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弧形挂板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弧部位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日期:
一、编制说明
本工程(4-1)~(4—8)/(4-A)~(4—G)处建筑平面设计为圆环形,结构形式是框架结构,外围框架梁和基梁为圆环形。

外围设计有装饰性挂板,此挂板厚180mm,呈杯口形状,高度从—0。

030至+9.970,上口外侧半径18000mm,下口外侧半径16600mm。

此圆弧部位最大跨度达15m,设计为密肋形深梁,最大截面为350×1100,混凝土量较大,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施工流程和施工机械的选择.
此部位的施工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环形半径较大,放线定位有一定的困难;2、环形构件无法用常规方式支设模板;3、施工荷载较大,下面又有软弱的回填土,二层平台板施工时,模板的支撑应加以重视。

二、施工流程
首先进行基础施工(-0.030以下):柱下独立基础可逐个单独施工.独立基础施工完后进行外围-0。

030下柱及圆弧基础梁的施工,最后施工内部柱和其余基础梁的施工.
上部各层的施工:由于工程量很大,每层结构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施工框架柱,第二次施工外侧挂板,最后施工梁及平台板。

三、施工机械的选择
基础及第一层柱混凝土的运输主要采用塔吊吊运。

为防止挂板和平台板施工不连续,导致施工冷缝,第一层挂板施工前进场一台输送泵,用于后期混凝土的输送。

四、施工方法
(一)弧形基础梁的施工
1、测量放线
此部位为弧形,且半径较大,现场放样较困难.具体放样可在场外选择较大的平坦场地根据半径和两柱之间的玄长放样,具体方式如下图:如上图所示,在平坦的场地上定出圆心和其中两柱的位置,用长度分别为内外半径长的麻线即可弹出模板边线。

根据放样结果加工好后在现场真接就位即可。

2、钢管支撑
柱下独立基础施工完后,为防止天然基础暴露时间过长,先回填土方至柱基第一阶处。

基础梁和—0。

030以下柱同时施工。

考虑到回填土的密实度不够,基础梁施工时模板直接支撑在独立柱基上,为防止破坏混凝土面层,在钢管下加设木枋垫块.
3、梁侧模支设
支设柱及基础梁模板前,先在独立柱基上弹出轴线及柱外边线,由于柱位已定,梁底模已事先加工成型,梁侧模在底模就位后根据梁底模放样。

由于梁为弧形,模板采用柔性较好的竹胶合板,梁侧模的固定方式如下图所示:
由于梁为圆弧形,钢管不便于加工成弧形,若直接用短钢管横向加固木枋,将耗废大量的短钢管。

故采取如上图所示方式,在木枋和钢管之间加设直径为25的钢筋,钢管便可以竖向设置,可达到同样的固定效果。

梁高较大,按间距不大于400梅花形设置Φ14对拉螺杆,确保模板的稳固。

侧模支设时由于梁高度大,必须随时用吊锤检查其垂直度。

(二)弧形挂板的施工
1、测量放线
一层挂板和二层平台板模板同时支设。

轴线向上引测采用激光铅直仪,至少引测三个轴线交叉点,以备闭合复检,根据已引上的轴线精确定出圆心。

弧形挂板和圆弧梁即可在现场放样。

同样,放样需先定出柱位,然后才可精确放出弧形梁和挂板尺寸。

弧形挂板先支设内模,内模的定位依据上口和下口平台板边缘进行。

为保证内模的支设均匀,支设前必须从上至下拉设麻线,麻线上口、下口及圆心的连线须在同一平面上。

如下图所示,A1、A2、O1、O2四点在同一平面上。

2、支撑方式
弧形挂板在框架柱施工完后开始施工,由于上口大下口小,浇筑混凝土时除混凝土本身产生的侧压力外,还将对外侧模板产生较大的重力,外脚手架完全无法承受。

故此部位施工时,外围脚手架仅起围护和操作架用,其它荷载全部传于内满堂架上.在施工弧形挂板前必须搭设完内满堂脚手架.
挂板荷载传力途径:对拉螺杆→加固钢管→内满堂架.
对拉螺杆按300间距梅花形设置,加固模板钢管和内满堂架用扣件连接,梅花形设置,间距不大于500。

3、模板支设
模板的支设采取和前述圆弧梁相同的方式,模板选用柔性较好的竹胶合板,尺寸为1220×2440.
不同的是挂板上口大下口小,为尽量减少模板的割剧,宜采取如下图所示的配模方式,从下口至上口同一位置用整块模板铺设,施工中注意上下口同一位置如前所述拉麻线对齐,这样可有效的控制挂板的弧度符
合设计要求。

这种支模方式可避免整块模板的切割,仅在中部窄缝处填补小块模板即可。

示意如下展开图:
(三)平台板模板
1、支撑脚手架
此部位地表有很厚的回填土,上部又设计为密肋深梁,为避免上部较大的施工荷载造成回填土的沉降,导致平台的施工质量,采取以下措施:
①加大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立杆间距设置为600×800(1100高梁方向为600)。

②每间隔一根立杆设置剪刀撑,以加大满堂脚手架的整体刚度。

③控制剪刀撑角度,尽量将荷载卸于地基梁上。

④在直接支撑在地表土上的立杆下加垫脚手板、木枋以及可调节的快拆头。

⑤浇筑混凝土时多派木工在满堂架下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模板支设
模板支设按常规方式进行,如后图所示.需特别注意的是,此部位梁截面较大,对于750高的梁竖向加设一道对拉螺杆,横向间距按400设置;1100高的梁竖向加设两道,横向间距按400设置。

3、模板计算(仅供参考)
采用钢管按常规方法支撑,内满堂脚手架强度和稳定性均可满足要求,可不进行计算。

确定内满堂架立杆间距主要以梁底部支撑为依据,如下图所示:
首先计算最大截面梁(350×1100),假设顺最大梁方向支撑间距为600,进行底部木枋的验算:
红松的力学性能设计值如下:fc=10N/mm2(顺纹抗压);fv=1。

4N/mm2
(顺纹抗剪);fm=13N/mm2(抗弯);E=9000N/mm2(弹性模量);松木及模板的重力密度取5kN/m3。

1、抗弯强度验算
①荷载:
模板及木枋自重:5×0.018×0。

35×1.2+2×5×0。

08×0.06×1.2=0.0954kN/m
混凝土自重:24×0。

35×1.1×1.2=11。

088kN/m
钢筋荷重:1。

5×0.35×1。

1×1。

2=0。

693kN/m
振捣混凝土荷载:2×0。

35×1。

2=0.84kN/m
合计:q=12.7164kN/m
②抗弯承载力验算:
底模下的横杆间距为600mm,是一个等跨多跨连续梁,木枋长度为2m,故按三等跨计算,则:
M=—0.1ql2=—0。

1×12。

7164×0。

62=-0。

45779kN。

m
=—0.45779×106N.mm
δ=M/W=0.45779×106/(bh2/6)
=0.45779×106/(160×602/6)
=2.86N/mm2〈fm=13N/mm2
满足要求.
③抗剪强度验算:
V=-0.6ql=—0.6×12.7164×0.6=4.5779kN
剪应力:τ=3V/(2bh)=3×4.5779/(2×160×60)
=0.715N/mm2〈fv=1.4N/mm2
满足要求.
④挠度验算
荷载不包括振捣混凝土荷载,则q=11.8764kN/m。

ω=0.677ql4/(100EI)
=0.677×11。

8764×6004×12/(100×9000×160×603)
=0.402mm<[ω]=l/400=1.5mm
满足要求。

从上述计算可知,顺最大梁方向立杆间距设置为600,有较大的预留量,另一方向梁截面最大为300×750,间距设置为800可满足要求。

此处仅提供一种计算方式,项目管理人员有兴趣可根据有关资料进行计算,以确定最合理的立杆间距,有效的控制人工及架设材料用量.
五、施工注意事项
1、基础梁施工时受施工条件限制,需分段施工,注意施工缝按规范要求留设梁中1/3位置。

主筋需断开位置采取搭接连接的方式,注意搭接位置按规范要求加密。

2、由于平台板设计为密肋深梁,重量较大,且原地基土为回填土,可沉降量很大,首层满堂架立杆间距按600×800设置,支撑于土层上的立杆底部加垫脚手板和木枋,并间隔搭设剪刀撑,尽量将荷载卸于地基梁上。

3、三层平台板施工时,满堂架立杆间距可适当放宽,但最大间距不得大于1200。

4、由于挂板施工荷载全部作用于内满堂架,必须有可靠的拉结。

挂板对拉螺杆间距不得大于300,和内满堂架连接扣件呈梅花形布置,间距不得大于500。

5、对于高度大于700的梁用一道对拉螺杆加固,1100高的梁竖向加固两道,横向间距不大于400。

6、此部位结构形式较复杂,投点放样必须由工长和质检认真组织施
工、严格复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