n lc l n t ac l r l h r
ss m:a hs r a oev w [ ] . hs lP a el 0 2 3 yt e ioil vri t c e J J P yi hmao,20 ,5 o
() 0 54 4 :53— 1.
7 Brde R, W i sD. Ru e sen D. ev sua n oheim n s p a lyJ l k b n ti Th a c l e d t l r u i o -
科学评价学术类科技期刊的几点思考
期刊奖的评比 及各省、 市、自治区的期刊奖 的评比都有各自 的评价标准。 这些评价标准 或体系都各有侧重,且有些项目 争议较大、 但主要标准为: ( 1) 政治质量: 坚持党的基 本路线, 贯彻国家科技出 保密等政策和 版、 法规; 执行办刊宗旨、 深化改革、 加强管理、 提高效益等o (2) 学术质量: 获奖成果论文 刊载数量; 基金论文比例; 引文频次和影响 因子; 收录本刊的权威数据库或文摘刊物数 目。 编辑质量: 执行有关国家标准情况, (3) 量和单位是否符合规定; 出 版周期及信息密 度情况: 内容的 科学性、 文字表达、 标点符 号等。 出版质量: 封面与版式设计; 印 (4) 刷与装订等。 政治质量是每个科技期刊都应 时刻把握的, 编辑质量对于提高刊物的可读
各指标对各刊物进行定量评价, 再请各学科 专家根据 自己的用刊经验和学科知识, 对期
如果说学术期刊论文的创新性是推动 科技进步最重要的原动力, 那么论文的学术 性及科学性则是动力正常、正确运行的保 障。 有人曾这样举例说, 直接从 6 楼跳到地 面是一种创新,但这种创新不具有科学性, 不能用于实践。本刊曾收到这样一篇稿件, 该稿研究的是从动物体内提取一种酶, 该酶 对农药毒死蜂有响应, 由此建立动物酶的提 取及测定毒死蟀的方法研究。 动物酶的提取
项指标进行评价,重视同行对期刊的评价.
关键词: 学术类科技期刊; 评价体系; 影响因 他引率 子;
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研究涉及到期刊 感有一定的作用。目 前, 有些评价标准过分
的分类问 而期刊的分类标准又是各种各 题, 样的。 在我国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科技期刊 分为综合指导类、 学术类、 技术类、 检索类 和科普类, 5 类期刊的读者群不一样, 这 影
及用于农药测定是有创新的, 但作者并没有
科技期刊论文质量与影响因子
科技期刊论文质量与影响因子摘要:论文质量决定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科技期刊必须提高论文的质量,将论文的质量与科技期刊发展关联起来,强化对科技期刊论文质量提高的力度,对已取得较好成绩的科技期刊要再接再厉。
为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抓紧对论文的质量提高下大力气,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度,提高科技期刊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使大多数的科技期刊尽快进入国际检索系统。
关键词:科技期刊论文质量科技领域影响因子科技期刊是一种定期出版,具有连续性的论文出版物,它的出版内容可以历史地、系统地反映某一学科、某一研究课题的发展过程。
科技期刊的各篇文章内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读者在阅读时存在一定的选择性;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应具有时效性:文章的内容要求最新、最快、最好,应以站在世界科学的前沿为努力方向;因此,对于科技期刊的论文常常要求具有创新性,也就是要求论文的内容要求新,论文要介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观点、新进展、新理论;同时,科技期刊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复杂性,在论文中应有插图、公式还有相关的外文等等,使科技期刊排版难度加大。
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一般是研究单位或高等学校,他们承担着国家和省市一级的科研项目,他们的研究成果通常都需要通过科技期刊向外发表,通过科技期刊与相关研究者在学术上进行交流,以望得到更大的技术提高和技术发展。
科技期刊按主管部门划归为国家级和省部级期刊。
但这并不能表示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国际对科技期刊的质量评价,是以科技期刊进入世界著名的七大检索系统为标准,如SCI 、EI、ISTP、CA等检索系统,尤其是SCI 和EI这两个检索系统,现在收到个研究机构和各高校的重视,常常以能够被这两个系统检索的论文数量来代表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影响力。
1 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目前国内检索体系的核心期刊的品种较多,但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关注的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为多[1]。
带你认识SCI、EI、ISTP、SSCI、INSPEC、SCIE、IEEE、CSCD、CSSCI
【科普贴】带你认识SCI、EI、ISTP、SSCI、INSPEC、SCIE、IEEE、CSCD、CSSCI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SCI的严格的选刊原则及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较真实地反映了论文的水平和质量。
根据SCI收录及被引证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水平的发展情况。
特别是每年一次的SCI论文排名成了判断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Content)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
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印刷版(SCI) 双月刊3,500种;联机版(SciSearch) 周更新5,600种;光盘版(带文摘)(SCICDE)月更新3,500种(同印刷版);网络版(SCIExpanded) 周更新5,600种(同联机版)。
部分科研工作者将SCI戏称为STUPIDCHINESE IDEA。
科技期刊评估标准
2.学术质量(70分)
2.2 影响因子(10分) 该指标是一个相对统计平均值,可克服期刊由于历史长短、 刊期不同及载文量多少所带来的偏差。一般来说,影 响因子越大,期刊整体的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0.7,得10分,每减少0.05分,减1分,最低2分。
影响因子 ≥0.7 0.65~ 0.60~ 0.55~ 0.50~ 0.45~ 0.40~ 0.35~
科学技术期刊评估标准
2008-11-11
科学技术期刊评估标准在20世纪70年代 末由国家科委着手研究制定。为了准确反映 每种科技期刊的共性和特色,首先对科技期 刊进行了分类研究,确定科技期刊划分为五 大类:
• 学术类期刊 • 技术类期刊 • 科学普及类期刊 • 指导类期刊 • 检索类期刊
分别对五大类制定了各类的质量要求,在 此基础上制定了五大类的评估标准(百分 制原则)。
≥0.9,得7分,每减少0.1分,减1分,最低1分。
他引率 ≥0.9 0.8~ 0.7~ 0.6~ 0.5~ 0.4~ <0.9 <0.8 <0.7 <0.6 <0.5
得分 7 6 5 4 3 2 1
<0.4
2.学术质量(70分)
2.4 基金论文比(10分)
指来源期刊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重。这 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
2.学术质量(70分)
2.1 总被引频次(10分)
>800次,得10分,每减少100次,减1分,最低3分。 总被引频次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200
800 699 599 499 399 299 得 分 10 9 8 7 6 5 4 3
scientific reports的影响因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scientific reports的影响因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是评估科学期刊影响力的一种指标,在学术界广泛应用。
它通过分析某一期刊的被引频次和发表文章数来量化该期刊对于学术界的影响力。
一般情况下,被引频次越高,该期刊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和学术界对于期刊的质量和声誉越来越关注。
而影响因子作为一个客观、可量化的指标,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判断和选择期刊的依据。
较高的影响因子通常意味着该期刊的论文质量较高,文章被引用的可能性也较大。
因此,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发表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此外,影响因子在评估科研机构、大学和科研人员的绩效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些科研机构和大学会将影响因子作为评估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的指标之一,用以衡量研究人员的学术产出和科研质量。
较高的影响因子可以为科研机构和个人带来更多的科研项目和资金支持,也对学术职位、晋升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影响因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争议。
首先,影响因子仅仅通过被引用文章的数量和频次来衡量期刊的影响力,忽视了对于具体学科和领域的重要性和贡献度的评估。
其次,影响因子容易受到篡改和操控,一些期刊可能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提高自身的影响因子。
此外,影响因子也存在滞后性和领域特异性的问题,不同学科领域对影响因子的重视程度和参考价值可能有所不同。
总体而言,影响因子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客观有效的评估期刊质量和选择期刊的依据。
然而,我们也应当辩证地看待影响因子,充分意识到它的局限性和争议,将其作为科研评估的参考因素之一,而非唯一的衡量标准。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框架安排。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旨在为读者提供文章的背景和相关信息,包括概述、文章的结构以及目的。
2021杂志影响因子要出发布啦,JCR分区,中科院分区傻傻搞不清楚?
2021杂志影响因子要出发布啦,JCR分区,中科院分区傻傻搞不清楚?展开全文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了解期刊论文的一些基本常识是大有裨益的。
这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所从事领域的研究、和论文的写作与发表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什么是期刊分区关于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期刊引证报告) 期刊分区影响较为广泛的有两种:一种是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制定的分区(原为汤森路透,后来改由科睿唯安发布),统称JCR分区;另一种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制定的分区,简称中科院分区。
这两种分区方式均基于 SCI 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基础之上进行分区的。
SCI全称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1.1 JCR分区科睿唯安每年出版一本《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
JCR对86000多种SCI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统计。
JCR将收录期刊分为176个不同学科类别。
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25%(含25%)期刊划分为Q1区,前25%~50% (含50%)为Q2区,前50%~75% (含75% )为Q3区, 75%之后的为Q4区。
汤森路透分区中期刊的数量是均匀分为四个部分。
1.2 中科院分区中科院首先将JCR中所有期刊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13 大类。
然后,将13大类期刊分各自为4 个等级,即4 个区。
按照各类期刊影响因子划分,前5% 为该类1 区、6% ~20% 为2 区、21% ~ 50% 为3 区,其余的为4 区。
显然在中科院的分区中,1区和2区杂志很少,杂志质量相对也高,基本都是本领域的顶级期刊。
中科院分区中四个区的期刊数量是从1区到4区呈金字塔状分布。
如何正确认识SCI和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
如何正确认识SCI和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发布时间: 2006-4-15 11:17:25 被阅览数: 1173 次来源:三版教科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近年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SCI)和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这对母子,形影不离地渗透到我国科研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科研绩效评价方面,对中国的科研管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科研发展方向。
期刊界广泛应用是否被SCI收录及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作为衡量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标准;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纷纷出台科研奖励政策,重奖在被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部分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博士研究生毕业也出台了相应规定,必须在被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1~2篇论文,才能进行论文答辩;政府科研管理和教育行政机关将有没有被SCI收录的论文作为科研工作者申请课题基金、申报科研成果和研究生导师遴选的重要依据等等。
为了帮助广大科研人员正确认识SCI和影响因子,现介绍如下。
一、SCI及其基本情况SCI是ScienceCitationIndex(《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创刊于1963年,由美国E.Garfield 博士创立的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ISI)编辑出版,是一种国际性、多学科、综合性索引。
SCI涉及的学科有数、理、化、农、林、医和生物学等。
从来源期刊数量来看,可分为SCI和SCI-E。
SCI是指来源期刊为3762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也称核心版)。
SCI-E的全称是SCI-Expanded,又称S CISearch,是SCI的扩展库,有来源期刊6348种,可通过国际联机和国际互联网进行检索。
书本式SCI分为双月刊、年度累积本和多年累积本等三种形式,内容都包括五个部分:引文索引、专利引文索引、来源索引、机构索引和轮排主题索引。
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学术繁荣,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合理引导科技工作者科研成果传播行为,不断优化学术生态,现就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科技期刊及其在学术评价中的独特作用1.科技期刊是原始创新的重要平台。
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集中记录和交流传播的基本载体,是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科技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投入持续加大、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和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科技期刊取得了长足发展,学术水平、总体质量和国际认知度不断提升,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学术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科技期刊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还不够清晰,在论文学术质量、信息传播时效性以及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在学术评价中还存在着标准单一化、程序程式化、方法简单化、方式机械化的现象。
进一步加强我国科技期刊建设,提升科技期刊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是新时期我国科技期刊和全社会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2.学术评价是科技期刊的一项基本功能。
科技期刊是科技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风向标,是学术交流的主渠道,具有科研成果记录保存、传播交流、评议审核的重要功能。
科技期刊通过同行评议判断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创新价值,是对科研成果的一种客观检验,是科技工作者获得同行认可、学术认定和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
合理使用科技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既要充分重视科技期刊与论文的特殊作用,又要防止出现唯期刊、唯论文的倾向,避免科技期刊学术交流与学术评价功能的失衡。
恰当运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遵循科学、合理、公正的原则,坚持评价标准多元性、评价指标科学性、评价体系综合性、评价过程严谨性和评价结果可靠性。
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与学术声誉评估期刊质量的指标和方法
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与学术声誉评估期刊质量的指标和方法学术期刊是学术界交流和发表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对于学术界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学术声誉被广泛用于评价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学术声誉评估期刊质量的指标和方法。
一、影响因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它由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首先提出并推广使用。
影响因子的计算是基于一个期刊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数及这些论文被引用的次数。
影响因子= 期刊论文被引频次 / 期刊论文总数影响因子体现了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率和影响力,数值越大表示期刊的影响力越大。
一般而言,影响因子大于1的期刊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二、影响因子的优缺点1. 优点:(1)直观明了:影响因子是一个简洁的指标,能够直接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2)依赖性强:影响因子计算基于论文引用次数,反映了学术界对期刊论文的关注程度和认可度。
2. 缺点:(1)不全面:影响因子只考虑了两年内的引用次数,忽略了对期刊论文长期的影响力评估。
(2)易受少数高引论文影响:某一篇高引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计算会产生显著影响,不够全面客观。
(3)领域差异: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影响因子水平存在差异,难以全面比较。
三、学术声誉评估期刊质量的指标和方法学术声誉是学术界对于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综合评价,是评估期刊的重要指标之一。
1. 学术声誉评估方法:(1)调查问卷:通过向学术界专家和学者发放问卷,评估被调查者对期刊的看法和评价。
(2)专家评审:邀请具有学术权威地位和丰富经验的专家对期刊进行评审和评价。
2. 学术声誉评估的重要性:(1)综合评价:学术声誉能够综合评价期刊的学术水平、学术交流和影响力等多个方面。
(2)反映学术界认可度:学术声誉作为学术界内部的认可指标,反映了期刊在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综合指标和方法的应用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评价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学术界采用了综合指标和方法,将影响因子和学术声誉等多个方面结合进行评估。
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与评价
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与评价随着学术研究的蓬勃发展,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发布的重要平台,逐渐成为评价学术贡献的重要指标。
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评价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评价方法的背景、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背景介绍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是指某一期刊发表论文后被引用的频次,被引频次高的期刊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该概念首次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学术界评价期刊重要性的定量指标之一。
二、常用的评价方法1.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是以期刊过去两年的发表论文被引用总数与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来评估期刊影响力的指标。
影响因子高的期刊通常会受到更多关注,因为它们被认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学术质量。
然而,影响因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容易受到引用习惯的影响,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很难进行直接比较等。
2. H指数(H-Index)H指数综合考虑了一位学者在某一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持续性。
一个学者的H指数指的是他/她的论文中至少被引用了H次的论文数量。
类似地,期刊的H指数指的是该期刊中的文献至少被引用了H次的文献数量。
H指数适用于评估学者或期刊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但它也无法解决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
3. 文献索引数据库检索通过在学术文献索引数据库中检索期刊的发表论文数量、引用次数和被引用频次等信息,也可以对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进行评估。
例如,检索Web of Science、Scopus等数据库,可以获得期刊的引用情况和学术地位等数据,辅助评估期刊的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学科差异性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在发展水平、引用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传统的评价方法很难兼顾各个学科的特点。
因此,在评价学术期刊时应考虑到学科差异性,采用适合不同学科的评价方法。
2. 引用习惯的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容易受到引用习惯的影响,某些研究领域的文章引用次数更高,从而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因子。
期刊影响因子的解说
期刊影响因子的解说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1972年由E·加菲尔德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简介例如,某期刊2005年影响因子的计算本刊2004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48 ;本刊2004年的发文量: 187本刊2003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128 ;本刊2003年的发文量: 154本刊2003-2004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总计: 48+128=176本刊2003-2004年的发文量总计: 187+154=341本刊2005年的影响因子:0.5161 = 176÷341意义该指标是相对统计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载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
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
自1975年以来,每年定期发布于“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计算方法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
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其中,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
国内外科学期刊的评价标准和影响因子解读
国内外科学期刊的评价标准和影响因子解读科学期刊是科研和学术界评估学术成果和交流学术信息的重要渠道,而科学期刊的评价标准和影响因子则是衡量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科学期刊的评价标准和解读影响因子的意义。
一、国内科学期刊的评价标准国内科学期刊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稿源质量、学术质量、影响力和管理水平等。
1. 稿源质量:科学期刊的稿源质量是评价期刊学术质量的基础。
好的科学期刊要求稿件来源广泛,涵盖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等,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原创性。
2. 学术质量:学术质量是评价学术期刊的核心要素。
学术质量包括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
优秀的学术期刊在评审过程中要严格把关,确保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被发表。
3. 影响力:期刊的影响力是衡量期刊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程度的重要指标。
期刊的影响力可以通过他引次数(即被其他文章引用的次数)来衡量,他引次数多意味着该期刊发表的论文被广泛关注和引用。
4. 管理水平:期刊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期刊的运营和发展。
好的科学期刊应有规范的编辑流程、快速而准确的审稿策略,以及高效的发表流程,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便利和高质量的服务。
二、国际科学期刊的评价标准国际科学期刊的评价标准与国内科学期刊类似,但在影响力和知名度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以下是国际科学期刊常用的评价指标:1.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影响因子是衡量期刊影响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影响因子是指某一期刊的前两年发表的论文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前两年的发表论文总数。
影响因子越高,说明该期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越大。
2. H指数(H-index):H指数是衡量科学家学术影响力的指标,也可以用于评价期刊的综合影响力。
一个学者的H指数表示该学者至少有H篇论文被引用了H次。
期刊的H指数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发表论文的被引次数构建。
3. SJR指数(SCImago Journal Rank):SJR指数是一种综合指标,可以评价期刊的影响力和学术价值。
科技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及提升策略
科技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及提升策略作者:朱艳华来源:《编辑之友》2012年第09期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科技学术期刊影响力问题进行了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探讨,分析了现在通行的国际评价机构及数据库的选刊原则以及国内科技核心期刊遴选体系的评价标准,并对其影响力进行分析,最后建议:增加国际编委,实行国际编委审稿、组稿制度;试办多语种期刊,刊发国际论文,提高海外论文比;关注科学前沿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特色栏目建设;对稿件进行深加工提高论文显示度等。
关键词:科技学术期刊影响力核心期刊数据库评价指标随着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学术论文越来越得到政府、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重视。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了12.51万篇国际论文,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PTCD)共收录了1998种科技期刊,收录了以我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53.06万篇,同时对1998种科技核心期刊作了期刊引证分析。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也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1年版》,对2010年中国学术期刊网收录的3656种科技期刊及187.5万余篇论文作了学术影响力分析。
期刊评价机构在2011年均采用了新的、更科学的评价方式对期刊进行评价,过去“以数论刊”“以刊论文”甚至“以数据库收录论文”对期刊进行评价的方式正在得到纠正,由此可见对学术论文及学术期刊的评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提高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已经成为期刊界的重要任务。
一、科技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机构及数据库1.国际科技期刊评价机构及数据库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学科领域,侧重基础科学研究,刊物来源于94个类、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
SCI收录期刊,主要运用科学的引文数据分析和同行评估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估期刊的科学和学术价值,截至目前,其收录了3600余种期刊,覆盖国际上大多数有重要影响的刊物,集合各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SCI已逐渐成为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发布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发布近日,中国知网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这份权威的学术评估报告,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国内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学术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围绕这个话题展开,通过梳理关键词、分析数据等方式,为大家详细解读这份年报背后的含义。
让我们来明确一下本文的关键词: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通过搜索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的研究论文、报告等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确保所选取的资料与本文的主题和类型相符合,以保证文章的连贯性和严谨性。
接下来,我们来梳理一下相关的内容。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的报告,今年的影响因子较往年有了显著的提升。
这一结果意味着国内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在逐步提高,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学术研究的进步。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与国际顶尖期刊相比,国内期刊的影响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数据的方式来进一步探讨。
从《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具体的数据和图表,例如各类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论文被引情况等等。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国内期刊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影响力情况,以及哪些期刊和论文是影响力的主要来源。
在总结部分,我们要对本文的研究进行回顾,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从《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升,但也必须承认与国际顶尖期刊的差距。
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内期刊的影响力,我们需要加强学术研究的质量和原创性,推动学术研究的国际化合作,同时也要重视期刊编辑和审稿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建议各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学术机构和政府部门更多地和支持国内期刊的发展,提高国内期刊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知名度。
我们也可以从这份年报中看到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差异。
例如,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的期刊影响因子普遍较高,而一些社会科学领域的期刊影响因子相对较低。
这提示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更加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发展。
正确认识与使用期刊影响因子
正确认识与使用期刊影响因子
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简称JIF)是衡量一个期
刊的学术影响力和重要性的指标。
它是根据过去两年内期刊发表的论文被
引用的次数来计算得出的,具体公式为期刊论文被引频次除以期刊发表的
论文数量。
JIF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研究者选择合适的期刊发表自己的论文,并且也是评估期刊学术水平的指标之一
然而,我们需要明确期刊影响因子的局限性。
首先,JIF只反映了过
去两年论文的被引情况,对于新近发表的论文或者对周期较长的研究领域
可能不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其次,使用期刊影响因子评估论文质量存在
漏洞。
影响因子主要反映的是整个期刊的学术水平,而不是一篇具体文章
的质量。
同样,较高的影响因子也不能完全代表高质量的论文。
此外,期
刊影响因子的计算存在不少争议,比如对自引用的处理、文献引用的权重等。
中文综述影响因子-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中文综述影响因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期刊学术质量的指标,一直以来都在学术界和出版界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影响着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成果的传播,也直接关系到科研人员的评价和职称晋升。
因此,影响因子的引入和应用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影响因子的定义、计算方法、学术应用以及其局限性、变革与发展、未来趋势等方面展开综述,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对影响因子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其作用和意义,以及对学术界和期刊发展的影响,进而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的有效传播。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内容安排。
可以简要介绍每个章节的主题和重点,让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以下是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示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影响因子的概念和研究背景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包括影响因子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学术界的应用等内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影响因子的相关知识。
结论部分将对影响因子的局限性、变革与发展以及未来趋势进行讨论,为读者呈现影响因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通过对整篇文章的介绍,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内容结构和逻辑展开。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全面综述影响因子在学术界的作用和影响,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影响因子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学术界的应用,同时也对影响因子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分析。
通过对影响因子的全面评述,使读者对这一指标有更深入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评估和使用影响因子来衡量期刊和学术论文的影响力。
同时,本文也旨在促进学术界对影响因子的变革与发展,推动影响因子指标更好地服务于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
2.正文2.1 影响因子的定义影响因子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特定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与这两年内该期刊发表的论文数的比值。
影响因子与科技期刊评价
影响因子与科技期刊评价王艳;王婷【摘要】@@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是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1].它作为一种计量指标被用来评价各类期刊的质量优劣,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期刊影响因子定义为某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第二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其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之比.【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32)012【总页数】2页(P1769-1770)【作者】王艳;王婷【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图书馆,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图书馆,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Z6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是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1]。
它作为一种计量指标被用来评价各类期刊的质量优劣,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期刊影响因子定义为某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第二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其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之比。
是评价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它并不是针对其上发表的某一篇论文的质量。
由于期刊的质量是由其上发表的所有论文的质量水平决定的所以反映期刊整体水平的影响因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间接反映其上发表论文的质量。
其本质是用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用率揭示期刊在学术思想传播中的深度和广度,它使期刊学术水平的评价可以用量化的方法加以测度[2]。
因此,目前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一些评价机构,一般均把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科研人员发表论文水平高低的评价指标[3]。
但是期刊的影响因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此,本文从期刊影响因子的定义出发,对影响因子的外在和内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指导有关部门对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成就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提高对策。
1 影响因素1.1 外在因素1.1.1 学科因素期刊的影响因子与期刊所属的科学领域及涉及的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国内杂志影响因子
国内杂志影响因子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是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种指标,由国际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开发并推广,被广泛应用于学术界。
在国内,与ISI不同,我国采用的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NISTP)发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所收录的数据,来评定国内各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是我国重要的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由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负责运行和建设。
该数据库覆盖了我国社会科学、文科、教育、经济管理等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
国内杂志的影响因子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由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评价体系不同于ISI的SCI数据库,国内杂志的影响因子评价存在一些特殊性。
首先,国内杂志的影响因子主要受到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影响。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主要收录中国学术期刊,而且对期刊的收录标准也有一定的要求。
这导致国内杂志的影响因子受到了期刊的高质量、学术水平和发表文章的数量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国内杂志的影响因子相对于国际期刊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次,国内期刊的载文量较大,影响因子的计算采用的是当前和前两年被引用的文献数量和被引用次数,这意味着国内杂志的影响因子受到了国内学术界对于引用率的特殊情况的影响。
国内学者普遍更倾向于引用国内的文献,这也导致了国内杂志的影响因子相对较高。
再次,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管理期刊的标准较为严格,对于期刊的质量、学术水平和发表论文的数量都有一定的要求。
这也为国内杂志提高影响因子创造了一定的机会。
总的来说,国内杂志的影响因子反映了国内学术期刊的发展情况,也反映了国内学术界对于国内期刊的关注程度。
同样,对于国内学者来说,发表在国内杂志上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也是评价其学术业绩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国内杂志的影响因子也存在一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07-01作者简介:秦江敏(1959-),女,江苏南京人,空军雷达学院学报编辑部主编,研究方向:现代信号处理方法与应用;王 荣(1972-),女,山东文登人,空军雷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力电子与传动。
正确认识影响因子科学评价科技期刊秦江敏,王 荣(空军雷达学院学报编辑部,武汉430019) 摘 要:为了正确认识和利用影响因子的评价功能,重点从源期刊库、不同学科专业、引文、期刊类型、统计差异和期刊自引六方面讨论了影响“影响因子”的因素以及目前认识、利用影响因子存在着误区。
相关机构和管理部门应该构建更为科学的科技期刊评价体系,采用更为科学公平的论文评价方法。
关键词:影响因子;期刊评价;科技期刊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39X (2008)0420035204 自我国科技界、期刊界以影响因子(I m pact Fac 2t or,I F )作为科技期刊和学术论文的评价指标以来,由于对I F 缺乏足够的认识,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过分看重I F 在科研、期刊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导致了许多不正确的政策导向,如不加分析地将I F 的高低作为期刊排名、核心期刊评选以及论文学术水平评定的唯一指标等,致使我国大量优秀稿源外流,影响科学创新和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
因此,正确认识和利用I F 的评价功能在目前显得十分必要。
一、影响因子的定义及意义影响因子(I F )是利用引文分析法评价科技期刊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已成为科技期刊评价最重要的指标,对核心期刊的遴选起着重要作用。
它是以期刊为对象,统计一定时域内(通常为2年)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其公式为:影响因子=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上述公式表明,当论文总数不变时,I F 值高低取决于被引次数的多少。
可见,I F 是用来描述期刊被引用情况的计量指标,或者是用来描述期刊影响力的指标,它反映的是期刊的整体学术水平,而不是期刊所刊发论文质量的评价计量指标[1]。
同时,期刊的I F 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用它评价期刊质量和论文水平时,必须分析其影响因素,充分考虑它的局限性。
二、影响“影响因子”的主要因素1.源期刊库对I F 值的影响I F 反映的是一种期刊在源期刊库范围内的影响,不同的期刊库有不同的源期刊。
所以,源期刊库是对I F 值起决定性的一个因素。
现在的大型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的学科、出版地、语种等是非均衡的,很难全面公正地反映不同国家、不同学科、不同语种和不同规模期刊的情况。
如《SC I 》收录各国的期刊数极不平衡,2004年美、英、德、荷等国被《SC I 》收录的期刊数约占80%,中国期刊虽然排名第10,却只占总数的1.21%[2]。
一般情况下,作者总是喜欢引用自己最容易得到的最熟悉的语种的文献。
由于《SC I 》收录中国期刊量小,所以国外作者对中国期刊的引用就少,中国期刊的I F 值就低。
对某一特定期刊而言,由于其所在的期刊库收录的期刊构成不同,因而统计的I F 值有较大的差异,如我国《微生物学通报》在《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中2004年的I F 值是0.831,而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却是0.403,两者相差1倍多[3]。
2.不同学科、专业对I F 值的影响期刊的I F 值与期刊所属的科学领域和涉及的学科、专业有密切关系。
一个热门学科很大程度上会带来研究人员增多,报道研究成果的期刊也相应增多,进而带来专业知识更新的加快和发表论文被引频次的增加;而一些专业面较窄或处于科研尖端的研究领域,由于从事该领域的科研人员少,相关的・53・第25卷 第4期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 .25 No .42008年12月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Dec .2008期刊少,即使论文水平很高,被引频次也较少。
一般基础学科研究历史悠长,需要很多人参与,相互间的借鉴也多,工程应用学科相互间借鉴较少,所以基础学科期刊比应用学科期刊的I F 值要高,如生物医学类期刊较之工程类期刊在I F 上有明显优势。
实际上学科间期刊的引用与被引用存在显著差异,以至于某一学科最好期刊的I F 值可能比另一学科最差期刊的I F 值还低。
如2005年《SC I 》的JCR 中社科版美国最高影响因子的刊物为《A 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排名第1,其I F 值为12.642,而科学版中仅排64位的《CA 2Acancer Journal f or Clinians 》的I F 值却高达49.794[4],可见以影响因子来进行跨学科的期刊对比、排名有失公平。
3.引文对I F 值的影响作者的引文动机会对I F 值产生影响。
I F 值计算方法是假设所有引文动机是良好的、正确的,所有被引用的文献都规范著录的前提下,不管他引还是自引都认为是科研进程中的一环,且贡献是一样的。
但实际上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许多科研人员虽然查阅了很多文献,在撰写论文时只标注主要文献,对一些启迪过思路的文献漏标;有的科研人员作风不严谨,知识产权观念淡薄,在引用他人观点时不标注;有些文献著录项目不全;有的有抄袭行为或想突出自己的独创性,有意漏掉参考文献。
作者引文习惯也影响I F 值,有的喜欢引用名人的权威的文献;有的喜欢引用外文文献,认为这样可以提升论文水平;有的作者受某些学派观点的影响,或个人情感影响,有意不引或少引某些文献等等,致使I F 值失真[1]。
4.期刊类型对I F 值的影响由于期刊的办刊方针不同,期刊类型也不同。
有的是学术类期刊,主要刊发综述论文和研究论文;有的是技术类期刊,主要刊发技术应用论文。
即使在同一学科领域,论文类型也会不同,有的为基础研究论文,有的是应用研究论文,因而形成了多样的期刊类型。
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经大量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学术期刊其被引高峰期有明显差异,一般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研究论文发表3年后才出现引文高峰期,如数学期刊被引高峰期大于2年的占62%[5],被引半衰期较长;而应用研究论文因知识更新快,一般引文高峰期为2年,被引半衰期短。
这样2年影响因子,应用研究类期刊明显占优势,像生命科学期刊的平均I F 值在2.5左右,而数学期刊的I F 值却在1.0左右,因此,2年影响因子不能反映大多数基础研究类期刊的长期学术影响力。
5.统计差异对I F 值的影响不同的源期刊库对载文量的统计不同,有的将全部文章视为载文量,有的仅将综述、研究论文算作载文量。
由I F 的定义可知:(1)在I F 的计算中,被引用总次数(分子)统计了相应期刊中所有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而发表论文总数(分母)则只统计论文、综述类栏目的文章数,对评论、来信、简讯和其他一些常被引证的栏目的文章则不进行统计,实际上,这些未被统计部分的被引用频次对I F 值的贡献很大,造成I F 值的不准确性。
(2)对于一些工程技术类、科普类等期刊,根据不同期刊的不同办刊宗旨和服务对象,这些期刊的被引用次数可能不高,但是他们的实用技术被广泛采用,在生产中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也就是说,期刊的被引率并不完全等于利用率。
单纯以I F 值高低评价期刊质量也是不科学的。
6.自引对I F 值的影响期刊自引率是影响I F 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大家对期刊I F 的重视,有些期刊不是采用提高期刊质量,多发表影响力大和学术水平高的论文,而暗示或强制作者不恰当地引用本刊发表的论文,人为地通过大量的期刊自引来提高期刊的被引频次和I F 值,从而提高在学科内的排名。
军校学报也有同样现象,如在2006年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CAJCCR )中12种军校学报有3种自引率大于42%。
[6]这严重违背了科学的真实性和严谨性,使得用I F 评价期刊的正确性大打折扣,对客观评价期刊水平极为不利。
文献[7]以我国高自引率(平均自引率43%)、中自引率(18.1%)、低自引率(5%)各15种医学期刊为样本,研究分析了自引对期刊I F 的影响,结果发现:(1)自引率对I F 有显著影响。
[7]自引率高的15种期刊,被引频次中有很大部分来自期刊自引,其中自引率最高达77%的某期刊,I F 值为1.563,去除自引次数后I F 值为0.359,I F 值下降极大,且排名从第2位降至第57位。
自引率中等和低的期刊去除自引因素后I F 变化不大,这说明自引率越低对期刊评价的影响越小。
应该指出,国外期刊的I F 很高,但自引率却很低,如国际名刊《科学》《自然》的自引率仅2%左右。
(2)期刊自引率高而他引率低可能导致・63・ 江汉大学学报总第25卷期刊学术地位下降。
虽然表面上由于自引率高使期刊的I F值高,但实际上该期刊被引次数中本刊的自引占的比重过大,而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次数很少,即本期刊的情报输出能力(输出能力是指某期刊被别的期刊所引用情况)很小。
该期刊在本学科内的学术价值就低,将导致期刊学科间的交流下降,被引用的广泛性差,这与高I F是不相符的,对保持期刊在学术界的核心地位和影响力是不利的。
另外,诸如期刊的载文量、期刊的连续性、办刊时间的长短、期刊的知名度和出版周期都会影响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情况,造成I F值的不同。
上面分析可知,影响因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简单地单一用影响因子来评价期刊的质量和所刊论文的学术水平显然是不公正、不科学的,也是有害的。
为此,许多人提出了修正影响因子的方法,以规避其局限性和弱点,如提出“标准化影响因子”[5],“综合影响力指数”[8]等,以期更能反映出期刊所在学科领域中的综合影响力。
三、科学利用I F1.走出利用I F的误区我国科技界以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期刊、科技论文的指标以来,出现了不少误区,导致了许多不正确的科研导向政策。
主要有:(1)不加分析、不区别期刊类型和学科简单地认为高影响因子期刊就是高水平期刊。
上面分析可知:不同的源期刊库、不同学科领域期刊、不同类型期刊、不同自引率的期刊之间是不具备可比性的,不加区别简单地用I F值来比较、排名,认为I F值高,期刊学术水平就高是不科学的,不能客观反映期刊的真实水平,排名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军校学报的实际可说明这一点,在文献[6]中,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影响因子为0.285,较低,但他引率、基金论文比、被引期刊数和W eb即年下载率均高,分别为0.89、0.78、241和17.4。
而另一同类大学学报的影响因子为0.449,远比前者高,但其他相应指标都比前者低,分别为0.56、0.29、137和15.4。
真实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是国防科技大学学报高,由它是唯一被《E I》收录的军校学报[9],表明其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2)简单地将高影响因子期刊与高水平论文划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