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古诗词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赏析
金华、丽水
古诗阅读
遣意①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泛”字看出,颔联中的“②野花落"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这首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之后眼见春日之景有感而发。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作者看到树上黄鸟啼鸣,白鸥轻轻飞舞。
颔联,看到满地野花,孤村春意生机初现。
颈联写自己年老,要赶紧酿酒,细雨飘到橙子之上。
尾联写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表达了作者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近,从啭字听来;轻,从泛字看出。
野花落,承啭枝;春水生,承泛渚.此皆天然佳句。
酿黍移橙,乃闲居适情之事。
谢交忘名,有澹然世外之思。
末联,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闲适之意可见一斑。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遣意》是即景抒情之作,前三联叙写幽静的春景,意在为抒情做铺垫。
作者的情感从“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直接表达出来,诗人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流露出杜甫在成都草堂的惬意生活,表达了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答案:
(1)泛;野花落
(2)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译文:
黄鸟在身边的树枝上婉转啼叫,在水中泛舟,眼前白鸥轻轻飞舞。
一条小路上落满野花,一座孤村里春水渐渐有了生机。
年纪衰老催促自己赶紧酿酒,细雨飘到了橙子之上.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
【点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
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嘉兴、舟山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 15题。
真定怀古
元·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
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
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
荒冢莫④烟平。
开元寺下青
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滹(hū)水:滹沱河。
②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
他
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
③尉陀:即赵佗,秦朝恒
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
④莫:同“暮”。
15.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结合全诗,体会尾
联中“犹"字的意蕴.(4分)
【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生气盎然的图景.颔联、颈联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
意思是说主父、尉陀等人虽然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早已被人忘记了,现在连他们的故居荒冢已难寻觅,只有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在青苔中依稀可见.而恒山、滹水等自然界事物仍生生不已。
从全诗来看,采用对比手法写景,一个“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
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杭州
20。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2). “花落尽” (3). 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为前两句,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因此此题填“麦花雪白"或“菜花稀”都算对;高诗是一首描写晚春时景的田园诗,但是清晰描写暮春时节的诗句则是后两句,通过百花尽落来展现暮春时节的景象。
(2)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
高诗中“无人”和“惟有”形成了对比,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高诗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哇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13。
古诗阅读
晓过鸳湖
【清】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晓过鸳湖》最相近的一首(填写字母),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A。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B.有感【明】张以宁马首桓州又懿州,朔风秋冷黑貂裘。
可怜吹得头如雪,更上安南万里舟。
C。
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答案】C 理由:⑴两首诗中的“风"都是春风;⑵两首诗写的都是动人的春景;⑶两首诗都写出春天的美好;(4)两首诗都表达诗人内心的喜悦。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诗歌的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两篇诗歌的内容及体会作者情感,然后按题目要求进行分析。
从内容、情感角度看《晓过鸳湖》最相近的一首是C项,相同之处:两首诗中的“风”都是春风,都是动人的春景,都写出春天的美好,都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悦。
(四)古诗阅读(4分)
17.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4分)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实景赏析】前三联写眼前的景,行人的足迹、板桥上的白霜、山路上的落叶和明灭的枳花,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虚景赏析】尾联想象故乡的景,池塘里满是自在戏水的禽鸟,一派生机,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无限向往之情。
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宋】胡宿①
短亭疏柳映秋千,马上人家谷雨前。
几树枪旗茶霍②靡,一溪鳞甲水潺湲。
莺期别后闻余弄③,蚕候归来见小眠.
可惜西湖湖上月,夜来虚过十分圆。
【注释】①胡宿:衢州开化人,宋朝状元.②霍:疾速的样子。
③弄小曲.
【实景赏析】(1)
【虚景赏析】(2)
【答案】实景赏析,前三联写跟前景,短亭与疏柳,茶树与溪水,鹭韵与蚕眠,这些景象充满亲切闲适的生活气息。
虚景赏析:尾联想象西湖夜景,潮水空寂,月圆人缺,寄托着诗人对西湖的眷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情感把握,要理解诗意,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自己的活动来表现出这种心情的。
前三联的“段亭与疏柳、茶树与溪水、莺韵与蚕眠”景象突显生活气息,尾联“可惜西湖湖上月,夜来虚过十分圆”通过湖水、月圆表达对西湖的眷念.
绍兴
义乌
宁波
如梦令
[明]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休扫,
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1)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
(2)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分析】此诗开头两句,写出了突觉春来小院,赏春人的惊喜和草木的勃勃生机,动态写景真妙手!后面写园林主人的赏春雅趣,看到落花,赶紧告诉小童千万不要扫啊,因为要赏花外斜阳.不同其它文人见落花伤情,反倒是有雅兴赏花外斜阳。
花外斜阳是何般情状?思之春意荡漾于胸,诗词之美,这四字足以佐证。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句的赏析。
“一夜遍生芳草”意思是:一夜之间庭院里到处长出了小草。
“一夜”表明时间短,草长的快。
“遍”表明春草到处都是,、范围之广.表现诗人的惊喜之情。
(2)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由诗句“池上落红休扫”“花外斜阳更好"可以判断,诗人看到落花,并没落花伤情,反倒是有雅兴赏花外斜阳。
所以C项″′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
答案:
(1)“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
(2)C
译文:
不相信春天竟然来的这么早,一夜之间园子里到处长满了春草。
赶紧告诉小童:″池上的落花千万不要扫啊。
″不要扫,不要扫,花外的斜阳更美丽.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温州
(二)走进古典诗文(19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2题。
同州①端午
【唐】殷尧藩②
鹤发③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选自《全唐诗》)【注释】①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
②殷尧藩:浙江嘉兴人。
③鹤发:白发。
12,诗中“鹤发”与“儿童”前后对应,耐人寻味。
结合全诗,从这个角
度揣摩诗人的情感。
(4分)
12。
(4分)诗人长年漂泊异乡,又缝端午,乡愁满腹。
“鹤发垂肩”,可见诗人历尽沧桑.他叙说乡愁,但儿童未韵世事,惊讶发问“何方故乡”,更触动了诗人心中无限的苦痛.“鹤发”与“儿童”年龄跨度巨大,形象差异鲜明,形成对应,更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心中的深沉愁思和无法言说的悲凉。
台州
(四)古诗阅读(4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5题.
[注释]①牸(zì):母牛。
②漉:滤。
15。
这两首写了“雨”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4分)
▲
15。
《喜雨》通过写春雨滋润农田,农家儿女喜说丰收的场景,抒发了农人的喜悦心情.(2分)
《雨夜》通过写诗人在雨夜独坐寒斋,想象友人孤篷听雨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孤寂之感。
(2分)
评分标准:共4分。
《雨夜》一诗,写出一种情感即可。
意对即可.。